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磁场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9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9例病例,单发病灶25例,多发病灶4例,共发现病灶36个。良性病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清晰,信号均匀,增强后病灶多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如肿块较大,中心坏死,囊变T2上多呈混杂长T2信号。恶性病灶形态多呈不规则或分叶状,信号混杂,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明显强化且不均匀。肾上腺囊肿平扫边缘光滑,均匀水样信号,增强后无强化。结论高磁场MRI对肾上腺肿瘤定位,定性诊断上较其他影像学检查具有明显优势,对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12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观察其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6.7%,术中中转开放手术率为3.3%;手术平均时间为(124.6±39.7)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104.2±35.4)毫升,术后拔除引流管平均时间(55.2±2.8)小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1.2)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术后随访电解质及血压均恢复正常,且无肿瘤组织转移或复发案例。结论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治疗有效率高,安全度高,可作为治疗肾上腺肿瘤病症的金标准予以推广。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上腺肿瘤应用后腹腔镜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肾上腺肿瘤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22例患者为皮质醇腺瘤,36例患者为醛固酮腺瘤,10例患者为嗜铬细胞瘤,12例患者为肾上腺囊肿。结果所选择的8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在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患者的生活与各项生命体征均保持在正常值内。结论将后腹腔镜应用到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能减少手术创伤,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缩短,预后效果好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上腺素肿瘤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治疗8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进行后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进食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 标签: 后腹腔镜手术 肾上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指导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和传统的常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促进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患者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实施的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均为单侧)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FTS理念指导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前症状及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术前症状及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腹胀情况、饥饿情况、活动耐力、肠外营养需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TS理念指导护理措施应用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不适感。

  • 标签: 快速康复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高血压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江门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68例接受单侧肾上腺切除手术治疗的单侧肾上腺增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患者术后血压、症状进行随访。统计分析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高血压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68例单侧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患者行患侧肾上腺切除,术后血压正常。在6个月后的随访中(随访时间47.2±5.9个月),有25例(36.8%)患者血压再次升高或再次需要口服药物控制血压。在影响手术疗效变量的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术后收缩压水平、高血压病程、肾上腺增生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以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侧别、高血压病程、肾上腺增生类型、术前血钾、术后收缩压水平、皮质醇节律、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尿儿茶酚胺代谢物水平等作为自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影响术后高血压复发的因素有年龄〉50岁,高血压病程〉5年,肾上腺增生类型为皮髓质增生。结论单侧肾上腺切除对于治疗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影响高血压复发的主要因素有高龄(年龄〉50岁)、长病程(〉5年)、皮髓质增生类型,可为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患者手术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肾上腺增生 肾上腺切除术 继发性高血压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诊断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理分析经手术证实13例节细胞神经瘤CT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男3例、女10例,13例均单发,右肾7例,左肾6例。椭圆形5例、水滴形4例、圆形3例、腰果形1例,病灶直径1.5-13cm,平均5.3cm。所有病灶边界清晰,呈嵌入式生长,推压临近结构。其中有3例病灶内可见沙粒样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实质期呈轻度延迟强化。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其影像表现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

  • 标签: 肾上腺 节细胞神经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坍塌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检验,观察组患者实施生化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2.5%,观察组的诊断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肾上腺皮质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实施生化检验,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生化检验 肾上腺皮质疾病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肾上腺醛固酮瘤手术患者血压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醛固酮瘤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肾穿刺病理、血肌酐及尿素氮与术后持续高血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明确相关影响因素与醛固酮瘤术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中,14例24h尿微量白蛋白增高者术后持续高血压9例;13例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者术后持续高血压9例。术后持续高血压者共16例,其中15例行肾穿刺活检的患者均显示肾脏有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结论术前高血压病史时间长、术前肾脏病理变化与醛固酮瘤术后持续高血压密切相关。尤其应该重视醛固酮瘤患者的肾脏血管并发症。

  • 标签: 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 高血压 肿瘤 尿蛋白 肌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方法对5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就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可缩短术后恢复期,近期效果满意。

  • 标签: 肾上腺 嗜铬细胞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肾上腺皮质癌患者使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4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2例,A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A组护理方式基础上再使用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结果进行护理之后,在B组的住院时间明显比A组短(P<0.05),且B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明显比A组高(P<0.05).结论在肾上腺皮质癌患者治疗中使用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引导患者消除抑郁、焦虑及恐惧等负性心理,增强信心,以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可使患者减少术后并发症,早日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关键词肾上腺皮质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4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疾病应用生化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13年1月~12月诊断为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64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研究组进行生化检验,对照组进行常规检验。统计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治疗判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确诊29例,有效率90.63%,对照组确诊22例,有效率68.75%,研究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生化检验结果用于肾上腺皮质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 标签: 肾上腺皮质疾病 生化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收治的5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男性4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50岁。5例均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病检证实是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均随访1~40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临床少见的良性肿瘤,B超、CT及MRI有助于术前诊断,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以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优于开放手术。

  • 标签: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中肾上腺素用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01-01-2014-12-31我院急救中心抢救的心搏骤停(CA)患者393例,按CPR时间分为常规CPR组190例,超长CPR组203例。根据CPR的结果分为成功组72例和失败组321例。常规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每间隔3-5min重复给药1次,直到CPR成功或终止。对肾上腺素用量与预后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常规CPR组与超长CPR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CPR组肾上腺素用量明显低于超长C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27,P〈0.01)。而常规CPR组预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出院存活率、30d良好神经功能恢复率]明显优于超长CPR组(P〈0.01),提示常规CPR组低的肾上腺素用量优于高用量的超长CPR组预后;成功组肾上腺素用量明显低于失败组(t=-9.041,P〈0.01),提示低的肾上腺素用量是CPR预后的有利因素;肾上腺素用量≤5mg组ROSC、存活出院、30d良好神经功能恢复者比例较高。结论:在CPR中肾上腺素用量≤5mg是预后的有利因素,超过10mg是不利因素。

  • 标签: 心肺复苏 肾上腺素 预后
  • 简介:摘要患儿,男,5岁9个月,于2012年5月11日因持续抽搐2小时入院收入儿科。血液化验结果显示肾上腺腺皮质功能不全患儿的临床表现。查核磁回报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转入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为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住院期间再没有出现抽搐症状。于2012年5月16日家属要求出院。之后随访中得知患儿出院不久死亡。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症(Adrenoleu-kodystrophy简称ALD)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血清内可发现长链脂肪酸升高。本病于1912年Schilder's首次报导称为特殊的脱髓鞘病。病变累及的器官是肾上腺、性腺和脑。脑的主要部位在枕叶,其他脑叶较轻,一般对称,视神经、视束、穹隆、海马联合、胼胝体都受损害,可累及小脑和脊髓。疾病常开始于少年,因为患者存在肾上腺功能低下,皮肤和口腔粘膜的色素增加,颜色发暗。有乏力、消瘦,血压低、血糖低、血钠低、血钾高,因为双侧枕叶白质脱髓鞘,患者可有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可有智力障碍,肢体瘫痪,癫痫发作等。如果儿童期发病,始发症状是智力、视力受损。成人发病,始发症状是精神和步态异常多见。8岁前发病进展较快,在老人视、听、步态、吞咽障碍进展较慢。检查血液中长链脂肪酸有助于诊断。

  • 标签: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患儿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0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