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侧后腰方肌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宫颈癌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宫颈癌患者,35例为对照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35例为观察组实施双侧后腰方肌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的生命指征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命指征更优,疼痛程度也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后腰方肌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宫颈癌根治手术可以提供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 全凭静脉麻醉 宫颈癌 根治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良性肿瘤通过腋窝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手术体会。方法2009~2010年收治21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单侧单发肿瘤9例,单侧多发6例,双乳单发2例,双乳多发4例;最大10cm×9cm×7cm,最小2cm×2cm×3cm,临床诊断均提示为乳腺纤维腺瘤。结果本组21例患者,无切口不良愈合,无局部血肿,尤其对于乳腺多发肿瘤患者美容效果显著。结论该术式切口隐蔽性好,使手术更加美容、美观、人性化,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适用于现代年轻女性。

  • 标签: 腋入路 乳腺良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经扩大颅中硬膜外手术治疗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为3.0~7.5 cm,7例肿瘤突破中颅底向颞下生长,3例肿瘤突入翼颚,2例肿瘤向颅后侵犯;10例患者的颅中、岩尖区骨质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2例肿瘤包裹颈内动脉岩骨段,3例肿瘤包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扩大颅中硬膜外手术治疗,术后1周内复查头颅CT和MRI。MRI显示肿瘤切除率100%为全切除,肿瘤切除率≥90%但<100%为次全切除,肿瘤切除率<90%为部分切除。定期门诊和电话随访患者,随访内容包括询问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复查头颅MRI评估肿瘤有无复发。结果1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皮下积液2例,颅内感染1例,均在出院前治愈;术后新发手术同侧面部麻木感6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不同程度的手术同侧咬合无力6例。无一例出现颅内出血或脑脊液漏。1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4.7±4.3)个月(6~50个月);至末次随访,8例肿瘤全切除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另2例患者肿瘤复发;术后出现新发症状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初步观察发现,经扩大颅中硬膜外手术切除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的肿瘤全切除比例较高,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 颅底 治疗结果 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经扩大颅中硬膜外手术治疗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为3.0~7.5 cm,7例肿瘤突破中颅底向颞下生长,3例肿瘤突入翼颚,2例肿瘤向颅后侵犯;10例患者的颅中、岩尖区骨质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2例肿瘤包裹颈内动脉岩骨段,3例肿瘤包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扩大颅中硬膜外手术治疗,术后1周内复查头颅CT和MRI。MRI显示肿瘤切除率100%为全切除,肿瘤切除率≥90%但<100%为次全切除,肿瘤切除率<90%为部分切除。定期门诊和电话随访患者,随访内容包括询问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复查头颅MRI评估肿瘤有无复发。结果1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皮下积液2例,颅内感染1例,均在出院前治愈;术后新发手术同侧面部麻木感6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不同程度的手术同侧咬合无力6例。无一例出现颅内出血或脑脊液漏。1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4.7±4.3)个月(6~50个月);至末次随访,8例肿瘤全切除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另2例患者肿瘤复发;术后出现新发症状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初步观察发现,经扩大颅中硬膜外手术切除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的肿瘤全切除比例较高,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 颅底 治疗结果 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方与后方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78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39例,传统组与责任组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行后方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者行前方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较小(P>0.05);责任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与传统组相比均明显较少,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HHS 评分、WOMAC 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责任组患者的HHS 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而责任组患者的WOMAC 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前方术式,能够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与骨关节炎。

  • 标签: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评分 前方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动脉与传统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病例240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动脉组与传统组,动脉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动脉胆囊切除术,传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传统胆囊切除术,每组各120例。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动脉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3.8±11.1)min和(6.3±2.1)d,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的术中出血量为(5.2±3.3)ml,明显少于传统组(17.4±7.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动脉组与传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和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动脉组未出现胆管损伤病例。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动脉胆囊切除术可精确胆囊三角解剖,避免胆管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创伤和损伤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经腋窝双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需手术治疗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经腋窝双乳晕行甲状腺切除术(实验组),30例经胸乳行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美容满意度、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美容满意度[(4.76±0.51)分]高于对照组[(4.11±0.57)分](P〈0.05)。结论:经腋窝双乳晕与胸乳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相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经腋窝双乳晕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经腋窝双乳晕入路 经胸乳入路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经左胸与经腹手术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 5.01-201 7.01我医院收治的 212例贲门癌患者,左胸( A组, 112例),经腹( B组, 110例)。记录两组住院时间、 肺部并发症等

  • 标签:  经左胸入路 经腹入路 贲门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额底纵裂经鸡冠切除颅咽管瘤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额底纵裂经鸡冠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颅咽管瘤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肿瘤全切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通过该手术,肿瘤全切率达90.1%(91/101),病死率1.9%(2/101)。术后并发症以钠离子代谢紊乱最常见[54.5%(55/101)]。结论额底纵裂经鸡冠可以在安全、彻底的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避免下丘脑及周围临近组织的损伤。

  • 标签: 颅咽管瘤 额底纵裂 鸡冠入路 下丘脑
  • 简介:目的探讨全乳晕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常规经中间手术路径显露喉返神经.达到预防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效果。探讨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方法采取全乳晕腔镜下甲状腺中间的手术方法完成甲状腺手术154例,术中共显露喉返神经205条。结果1例甲状腺癌手术和1例再次甲状腺手术后出现轻度喉返神经麻痹症状,分别于1、3个月后恢复,无永久损伤。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d(4~8d)。结论中间新手术路径使腔镜下甲状腺的手术操作更加容易.降低了甲状腺手术难度,并且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喉返神经显露方法。

