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人工耳蜗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应用风险。方法:选取50例人工耳蜗患儿,前期在传统理念指导下进行护理的22例患儿分成对照组,在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护理的28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对患儿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前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疼痛评分分别为(2.39±0.56)d、(2.98±0.48)d、(0.64±0.62)分,对照组分别为(3.43±0.47)d、(3.43±0.49)d、(1.04±0.7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研究组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恶心呕吐患儿1例,对照组3例(P0.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快速康复理念为指导,对人工耳蜗患儿进行围期护理,较传统护理方法相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降低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及家属住院满意度,加速患儿康复进程。

  • 标签: 人工耳蜗 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分析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病人共200例,其均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临床惯例的手术方式,另一组为观察组,在传统的手术之上再加入后期的护理,将两组的数据进行记录,对手术之后的表现和护理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259例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ation,CI)患者的并发症,探讨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997年3月~2006年12月在我科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259例患者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9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平均年龄8.4岁,最小11个月,最大52岁。随访时间平均2.9年。有4例患者发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1例鼓膜穿孔行二期修补.2例面神经麻痹行面神经减压.1例脑脊液耳漏合并脑膜炎)。有39例患者出现轻度手术并发症,包括鼓膜穿孔.血肿、切口感染、面神经部分暴露等。经保守治疗或中简单处理均得到有效控制。与人工耳蜗装置相关的并发症10例(3例人工耳蜗电极未植入或仅部分植入耳蜗内.1例术后电极脱出.5例人工耳蜗装置故障.1例耳蜗内植入后无反应)。所有手术并发症经过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预后良好。10例人工耳蜗装置故障经调整或再植入后,9例得到圆满解决,1例植入体取出。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是相对安全的手术。大部分手术并发症为轻度并发症,通过保守治疗或小的手术干预预后良好。人工耳蜗植入病例的选择要注意适应症。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并发症 外科 耳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中的开展价值。方法:从我院 2017年 4月 -2018年 4月收治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中选 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听力比较,观察组听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术后,观察组没有面部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对照组共 25例术后并发症( 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听力水平,极大程度减少并发症出现,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术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最长声时(maximumphonationtime,MPT)特点,为言语呼吸功能障碍矫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言语测量仪分别对120例人工耳蜗植入听障儿童术后MPT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分别与相应年龄和性别组的最长声时中国参考标准相比较。结果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MPT显著低于中国参考标准(P〈0.05)。结论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MPT低于同龄健听儿童,应及时对他们进行言语呼吸功能障碍矫治,矫治方法可采用一对一强化训练、小组康复训练及家庭康复相结合。

  • 标签: 听障儿童 人工耳蜗植入术 最长声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术后患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必要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对130例人工耳蜗使用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了评估,并与136例听力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SCL-90评分结果显示人工耳蜗组在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四个因子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躯体化、焦虑、强迫、抑郁、精神病性五个因子的得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人工耳蜗有利于改善重度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但人工耳蜗植入者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仍存在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不良心理状态,适当的护理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 标签: 电子耳蜗植入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中的开展价值。方法从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中选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听力比较,观察组听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没有面部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对照组共25例术后并发症(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听力水平,极大程度减少并发症出现,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术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359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1年的听觉能力发展趋势,为实施康复效果质量监控与进一步改善安置策略提供指导。方法依照人工耳蜗植入年龄进行分组,以术后不同的安置时段(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为重复测量条件,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利用SPSS16.0软件评估不同年龄段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安置1年内听觉能力随时间顺序变量变化的趋势。结果①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在术后1年安置中其听觉言语识别率随着安置时段的延续,总体上呈线性(**P=0.000〈0.01)和二次性(**P=0.000〈0.01)上升变化的趋势②在听觉言语识别能力获得方面,2~4岁组间,4~6岁组间存在相近的变化趋势(P〉0.05)。但7岁组与其他各年龄组、2~3岁组与5~6岁组间变化趋势差异显著(*P〈0.05);③比例差异系数(coefficientsofvariation,CV)的比较显示,随着术后安置接受训练时间的延续,各年龄组的听觉言语识别率平均值的标准差变小。结论①康复安置策略总体上是有效的;②在术后康复安置策略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人工耳蜗植入聋儿的听觉康复效果,主要受到来自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和术后接受康复训练时间长短两个要素的交互影晦③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不同年龄组间听觉能力的发展速度随着术后康复训练时间的延续,出现非等速均匀发展的特点。

