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刺肘弯穴配合外敷壮医药酒治疗疼痛疗效观察。方法对50例疼痛患者采用针刺针刺肘弯穴配合外敷壮医药酒,观察治疗后腰部疼痛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为92%。结论针刺肘弯穴配合外敷壮医药酒治疗疼痛疗效显著疗效。

  • 标签: 腘窝疼痛 针刺 肘弯穴 壮医药酒
  • 简介:摘要对8例神经内镜辅助下锁孔前颅底占位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效果良好,无一例脑脊液漏发生。提出对患者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及全面的术前评估,是确保手术顺利开展的前提;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确保仪器性能良好,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熟悉手术步骤、术中配合要点并严格无菌操作是提高手术效率防止颅内感染的必须措施;加强各种术中护理,做好术中细节管理,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神经内镜 锁孔入路 前颅窝肿瘤 手术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颧弓颞下硬膜间切除颅中海绵窦区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颅中海绵窦区肿瘤的病例资料,均采用经颧弓颞下硬膜间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三叉神经鞘瘤14例,脑膜瘤1例。术前症状改善或无明显变化13例,加重2例,术后出现新增脑神经麻痹2例。随访时间3个月-3年,全部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颧弓颞下硬膜间切除颅中海绵窦区肿瘤术野显露佳,对神经、血管、脑组织的保护较好,可作为此区域神经鞘瘤的首选方案。

  • 标签: 颅窝 MECKEL腔 海绵窦 神经鞘瘤 脑膜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贯穿动脉腋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操作的安全性方法110例行上肢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60例,B组50例,分别实施改良贯穿动脉腋臂丛阻滞和传统腋臂丛阻滞,观察并记录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B两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2.5±1.3)min和(5.5±2.4)min,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神经阻滞效果达I级的占95%,明显高于B组的32%(p<0.05)。结论改良贯穿动脉腋臂丛阻滞定位准确性高,可使局麻药沿腋动脉两侧扩散,能大大提高阻滞成功率。

  • 标签: 贯穿动脉 腋路 臂丛阻滞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小切口与传统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改良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后"S"型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随访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5±18)分钟,出血量为(50±20)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75±20)分钟,出血量为(100±50)mL,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4%,对照组优良率为82.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等特点,与传统切口对比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上广泛开展。

  • 标签: 小切口 空心钉 后交叉韧带 附着点骨折
  • 简介: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们普遍认识到英语阅读教学中情感渗透的重要性。本文结合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中的阅读实例,通过“读前创境”“读中渗透”“读后拓展”三条途径引导学生阅读、思考、领会文字内涵,真切地走进作者心灵,最终达到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情感的目的。

  • 标签: 阅读教学 情感 渗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肩峰下前外侧和传统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成治疗组和传统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肩峰下前外侧锁定钢板治疗,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三角肌胸大肌间隙)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患者(P<0.05),术后随访10个月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结论肩峰下前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肩峰下前外侧入路 肱骨近端骨折 传统入路手术 肩关节功能
  • 简介:肘关节是连接上臂和前臂,控制手在空间中位置的重要解剖结构。随着对肘关节解剖学和临床相关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成人肘关节外科治疗得到迅速发展。作为手术者,只有熟悉肘关节组成、结构特点、肌肉配布、血管神经的走向及变异等,才能在手术前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术中不必要的损伤,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本文主要介绍与肘关节手术相关的解剖关键点以及典型的手术,以助临床医生对肘关节手术有更深入理解。

  • 标签: 肘关节手术 手术入路 解剖结构 临床医生 外科治疗 血管神经
  • 简介:肩关节作为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通过复杂的连接实现了稳定和运动幅度的最大化。临床上使用多种途径可显露肩关节的前、后和外侧结构。由于肩关节位置深在、周围肌肉丰厚,三角肌和肩袖的双层包裹使得手术的选择难以兼顾神经界面和肌肉间隙。肩关节前内侧手术是利用腋神经与胸内外侧神经界面和三角肌、胸大肌间隙的良好显露效果,使其成为肩关节传统手术最常用的。近年来,随着肩关节镜术式的发展,微创通道技术使得三角肌和肩袖肌腱的损伤最小化,而具体的选择变得多样化和个体化。虽然传统的手术正逐步被关节镜所替代,但其简单实用的特点使其不会被完全淘汰。事实上,这些在大多数医院仍是最常用的手术。本文紧密结合临床需要回顾肩关节常用的解剖径路,从实用的角度总结肩关节显露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各种问题。

