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期护理干预对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的护理满意度。方法:择取100例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肾上腺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期并接受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及传统护理模式,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1]。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49/50)9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38/50)76%,其结果观察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干预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上腺肿瘤手术患者行以个性化护理的价值。方法:将本院接收的80例肾上腺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同时对其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肾上腺肿瘤手术患者中,可有效促进其机体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肾上腺肿瘤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治疗肾上腺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10例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手术患者,研究时间是2020年3月-2022年3月,均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腹腔镜手术 肾上腺肿瘤
  • 简介:摘要肾上腺皮质肿瘤是一种罕见且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内分泌肿瘤,由于早期诊断困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有远处转移,导致其临床疗效及预后较差。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一条高度保守的发育信号转导通路,在参与胚胎发育及组织稳态的过程中,涉及调节细胞增殖、分化、极性及凋亡。异常激活的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肾上腺皮质肿瘤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内分泌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肾上腺肿瘤患者,将84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2例/组。其中,一组患者采用经腹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观察组)。对比两组肾上腺肿瘤患者的术后观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观察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优(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距明显(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在治疗肾上腺肿瘤患者中的效果比经腹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 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6年3月-2008年3月手术治疗的肾上腺肿瘤47例进行对比分析,随机分为A组(后腹腔镜手术组)和B组(开放手术组),对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等生化结果的影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A组比B组少3.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A组比B组减少145.4ml;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A组比B组提前1.2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A组比B组减少3.7d;生化结果变化情况A组与术前2d相比,术后1d肝、肾功能指标及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前后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术前术后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成为肾上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后腹腔镜手术 开放性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病理类型肾上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 CT检查特点。方法:从我院 2017 年 12月到 2018 年 12月选取 73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经过病理证实。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全部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 CT检查,比较不同检查的特点。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 75.34%, CT检查定性诊断符合率为 94.52%,两种检查的定性诊断符合率有明显的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 93.15%, CT检查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 97.26%,两种检查的定位诊断符合率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肾上腺肿瘤的检查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和 CT检查都有较高的定位诊断符合率, CT检查的定性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临床上可以将两种方式有机结合,促进患者的诊断治疗。

  • 标签: 病理类型 肾上腺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肾上腺肿瘤患者后腹腔镜切除术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2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护理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上腺肿瘤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的效果确切,患者的不良反应少且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肾上肿瘤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肾上腺肿瘤手术是高难度和高风险手术,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我院16例采用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摘除术。强调完善的术前准备、良好的仪器设备状态,术中严密观察病情,随时调整药物用量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肾上腺肿瘤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区副脾的临床特点和相关治疗经验,提高肾上腺区肿物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至2019年收集的2例左侧肾上腺区副脾误诊为左侧肾上腺肿瘤的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患者术前肾上腺增强CT及超声等检查及检验。结果2例患者均为肾上腺区副脾,均为术前考虑为左侧肾上腺区皮质腺瘤患者,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发现为肾上腺区副脾。术中均未行脾脏切除术。结论左侧肾上腺区副脾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病例,通过术前对患者肾上腺增强CT及相关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减少误诊的可能性。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副脾 肾上腺增强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本组6例实施后腹腔镜下行肾上腺皮质瘤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护理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尽管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围手术期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后腹腔镜 上腺肿瘤 围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肾上腺肿瘤患者28例,所有患者进行后腹腔镜切除手术。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发生腹膜损伤,1例瘤体破裂出血,3例Trocar穿刺口脂肪液化,经治疗均痊愈。手术时间约为平均时间为(92.23±23.56)min,术中出血量为平均(76.45±17.34)ml,切除的肿瘤直径平均(3.1±1.2)cm,术后进食时间平均(25.43±4.21)h,下床活动时间平均时间(24.43±4.32)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5.42±1.84)天,随访半年,其中26例3个月内血压恢复正常,2例在半年内血压恢复正常。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点,是肾上腺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但仍需根据肿瘤体积和病理类型严格掌握适应症。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肿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病理类型肾上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特点。方法从我院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选取73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经过病理证实。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全部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CT检查,比较不同检查的特点。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5.34%,CT检查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4.52%,两种检查的定性诊断符合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3.15%,CT检查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7.26%,两种检查的定位诊断符合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上腺肿瘤的检查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都有较高的定位诊断符合率,CT检查的定性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临床上可以将两种方式有机结合,促进患者的诊断治疗。

