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矫治儿童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21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畸形患儿中选取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儿家长选择不治疗观察的2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另选择治疗的26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不采取早期矫正治疗,研究组采取早期治疗,观察患儿矫治时间、治疗时长及周健康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倾斜矫正时间、转位矫正时间及治疗时长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童错牙合 早期矫正 倾斜牙
  • 简介:目的探讨患者面部不对称程度分别与下颌形态学代偿以及ANB角的相关.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8名2015-2016年度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并拍摄大视野CBCT的面部不对称患者,使用Dolphin3D软件进行面部不对称程度及下颌形态学代偿的相关测量,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面部不对称程度分别与下颌形态学代偿以及ANB角的相关.结果升支长度差与升支冠状角之差及髁突水平角之差均呈负相关.矢状角之差与颏部偏斜距离正相关.面部不对称程度与ANB角未发现相关关系.结论随着升支长度差增加,升支冠状角之差代偿程度减弱,髁突水平角之差代偿程度增强.升支矢状角之差可以作为评价面部不对称程度的指标.根据本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Ⅲ畸形严重程度与面部不对称程度无相关.

  • 标签: 锥形束CT | 面部不对称
  • 简介:山东省安丘市景芝中心卫生院 262100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畸形早期矫治的方法和治疗效果,并对早期矫治的必要进行论述。方法 以我院 2017年 4月— 2018年 4月接受治疗的 40例儿童畸形患者展开研究,采用 T4K和 T4A矫治器对患者进行牙齿矫正治疗,以测量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个评价指标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矫正治疗后患者的 SNA、 ANB、 SNB、 U1-SN、前牙覆、前牙覆盖、上牙弓宽度、上牙弓拥挤度、下牙弓宽度、下牙弓拥挤度等测量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改善( P<0.0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0。结论  4K和 T4A矫治器对错畸形患者牙齿矫正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非常值得在本医院和其他医院进行推广。         关键词:畸形;早期矫治;不良反应

  • 标签:
  • 简介:第三磨牙先天缺失和阻生是现代人肌肉、颌和牙齿不平衡退化的重要体现,出现在口腔各类畸形中.第三磨牙的存在和缺失是否会影响畸形的形成和矫治后的复发,正畸治疗是否会影响第三磨牙的萌出,临床上正畸医生如何对第三磨牙进行合理取舍,这些问题为正畸医生所关注.

  • 标签: 第三磨牙 错(牙合)畸形 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快速扩弓配合Ⅲ牵引治疗上颌发育不足的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例上颌发育不足的畸形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分析相关软硬组织的改变情况。结果所有2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前牙反()均解除,反()解除平均时间为3.5±0.8个月,覆()覆盖关系达正常。治疗后SNA(°),ANB(°),UL-EPlane显著增大(P<0.05),上颌及上唇前移,性关系及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U1-NPo(mm),显著增大(P<0.05),上前牙出现一定的唇倾,下前牙无明显改变。结论上颌快速扩弓结合Ⅲ牵引,能够改善患者的颌发育不调与凹陷型侧貌,可用于上颌发育不足的)的矫治。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快速扩弓 Ⅲ类牵引 上颌发育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激动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1分畸形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0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Ⅰ分类患者,应用肌激动器(Activator)矫治。结果患者覆覆盖基本正常,磨牙达到中性关系,面型明显改善。结论恰当病例选择,矫治器的精确制作,患者的合作是矫治安氏Ⅱ畸形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肌激动器 安氏Ⅱ类Ⅰ分类
  • 简介:目的探讨安氏Ⅱ1分)正畸治疗前后前牙区高度改变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1分)62例,其中拔牙治疗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12.63±0.94岁),非拔牙治疗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2.33±1.24岁),收集患者正畸治疗前后拍摄的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分别测量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唇舌(腭)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Junction,CEJ)距离,计算高度改变量,利用SPSS20.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Ⅱ1分)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正畸治疗后前牙区高度降低牙面数分别达67.31%与66.94%,平均降低量分别为(1.03±2.47)mm与(0.69±4.02)mm.上颌切牙腭侧及下颌前牙舌侧,拔牙组高度降低量均显著高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中切牙唇侧,非拔牙组高度降低量高于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1分)正畸治疗后前牙区高度普遍降低,降低量与位、牙齿移动方向以及移动幅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提示正畸医生应对安氏Ⅱ1分)患者治疗前不同位的状况有准确的了解,并合理设计移动方式、方向和幅度,避免不利的牙齿移动导致高度的显著降低从而危害周健康.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正畸治疗 牙槽骨高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合上切牙与上唇矢状向垂直向的变化及其相关。方法选择20例(平均年龄10.1±0.3岁)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扩弓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上切牙与上唇头影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在矢状向上,硬组织A点和U1点与上唇Sn点和UL点前移比例分别为1∶0.87和1∶0.62;在垂直向上,A点与Sn点和U1点与UL点向下移动的比例分别为1∶1.09和1∶1.53。A点与Sn点(矢状向r=0.612,P<0.01;垂直向r=0.459,P<0.05)、U1点与UL点(矢状向无相关,垂直向r=0.623,P<0.01)的移动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合上切牙与上唇矢状向垂直向的变化基本存在正相关关系。

