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成人正畸中人际交往以及社会工作是应纳入治疗考量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既能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达到预期的矫治效果,而且还能通过多维度可视治疗设计,增加患者对治疗结果的理解和认知。本文将对由多维可视治疗设计等组成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综述。

  • 标签: 成人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多维度可视化 牙齿矫正
  • 简介:摘要在近几年的临床麻醉教学过程中发现,将临床麻醉中不断发展的可视技术结合典型的病案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提高了临床麻醉的带教效率。

  • 标签: 可视化 病案 临床麻醉 教学
  • 简介:摘要数据可视,顾名思义,就是以视觉的形式将数据呈现出来,让人用二维以及三维视觉去观察数据。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可视数据在虚拟手术和人体解剖中的应用及其特点。数据能够以二维视觉或三维视觉的形式表现出来,二维可视数据能够随意操控数据,实现数据的放大,缩小和旋转。数据的三维可视比二维可视在结构上更为复杂,根据其信息量大,数据清晰的特征,研究其在虚拟手术中的应用,并且构建针对人体解剖的数据模型。立足于数据的三维可视,本文对VRML进行开发,从而重新构建人体三维。

  • 标签: 2D数据可视化 3D可视化 人体解剖结构 研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可视超声技术在重症病人疑难血管穿刺中的应用[1]。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患者,采用数字分配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穿刺技术,观察组实施可视超声技术,比较两组穿刺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症患者疑难血管穿刺中采用可视超声技术[2],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荐运用。

  • 标签: 可视化超声 重症患者 血管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可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6月~2022年5月,选取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可视管理模式干预)与常规组(35例,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患关系信任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与常规组比较,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护患关系信任感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更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更低(P

  • 标签: 胸外科 可视化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护患关系信任感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内外主动呼吸循环技术的研究现况和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方法在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0年10月11日的中文文献,分析文献的发表年份、地区、机构、作者数、基金支持、研究类型及内容等;在Web of Science的核心合集中进行SCI文献检索,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关键词进行可视。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52篇,2015—2020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刊文数量最多的前6位期刊中,50%为护理核心期刊;文献类型以平行对照试验研究居多(48.08%,25/52)。SCI文献的高频关键词有囊性纤维化、胸部物理治疗等。结论近年来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在我国的关注度逐渐增加,研究对象由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扩展到外科术后患者群体,但仍缺乏针对该技术的高质量和长期性的研究,今后应充分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交流合作。

  • 标签: 文献计量学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热点分析 可视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探究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管理领域的各国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收集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管理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文献出版年、国家、机构、期刊、作者、高被引文献及研究热点,利用VOSviewer软件绘制可视视图。结果分析收集的2 508篇文献,可呈现三类结果。(1)文献基础信息分析显示:①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672篇),其次是英国和加拿大,中国位居第四;②发文量前三的作者分别是Kanis JA、Cooper C和McCloskey EV;③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其次是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2)文献高被引聚类分析显示,118篇高被引文献主要分为五大聚类,涉及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治疗、药物依从性、管理共识及预防再骨折策略。(3)研究热点时间叠加视图显示,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治疗药物,当前研究热点主要为分子靶向药物、骨小梁评分和骨折联络服务。结论本研究分析说明:在全球范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管理的研究活跃度日益增加,我国与欧美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主要关注于分子靶向药物、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理念、新兴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和骨折防治管理模式。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临床管理 VOSviewer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定量研究的方法,利用知识可视软件,梳理国内有关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文献,呈现出该领域的知识图谱,并分析该领域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和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的中医药国际化传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 标签: 中医药国际化 热点 可视化 计量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支气管镜在气道管理和可视麻醉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1-2021.1我院麻醉实习生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与气管插管有关的知识,借助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演示,分析比较两组实习生的测试成绩和VAS评分。结果:对比两组实习生的测试成绩与VAS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把纤维支气管镜运用到麻醉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成绩及学习能力。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气道管理 麻醉教学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一种三维可视技术辅助放疗患者摆位,并对比分析其在乳腺和盆腔放疗中与传统摆位方法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常州第二人民医院40例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乳腺、盆腔患者各20例。利用患者定位CT数据进行三维可视重建,并将三维可视模型与真实治疗环境融合,通过交互操作使得三维可视模型位于加速器等中心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实际患者的摆位。每例患者每周先进行传统摆位、再进行三维可视引导放疗摆位,分3周采集,所有患者共240次摆位数据,以锥形束CT(CBCT)引导的摆位作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乳腺患者和盆腔患者三维可视引导摆位x、y、z轴摆位误差绝对值后分别为(1.92±1.23)、(2.04±1.16)、(1.77±1.37)mm和(2.07±1.08)、(1.33±0.88)、(1.99±1.25)mm,各轴精度较传统摆位分别提高了38.83%、52.40%、33%和36.84%、54.04%、52.58%,y、z轴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56 ~5.734,P<0.05)。同时,对于乳腺患者,两种摆位方法y方向误差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81,P<0.05),对于盆腔患者,两种摆位方法在各轴的误差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00、6.415、7.200,P<0.05)。结论三维可视技术引导放疗摆位方法有效提高了乳腺和盆腔患者的摆位精度,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放射治疗 三维可视化 增强现实 患者定位摆位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CTA与Mimics医学重建软件对腓动脉穿支血管进行术前3D可视研究,为腓动脉穿支皮瓣的术前设计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以13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交通事故伤7例,机器压轧伤2例,重物砸伤4例。创面缺损范围5.0 cm×3.0 cm ~17.0 cm×10.0 cm。采用CTA技术获取患侧下肢断层图像数据,应用Mimics 15.0软件对腓动脉穿支血管进行3D可视重建,观测腓动脉穿支的分布情况,利用软件自带工具模拟术前皮瓣设计,按照模拟设计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术中对术前相关测量指标进行对比测量,然后带蒂旋转180°修复创面。术后定期门诊或网络随访,主要观察皮瓣的外观、质地、色泽、血运以及供区外观,皮瓣受区足踝部功能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量表评分。结果利用Mimics软件成功重建腓动脉穿支皮瓣3D可视模型,13例解剖学特点和供血范围均与术中基本一致。术中成功切取6.0 cm×4.0 cm~18.0 cm×11.0 cm大小皮瓣,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本组患者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8.1个月,创面Ⅰ期愈合,皮瓣均成活,质地、色泽良好,其中3例皮瓣臃肿,术后6个月后行二期修薄,术后外形满意。至末次随访时,13例足踝部功能根据AOFAS评分,获优7例,良4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84.61%。结论基于数字化技术可以提供腓动脉动脉穿支3D可视形态学支持,解决其术前设计的盲点,以便术中精准化的切取皮瓣。