  • 标签: 病理类型 肾上腺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肾上腺肿瘤手术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不良心理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肾上腺肿瘤手术患者共114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7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心理改善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不良心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肾上腺肿瘤手术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改善情况,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肾上腺肿瘤手术患者 不良心理状况
  • 简介:临床上肾上腺肿瘤的良、恶性难以鉴别,缺乏早期诊断依据,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端粒酶是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逆转录酶。与细胞周期、衰老、凋亡和永生化密切相关,恶性肿瘤中端粒酶激活而使细胞获得永生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在蛋白细胞周期调控网络中发挥负调节作用,而细胞周期调控网络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研究提示二者在肾上腺肿瘤中的表达均有异常,可能联合参与肾上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为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端粒酶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的肾上腺皮质癌(ACC)肿瘤微环境(TME)相关基因构建的预后模型进行验证,为ACC的诊疗提供临床指导和相关生物标志物。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收集79例ACC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病理数据。采用ESTIMATE算法计算免疫评分、基质评分(二者即反映TME)和ESTIMATE评分,应用VennDiagram包对免疫评分及基质评分高、低评分组(以中位值进行分组)间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选择,采用基因本体(GO)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选择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探索基因潜在功能与通路。采用单因素Cox回归、lasso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ACC TME相关的基因,并建立ACC患者预后的风险评分(RS)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构建的模型预测ACC患者预后的价值。以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的数据集GSE33371和GSE19750作为外部验证集,对建立的预后模型进行验证。从TCGA数据库中提取79例ACC患者资料,将临床病理因素与所构建预后模型的RS纳入Cox回归分析,获得A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根据免疫评分和基质评分,用VennDiagram包筛选得到1 205个二者交集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833个,下调372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各回归分析筛选后,最终构建成功包含9个TME相关基因(GREB1、POU4F1、HIC1、HOXC9、CACNB2、RAB27B、ZIC2、C3、CYP2D6)的ACC预后模型,即RS=GREB1×0.223 6+POU4F1×0.671 7+HIC1×0.167 5+HOXC9×0.211 3+CACNB2×0.156 0+RAB27B×0.956 5+ZIC2×0.582 7+C3×(-0.003 1)+CYP2D6×0.819 3。该模型在TCGA数据库中预测79例ACC患者1、3、5年总生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6、0.919、0.917,在GEO验证集中预测45例ACC患者1、3、5年总生存的AUC分别为0.689、0.704、0.708,表明模型对ACC患者生存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对TCGA数据库中79例ACC患者资料进行Cox回归分析显示,TME相关基因预后模型RS是A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1.011,95% CI 1.005~1.016,P<0.01)。结论构建的ACC TME相关基因预后模型可用于预测ACC患者的预后。模型中包含的9个基因有可能作为研究ACC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肾上腺皮质癌 肿瘤微环境 计算生物学 预后 比例危险度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adrenocortical oncocytic tumors,ACOT)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Lin-Weiss-Bisceglia(LWB)评分及赫尔辛基评分两种评分标准的病理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3月至2019年7月诊断的44例ACOT,进行形态学观察,依照两种评分标准重新评估良恶性。免疫组织化学采用EnVision染色。结果患者男性23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6岁。镜下见肿瘤可呈小梁状、菊形团、腺样及微囊结构排列,透明细胞稀少或无,细胞多数有中度异型性,核内包涵体易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达Melan A、α抑制素、突触素、calretinin,Ki-67平均阳性指数:良性3%、恶性潜能约5%、恶性多数>20%。依据LWB评分,左侧多发,占61.4%(27/44);良性59.1%(26/44),恶性潜能6.8%(3/44),恶性34.1%(15/44),15例恶性病变中13例可见核分裂象>5个/50 HPF,11例伴有坏死,10例伴有包膜侵犯。依据赫尔辛基评分,良性65.9%(29/44),恶性34.1%(15/44),两种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144个月,无病存活31例,复发或转移13例。结论ACOT良性多见,左侧多发,恶性者易复发及转移。LWB评分标准中形态学参数(核分裂计数增多、坏死和包膜侵犯)联合赫尔辛基评分免疫组织化学参数(Ki-67)有助于恶性ACOT的诊断,并且是重要的预后参考指标。

  • 标签: 肾上腺皮质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rem自我护理模式对肾上腺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诊的肾上腺肿瘤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Orem自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信息及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其4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肾上腺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实施Orem自我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Orem自我护理模式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为后续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选取近三年我院收治的肾上腺肿瘤患者12例,展开调查。结果:术后1天,患者均可在无外部辅助的情况下进食,能够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平均为6天。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1例患者发生穿刺点皮下脂肪液化,1例患者出现感染。结论:后腹腔镜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治疗方式,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被广泛地运用到肾上腺肿瘤患者的治疗中,术前积极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成功的关键所在。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