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早期,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CI)的适应症仅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或全聋。目前,CI不仅是全频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的首选干预措施,也可面向于低频听力较好,而中、高频听力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2003年制定的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中规定,CI适应症标准为双耳纯音气导听阈〉80dBHL(0.5、1、2、4kHz听阈的平均值,WHO,1997)。

  • 标签: 残余听力 气导听阈 感音神经性聋 人工耳蜗植入术 全聋 听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先天性内耳畸形患儿在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治疗之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先天性内耳畸形患儿32例,并以此为资料,对所实施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在运用合理的护理措施之后,患儿在30天时有听觉,语言康复训练能够正常进行。结论对先天性内耳畸形患儿手术前以及手术之后运用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先天性内耳畸形 人工耳蜗植入术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诺尔康人工耳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名6~59周岁的语后聋患者进行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植入手术、术后开机调试及评估。术后随访4年,受访植入者完成了开放式、闭合式言语测试和残余听力检测。结果所有植入者均未发生任何人工耳蜗术后并发症;所有植入者的评估结果均逐步提升,开放式和闭合式言语测试平均得分分别从术前的0%和20%以下水平逐步提升到了术后4年的80%以上水平;术后1个月52.94%的植入者保留了残余听力,术后24个月45.83%的植入者保留了残余听力。结论经过4年连续观察,证明诺尔康人工耳蜗设备安全、有效。

  • 标签: 诺尔康人工耳蜗 临床验证 语后聋 残余听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配合。方法对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26例的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配合。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人工耳蜗的植入手术,经检测效果正常,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是一种精细手术,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 标签: 人工耳蜗 植入手术 配合
  • 简介:随着人工耳蜗植入的发展,保留残余听力渐渐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部分耳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残余听力损失严重甚至完全丧失,而另外一部分耳聋患者仍保留残余听力。因此,如何在术后保留残余听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残余听力的概念、人工耳蜗植入对残余听力的影响、保护残余听力的意义以及保留残余听力的方法,为后续科研课题提出了研究方向。

  • 标签: 残余听力 人工耳蜗植入
  • 简介:目的:以6例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康复效果为基础,探讨针对国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康复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针对人工耳蜗植入者不同的个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采用个别化教学和小班教学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结果国产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者均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结论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后,配合个别化教学和小班教学相结合的康复方法,能够提高听障患者的听觉言语水平。

  • 标签: 康复方法 个别化教学 人工耳蜗植入
  • 简介:目的:通过对31例7~18岁学龄听障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术后康复效果分析,了解其术后康复发展趋势,为探讨学龄听障儿童康复评估和康复指导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听觉能力、语言能力和语言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以及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ofauditory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intelligibilityrating,SIR)分别在患者术后开机、康复第1学期末(术后半年)和第2学期末(术后1年)3个阶段进行跟踪评估,应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阶段的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差异均极显著(P<0.01),语言功能差异不显著(P>0.05);听觉能力在开机和第1学期、第2学期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第1学期和第2学期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语言能力各阶段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听觉行为分级各阶段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极显著意义(P<0.01);言语可懂度在开机和第1学期、第2学期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但第1学期和第2学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后开机半年是学龄听障儿童听觉能力的飞速发展阶段,语言能力和言语可懂度至少需经历1年康复训练才会逐步提高,语言功能需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

  • 标签: 听力障碍 人工耳蜗植入 康复效果 学龄听障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诺尔康人工耳蜗对耳鸣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语后聋患者植入诺尔康人工耳蜗前后进行耳鸣问卷评估,评估材料采用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HandicapInventory,THI)。结果21例(80.8%)患者自觉耳鸣消失或减弱,其中20例(76.9%)患者耳鸣治疗有效,THI得分与植入人工耳蜗前相比下降≥20分;3例患者自觉耳鸣无改善;1例患者自述耳鸣加重;1例患者术前无耳鸣,术后出现中度耳鸣。26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THI总分平均分56.5±20.6,术后THI总分平均分20.2±20.9。经过配对t检验分析,配戴人工耳蜗前后的总分及功能性、情感性、严重性3个维度的得分具有显著差异(P=0.000〈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对耳鸣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但仍存在一定风险。