  • 标签: 腓动脉穿支皮瓣 数字化技术 三维可视化 CT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远端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可视仿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集1例男性右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年龄为45岁)和1例女性左侧股骨远端骨折(年龄为34岁)患者64排螺旋CT的原始扫描数据,通过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对CT序列图像进行图像程序分割和自动提取,再采用自行研发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PS对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导入FreeFormModelingSystemV9.0软件中进行图像修饰,利用计算机设计与制造软件UnigraphicsNX4.0和FreeFormModelingSystemV9.0软件开发出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和逆行髓内钉仿真手术器械,利用PHANTOM力反馈设备进行骨折患者术前的可视仿真手术研究.结果骨折三维重建模型以及DHS、LISS钢板和逆行髓内钉仿真手术器械直观、立体、逼真,立体可视效果好,可以从任意方位和角度观察、截图.在骨折的仿真手术系统中,股骨转子间骨折采DHS固定,股骨远端骨折分别用LISS钢板和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利用仿真手术器械和PHANTOM力反馈设备完成的仿真手术效果逼真.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虚拟手术设计从三维模型的建立至内固定完成所需时间分别为1.2、1.5h.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远端骨折可视仿真手术可以让术者术前对骨折块的三维结构有清晰的了解,有利于合理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髋骨折 股骨骨折 成像 三维 可视化仿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可视技术在严重肝外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收治的12例严重肝外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9~56岁,中位年龄40岁。肝右叶损伤9例,肝中叶损伤1例,肝左叶损伤2例。美国创伤外科学会的器官损伤分级(AAST-OIS)分级Ⅲ级2例,Ⅳ级8例,Ⅴ级2例。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行肝脏三维可视重建,评估损伤、血管累及情况,初步评估腹腔出血量,拟定救治方案。评价三维可视技术应用情况及患者疗效。结果三维重建模型可清晰显示肝内脉管系统,包括门静脉、肝动静脉的走行,分支,空间构象及损伤区域所累及的肝段,可任意角度观察损伤区域与其周围脉管结构的空间解剖关系,准确地对损伤部位进行定位和分级,术前三维重建结果与术中真实情况一致。12例患者均按救治前设计方案顺利进行肝外伤的救治。4例开腹探查,探查情况与术前评估一致;6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疗,2例密切观察保守治疗。1例肝右叶巨大血肿破裂,术后肾衰竭,长期间断血液净化治疗,余11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对于严重肝外伤患者,三维可视技术能对损伤部位和累及血管进行准确的评估,并辅助设计最优治疗方案,指导个体化救治方案的实施。

  • 标签: 成像,三维 严重肝外伤 治疗
  • 简介:目的:回顾性评价可视磁力导航系统在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过程中的作用,并与常规瞄准器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应用磁力导航技术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可视磁力导航系统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操作的67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应用瞄准器进行锁钉操作的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研究组,男40例,女27例。左侧30例,右侧37例,平均年龄(37.4±3.8)岁。AO分型:A型33例,B型19例,C型1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左侧28例,右侧32例,平均年龄(39.2±4.1)岁。AO分型:A型29例,B型14例,C型17例。两组分别应用可视磁力导航系统和常规瞄准器对远端锁钉过程进行导航。记录并比较两组远端锁钉操作时间、锁钉次数、锁定过程透视次数,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锁钉操作时间为(6.1±1.4)min,透视次数为0次、锁钉次数为69次,骨折愈合时间为(15.3±2.1)周;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为(8.3±2.4)min,平均透视次数为(4.05±2.2)次,锁钉次数为71次,愈合时间为(15.9±2.8)周。两组间锁钉操作时间、透视次数、锁钉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磁力导航系统应用于髓内钉的远端锁钉过程,可以有效提高锁钉成功率、缩短锁钉操作时间,显著降低医患双方的放射线暴露,与常规的瞄准器方法相比更具优势,是髓内钉导航技术发展的新的方向。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磁力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可视宣教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外科门诊接收的168例患者,时间均为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可视宣教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焦虑(SAS)、疼痛(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可视宣教护理可减轻其疼痛,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的同时增加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外科门诊 换药 可视化宣教护理 焦虑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可视宣教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外科门诊接收的168例患者,时间均为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可视宣教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焦虑(SAS)、疼痛(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可视宣教护理可减轻其疼痛,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的同时增加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外科门诊 换药 可视化宣教护理 焦虑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护理中应用可视流程的临床价值。方法:在上海国展中心方舱医院接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患者中选取其中的120例进行研究分析,选取时间为2022年4月至2022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有患者人数为60例,分别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应用可视流程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可视化流程 护理质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影响 分析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