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并分析对老年瓣膜房颤动患者采取利伐沙班治疗措施的护理对策与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9.2-2020.2月期间收治的74例老年瓣膜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予以华法林治疗)与观察组(37例,予以利伐沙班治疗与针对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瓣膜房颤动患者予以利伐沙班治疗与针对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护理对策 利伐沙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瓣膜房颤动(NVAF)患者合并冠状动脉钙化(CAC)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为研究时间,回顾研究在该时间段内我院30例NVAF患者。根据冠状动脉CTA结果将患者分为CAC组与CA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心衰情况、血脂水平等方面的临床特征,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NVAF患者合并CAC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射血分数、BNP、NT-proBNP、HDL-C水平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CAC组患者在年龄、他汀类药物使用占比、高血压史占比、TC、TG、LDL-C水平均高于CAC组(P<0.05)结论:NVAF患者合并CAC时,通常年龄较大、多有使用他汀类药物史及高血压史、没有心衰情况、TC、TG、LDL-C水平较高;年龄较大、男性患者、有高血压是NVAF患者合并CAC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钙化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瓣膜房颤患者左心耳容积和功能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估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54例瓣膜房颤患者为样本,记作研究组,并选择同期56例在本院就诊的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记作对照组。为所有入组患者做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验证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LAEF、LAVmax和LAVm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AAEF水平低于对照组,LAAVmax和LAAVmin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AA-VCR、LAA-PEV和LAAE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估瓣膜房颤患者左心耳容积和功能价值显著,值得作为主要诊断方式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非瓣膜性房颤 左心耳容积 左心耳功能 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吲哚布芬抗凝治疗老年瓣膜房颤左心房血栓的有效及安全。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 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老年瓣膜房颤作为对象,完善心脏彩超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瓣膜房颤动患者共60例,均因为左心房存在血栓形成不能行射频消融术,年龄≥75岁,纽约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或心功能Ⅳ级经治疗后转为Ⅱ~Ⅲ级。结果:吲哚布芬抗凝用于治疗老年瓣膜房颤左心房血栓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口服吲哚布芬200mgBid发生血栓事件及出血事件均较少,具有更好的临床安全,值得推广应用研究。

  • 标签: 吲哚布芬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人群瓣膜房颤相关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89例绵阳医保瓣膜房颤患者相关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大于75岁、周围血管病、充血性心衰、体循环栓塞史、女性性别、肾功能不全8个危险因素与瓣膜房颤相关栓塞的相关。结果平均历险时间1.3年,发生体循环栓塞39例,栓塞率4.3/100人年,高血压、年龄大于75岁、体循环栓塞史是绵阳医保人群NVAF相关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3.05(1.43~6.48)、2.50(1.28~4.88)、2.57(1.21~5.45)。结论高血压、年龄大于75岁、体循环栓塞史是绵阳医保人群NVAF相关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非瓣膜病房颤 危险因素 体循环栓塞 社会医疗保险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住院瓣膜房颤患者不使用华法林治疗的因素。方法2013年2月到2015年12月选择在我院住院诊治的瓣膜房颤患者160例,记录与观察不使用华法林治疗情况,同时调查患者的临床治疗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在160例患者中,不使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有40例,比率为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冠心病与出血为住院瓣膜房颤患者不使用华法林治疗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本地区住院瓣膜房颤患者不使用华法林情况还比较常见,多与患者的年龄、合并冠心病与出血情况等有关,临床医师、药师应加强用药监护。

  • 标签: 非瓣膜病房颤 华法林 多因素分析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华法林在预防中青年瓣膜房颤患者栓塞卒中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将180例中青年瓣膜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应用常规抗凝强度华法林1组、低抗凝强度华法林2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组每日服华法林1次,华法林1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为2.2~3.0,2组INR为1.5~2.1,对照组每日给予阿司匹林100mg。各组均随访2年。观察各组全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1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及2组及对照组(P<0.05),各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抗凝强度的华法林能有效减少中青年瓣膜房颤患者栓塞卒中事件发生,且相对安全。