  • 标签: 耳鸣 人工耳蜗 耳鸣残疾评估量表
  • 简介:人工耳蜗是目前应用最成功的神经植入假体技术,世界范围内已有30余万重度以上听障患者通过人工耳蜗植入重获听觉功能。但是相对于庞大的耳聋人口基数,仅有少部分候选人群获得了人工耳蜗植入的机会,人工耳蜗价格昂贵是原因之一。30年来中国也一直在研发人工耳蜗产品,但一直未广泛用于临床。直到近年一种新型的26电极诺尔康人工耳蜗研发成功,在全国5家医院完成了临床验证并取得较满意效果,2011年通过了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审批,2012年获得了欧盟CE认证。诺尔康人工耳蜗的成功研发和应用,降低了人工耳蜗植入的费用,并有望推动人工耳蜗在世界其它国家的广泛应用。本文将介绍诺尔康人工耳蜗装置的研发背景、产品特点、临床验证及应用前景等,从侧面展现中国人工耳蜗发展的脉络与历程。未来人工耳蜗产品的发展方向是更加小巧、人性化,进一步融合相关领域的新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生物治疗技术的新发现,最终可能实现植入体全植入和听觉通路全覆盖。

  • 标签: 诺尔康人工耳蜗 产品性能 评估 应用前景
  • 简介:本文阐述了诺尔康26电极人工耳蜗的设计理念、系统特点及技术验证。该人工耳蜗具有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多精度的4个电流源,不仅与感知能力匹配,而且可进行间隔或同时刺激。此外,本文描述了60例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者3年的评估数据。客观测试显示,电极阻抗值在使用设备1个月后降低,此后持续保持稳定,直到2年时略有上升。主观响度测试显示,电刺激阈值相对稳定,最大舒适阈在3年中逐渐提高。汉语句子识别率从术前的0%增长至开机6个月时约80%的水平。间接和直接对比研究均显示诺尔康人工耳蜗与其他同类人工耳蜗产品使用效果相当。

  • 标签: 人工耳蜗 诺尔康 开发 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方法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听觉植入中心共有139例重度以上耳聋患者接受了诺尔康人工耳蜗(CS-10A)植入,其中40例植入耳蜗1年以上的患者接受了此次电话随访,回顾性分析这40例植入者的产品日常使用情况和康复效果。将这些患者分成语后聋植入组和语前聋植入组,对患者本人或其家属进行电话随访及问卷调查。随访内容包括CI植入后产品日常使用情况、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并使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评价植入者听觉及言语康复情况。结果本研究40例受试者人工耳蜗设备工作正常,每天均日常佩戴,所有受试者评价术后的生活水平较术前改善,对效果满意,CAP和SIR得分较术前显著提高。结论诺尔康人工耳蜗性能稳定,术后听力及言语康复效果满意,能有效提高耳聋患者的生活质量。鉴于人工耳蜗是患者需要终身使用的电子产品,长期结果仍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诺尔康 人工耳蜗 效果分析
  • 简介: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需重视术后的言语康复,并做好长期语训的准备。本研究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总结,归纳了人工耳蜗植入后听障儿童言语康复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总结了人工耳蜗植入后听障儿童言语康复对策,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员、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耳蜗 听障儿童 言语康复综述
  • 简介:目的分析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最长声时(maximumphonationtime,MPT)特点,为言语呼吸功能障碍矫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言语测量仪分别对120例人工耳蜗植入听障儿童术后MPT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分别与相应年龄和性别组的最长声时中国参考标准相比较。结果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MPT显著低于中国参考标准(P〈0.05)。结论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MPT低于同龄健听儿童,应及时对他们进行言语呼吸功能障碍矫治,矫治方法可采用一对一强化训练、小组康复训练及家庭康复相结合。

