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压迫止血方案用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I)后的止血效果及患者舒适度。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RI治疗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A组)采用螺旋式压迫穿刺点止血(术后2 h开始松解1圈、间隔1 h旋转1周,减压至完全解压),另外80例(B组)采用螺旋式压迫穿刺点止血(术后2 h开始松解1圈、间隔2 h旋转1周,减压至完全解压)。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侧肢体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疼痛程度评分、术后2 h、12 h的疼痛及舒适度评分。结果A组患者的术后4 h、术后12 h的SpO2值分别为(96.6±0.7)%、(97.8±0.5)%,均高于B组的(96.2±0.6)%、(97.6±0.7)%(t=3.88、2.08,均P < 0.05);术后2 h,A组和B组患者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12 h,A组患者的心理、生理及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总分分别为(23.64±3.02)分、(12.64±2.05)分、(68.25±6.04)分,均高于B组的(22.20±2.96)分、(11.38±2.47)分、(64.42±6.71)分(t=3.05、3.51、3.79,均P < 0.05);术后2 h,A组和B组患者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4 h、12 h,A组患者的NRS评分分别为(2.51±0.58)分、(1.75±0.76)分,均低于B组的(2.95±0.63)分、(2.31±0.71)分(t=-4.59、-4.82,均P < 0.05);术后观察,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75%,低于B组的20.00%(χ2=4.11,P < 0.05)。结论TRI术后采取2 h开始松解1圈、间隔1 h旋转1周减压至完全解压的方式压迫止血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疼痛,保证侧肢体供氧,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手术后出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止血技术 桡动脉 止血带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介入心脏病学飞速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广泛开展,也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加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在介入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操作能力,对病人加强术前术后知识宣教,指导病人正确的活动方法,杜绝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方法立即停止活动,加强心理护理,鼓励病人争强战胜疾病的信心,B超下加压包扎,密切观察血肿的变化。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3例假性动脉瘤病人均康复出院。

  • 标签: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假性动脉瘤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冠状动脉介入的发展,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一次性使用桡动脉止血压迫器是我科近期开始应用的一种桡动脉止血压迫器材,其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成功率高于传统方法,相比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安全性高,经实践研究可广泛应用于经桡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术后压迫止血。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止血器 动脉压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5例经肱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患者进行术前、中、术后护理。结果45例病例均成功行支架植入中、术后为发生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术前、中、术后护理是经肱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冠状动脉 肱动脉脉 支架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受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9例)和观察组(n=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次数、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联合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的治疗效果。方法86例需行CABG手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24例,年龄41~76岁),于术前1周、术后4周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断层显像检查。按冠状动脉分布观察心脏节段室壁运动,测量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定量分析心肌灌注缺损部分的范围和程度。结果CABG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检查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心脏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明显改善,LVESV,LVEDV显著降低,LVEF等显著增加。术后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检查发现有63例(73%)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和程度由术前71.4%减少到54.6%,改善约16.8%(P〈0.01)。结论CABG可明显减少心肌灌注缺损面积,有效提高心脏功能。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多普勒 体层摄像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一种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由于围手术期手术疼痛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对术后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手术的疼痛护理也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本文对冠装动脉搭桥患者的疼痛管理和护理研究进行分析,对术后的疼痛进行分级护理,并且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观察了解到患者的恢复情况。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疼痛管理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影响。方法对7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别进行了术前、中、术后心理护理。结果72例患者均能以平静的心情,良好的睡眠,平稳的生命体征进行手术。结论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因素,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采用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率97.96%,住院死亡率1.02%,不良反应发生率3.06%。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好,手术安全性高,可被绝大多数病人所耐受。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自1996年Angelini提出复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HCR),至今已经历20余年发展。HCR结合了外科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内科介入技术优势,在微创条件下既保证了前降支的远期通畅率,又完成了完全再血管化。本文对HCR的历史、概念、类型、患者选择、围手术期抗凝策略、外科技术、与传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介入支架临床结果对比、HCR现状和展望做系统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对策。方法对13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和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期。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并发症的观察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造影的全程优质护理效果。方法倡导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回顾性分析205例冠状动脉造影,对患者术前、中、术后的病情、用药、心理、饮食、生活等方面进行全程优质护理。结果全程优质护理得到了病人、家属及医生的一致好评。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病人的护理中可以为病人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护理,能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冠状动脉造影术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围期的护理经验,研究其护理效果,为医学提供临床借鉴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45例,对其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在施行该手术前、后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护士术前了解病人病情并进行心理护理和宣教,让病人熟悉手术过程及步骤,中配合技术娴熟,做好感染预防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护理体会Nursing experience of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采用介入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自 2016年 7月至 2018年 1月期间收录的 60例进行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介入护理,对比并观测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病人的预后改善明显,相关指标改善及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病人满意度更高。结论:采取介入护理方法对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改善预后,提升临床有效率,同时可促进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提升了病人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介入护理 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