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对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治疗均采用直接抗病(DAAs)。由于DAAs品种较多,为方便临床医师选用,本文推荐择必达或吉利德三代(丙通沙)药物治疗,而G/P鸡尾酒(Maviret)疗法可作为其他DAAs治疗失效患者选用。文中还对这些小分子药物的安全性与耐药率作了介绍,以供参考。

  • 标签: 肝炎,丙型 直接抗病毒药物 治疗方案推荐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初治艾滋病患者的过程中,评价应用国产抗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艾滋病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8例艾滋病患者,分组应用不同的国产抗病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予以不同的抗病治疗方案后,A组的耐药率(6.52%)显著低于B组(13.04%)和C组(15.21%),差异显著(P<0.05)。三组的HIV-RNA转阴(即指HIV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且在此期间,三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依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初治艾滋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国产抗病均可产生HIV-RNA转阴效果,但是其中AZT+3TC+EFV的耐药性较低,更适合应用于AIDS的临床治疗,应广泛推广。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药物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实施抗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75例我院所收治的艾滋病患者,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A、B、C组,各为25例。A组治疗措施为AZT+3TC+NVP、B组治疗措施为3TC+AZT+EFV、C组治疗措施为TDF+3TC+EFV,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C组艾滋病临床疗效(88.00%)高于A组(56.00%)、B组(60.00%),C组胃肠反应、肝功异常、皮疹、骨髓抑制发生率(8.00%)低于A组(44.00%)、B组(32.0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TDF+3TC+EFV方案在艾滋病抗病治疗方面效果确切,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例较低。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收治艾滋病患者52例,利用随机分组方式,划分研究组患者26例,对照组患者2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含齐多夫定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这一治疗基础上实施含替诺福韦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不同方式干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技术相比于对照组,上升幅度较大,组间差存意义(P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药物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病在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抗病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中应用抗病,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抗病毒药物 呼吸道感染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直接抗病(DAAs)治疗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受者的抗病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8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应用DAAs治疗的肝移植术后HCV感染受者2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HCV RNA基因1b型患者20例,采用索磷布韦(400 mg/d)+来迪派韦(90 mg/d)或索磷布韦(400 mg/d)+达拉他韦(60 mg/d)治疗方案,疗程12周或24周;2a型患者2例,采用索磷布韦(400 mg/d)治疗方案,疗程12周。观察抗病治疗效果、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随访过程中的HCV RNA定量、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结果22例肝移植术后HCV感染受者中男性16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61.5(36~71)岁,抗病治疗中位时间为移植术后48(2~117)个月。其中16例患者采用12周疗程,治疗4周时2例患者HCV RNA未阴转,治疗结束时所有患者HCV RNA定量均为阴性;6例患者采用24周疗程(均为1b基因型),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时HCV RNA均为阴性;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12周及24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均为100.0%。患者治疗前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酐水平分别为71.5(30,110)U/L、(89.4±25.7) mmol/L,治疗4周后ALT下降为22(17.8,28.5)U/L,治疗结束后24周肌酐下降为(77.4±11.5)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AAs治疗肝移植术后HCV感染抗病效果肯定,可获得长期持续病毒学应答。

  • 标签: 肝移植 丙型肝炎病毒 直接抗病毒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音乐疗法配合抗病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艾滋病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50例,给其采取常规抗病进行治疗,观察组再配合音乐疗法进行治疗,测评艾滋病患者的焦虑情况和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艾滋病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艾滋病患者,在使用抗病治疗的同时,采取音乐疗法配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音乐疗法 抗病毒药物 艾滋病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可通过直接抗病治疗从血液循环中清除,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研究表明,直接抗病治疗达到SVR后,可降低肝细胞癌(HCC)发病率,但仍需监测HCC的发生。现简要总结现有研究关于抗病治疗后丙型肝炎继发HCC可能原因的讨论,主要分为表观遗传学改变与DNA异常甲基化、HCV相关肝硬化与DNA倍数异常、HBV再激活、隐匿性HCV感染几个方面,以及抗病治疗对HCC复发的影响。抗病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不能完全阻止丙型肝炎后HCC的发生和复发,其机制仍需继续研究探索,临床医生也应谨慎对待。

