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析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瓣膜房颤效果。方法选取65例瓣膜房颤患者,均是本医院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根据治疗方案分成实验组和参考组,分别为33例和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抗凝治疗,而实验组基于此添加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参考组采用华法林和常规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抗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抗凝功能差不多(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抗凝功能指标均明显比参考组更优,且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分别为9.09%和31.2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瓣膜房颤患者实行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存在显著的效果,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率和抗凝功能,减小患者脑栓塞以及脑卒中等概率,还能够减小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值得在瓣膜房颤治疗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阿司匹林 非瓣膜性房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瓣膜房颤动患者产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其主要治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的200例瓣膜房颤动患者有关资料,回顾瓣膜房颤动患者产生脑卒中的情况,对该疾病患者同时产生脑卒中患者及未发生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对瓣膜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患者分析其致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在瓣膜房颤动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8.5%(37/200),发病率并随年龄不断增长而升高;瓣膜房颤动患者产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低于75岁、冠心病、高血压、心房持续/永久颤动、左房直径不小于40毫米、CHADS2评分不小于4分等都是主要的致病危险因素。结论瓣膜房颤动产生脑脑卒中的患者,年龄不低于75岁、心房持续/永久颤动及高血压都是致病的高危因素。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卒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华法林预防老年瓣膜房颤脑栓塞的效果,并进行具体详细的评价。方法从近2年在我院接诊治疗的老年瓣膜房颤患者中抽取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的患者20名,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抽取未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的患者20名,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脑栓塞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观察对比发现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脑栓塞发生率比未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照组明显低。结论华法林在预防老年瓣膜房颤脑栓塞的发生率较不使用华法林治疗的老年瓣膜房颤脑栓塞的效果好。

  • 标签: 华法林 预防 非瓣膜性房颤脑栓塞 效果分析
  • 简介:患者,女性,73岁,因‘持续背痛12h”,于2017年8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2h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背痛,无明显胸闷胸痛,伴冷汗,持续不缓解,至外院就诊。心电图示:(1)心房颤动;(2)ST段抬高(IavL,V2-V6呈弓背型抬高0.7mV);(3)V2-V4呈rs型.r波≤0.1mV,予阿司匹林+氯吡咯雷负荷剂量口服后转至我院就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非瓣膜性房颤 栓塞 冠脉 ST段抬高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瓣膜房颤动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疾病,该病也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患者需长期接受抗凝治疗,以降低血栓形成风险。瓣膜房颤动患者长期治疗,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迫切的需要采取针对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此,本文对瓣膜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干预的展开综述研究。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瓣膜房颤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抗凝治疗的瓣膜房颤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病情均经临床确诊,将抽取对象分为治疗组(n=49)和参照组(n=47),2组患者均接受心电监测等基础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同时联合应用抗凝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治疗,参照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NR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273,P=0.0492),TT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320,P=0.0357),APTT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497,P=0.0293),PT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67,P=0.0193)。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为4例,总发生率为8.16%,参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为12例,总发生率为25.5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878,P=0.0386)。结论瓣膜房颤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进行抗凝治疗有助于促进其凝血功能改善同时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对于提升其机体素质可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非瓣膜性房颤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心血管内科瓣膜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现状,以期更好指导临床抗凝治疗,减少房颤导致的卒中事件。方法收集267例因患瓣膜AF住院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和用药情况,分析患者临床特点与抗凝情况的关系。采用CHA2SD2-VASc评分标准,出血评分采用HAS-BLED评分标准,对入选患者进行出血、卒中风险评估,分析两者与抗栓方案的关系。随访1a,观察患者卒中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瓣膜房颤患者267例,有抗凝指征者229例,仅69例行抗凝治疗,其中68例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住院期间INR达标者(2.0-3.0)10例。年龄、合并冠心病、既往脑卒中病史、出血史等可能影响抗凝治疗。结论房颤患者多需抗凝治疗,但目前抗凝治疗率低,华法林抗凝治疗者住院期间INR达标率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尚未广泛应用。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CHA2SD2-VASc HAS-BLED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低剂量达比加群酯在老年瓣膜房颤 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和安全。 方法:采用 CHADS2-VASc评分法纳入 112例评分≥ 2的瓣膜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 2组,达比加群酯组 56例,每次服用达比加群酯 110mg,每日两次;华法林组 56例,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调整剂量,将 INR控制在 2. 0~ 3.0。结果:脑卒中或血栓栓塞事件在达比加群酯组发生 4例( 7.14% ),华法林组发生 6例 (10.71% )。出血事件在达比加群酯组发生 5例 (8.93% ),华法林组发生 13例 (23.21% )。 2组脑卒中或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达比加群酯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 (P<0. 05)。结论:低剂量达比加群酯对老年瓣膜房颤患者的抗凝疗效不逊于华法林,但出血风险明显低于华法林。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非瓣膜性房颤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抗凝在老年瓣膜病慢性房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标准强度抗凝,对照组给予低强度抗凝。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脑卒中、消化道功能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低强度抗凝,标准抗凝强度的华法林治疗老年瓣膜病慢性房颤的效果更好。

