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以为冠状动脉狭窄科学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我院收治于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冠状动脉狭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所用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24小时动态心电图技术进行诊断,观察不同诊断方式检出情况、动脉狭窄率。结果72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诊断情况,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动脉狭窄率97.22%、动态心电图动脉狭窄率77.78%,金标准冠状动脉狭窄率100%,动态心电图<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金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轻度狭窄患者43例、中度及重度狭窄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CEA)联合冠状动脉搭桥(CABG)治疗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至2019年19例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9岁。手术均采取先CEA后CABG策略,使用传统剥脱法,颈动脉转流管快速建立体外转流。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内没有心肌梗死发生;2例患者出现脑梗塞,1例为CEA同侧,另一例为双侧颈动脉狭窄的CEA对侧脑梗塞,2例患者均未遗留后遗症。围手术期无死亡。成功随访17例(1~103个月,中位数24个月)。随访期内,1例患者术后8个月出现脑梗塞;1例患者术后43个月再发心肌梗死。没有颈动脉再狭窄或二次手术病例。5年总体生存率为91%。结论CEA联合CABG治疗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无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或死亡发生,围手术期脑梗塞发生较少,远期生存率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颈动脉狭窄 冠心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冠状动脉CTA及DS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把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CTA诊断,观察组100例,采用DSA诊断。分析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结果:经过检测后,观察组阳性检出率(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0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DSA检查检出率较高,但是因检查有一定创伤性,且费用高,在应用期间需考虑经济性。CTA检查空间成本低,用时少,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2-3级分支,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64排 冠状动脉CTA DSA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自1996年Angelini提出复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HCR),至今已经历20余年发展。HCR结合了外科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内科介入技术优势,在微创条件下既保证了前降支的远期通畅率,又完成了完全再血管化。本文对HCR的历史、概念、类型、患者选择、围手术期抗凝策略、外科技术、与传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介入支架临床结果对比、HCR现状和展望做系统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围期上消化道出血(GIB)患者随访1年发生出血事件和缺血事件的风险。方法双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4年12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在民航总医院和航天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根据围期是否发生GIB,分为GIB组(69例)和对照组(3 513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情况,随访出院后1年再发出血情况(BARC出血定义),并分析影响有临床意义出血(BARC 2型、3型和5型)的相关因素。结果GIB的中位出血时间为PCI术后3.0 d,主要原因为胃溃疡(43例,62.3%)和十二指肠溃疡(16例,23.1%)。与对照组相比,出血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更多、体质指数较低,更易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慢性肾脏病和消化性溃疡病史(均为P<0.05)。平均随访(12.4±3.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GIB组和对照组的缺血事件(34.8%比27.7%)发生率相似(P>0.05),但GIB组的有临床意义出血(BARC 2型、3型和5型)(17.1%比8.8%)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RR=1.813)、女性(RR=2.014)、消化性溃疡病史(RR=2.152,95%CI:1.156~4.006)、慢性肾脏病≥2期(RR=1.623,95%CI:1.196~2.202)和口服抗凝剂(RR=1.352)均为影响有临床意义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质子泵抑制剂为其保护因素(RR=0.573)。结论GIB可显著增加ACS患者短期随访发生出血的风险。女性、老年、消化性溃疡病史、慢性肾脏病≥2期和术前应用口服抗凝剂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而质子泵抑制剂可降低再发出血风险。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大样本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资料,探讨国人单纯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CCAA)的分类与检出率,并简单总结“恶性”异常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7年1月在阜外医院行CCTA检查的165 133例患者资料,对检出的单纯CCAA按照冠状动脉起源、开口数目及终点异常进行分类,并统计各类异常的检出率。起源异常包括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动脉窦、无冠状动脉窦、主动脉或原冠状动脉窦周围、肺动脉以及回旋支起自对角支;开口数目异常包括单支冠状动脉(SCA)、圆锥支单独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前降支与回旋支双开口;终点异常为冠状动脉瘘(CAF)。其中,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动脉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SCA、多个或较大的CAF定义为“恶性”异常。结果在165 133例CCTA检查中,共发现CCAA 2 148例,检出率为1.301%,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 302例(0.789%)、开口数目异常298例(0.181%)、终点异常548例(0.332%)。在起源异常中,检出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动脉窦700例(0.424%),其中179例血管开口或近段管腔受压而不同程度狭窄,7例不合并冠心病但有明确的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改变。冠状动脉起源于无冠状动脉窦、主动脉或原冠状动脉窦周围分别检出48(0.029%)、531例(0.322%)。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共检出20例(0.012%),均为左主干起源于肺动脉,均表现为左、右冠状动脉迂曲扩张,左心室增大,5例无冠心病但有明确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改变。冠状动脉开口数目异常中,SCA、圆锥支单独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前降支及回旋支双开口分别检出102(0.062%)、53(0.032%)、143例(0.087%)。102例SCA中,仅有1例表现为心肌缺血且无合并冠心病。CAF共检出548例(0.332%),其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检出率最高,为458例(0.277%),冠状动脉-心房瘘、心室瘘分别检出22(0.013%)、60例(0.036%),另有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瘘6例(0.004%)、冠状动脉-上腔静脉瘘2例(0.001%)。结论CCAA并不罕见,其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最常见,对“恶性”异常的CT表现需格外注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异常 单支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膜剥脱(CE)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接受CE+CABG的248例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01例,女性47例;年龄(65.6±8.5)岁(范围:43~79岁)。体外循环手术156例,非体外循环手术92例。共对269根病变血管完成CE,包括前降支108根,右冠状动脉140根,钝缘支21根。共完成旁路移植872支,包括左胸廓内动脉248支,桡动脉48支,大隐静脉576支,每例患者移植(3.5±0.8)支(范围:2~6支)。CE后平均血流量为(26±8)ml/min(范围:13~59 ml/min),血流指数为3.1±0.8(范围:2.0~6.7)。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患者的手术结果及术后通畅率。结果全组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2%(3/248),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顽固性低心排血量。9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随访(41.8±21.4)个月(范围:1~68个月)。旁路血管术后1年通畅率为78.4%(182/232),3年通畅率为69.8%(162/232)。左冠状动脉系统通畅率明显高于右冠状动脉系统(1年:87.4%比73.1%,χ²=6.533,P=0.011;3年:78.2%比64.8%,χ²=4.588,P=0.032)。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旁路血管通畅率无差异(1年:80.0%比76.9%,χ²=0.277,P=0.599;3年:71.5%比67.9%,χ²=0.300,P=0.584)。结论CE+CABG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可以获得较满意的完全再血管化,有较好的早、中期效果和旁路血管通畅率。