  • 标签: 腔镜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手术路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侧隐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护理观察要点,保证医疗安全。方法硬膜外腔侧隐阻滞治疗后30分钟内密切观察和询问患者,掌握用药后反应。结果对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和副作用赢得时间。结论护理观察也是保证硬膜外腔侧隐阻滞治疗安全和有效的重要环节之一。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隐窝阻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开腹肝癌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行开腹肝癌切除术的90例患者。其中男57例,女33例;年龄为45~70岁,中位年龄51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超声引导TAPB,根据方式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腋中线法组、肋缘下法组和侧方法组,每组各30例。观察3组阻滞有效率、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3组阻滞持续时间、VAS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阻滞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肋缘下法组阻滞T6、T7、T8节段的有效率分别为93%(55/60)、100%(60/60)、100%(60/60),有效率最高(P<0.05);阻滞持续时间为(10.9±1.3)h,时间最长(F=11.348,P<0.05);而术后1、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1.08±0.37)、(1.18±0.48)、(1.81±0.27)分,分值亦最低(F=64.153,31.477,3.617;P<0.05)。腋中线法组和侧方法组发生腹壁血肿各1例,而肋缘下法组无发生TAPB相关并发症。结论肝癌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引导TAPB安全、镇痛效果好,其中肋缘下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腋中线法和侧方法。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麻醉药,局部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髋臼骨折的损伤机制为股骨头撞击髋臼导致的髋臼骨性结构破坏,手术目的是重建髋关节的头臼匹配关系并维持稳定。由于髋关节的特殊解剖结构,股骨头的遮挡使其前后面不能相互照应,因此手术的选择关系到手术区域显露、骨折复位质量、固定效果,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合理的手术选择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髋臼骨折的手术包括前方和后方,但由于髋关节的解剖复杂性及髋臼骨折的多样性,没有一种手术能完成所有类型的髋臼骨折手术。笔者阐述多种手术的解剖特点及适应证、手术选择策略,为临床医师处理髋臼骨折提供参考。

  • 标签: 髋臼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Draf Ⅲ型手术是治疗顽固性额窦炎症、额窦黏液囊肿、内翻性乳头状瘤、骨瘤、脑脊液鼻漏或进行前颅底肿瘤前期切除的主要手术方式。经典的Draf Ⅲ型手术需要首先辨认额窦开口再进入额窦,易导致术腔出血和手术时间延长。经中线手术即“outside-in”(由外向内)技术,避免了寻找额窦口的步骤,早期即确定解剖界限,大大降低了手术时间和难度。本文介绍这一手术技术的有关解剖和操作方法,并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

  • 标签:
  • 简介:背景与目的:小脑前上部肿瘤位置深在且后颅空间狭小,如何有效显露病变部位及保护病变周围重要结构是手术的难点,本文探讨Poppen切除小脑前上部肿瘤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Poppen切除小脑前上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术后全部病例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无脑神经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Poppen切除小脑前上部肿瘤是安全可行的,该手术具有损伤小,术野开阔,肿瘤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Poppen手术入路 小脑前上部肿瘤
  • 简介:下颌牙槽骨内完全埋伏的智齿通常不需拔除.但当埋伏智齿与邻牙周相通引起炎症或继发三叉神经疼痛需正畸治疗时常需拔除.由于智齿完全埋伏于牙槽骨内,且多为低位阻生与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相近,拔除较难.常规拔除方法为经牙槽嵴顶上方,因手术路径较长,视野小,常需扩大去骨范围,从而降低牙槽嵴高度,对正畸患者影响较大[1].我院自2000年行下颌骨外斜线侧方拔除术,拔除下颌牙槽骨内埋伏阻生智齿100例,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智齿 埋伏 治疗
  • 简介:乳腺纤维腺瘤是年轻女性的常见病,好发于15—35岁,外科手术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唯一方法,虽可治愈疾病,但破坏乳腺正常的外形,导致可见的手术瘢痕,影响生活质量。乳房作为女性性征的重要器官,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减少对乳房外观的影响与破坏,对外科手术治疗的微创化和美容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院从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共行腋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手术21例,美容效果理想。

  • 标签: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腋入路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眶上锁孔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选择2000年6月-2004年6月鞍区病变患者36例,其中垂体肿瘤30例,鞍区脑膜瘤3例,颅咽管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采用眶上锁孔,沿眉弓做切口,切口长度约5cm,骨窗范围长约3.5cm,宽2.5cm,弧形切开硬脑膜,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的辅助下完成手术.结果36例中30例垂体肿瘤者手术全切除率为80.00%(24/30),次全切除率13.33%(4/30);脑膜瘤3例均达到辛普森Ⅱ级切除;颅咽管瘤2例,1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夹闭后交通动脉瘤1例.16例垂体肿瘤患者于手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2例伤口发生脑脊液漏,1例手术后额叶内小血肿,1例手术后视力较术前减退,1例伤口感染.手术中嗅神经保留完好,无一例死亡.结论眶上锁孔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创伤,对于部分颅前及鞍区病变,眶上锁孔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经额手术.

  • 标签: 眶上锁孔入路 临床应用 后交通动脉瘤 2004年6月 临床合理应用 一过性尿崩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