  • 标签: 不同强度抗凝 老年 非瓣膜病慢性房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规范化抗凝治疗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瓣膜房颤动高危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我院及合作医院依从较好的心房颤动患者共2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100)和对照组(n=100)。治疗组采用华法林规范化抗凝治疗。对照组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天)和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1次/天)。所有的患者均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在死亡事件、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男性57名,女性43名,平均年龄61±12.1岁,吸烟史有27名,高血压患者31名,冠心病患者14名。对照组男性60名,女性40名,平均年龄63±15.3岁,吸烟史29名,高血压病史33名,冠心病病史13名。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共有2名患者发生死亡,3名患者发生栓塞事件,11名患者发生出血性事件。对照组有1名患者发生死亡,11名患者发生栓塞事件,8名患者发生出血性事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栓塞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3)。而在死亡事件和栓塞事件中,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相比,规范化抗凝治疗有助于降低瓣膜房颤动高危患者的栓塞事件。

  • 标签: 抗凝 双重抗血小板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对瓣膜置换房颤口服华法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7年12月连续住院的120例瓣膜置换房颤口服华法林抗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华法林使用依从。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能力、华法林使用依从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应用到瓣膜置换房颤口服华法林患者中效果良好,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华法林用药依从,临床推广价值存在。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房颤 华法林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房颤动患者PCI术后的抗栓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本科接诊的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房颤动PCI术患者58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PCI术后都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实验组加用华法林。综合分析两组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6.9%,和对照组的0.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为0.0%,对照组为3.45%,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PCI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同时加用华法林抗凝,并不能减少心房颤动患者发生体循环栓塞的几率,但能提高其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心房颤动 疗效 出血事件 抗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瓣膜瓣膜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对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进行药物治疗的50例瓣膜(对照组)与50例瓣膜(观察组)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为所有患者提供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含量、BNP含量以及射血分数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含量、BNP含量以及射血分数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含量、BNP含量以及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对瓣膜瓣膜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均优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相比而言,对瓣膜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CRP含量、BNP含量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瓣膜性 非瓣膜性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同期外科射频消融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6例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一组行人工瓣膜置换术,为对照组,一组则同期行外科射频消融术,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输血量为(1789.5±165.8)ml,术中心脏停搏时间为(68.5±4.6)min,与对照组数据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即刻窦性心律恢复率为92.31%(12例),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同期外科射频消融术并不会对患者造成过大的手术创伤,反而有助于患者窦性心律和心功能的恢复,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房颤 同期外科射频消融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术中配合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房颤的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术,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术后,无死亡病例,患者存活率为100.00%,患者术中平均消融时间为(20.45±3.67)min;术后一个月,转为窦性节律的患者为8例,转复率为50.00%,术后3个月,转为窦性节律的患者为12例,转复率为75.00%。结论通过对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术实施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协助医师做好手术的相关准备工作,同时,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提高手术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 射频消融 房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相应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更少,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行全面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ICU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接受瓣膜置换术的5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干预组(26例患者ICU治疗期间接受全面、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6例患者ICU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6.9%,且并发症发生率7.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30.8%,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瓣膜置换术后ICU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更确切。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ICU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在诊断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上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3例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的有效率及异常阳性率1。结果超声诊断有效率(93.98%)明显高于CT诊断有效率(84.34%)(P<0.05);超声检出的异常阳性率(95.18%)明显高于CT检出的异常阳性率(81.93%)(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鉴别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超声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