  • 标签: 华法林 非瓣膜性房颤 脑栓塞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瓣膜房颤动患者采用不同抗凝药物治疗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情况的统计,总结最佳的治疗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6年 5月 -2017年 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08例瓣膜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华法林治疗,实验组则应用达比加群治疗,统计抗凝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有 1例出现牙龈出血,占 1.85%,对照组患者中有 6例出现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等轻微出血事件,占 11.11%,两组均为轻微出血倾向,无一例发生脑出血等严重出血事件,但实验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达比加群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针对瓣膜房颤动患者,讨论实施抗凝治疗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瓣膜房颤动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治疗;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例,肺栓塞患者3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2例,心肌梗死患者1例,出血事件5例,总计13例,占比21.7%;对照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例,肺栓塞患者5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3例,心肌梗死患者2例,出血事件6例,总计19例,占比31.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瓣膜房颤动患者,于临床实施达比加群酯治疗,可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疗效,在各个方面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帮助患者在后续康复中,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达比加群酯推广应用。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心房颤动 非瓣膜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史及血压水平对瓣膜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方法该研究的病例来自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市31家医院前瞻纳入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25 512例。排除瓣膜房颤、肥厚型心肌病、基线接受抗凝或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后,最终该研究纳入患者7 757例。随访终点为血栓栓塞事件,包括缺血性卒中和系统栓塞。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病史、血压水平是否为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随访(35±25)个月,随访结束时455例(5.9%)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有高血压病史的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高于无高血压病史的NVAF患者(2.38/100人年比1.35/100人年,χ²=16.8,Log-rank P<0.001)。基线收缩压<120 mmHg(1 mmHg=0.133 kPa)(n=1 619)、120~129 mmHg(n=2 023)、130~139 mmHg(n=1 728)和≥140 mmHg(n=2 172)的NVAF患者栓塞事件发生率依次升高,分别为1.44/100人年、1.79/100人年、2.16/100人年和2.52/100人年(χ²=17.9,Log-rank P<0.001)。基线舒张压<70 mmHg(n=1 128)、70~79 mmHg(n=2 277)、80~89 mmHg(n=2 804)和≥90 mmHg(n=1 328)的NVAF患者栓塞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6,Log-rank P=0.9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CHA2DS2-VASc评分中除高血压以外的因素后,高血压病史是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8,95%CI 1.01~1.62,P=0.040);进一步校正了房颤类型以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后,高血压病史仍然是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7,95%CI 1.01~1.61,P=0.045)。校正了CHA2DS2-VASc评分中除高血压以外的因素后,收缩压≥140 mmHg是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7,95%CI 1.02~1.82,P=0.035);进一步校正了房颤类型以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后,收缩压≥140 mmHg仍然是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6,95%CI 1.02~1.82,P=0.036);而收缩压120~129 mmHg和130~139 mmHg不是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分别为,HR=1.23,95%CI 0.90~1.67,P=0.193;HR=1.30,95%CI 0.95~1.77,P=0.098)。舒张压不是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高血压病史及收缩压≥140 mmHg是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地将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以下或可降低此类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

  • 标签: 心房颤动 高血压 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高龄瓣膜房颤动患者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有效与安全。方法 纳入本院2019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高龄瓣膜房颤动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华法林治疗,实验组接受达比加群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出血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龄瓣膜房颤动患者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安全高。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高龄人群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对已进行抗凝治疗的持续瓣膜房颤(AF)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F患者血浆BNP浓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左心耳有无血栓形成。结果血浆BNP浓度>251.2pg/ml的AF患者,左心耳形成血栓的机率高(p<0.001)结论血浆BNP浓度>251.2pg/ml是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持续性房颤 脑钠肽 左心耳血栓
  • 简介: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规则有序的电活动消失,代之以快速、杂乱无章的心房颤动波,是最常见的持续心律失常。心房无序的颤动使其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耳内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甚至停滞进而产生心房附壁血栓。与普通人群比较,房颤患者具有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这主要是由于房颤患者易于发生缺血性卒中。研究结果显示,瓣膜房颤患者每年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约5%,是非房颤患者的两倍,15%~20%脑栓塞的发生是由于房颤,在老年人群中房颤并发栓塞的比例更高,由其导致的脑栓塞为房颤患者的5倍[1]。

  • 标签: 心房颤动患者 老年人群 抗凝治疗 非瓣膜病 持续性心律失常 房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抗凝在老年瓣膜病慢性房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标准强度抗凝,对照组给予低强度抗凝。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脑卒中、消化道功能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低强度抗凝,标准抗凝强度的华法林治疗老年瓣膜病慢性房颤的效果更好。