  • 标签: 人工耳蜗 听觉康复效果 发展趋势
  • 简介:目的:观察及分析听障儿童植入国产诺尔康-晨星人工耳蜗术后的听觉康复效果及人工耳蜗产品性能。方法选择2011年4月~6月植入诺尔康-晨星人工耳蜗系统的听障儿童60例,在开机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进行听觉康复效果评估,同时对人工耳蜗产品的使用情况和工作状态随访。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0例患儿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成功,产品的生物相容性和整体工作状态良好,受试者术后1个月开机后均能坚持每日配戴人工耳蜗,无与人工耳蜗植入相关的并发症。受试者声场言语频率的助听听阈测试,韵母、声母、单音节和双音节识别测试,林氏六音测试,IT-MAIS问卷评估结果较术前均显著提高。随着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受试者听觉能力逐渐提高。结论诺尔康-晨星人工耳蜗系统安全可靠,在恢复听觉、提高言语和声音感知与识别能力等方面效果良好。植入体纤薄,适合儿童植入。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儿童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康复 诺尔康人工耳蜗
  • 简介:可否谈谈您的教育经历以及您是如何开展人工耳蜗植入项目的?在德国,首先要接受耳鼻咽喉科基础培训。想要获得专业学位,你必须经过5年包括耳科、鼻科和头颈外科在内的全面训练。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MICHAEL 访谈录 专家 国际 耳鼻咽喉科
  • 简介:目的研究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CI)使用时间、术前残余听力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低龄CI植入儿童听觉行为和言语发声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43例小于3岁CI儿童,植入月龄6~32个月(平均植入月龄17个月)。听觉行为评估素材为婴幼儿日常听觉综合能力量表(theinfant-tod-dlermeaningfulauditoryintegrationscale,IT-MAIS),言语发声行为评估素材为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themeaningfuluseofspeechscale,MUSS)。评估分别在术后开机时和开机后1、2、3、6、9、12个月时进行。结果(1)全体受试儿童IT-MAIS、MUSS总分随着CI使用时间的增长逐步增长(ANOVA,p〈0.05);(2)术前残余听力水平对前6个月IT-MAIS得分影响显著(ANOVA,p〈0.01),对MUSS得分未见影响作用(p〉0.05)。(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显著影响术后IT-MAIS、MUSS得分。开机后3个月训练组IT-MAIS得分高于非训练组得分(p〈0.05)。9、12个月时训练组MUSS得分与非训练组MUSS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1)在听觉行为方面,随着CI使用时间的延长,受试儿童总体听觉能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对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在3-9个月时有显著增长;在发声行为方面,受试儿童在CI植入6个月以后开始用言语方式表达。(2)术前残余听力在受试儿童CI使用前6个月时对听觉行为有影响作用,9个月以后影响作用逐渐减小;平均听力损失程度对受试儿童的言语发声行为未见显著影响。(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听觉行为和言语发声行为体现出重要作用。

  • 标签: 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 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言语康复 听觉
  • 简介:安徽省为落实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和收费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逐步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根据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决定在省级医院进一步扩大新农合重大疾病按病种

  • 标签: 安徽省立医院 人工耳蜗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植入 患儿 控制医药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行电听性脑干反应(EABR)和电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CAP)测试,探讨EABR的阈值、潜伏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4例人工耳蜗植入者行EABR检测,对其阈值、潜伏期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3个电极的EABR阈值B组均高于A组(P<0.001)。同步触发设备、电磁屏蔽等对EABR均有影响。结论ECAP波形较好时的EABR阈值较ECAP波形较差时的EABR阈值低。