  • 标签: 丙型肝炎 肝细胞癌 直接抗病毒治疗
  • 作者: 梁静 刘芳 张亚萍 向慧玲 李春红 韩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 300170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天津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天津 300170,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肾内科,天津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天津 300170 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天津 300170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治疗有助于代谢状态的改善,但接受直接抗病(DAA)治疗后血清尿酸(SUA)水平的变化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点及DAA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前瞻性的研究队列,探讨接受DAA治疗并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观察DAA治疗后12周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组间比较应用校正的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方差分析、Student's t检验或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应用通过重复测定及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SUA、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尿酸降低定义为治疗后12周SUA较基线下降。肾小球滤过率(eGFR)、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丙氨酸转氨酶及受控衰减指数变化比率定义为(基线-治疗后12周)/基线。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与高尿酸血症及尿酸降低的风险因素及影响因素。结果纳入161例慢性丙型肝炎接受DAA治疗的患者,高尿酸血症患者占19.3%。eGFR < 60 ml/(min·1.73 m2)及人体质量指数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独立风险因素(eGFR:OR = 0.123,P = 0.002;人体质量指数:OR = 1.220,P = 0.002)。治疗前、治疗结束及治疗后12周SUA水平明显变化(327.96比320.76比314.92,F = 3.272,P = 0.042),治疗后12周SUA、肝硬度、丙氨酸转氨酶及受控衰减指数较基线均有显著下降,P < 0.05。治疗过程中eGFR较基线升高比率与受控衰减指数下降比率是SUA降低的影响因素(eGFR:OR = 5 124,P = 0;受控衰减指数:OR = 0.010,P = 0.039)。结论慢性丙型肝炎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因素为eGFR降低及人体质量指数,通过DAA治疗病毒清除后,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尿酸 高尿酸血症 直接抗病毒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益艾康胶囊联合抗病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HIV/AIDS患者47例作为观察对象,给予益艾康胶囊联合抗病治疗,连续观察3年。观察患者体重、症状体征积分、生存质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联合治疗方案能增加患者体重(P<0.01);减少症状体征积分(P<0.01);提高生存质量(卡诺夫斯基积分)(P<0.01);提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P<0.01)。结论益艾康胶囊联合抗病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CD4+计数,延缓疾病的发展,从而达到带毒生存的目的。

  • 标签: 益艾康胶囊 艾滋病 联合治疗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后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干扰素&alpha -2b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比较3种抗病治疗方案对治疗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AIDS患者45例,将其分为3组(各15例),即方案-1组(D4T+3TC+NVP)、方案-2组(3TC+AZT+NVP)和方案-3组(DDI+AZT+NVP);比较3组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耐药情况、HIV-RNA转阴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方案-1组患者的耐药率显著低于方案-2组和方案-3组(P〈0.05);3组患者间HIV-RNA转阴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皮疹及肝毒性。结论:3种AIDS抗病治疗方案对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相近,但方案-1组(D4T+3TC+NVP)的耐药性更低,是用于治疗AIDS患者的最佳选择。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 药物治疗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艾滋病患者一线抗病失败后更换二线抗病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县31例艾滋病患者一线药物失败更换二线抗病治疗方案后,不同阶段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改变的资料。结果艾滋病患者一线药物治疗失败及时更换二线药物,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复制。结论二线药物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 标签: 艾滋病 二线抗病毒治疗药物 病毒载量 CD4+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病治疗艾滋病的效果。方法:选出9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调查样本并分组(甲组、乙组),各组均48例,并采取其对应治疗方案:甲组:TDF+3TC+EFV治疗,乙组:AZT+3TC+EFV。最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一方面,从治疗效果上分析,同样在治疗1年后,甲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长幅度更大,表示疗效更明显,组间对比P<0.05。另外,从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对比,甲组6.25%(3/48),乙组18.75%(9/48),甲组优势较突出。结论:针对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中,不同抗病疗效存在差异,本次课题研究中证实TDF(替诺福韦)治疗方案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少,安全可靠值得运用。在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以最大化减少不良反应,促进其免疫力的提升。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药物 治疗 CD4+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采用抗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采用抗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疫病和病毒之间的关系以及清热解毒功效和抗病理作用,认为清热解毒中药在抗病方面有着特有的作用,为更好研究出抗病新药提供指导。

  • 标签: 清热解毒 病毒 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