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手术具有相似的早中期结果。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 冠状动脉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微创冠状动脉外科的式选择、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和相应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完成的小切口单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505例,其中男381例(75.4%),女124例(24.6%),年龄(61.39±9.79)岁。采用左前外侧肋间切口(MIDCAB)479例,机器人辅助MIDCAB(RA-MIDCAB)21例,胸骨下段小切口(DIMS-CABG)5例。记录并分析患者基本情况、手术数据、术后并发症和处理,以及术后随访结果。因MIDCAB病例占大多数,本研究主要分析MIDCAB组479例患者数据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死因为心功能衰竭。因出血二次开胸6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4例,卒中2例。7例因乳内损伤或胸膜粘连中转正中开胸;另7例乳内动脉损伤,中获取右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续接左乳内动脉,完成血运重建。术后复查冠状动脉CT或造影81例,其中旁路移植血管闭塞8例(9.88%)。完成电话随访405例,患者均生存,生活质量良好,无心脑血管事件。结论微创单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术前详细评估、中谨慎操作、充分的应急预案和合理的应对措施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小切口
  • 简介:摘要55岁男性患者,入院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提示巨大右冠状动脉瘤,伴心功能下降。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后行右冠状动脉瘤切除+冠状动脉重建。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功能显著提高,冠状动脉CTA检查示重建的右冠状动脉充盈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不同呼吸、心率及冠脉钙化伪影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使其在检查时可以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进行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山东某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50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此150例患者图像和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呼吸、心率及冠脉钙化伪影进行对比分析图像合格率。结论: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影响因素主要为:心率过快、呼吸以及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等,对于不同影响因素有不同解决方法,改变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CTA 影响因素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本院72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资料,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结论 针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术后应采用综合护理,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不良心血管事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对冠状动脉左主干(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的影响,为应用CCTA精确测量冠状动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54例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及常规方案团注CCTA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医师分别测量LMA中段管腔直径(d1)、左前降支(LAD)近段管腔直径(d2)、左回旋支(LCX)近段管腔直径(d3)和LAD与LCX分叉夹角(∠1)。比较2名医师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比较CACS和CCTA测量各指标的结果。结果2名医师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仅CCTA测量的d3一致性适中(组内相关系数= 0.717),余各指标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ACS和CCTA测量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按照CCTA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其中LMA及分支正常或狭窄程度<50% 25例,LMA及分支有1支或多支狭窄程度≥50% 29例。CACS和CCTA测量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检查中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未对冠状动脉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造成确切影响。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 造影剂团注 左主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对冠状动脉左主干(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的影响,为应用CCTA精确测量冠状动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54例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及常规方案团注CCTA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医师分别测量LMA中段管腔直径(d1)、左前降支(LAD)近段管腔直径(d2)、左回旋支(LCX)近段管腔直径(d3)和LAD与LCX分叉夹角(∠1)。比较2名医师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比较CACS和CCTA测量各指标的结果。结果2名医师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仅CCTA测量的d3一致性适中(组内相关系数= 0.717),余各指标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ACS和CCTA测量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按照CCTA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其中LMA及分支正常或狭窄程度<50% 25例,LMA及分支有1支或多支狭窄程度≥50% 29例。CACS和CCTA测量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检查中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未对冠状动脉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造成确切影响。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 造影剂团注 左主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氨基末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降解片段(NT-IGFBP-4)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西京医院心内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住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183例,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7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5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54例;对照组选取同期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24例。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浆NT-IGFBP-4浓度。随访3个月,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CS组的血浆中NT-IGFBP-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STEMI、NSTEMI、UAP 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75)。NT-IGFBP-4预测ACS患者PCI术后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95%CI:0.608~0.797, P=0.009),但与Gensini评分无相关(P=0.950)。结论血浆NT-IGFBP-4可作为判断ACS短期预后的指标。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氨基末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片段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回顾在2017年11月至 2020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的690例冠心病病人,采用皮冠状动脉支架技术,植入患者血管当是进行治疗,整理分析研究患者的有关病历记录资料,然后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状况纳入到讨论研究中。结果:通过造影检查技术检测,在690 例冠心病患者中共植入715枚支架,植入成功682例,植入失败8例,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8.84% 。值入失败的8例患者是因动脉严重迂曲,导致的导管后坐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值入支架的位置无法准确达到靶部位。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治疗的有效成功率较高,且有着并发症较少,总体安全性较高等优点,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值得临床推进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皮冠状动脉支架 植入手术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