  • 标签: EABR ECAP NRT
  • 简介:摘要: 目前,听障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这对许多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为了让听障儿童恢复正常的听力,实现正常的对话交流,人工耳蜗就此诞生。人工耳蜗的出现帮助许多儿童都恢复了听力,解决了绝大部分家庭的困扰。但是,听障儿童在成功完成人工耳蜗手术之后,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时间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过程中不断恢复听力,进行语言交流。所以,术后的康复教学十分重要,对此,一定要重视对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术后的语言康复教学,积极地采取各种方法进行训练,恢复听力,实现语言交流。本文针对学前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术后语言康复教学展开了讨论和分析。

  • 标签: 学前听障儿童 人工耳蜗 术后语言康复教学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人工耳蜗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我科127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家属中各选取1名家属纳入对照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例和观察组例。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在整个住院期间经过护理人员健康教育之后家属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情况。重点研究护理干预对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主要包括术前家属心理护理、注意事项,术后需患者卧位护理、病情观察,及出院后做好耳蜗仪的调试和保养。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能很好的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护理干预 人工耳蜗植入术 家属满意度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听神经病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与风险,以及可能的预后判断方法。方法对2例临床诊断听神经病的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中检测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术后常规调机和检测言语识别率。结果2岁的语前聋患儿引出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另一例18岁的语后聋患者未引出。术后前者的言语识别率优于后者。结论听神经病患者的耳蜗植入疗效可能因病变部位不同而有差异,目前还缺乏准确的术前检查进行鉴别。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听神经病 病变部位
  • 简介:目的评价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对音乐旋律及音色的感知能力。方法对13例人工耳蜗植入者(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26.5±6.9岁)分别进行音乐聆听行为评估和旋律辨别、乐器辨别测试。实验使用慕尼黑音乐经验问卷MUMU(Munichmusicquestionnaire)和人工耳蜗音乐评估软件Mu.S.I.C(musicalsoundsincochlearimplant)进行评估。对照组为40例听力正常受试者(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26.8±6.7岁)。结果①人工耳蜗组与听力正常组的年龄及音乐经验相互匹配。②人工耳蜗组旋律辨别平均正确率为69.3%,乐器辨别平均正确率为51.2%,听力正常组旋律辨别平均正确率为80.4%,乐器辨别平均正确率为85.3%。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的旋律感知能力和音色感知能力明显落后于听力正常者。

  • 标签: 人工耳蜗 音乐感知 旋律 音色
  • 简介:目的通过对同一人工耳蜗植入者行不同测试音的声场下助听听阈测试,探讨人工耳蜗植入者对不同类型测试声的感知是否存在差异,旨在增加可用测试音种类。方法采用啭音、脉冲啭音和窄带噪声分别对24名单侧人工耳蜗植入青年行声场下助听听阈测试,三种测试音顺序按照拉丁方设计原则,采用改良的Hughson-Westlake法测试助听听阈,频率范围为0.25~4kHz;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种测试音所得声场下助听听闽测试结果在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3FA(即500、1000、2000Hz平均听阈)和4FA(即500、1000、2000、4000Hz平均听阈)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除啭音外,脉冲啭音和窄带噪声也可作为声场下人工耳蜗助听后效果评估的测试音。

  • 标签: 啭音 脉冲啭音 窄带噪声 人工耳蜗 助听听阈
  • 简介:目的通过对小于2岁的先天性语前聋幼儿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及术后的听力和言语认知能力测试和语言能力的比较,探讨幼儿期植入人工耳蜗对先天性语前聋幼儿的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5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患者,接受手术时年龄最小1.3岁,最大2岁,平均年龄1.6岁.经过3年康复学习后,对其听力、言语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进行测试,并与手术前测试结果加以比较.结果系列测试结果显示,经人工耳蜗植入及3年听力和言语康复学习后,听力、言语认知能力及语言能力测试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对于极重度失聪儿童听力和言语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先天性极重度失聪儿童应尽早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通过术后的康复训练学习进一步发展听力和言语认知能力,避免因听力剥夺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先天性语前聋 言语认知 听力剥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的护理方法,促进患者的术后语言康复。方法对行人工耳蜗手术的22例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智力,术后护理。结果接受手术的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无并发症,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电子耳蜗植入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