  • 标签: 不同强度抗凝 老年 非瓣膜病慢性房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瓣膜房颤患者抗凝有效及安全。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2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瓣膜房颤病例患者 2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案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 13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比加群酯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对此两组患者使用抗凝药物后,患者的栓塞、血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指定药物治疗后,患者均为出现大出血、死亡等病症现象。研究组患者的栓塞、血栓形成率为 3.05%、缺血性脑卒中为 1.53%、少量出血发生率为 0.76%,对照患者栓塞、血栓形成概率为 3.29%、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 0.76%、少量出血患者为 0.76%。结论:对于瓣膜房颤病症患者的治疗而言,采用达比加群酯或华法林均能够起到治疗作用,二者治疗效用具有类似,但通过对案例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达比加群酯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出现风险更低。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非瓣膜性房颤 抗凝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规范化抗凝治疗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瓣膜房颤动高危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我院及合作医院依从较好的心房颤动患者共2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100)和对照组(n=100)。治疗组采用华法林规范化抗凝治疗。对照组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天)和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1次/天)。所有的患者均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在死亡事件、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男性57名,女性43名,平均年龄61±12.1岁,吸烟史有27名,高血压患者31名,冠心病患者14名。对照组男性60名,女性40名,平均年龄63±15.3岁,吸烟史29名,高血压病史33名,冠心病病史13名。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共有2名患者发生死亡,3名患者发生栓塞事件,11名患者发生出血性事件。对照组有1名患者发生死亡,11名患者发生栓塞事件,8名患者发生出血性事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栓塞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3)。而在死亡事件和栓塞事件中,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相比,规范化抗凝治疗有助于降低瓣膜房颤动高危患者的栓塞事件。

  • 标签: 抗凝 双重抗血小板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瓣膜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瓣膜房颤动住院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病情以及药物治疗、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监测情况等。结果500例患者中128例抗凝治疗,其中99.22%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INR监测达标20例患者。结论瓣膜房颤动患者未抗凝治疗的脑卒中风险大,且临床中华法林抗凝治疗INR监测达标率低,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规范的抗凝治疗,以期降低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本院首次服用利伐沙班的冠心病或瓣膜房颤患者出现急性肾脏病(acute kidney disease and disorders,AKD)的风险。方法应用医院数据库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筛选出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因冠心病和瓣膜房颤首次服用利伐沙班超过3个月并且在3个月内复查了血肌酐的患者279例,为利伐沙班组;同时筛选出同期就诊于本院的冠心病或瓣膜房颤未服用利伐沙班的患者31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AKD的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K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利伐沙班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肌酐及尿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伐沙班组AKD的发生率为4.30%(12/279),同期对照组AKD发生率为1.26%(4/317),两组患者的相对危险度(RR)为3.40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服用利伐沙班为冠心病和瓣膜房颤患者发生AKD的危险因素(OR=3.500,95%CI 1.115~10.988,P=0.032),高龄(≥75岁,OR=1.166,95%CI 1.012~1.343,P=0.033)和合并有糖尿病(OR=34.261,95%CI 1.639~716.326,P=0.023)为服用利伐沙班患者发生AKD的危险因素。结论因冠心病和瓣膜房颤首次服用利伐沙班患者AKD的发生率为4.30%。服用利伐沙班是冠心病和瓣膜房颤患者发生AKD的危险因素,高龄和合并有糖尿病则为服用利伐沙班患者出现AKD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利伐沙班 急性肾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在瓣膜房颤(NVAF)患者中预防卒中的效果,以期为NVAF患者的临床抗凝治疗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瓣膜房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人,实验组患者接受利伐沙班加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照组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主要评估指标为两组中卒中的发生率,次要评估指标包括主要出血事件和全因死亡率。结果:实验组的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在预防NVAF患者卒中方面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在安全方面,两组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显示出联合用药的安全与单用阿司匹林相当。结论:对于瓣膜房颤患者,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相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能更有效地降低卒中风险,且未增加出血风险。这一结果支持在临床上考虑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的联合应用,作为NVAF患者卒中预防的一种有效策略。

  • 标签: 非瓣膜性房颤 利伐沙班 阿司匹林 卒中预防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