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艾滋病(AIDS)的主要防治手段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ART可以抑制艾滋病病毒(HIV)的复制过程,能长时间地有效减少HIV感染者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有效控制HIV的传播。 ART目前还无法完全清除患者体内的HIV病毒,一般患者在ART中断后体内的HIV病毒会进行反弹,因此需要进行终身服药治疗。随着抗病研究的发展,新的治疗药物和手段不断涌现,本文对AIDS的治疗现状、治疗进展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阐述。

  • 标签: 艾滋病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孕期服用抗病至分娩当日停药后不同喂养方式对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北京佑安医院纳入574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HBV DNA>2×105 IU/ml孕妇,孕24~28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或丙酚替诺福韦,分娩当日停药,新生儿按常规接受被动-主动免疫预防。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共3组,产后6~8周随访,检测产妇肝功能和HBV DNA;婴儿出生后完成免疫接种于7~12月龄随访,检测HBV血清学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tudent-Newman-Keuls法、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及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74例产妇中,257例母乳喂养、241例人工喂养和76例混合喂养,3组不同喂养方式孕妇服用抗病前平均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90±0.67)、(7.82±0.70)及(7.83±0.70)log10 IU/ml,F=0.912,P>0.05];分娩前混合喂养组略低于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3.87±1.08)与(4.21±1.17)、(4.30 ±1.28)log10 IU/ml,q值分别为3.052和3.831,P值均<0.05],而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人工喂养组HBV DNA水平略低于母乳喂养组[(7.42±0.93)与(7.69 ±0.90)log10 IU/ml,q=4.583,P<0.05]。580例(6例双胎)婴儿中,243例人工喂养婴儿中仅1例(0.4%)发生母婴传播,259例母乳喂养和78例混合喂养婴儿均未发生母婴传播(P=0.553)。结论高病毒载量HBV感染孕妇孕期服用抗病,分娩当日停药,尽管产后病毒载量又恢复至治疗前的高水平状态,但母乳喂养不增加婴儿感染风险,建议母乳喂养。

  • 标签: 孕妇 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 抗病毒药物 喂养方式 母婴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临床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的抗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肝炎轻度预后较好,重度预后较差;重型肝炎预后不良。结论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HCC,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抗病毒治疗
  • 简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使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治疗得到较快发展,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复发率仍然较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被认为与HCC发生、发展及复发的关系密切,可能参与第二次致癌过程。目前抗病治疗在HCC的治疗中已取得一些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肝细胞癌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为了探索安全有效的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药物,全球已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针对体外实验具有抗2019-nCoV活性的药物及以往用于治疗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的药物,包括瑞德西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氯喹、羟氯喹、阿比多尔、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等。本文综述了近来有关抗2019-nCoV药物的临床研究,但目前的研究结果均缺乏一致性,尚不足以构成这些药物治疗COVID-19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在缺乏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对于病情危重或进展过快者可试用瑞德西韦。一部分临床研究尚在进行中,我们期待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抗病治疗证据。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抗病毒药 氯喹 羟氯喹 洛匹那韦 瑞德西韦
  •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致病原。2019-nCoV在遗传学上与一种蝙蝠来源的新型冠状病毒比较接近,与SARS-CoⅤ、MERS-CoV同为β属冠状病毒。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病,包括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扎那米韦等)、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药物对2019-nCoV均无效,不建议临床应用。目前研究证实可能有效的药物包括:瑞德西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干扰素-β、恢复期血浆、单克隆抗体。但这些药物在2019-nCoV肺炎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临床实验证实。

  • 标签: 2019新冠状病毒 抗病毒治疗 感染
  • 简介:摘要人腺病毒是儿童呼吸系统病毒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之一。腺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可呈流行性、地方性或散发性。引起腺病毒肺炎的主要血清型包括1、2、3、4、5、7、8、19、21和35型,更严重的肺炎与3、7、14、21和55型有关。重症腺病毒肺炎可危及生命,部分患儿肺部可遗留永久性损伤,如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进而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因此,早期诊断和合理有效治疗对于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现主要就儿童腺病毒肺炎的病原诊断和抗病治疗方面进行讨论。

  • 标签: 腺病毒肺炎 儿童 病原诊断 抗病毒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日常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吃饱穿暖”的基础问题,身心的健康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的热门性话题。丙型肝炎具有慢性化率高、强传染性、护理周期长等的特点,因此对人个体的健康和社会的整体健康具有很强的危害性。丙肝没有“病毒携带者”,血中检测到HCVRNA就应该治疗;丙肝是可防可治,大部分可以治愈,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本文主要讲述丙型肝炎护理工作内容及新进展。

  • 标签: 丙型肝炎 肝炎 抗病毒治疗 护理 新进展 饮食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与干扰素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对其信号转导、抗病作用以及在临床应用的具体情况进行综述,仅供参考。

  • 标签: 干扰素 信号转导 抗病毒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柞蚕抗菌肽具有广杀菌功能,又能抑制病毒,对某些肿癌细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的教授及其研究组成员,经多年努力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1995年“柞蚕抗菌肽、溶菌酶的诱导、提取及基因工程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多项省级奖。“溶菌酶生产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并在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制药厂进行中试。由于种种

  • 标签: 柞蚕抗菌肽 抗病毒 华南农业大学 溶菌酶 杀菌功能 抑制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TRIM(tripartite motif)家族因具有相似的N端结构又被称为RBCC家族,其成员在诸多与固有免疫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RIM家族参与宿主的胞内抗病作用,其中一些TRIM家族蛋白被认为是病毒的限制因子。最近,TRIM21作为E3泛素连接酶的抗病作用相继被报道,其可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内抗病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intracellular neutralization,ADIN)及参与固有免疫通路发挥抗病作用,现就TRIM21的结构、表达分布、抗病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综述。

  • 标签: TRIM21 E3泛素酶 抗病毒
  • 简介:在确认了重庆市辣椒病毒病侵染的主要毒原为TMV和CMV,株系分别为TMV-PM、CMV-PoM、CMV-PmM的基础上,对我所保存的280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田间及室内病毒病抗性鉴定,获得3份抗TMV或抗CMV的材料:65尖、159、270.通过前期配合力测定,对3份抗源分别采用优势育种原理直接利用的方法和采用回交转育创新育种材料的方法,获得了抗TMV和CMV、性状稳定、优良的育种新材料5份;利用抗源65尖直接配组,初选出强优势组合B2005和B2015,利用5份抗源转育新材料作杂优亲本配组,初选出强优势组合6个.

  • 标签: TMV 抗源 辣椒 种质资源创新 初报 抗病毒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被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年龄分布在30岁到65岁之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人。在住院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基本的治疗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经过为期一年的治疗后,对两组治疗的效果和依从性进行详细的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完全依从率占45%,基本依从率占32%,较少依从率占22%,不依从率占1%;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完全依从率为26%,基本依从率为20%,较少依从率为38%,不依从率为16%。通过组间比较可以看出,对照组按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的抗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最提高治疗效果有着显著作用。

  • 标签: 慢性乙肝 抗病毒治疗 依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自1996年进入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therapy,ART)时代,HIV感染者经过ART后病毒载量可得到有效抑制,患者的病死率大大下降,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催生了耐药HIV的出现,给艾滋病的治疗带来了不小的挑战。HIV在人体内的复制过程主要包括吸附和进入、反转录和整合、转录及翻译、成熟及出芽;不同的药物类型通过干扰病毒生活周期中不同的环节而发挥抗病作用。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 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