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98例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98例疗效分析

林一平

林一平(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1018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采用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率97.96%,住院死亡率1.02%,不良反应发生率3.06%。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好,手术安全性高,可被绝大多数病人所耐受。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213-02

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有效的治疗冠心病方法之一,尤其是对有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并发糖尿病、多次心梗、心功能较差的患者[1]。回顾分析我院应用CABG术治疗98例冠心病的患者的资料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8例冠心病患者为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心外科住院的患者,其中男75例,女23例,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69.46±13.54)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两支病变8例,三支病变72例,左主干狭窄18例。左室射血分数>0.5者12例,0.3-0.5者53例,<0.3者33例。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II级30例,III级54例,IV级14例。

1.2方法。

1.2.1术前药物治疗。术前均给予对症治疗。

1.2.2手术治疗。平卧,全麻常温,胸骨正中切口开胸,放置心包牵引线以协助显露目标血管,通过升主动脉及右房二级腔静脉插管进行体外循环,用晶血混合灌注液对心肌进行保护,心脏停跳后表面放置冰屑,并经停跳液Y形管行左室引流。游离左内乳动脉(LIMA)和左下肢大隐静脉(SV),用罂粟碱溶液防止移植血管痉挛。按照右冠脉(RCA)、回旋支的圆钝支(OM)、对角支(Diag)的顺序与SV血管远端吻合,然后LIMA血管远端与左前降支(LAD)的端侧吻合。开放升主动脉、心脏恢复跳动时,行LIMA近端和主动脉近端的端侧吻合。脱离体外循环机、关胸。

1.2.3术后药物治疗。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应果断地使用IABP。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并分析治疗有效率、住院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3.2疗效评价。①显效:手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心功能I级。②有效:患者有胸闷、心慌、憋气,心功能II级-III级。③无效:患者有胸闷、心慌、憋气,心功能IV级,甚至死亡。

2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无死亡病例。术后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I级有38例;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II级-III级58例,治疗有效率97.96%(96/98)。术后6天因循环呼吸衰竭死亡1例,住院死亡率1.02%(1/98)。发生并发症肺栓塞1例,心包填塞1例,搭桥冠脉痉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06%(3/98)。

3讨论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冠心病逐渐成为头号危害全人类健康的疾病。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三种,即内科的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脉搭桥术(CABG)。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有很高的完全再血管化率,术后移植物长期通畅率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病死率也明显下降,尤其是对高龄、多支病变、多次心梗、心功能较差及伴有瓣膜病变的病人,冠脉搭桥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2]。

冠状动脉搭桥旁路手术时移植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3]。相关的文献报道,静脉桥的远期通畅率明显低于动脉桥,乳内动脉桥的10年通畅率为90%,而大隐静脉桥的年通畅率只有50%。与传统的左乳内动脉加大隐静脉相比,应用双侧乳内动脉近期病死率相近,但10年的病死率及心肌梗死等心脏事件明显减少。由于乳内动脉是远期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首选使用乳内动脉作为移植材料,尤其是使用左侧乳内动脉搭到前降支。目前国内外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旁路手术常规采用乳内动脉作为左前降支搭桥的移植材料。

冠心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各种器官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衰退,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是多支、多处狭窄,病变狭窄重,闭塞病变多,对手术的耐受能力相对降低,因而术前、术后应特别注重于循环的稳定,避免任何增加心肌氧耗的因素,如心率过快、血压过高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甘油等血管活性药物,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应果断地使用IABP。同时,术后应特别强调对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多种危险因素的治疗和控制,以期进一步提高CABG的远期疗效[4]。

本组病例在CABG手术过程中无死亡病例,术后胸闷、心慌、憋气等症状改善,心功能明显好转,治疗有效率97.96%(96/98)。术后6天死亡1例,住院死亡率1.02%(1/98),较低。并发症肺栓塞、心包填塞、搭桥冠脉痉挛共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06%(3/98),提示该手术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苏不雄,刘岩,张希涛,等.TTFM在冠脉外科中的应用[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3,19(2):94—96.

[2]胡盛寿,张怀军,吴清玉,等.重症缺血性心肌病病人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0,16(6):332-334.

[3]于洋,顾承雄,韦华,等.非体外循环下双乳内动脉序贯旁路移植并行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5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8,24(3):123-124.

[4]马跃文,马庆平,杜宝棕,等.康复治疗对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5):33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