  • 标签: 听障儿童 人工耳蜗植入术 最长声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术后患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必要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对130例人工耳蜗使用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了评估,并与136例听力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SCL-90评分结果显示人工耳蜗组在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四个因子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躯体化、焦虑、强迫、抑郁、精神病性五个因子的得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人工耳蜗有利于改善重度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但人工耳蜗植入者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仍存在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不良心理状态,适当的护理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 标签: 电子耳蜗植入术后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及分析听障儿童植入国产诺尔康-晨星人工耳蜗术后的听觉康复效果及人工耳蜗产品性能。方法选择2011年4月~6月植入诺尔康-晨星人工耳蜗系统的听障儿童60例,在开机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进行听觉康复效果评估,同时对人工耳蜗产品的使用情况和工作状态随访。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0例患儿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成功,产品的生物相容性和整体工作状态良好,受试者术后1个月开机后均能坚持每日配戴人工耳蜗,无与人工耳蜗植入相关的并发症。受试者声场言语频率的助听听阈测试,韵母、声母、单音节和双音节识别测试,林氏六音测试,IT-MAIS问卷评估结果较术前均显著提高。随着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受试者听觉能力逐渐提高。结论诺尔康-晨星人工耳蜗系统安全可靠,在恢复听觉、提高言语和声音感知与识别能力等方面效果良好。植入体纤薄,适合儿童植入。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儿童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康复 诺尔康人工耳蜗
  • 简介:目的研究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CI)使用时间、术前残余听力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低龄CI植入儿童听觉行为和言语发声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43例小于3岁CI儿童,植入月龄6~32个月(平均植入月龄17个月)。听觉行为评估素材为婴幼儿日常听觉综合能力量表(theinfant-tod-dlermeaningfulauditoryintegrationscale,IT-MAIS),言语发声行为评估素材为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themeaningfuluseofspeechscale,MUSS)。评估分别在术后开机时和开机后1、2、3、6、9、12个月时进行。结果(1)全体受试儿童IT-MAIS、MUSS总分随着CI使用时间的增长逐步增长(ANOVA,p〈0.05);(2)术前残余听力水平对前6个月IT-MAIS得分影响显著(ANOVA,p〈0.01),对MUSS得分未见影响作用(p〉0.05)。(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显著影响术后IT-MAIS、MUSS得分。开机后3个月训练组IT-MAIS得分高于非训练组得分(p〈0.05)。9、12个月时训练组MUSS得分与非训练组MUSS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1)在听觉行为方面,随着CI使用时间的延长,受试儿童总体听觉能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对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在3-9个月时有显著增长;在发声行为方面,受试儿童在CI植入6个月以后开始用言语方式表达。(2)术前残余听力在受试儿童CI使用前6个月时对听觉行为有影响作用,9个月以后影响作用逐渐减小;平均听力损失程度对受试儿童的言语发声行为未见显著影响。(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听觉行为和言语发声行为体现出重要作用。

  • 标签: 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 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言语康复 听觉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行电听性脑干反应(EABR)和电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CAP)测试,探讨EABR的阈值、潜伏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4例人工耳蜗植入者行EABR检测,对其阈值、潜伏期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3个电极的EABR阈值B组均高于A组(P<0.001)。同步触发设备、电磁屏蔽等对EABR均有影响。结论ECAP波形较好时的EABR阈值较ECAP波形较差时的EABR阈值低。

  • 标签: EABR ECAP NR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的护理方法,促进患者的术后语言康复。方法对行人工耳蜗手术的22例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智力,术后护理。结果接受手术的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无并发症,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电子耳蜗植入术的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不同使用方法对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早期电极阻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于我院行澳大利亚Nucleus24CA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患者资料,根据糖皮质激素使用方法纳入经鼓室圆窗给药组(A组)及经鼓室圆窗联合全身静脉给药组(B组);以各组22个电极相对于耳蜗内位置分为高频段(3-6)、中频段(10-13)及低频段(17-20)3个亚组,检测各组中、开机(术后1月)、术后3月及术后6月电极阻抗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22个电极阻抗平均值均在中较低,开机时最高,术后6个月达最低值;开机、术后3月及术后6月两组电极阻抗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亚组间比较中,两组在中不同频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开机时两组间各频段电阻抗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频段电极阻抗值小于A组,且两组开机与中电阻抗差值均在高频段较大;术后3月及6月两组高频段比较仍具统计学差异(P〈0.05),而低频段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经鼓室圆窗联合全身静脉给药途径在降低术后电极阻抗效果方面优于局部单独使用,在高频段尤为明显,提示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更有利于降低耳蜗植入后电极周围纤维化组织形成。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人工耳蜗植入 电极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