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可视人工流产与传统人工流产的应用对比结果。方法:选择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自愿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共计122例,122例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其中选取61例采用传统人工流产终止妊娠(对照组);另外61例采用超声引导下人工流产终止妊娠(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人流组,出血量、月经复潮时间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手术成功率100.00%高于传统人流组91.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引导下可视人工流产并症发生率4.91%,低于传统人工流产1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可视人工流产应用优势显著,体现在减低出血量、缩短手术耗时、减少人流并发症等方面。

  • 标签: 超声引导下可视人工流产术 传统人工流产术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术前治疗性沟通对人工耳蜗手术患儿配合度、家属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能力的影响。方法:择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行人工耳蜗手术治疗的患儿中的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儿手术时间顺序予以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43例)、术前治疗性沟通干预的观察组(43例),从患儿配合度、家属负性情绪、应对能力展开研究。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负性情绪SAS评分、SDS评分、应对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配合度更高,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术前治疗性沟通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儿的配合度有显著提高作用,有效减轻患儿家属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升应对能力,应用效果显著,价值良好,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人工耳蜗手术 患儿配合度 家属情绪 应对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干预模式在低龄语前聋患者中的治疗情况或康复效果,为其治疗方案的进一步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随机抽样原则为根本遵循,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期间在我院接受双侧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治疗的语前聋患者30例,以其为CI治疗组,然后于2021-2023年度,根据随机抽签结果,给予30例语前聋患者双模式干预,即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对侧助听器治疗(双模式干预组),在不同时间点(开机时、开机3个月、开机6个月和开机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听觉行为分级(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IR)、婴幼儿有意义听觉评分(IT-MAIS)、婴幼儿有意义言语评分(MUSS)以及言语空间听觉质量评分(SSQ-P)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过程中,观察表1和表2的数据显示,两组患者的听力在开机时和开机3个月后都明显提升了。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双模式干预组的听力提升幅度明显超过了CI治疗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开机6个月和开机12个月后,这种差异就不那么明显了,在这段时间内,双模式干预组的言语可懂度明显高于CI治疗组。就IT-MAIS和MUSS指标而言,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表现出了改善趋势,在开机时和开机3个月后,双模式干预组的得分明显高于CI治疗组,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然而,到了开机6个月和开机12个月后,这种差异却不再显著。结论:在短期内,双模式干预明显优于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有助于提升低龄语前聋患者的听觉、言语等能力,然而,长期效果方面,两种干预方法的差异较小,因此,临床医师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和疾病情况。

  • 标签: 低龄 语前聋 双侧人工耳蜗植入 双模式干预
  • 作者: 涂静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3-05
  • 机构:三明市第一医院眼科 365000
  • 简介:【摘要】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护理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以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作为样本研究对象,将70例白内障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研究组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患者不良情绪评分。结果: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分析,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情绪改善显著的小组为研究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应用,有助于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对患者临床疗效提升有所保障。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人工流产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0月作为研究开始时间,以2022年10月作为研究结束时间,以60例存在流产需求者设置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抽号法分2组,研究组、常规组,各30例,分别接受无痛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对比两组不同。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完全流产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效果等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在临床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无痛人工流产术 药物流产 应用价值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效果。方法: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接收的重症肝炎患者挑选46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3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人工肝血浆置换技术。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总体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人工肝 血浆置换 重症肝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1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观察组(80例)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评估不同护理干预下的应用效果与体会。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下,相比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得到有效缓解,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在老年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为样本,为患者讲解手术作用,分析患者适合手术类型后,引导患者选择人工关节置换(A组n=45)或内固定治疗(B组n=45),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相关数据实施整理归纳,结合统计学系统进行实施对比观察,分析临床疗效差异。结果:A组手术相关数据均优于B组,A组术后3个月、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B组,A组1个月、3个月疼痛评分低于B组,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组间P值﹤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均能够达到治疗效果,但人工关节置换更加优异,在术后长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控制并发症及缓解疼痛方面作用突出,建议优先选择。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老年粗隆间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室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至2023年12月我院骨科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84例患者,等分为常规护理参照组和手术室护理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频率、心跳频率、血压、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参照组,而Harri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采用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Harris评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临床指标 Harris评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对高度近视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5月~2023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人工晶体植入患者展开研究,统计50例以随机单盲法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理护理,比较患者的心态变化。结果:护理前的心态评分差异无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分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人工晶体植入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调节和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心理护理 高度近视 人工晶体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中抽选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5例,接受手术室护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5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中输液量、中输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中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很好的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护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中抽选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5例,接受手术室护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5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中输液量、中输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中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很好的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护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泪道探通结合人工鼻泪管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3年12月,筛取性泪囊炎患者600例作为观察对象,利用双色球法分组,共两组,每组300例患者,分别应用泪道探通结合人工鼻泪管植入治疗(观察组)与泪道探通治疗(对照组),研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泪道探通结合人工鼻泪管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明确,价值显著。

  • 标签: 泪道探通术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 慢性泪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肝炎行人工肝血浆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3例重症肝炎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2)。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综合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症状体征、血管通路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总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症状体征、血管通路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肝炎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病症。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重症肝炎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科门诊中阴道B超下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接诊的100例人工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人工流产,实验组采用阴道B超下无痛人工流产。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恢复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人工流产阴道B超下无痛人工流产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妇科门诊 阴道B超下无痛人工流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与人工流产在早期胚胎停育中的作用。方法:以2022年8月-2023年6月100例胚胎停育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50例行人工流产,观察组50例行米索前列醇+人工流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米索前列醇+人工流产治疗早期胚胎停育患者,可缩短手术指标,减少不良反应,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方法。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人工流产术 早期胚胎停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痛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在早期妊娠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22年10月~2023年8月收治70例要求终止早期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药物组采用药物流产,手术组采用无痛人工流产。对两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临床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与药物组相比,手术组完全流产率更高,出血量、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少,流产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更短(P<0.05)。结论:与药物流产相比,无痛人工流产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具有更高的完全流产率、更好的临床指标、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早期妊娠 无痛人工流产术 药物流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加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选取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治疗,研究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加房角分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眼压较低、前房深度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加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加房角分离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