  • 标签: 手术入路 肩关节前 临床 解剖 显露效果 关节镜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腋臂丛和肌间沟腋联合臂丛在上肢前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患者60例,体重50~80kg,随机分两组A组(腋组),B组(肌间沟腋联合组),每组30例,局麻药选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加0.1%利多卡因,总量均为35ml(B组先行肌间沟注射20ml,然后腋鞘注射15ml)。结果肌间沟腋联合臂丛组相比较腋臂丛组不仅尺神经阻滞较好,桡神经阻滞更满意,患者在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更平稳,循环波动更小。结论肌间沟腋联合麻醉对上肢前臂手术尺桡神经阻滞更完善,镇痛效果更满意。

  • 标签: 腋路臂丛 联合臂丛麻醉 前臂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底远外侧手术区域主要结构的形态和毗邻进行观察测量,讨论其临床应用。方法对35个成人干颅骨标本的结构及毗邻关系进行解剖测量。结果通过对成人干颅骨的观察测量,解剖学发现有一下几点。星点与横乙两窦交汇处无确切对应;枕髁与舌下神经及右侧颈神经外口的位置关系;枕动脉与头最长肌的位置关系;脊神经在肌肉骨附着部外侧进入肌肉从而进行支配。结论对颅底结构的解剖研究可以熟悉相应结构,确定表浅解剖标志,从而避免在手术中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等结构,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颅底 枕髁 远外侧入路 解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间孔与经后方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腰椎失稳症患者6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PLIF治疗组与TLIF治疗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融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结果椎间隙高度与椎间孔高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融合时间以及同时间中椎间隙高度与椎间孔高度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与PLIF对于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有着良好的效果,但相对于PLIF,TLIF的操作更为简单,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椎间孔入路 经后方入路 椎间融合术 腰椎失稳症
  • 简介:山水画廊绕着凤凰哕,梦里炊烟绕着美人哕,仫佬的日子神仙一样过哕,山歌地炉酒相伴咧,日出日落好生活,这里的爱情放在歌里说哕,哥哥那天歌坡过咧,妹妹从此睡不着,

  • 标签: 歌曲 歌词 音乐艺术 艺术创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经颧弓显微解剖方法与术野显露情况,观察不同经颧弓术式的应用效果,探讨改良经颧弓术式的优缺点。资料与方法成人尸头标本10具,用10%甲醛固定,血管冲洗后动、静脉分别灌注红、蓝色乳胶,模拟不同方法断颧弓,显微镜下观察测量显露情况。结合16例经颧弓术中显露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分析。结论改良经颧弓术野显露更广泛,周围组织结构显露更清晰,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功能恢复及症状减轻快,减轻病人经济负担,预后佳。

  • 标签: 改良 经颧弓入路 显微解剖 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臂延长式前外侧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上臂延长式前外侧前外侧及前内侧放置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50例。结果5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7-36个月,平均2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9个月。根据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2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8.0%和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3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6.0%。本组病例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术后均未出现医源性桡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畸形愈合、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上臂延长式前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不需要显露游离桡神经,可直接显露肱骨干,避免医源性桡神经损伤,降低桡神经损伤率;可早期行肩关节与肘关节功能锻炼,降低肩肘关节功能障碍率。

  • 标签: 肱骨干骨折 前外侧入路 上臂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骨包括囊内骨折在内的髁突骨折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中最佳手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51例髁突骨折采用穿腮腺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术后查阅病例资料,进行定期随访,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解剖复位,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关节活动正常,瘢痕隐蔽。结论:穿腮腺治疗髁突骨折是较好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穿腮腺入路 髁突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髂腹股沟联合K-L配合移动窗技术治疗复杂型髋臼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本院18例复杂型髋臼骨折患者采用髂腹股沟联合K-L配合移动窗技术行重建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应用Matta法评定骨折复位情况,D’Aubigine法评定髋关节功能,Brooker法评价异位骨化的发生,同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解剖复位12例,满意复位6例,无不满意复位;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4.4%;并发异位骨化1例(1级);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1例,股骨头坏死1例。结论采用前后联合配合"移动窗"技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可尽可能全面暴露术野,提高复位固定的效果,促进患者髋关节的稳定性提升和髋关节功能的改善,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髋臼骨折 髂腹股沟入路 Kocker-langenbeck入路 移动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肾上盏行PCNL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2例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一组为经肾上盏行PCNL组(治疗组),一组为经肾中下盏径路行PCNL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首次成功率、残余结石例数和手术时间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6.25%和37.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肾上盏行PCNL可提高患者首次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经肾上盏入路 PCNL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收治12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均采用后正中经肱三头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1)本组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12-22个月,平均(16.29±5.06)个月;手术时间90-180min;术中出血量100-400ml;1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22个月),未发生桡神经损害症状。(2)治疗前,本组Mayo肘关节评分优良率为50%;治疗后为91.67%,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C型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确切,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钢板 内固定 肱骨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