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 60例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 60例体会

邹四兰

衡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 衡阳 421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采用介入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录的60例进行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介入护理,对比并观测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病人的预后改善明显,相关指标改善及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病人满意度更高。结论:采取介入护理方法对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改善预后,提升临床有效率,同时可促进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提升了病人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临床体会

随着目前生活节奏加快及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冠心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1]。该病发病急、发展快、病势重,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通过置入支架,可以有效扩大血管,减少冠动脉狭小而造成的血氧不足,同时也可以改善病人因血脂升高而导致的脑溢血、脑梗及血栓等并发症[2]。而对于该治疗手段的术后护理同样重要,常规护理方式固然有效,但对于预后改善的临床效果仍有提升空间。临床上开始采用介入护理手段对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录的60例施行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并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分析其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录的60例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病人,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男性病人33例,女性病人27例,年龄范围在40-85岁区间,平均年龄(58.3 +4.8)岁,病程在9个月~12年,平均病程(3.4±1.2)年。经过对比发现两组病人在年龄、病况等资料上并无显著差异( p<0.05),且无药物过敏及相关严重疾病,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即为病人做好检测体征,进行用药指导并做好记录等。对实验组病人则采用介入护理,具体包括:①针对不同病人做好评估,建立专门的病例档案,详细记录其各项资料,并为其制定相应的治疗护理方案。②积极耐心地为病人讲解发病机理及注意事项,使其对该病有着充分了解,给予详细的用药指导,态度亲切和蔼,认真回答病人的相关疑问,注意面带微笑。③保证治疗环境的干净整洁,病房定期杀菌并保证充足光照,定期通风,保持适宜温度。④主动与病人沟通,使用暖心的语言语态,鼓励病人接受治疗,提升病人自信心,减缓其心理负担,使病人在治疗及护理期间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加治疗的依从性。⑤做好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治疗过程中满足病人的各方面需求,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体征,术后注意保持病人体内血氧水平,防治意外失血,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出现。⑥对于术后出院的病人给予相关指导,制定相关恢复方案,定期回访,要求复诊。

1.3 疗效测定及评价

统计并对比两组病人经护理后的相关生理指标,并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专业评分,同时统计病人的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结果均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方式用“x±s”表示,组间数据及计数资料分别运用t检验及χ2检验,采取百分比的方法,以P<0.05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数据有效。

结果

2.1 满意度结果

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经统计采用人性化服务的实验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更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n(%)

分组

例数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30

20

9

1

96.7

对照组

30

13

12

3

83.3

χ2

10.56

P值

<0.05

2.2SAS对比

对比两组病人的SAS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的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SA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护理前(分)

护理后(分)

实验组

30

62.05±2.47

47.13±1.10

对照组

30

62.21±2.52

60.01±1.22

t

0

9.45

P值

>0.05

<0.05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发病急,病程长,通常采用药物及手术两种治疗方法[3]。其中最为普遍的为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通过扩张动脉血管来改善病人血流情况,从而改善病症[4]。仅仅治疗是不够的,病人的后期护理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医学上对于冠心病的临床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介入护理是根据病人实际病情为其量身定制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案,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满足病人的生理及心理各项需求,为病人营造和谐舒适的医护环境,使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从而促进治疗效果[5]。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病人采用介入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护理后满意度高达96.7%,且相S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介入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预后,提升临床效果,同时提升病人满意度,增加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对于促进医患关系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友琼, 赵颖, 罗运春.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84例体会[J]. 中国医药导刊, 2014(9):1253-1254.

[2] 冯小霞, 孔灵芝, 王天霞.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20):192-193.

[3] 解海霞.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应用全程介入护理的效果分析[J]. 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8).

[4] 吕淑红, 王燕妮.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方法与效果研究[J]. 饮食保健, 2017, 4(10).

[5] 石霞霞.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方法探讨[J]. 世界中医药, 2015(a01):43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