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探讨数量名短语在不同语言层次中形成的歧义现象及其引发机制,合指非合指不失为一个可行的视角。根据短语中包含的数量型标量手段的数目多少,选取有代表性的单项标量数量名短语和双项标量数量名短语为对象来研究,结果表明单项数量成分的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有二:一是和量词的兼类有关;二是和定语的性质有关。双项标量名词短语在句法结构中形成歧义结构时,量词的兼类不再是主要因素,组成成分的层次和结构关系的多项解读成为歧义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 标签: 单项标量名词短语 双项标量名词短语 引发机制
  • 简介:     3. 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    词汇歧义指由于对句子中某一个词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歧义,    2.1 同音异义词(homophones)产生的歧义  在现代英语的词汇中,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 标签: 产生英语 因素分析 歧义现象
  • 简介:生成语法认为,语言研究应该将人类语言的共性以形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然而自然语言的语义在许多情况下都是模糊的,具有歧义性,难以做到准确的说明。已有的文献中真正涉及消除歧义的研究并不多。根据歧义的来源将歧义句分为"的"字结构歧义、移位造成的歧义和逻辑歧义三类,并提出采取不同的手段消除歧义。它们不仅有助于消除书面语的歧义,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的研究和开发,而且能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提高人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 标签: 转换生成语法 歧义 逻辑式 “的”字结构 途径
  • 简介:利用实验语音学手段可弥补听感的不足,更可使副词的语音分析走向精细化、科学化。对副词"就"与"才"的歧义及其韵律特征(重读)规律的研究对提高语音合成的自然度和语音识别的准确度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就” “才” 语音 语用 重读 语义指向
  • 简介:“吃了他三个苹果”或被视为双宾结构,然其论证过程似多有商榷之处。通过有无比较、变换分析,并借助配价理论,可以揭示该组合体是一个歧义格式,其中的“吃”是二价动词,“他”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整个组合体宜看作单宾结构。

  • 标签: “吃” “他” 二价动词 实指 虚指
  • 简介:歧义是语言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现象,反映了语言结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特殊关系。在言语交际中,无意歧义的出现往往会阻碍交际的有效进行,在外语学习或教学中对其负面影响要予以消除,但对于积极利用语言结构中的矛盾所产生的蓄意歧义,则要求交际者培养一定的歧义容忍意识。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歧义容忍的策略,帮助学生不断调整歧义容忍度,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 标签: 歧义容忍意识 言语交际 英语教学
  • 简介:广告英语中词汇歧义的翻译应根据广告的内容和特点, 三 广告英语中词汇歧义的一些翻译方法      广告是一种具有特定目标的商业活动,[5]   1 趣味性   在广告英语中如果恰当地使用具有歧义的词汇

  • 标签: 中词汇 价值翻译 广告英语
  • 简介:歧义在语言交际中常常成为人们交流的障碍。然而,广告人常常运用蓄意歧义作为广告文本创作中一种积极的语言策略。该文从歧义和蓄意歧义的定义入手,在搜集分析大量中英文广告语篇的基础上举例说明了蓄意歧义在中英文广告文本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功能,即蓄意歧义主要是以词汇歧义的形式频繁出现在中英文广告文本中。在广告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中,作为因词语意义的不确定性而形成的一种间接的表述方式,蓄意歧义以经济方便的模式吸引和保持着消费者的注意力及记忆力,协调消费者与商家的关系,以达到说服消费者购买的最终目的。

  • 标签: 蓄意歧义 说服力 类型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根据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对歧义病案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手术后出院患者住院病案首页信息,所涉时间范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利用卡方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影响歧义病案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2021年歧义病案发生概率达到2.41%,相较于2022年歧义病案发生概率2.29%明显偏高,计算结果P>0.05无意义;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歧义病案的形成主要和患者年龄、住院天数有关;院内转科(OR=2.364,95%CI:1.236-4.362)、住院时间(OR=3.254,95%CI:1.248-5.211)是歧义病案发生概率影响因素。结论:通过分析歧义病案形成的根本原因,需要避免非必要转科,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组织临床医师与编码员参与到住院病案首页填报指导活动,从而减少歧义病案的产生。

  • 标签: DRG分组 歧义病案 影响因素
  • 简介:<正>从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和保护监管的平等性而言,对市场经济的管理规制有待调整变革当前,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仅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成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热点。为什么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从国民经济中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份额、经济运作的市场准入和保护监管的平等性、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各种所有制资本的融合度等3个角度来进行考量。

  • 标签: 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准入 市场竞争 融合度
  • 简介:蔡颖雯在《法学论坛》2008年第6期撰文认为,侵权过错程度的区分可以追溯至罗马法,其对大陆法系民法及英美法系的判例都产生过重大影响,而我国民法通则、法律实务及传统民法理论对其却不予重视。不可否认,侵权过错程度的区分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侵权责任的成立及侵权承担的责任范围。

  • 标签: 侵权责任 过错 民法通则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民法理论
  • 简介:2011年年末,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重庆某大学寝室楼下“咚”的一声.一个男生以跳楼的方式告别同学;猫哥住家附近一所高中。一个高二的学生因为考试成绩异常.以跳楼的方式选择永不考试;猫哥的一个校友.在教学楼顶楼以飞翔的姿态一跃而下。微笑的脸庞重重地贴在大地上……

  • 标签: 自我检测 抑郁 大学英语 六级考试 考试成绩 教学楼
  • 简介:在中国,存在着政治上的腐败现象,这一点,大概已没有人再会否认。但腐败究竟到了何种程度?对此,民间有种种说法。1998年的长江洪水中,九江市的防洪墙因修筑时的偷工减料而坍塌,朱基总理震怒地说:“可见腐败已到了何种程度!”长江防洪墙关系之重大,人人皆知...

  • 标签: 防洪墙 利用职务之便 孺子 豆腐渣 作业本 腐败现象
  • 简介:据报载,2003年6月7日,在江苏高考数学考试结束后,第一道选择题引起了众多考生和数学老师的质疑,他们认为,这道题极有可能是一道错题。此事被当地媒体报道后迅速引起轩然大波。同年11月5日,12名院士以联合声明的形式向教育部提出质疑,联合声明用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作为标题:数学是最容易辨别是非的。这场“错题风波”也引起了我——一位普通小学数学教师的极大震动。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有一些争论不休的数学歧义问题存在,至今得不到一个很明确的、具有权威性的定论(或者有的可能已有定论,但还没有加以公布,教师仍不知情),这给一些师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惑。现举例如下:

  • 标签: 小学 数学 方程 概念辨析 小数乘法
  • 简介:当代在实证主义和技术理性占据统治地位的人类社会,哲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整个人类像马尔库塞所描述的单向度人一样日益失去了自我批判和自我反省的能力,把物以及对物的依赖当作了终极的救命稻草,并且向某个方向加速演化着。尽管出于对这种现象的反动,发起“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思想家们以解构的方式激烈地批评了这种生存状况,但是千百年来的形而上学传统和对所谓终极真理地狂热追求似乎还是在把人类无情地带到无底深渊。是否存在“终极真理”,人们又是以何种方式接近那“美杜莎的面具”的。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经典文本《理想国》中几个重要片断进行一种现代解读,试图把问题呈现出来。

  • 标签: 哲学传统 终极真理 形而上学 认识论
  • 简介:现行《现代汉语》教学内容大都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形势。我们可以利用歧义笑话来实施现代汉语教学。我们注意到,歧义笑话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学的兴趣,可以使课堂生动有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素养。

  • 标签: 《现代汉语》教学 歧义 笑话 语言学素养
  • 简介:文章从歧义的类型、歧义成因、歧义格式和消除歧义的方法等方面对现代汉语和维吾尔语两种语言中的短语歧义现象进行了描写与分析,并试图找出异同点。

  • 标签: 汉语 维吾尔语 歧义 短语
  • 简介:摘要“N1+的+N2”结构是一个具有潜在歧义可能性的抽象的格式,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像“医生的父亲”之类的歧义结构有很多。本文便将以该格式为研究对象,尽可能的列举其所有结构并对它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阐释其各个类型歧义产生的原因,分析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能产生歧义、什么样的条件下不会产生歧义,从而剖析句法、语义和认知因素在此结构中的影响作用。

  • 标签: &ldquo N1+的+N2&rdquo 歧义结构 原因
  • 简介:句式“NPI+在NP2+V+NP3”是典型的歧义旬,但歧义并非源自结构本身,而是基于对现实世界关系的多种解读。其歧义主要表现在:(1)NP2与NP1、NP2与NP3空间关系的两可性;(2)当NP2与NP3有空间关系时,NP2语义功能的多样性;(3)当NP2与NP3没有空间关系时,NP2语义功能的歧义。文章认为,该句式可以从语义上分解出10种单义句式,不同性质的歧义可采用不同的消歧策略。

  • 标签: 句式“NP1+在NP2+V+NP3” 语义功能 歧义消解 起点 生点
  • 简介:对比分析“连…都/也…”中“连”字“省略”“隐含”“脱落”等不同称谓的异同和归属范畴,明确各自分别归属句法、语义、语用不同平面的属性范畴;围绕“连…都/也…”句式核心语义信息,即“预设信息”“隐含信息”“断定信息”的完整性考察“连”的省略,揭示“连”省略造成歧义的根源并从句法形式上进行验证;提出“连”省略前后语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性。

  • 标签: 连字句 称谓范畴 歧义根源 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