  • 标签: 上切牙 上唇 骨性Ⅲ类错牙合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临床的16例畸形患者应用直丝矫正技术进行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讨论,文中还针对儿童在的替期,畸形的治疗做了一些详细介绍。并对一些矫正的患者跟踪了两年以上,之后牙齿都长的很整齐,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直丝弓矫正技术 畸形 错牙合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畸形早期矫治的方法和治疗效果,并对早期矫治的必要进行论述。方法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受治疗的40例儿童畸形患者展开研究,采用T4K和T4A矫治器对患者进行牙齿矫正治疗,以测量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个评价指标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矫正治疗后患者的SNA、ANB、SNB、U1-SN、前牙覆、前牙覆盖、上牙弓宽度、上牙弓拥挤度、下牙弓宽度、下牙弓拥挤度等测量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改善(P<0.0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4K和T4A矫治器对错畸形患者牙齿矫正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非常值得在本医院和其他医院进行推广。

  • 标签: 错牙合畸形 早期矫治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拔除单侧上颌第二磨牙配合改良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解除前牙拥挤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面型较好的安氏Ⅱ畸形,同时伴前牙3~5mm拥挤的患者20例。单侧拔除上颌第二磨牙后,利用摆型矫治器推上颌第一磨牙远移获得间隙排齐前牙。治疗中拔牙侧的上颌第三磨牙近中迁移代替被拔除的第二磨牙。结果所有病例前牙拥挤解除,磨牙建立中性关系。结论拔除第二磨牙后,摆型矫治器推第一磨牙远移效果快,前牙未发生唇倾。治疗结束时16例年龄较大患者第三磨牙已萌出建。4例未萌出,但第三磨牙已近中移动于第一磨牙颈部位置。

  • 标签: 拥挤 磨牙远移 改良摆型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前方牵引器、Franke1Ⅲ治疗安氏Ⅲ()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替期安氏Ⅲ()畸形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龄分组,8~10岁和10~12岁的患儿各有50例,分别设为A组和B组,再按照使用的矫治器不同,将其进行组内再分组,每小组均为25例,A1、B1组患儿采用前方牵引器治疗,A2和B2组则采用Franke1Ⅲ治疗,比较其治疗后的骨骼、牙齿、软组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见A组8~10岁的患儿矫治效果显著优于B组,同时,A1组和B1组在SNA角、is-OLPminusii-OLP、1-NA、1-SN的变化明显高于A2组和B2组,A’Ls-FH、SNB则显著低于A2组和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10岁的安氏Ⅲ()畸形儿童做矫治的效果更好,且通过FrankelⅢ型矫治器对周影响更小、唇倾更小,侧颜改善更佳,但前方牵引器的骨骼效应好,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矫治方法。

  • 标签: 前方牵引器 Franke1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固定式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Ⅱ畸形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56例Ⅱ畸形患者(收治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均行固定式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SNA矫正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SNB、ANB、U1-SN、L1-MP、PFH、AFH矫正前后比较,SNB、PFH、L1-MP、AFH增加,ANB、U1-SN减少,矫正前后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Ⅱ类错牙合畸形 固定式下颌前移矫治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研究单期与双期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研究选取56例患者为对象,依据患者的治疗措施的不同划分患者为单期组(n=28)和双期组(n=28)。单期组实施单期治疗,双期组实施双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PAR值和面部美学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牙齿拥挤度和中线PAR值对比后没有意义(P>0.05);双期组左侧磨牙关系和右侧磨牙关系的PAR值比单期组低;双期组中患者面部美学评分比单期组高,数据对比后有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对安氏Ⅱ[]畸形患者实施单期正畸治疗,对患者运用双期正畸治疗方式效果更好。

  • 标签:  单期与双期正畸治疗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三维测量CT的方法来研究成人偏颌患者髁突的形态及位置特征。方法对60例[]畸形患者的颅面部进行螺旋CT扫描,采集DICOM数据,利用Mimics17.0对组织进行三维重建,确定标志点及测量相关参考平面,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偏斜组两侧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偏斜组偏斜侧髁突冠状面-CP、髁突水平面-CP、髁突矢状面-FH大于非偏斜侧,髁突水平面-FH、髁突矢状面-MSP、髁突高度、髁突内外径、髁突外斜面长度小于非偏斜侧。结论偏颌患者的髁突形态与位置存在不对称。偏斜侧髁突位置相对关节窝向后、内旋转,偏斜对侧髁突位置相对关节窝向前、外旋转。偏斜侧髁突高度、内外径和外斜面长度小于偏斜对侧。

  • 标签: 骨性Ⅲ类 下颌偏斜 髁突 CT
  • 简介:目的研究未治疗的安氏Ⅰ)患者下颌生长发育特点,为临床上安氏Ⅰ)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安氏Ⅰ)病例909例,按性别和颈椎骨龄(cervicalvertebralmaturation,CVM)分期分组,通过头影测量片测量不同性别不同颈椎分期患者下颌的长度及高度变化,方差分析后进行组间多重对比。结果无论男女SNB、SND角均逐渐增大,但差值并无统计学意义。在CS1-CS2和CS3-CS4期男性下颌升支生长量分别为3.54mm、3.70mm,下颌水平部生长量分别为3.86mm和4.27mm,下颌总长度生长量为6.46mm和6.22mm,增长都很显著(P〈0.01)。女性CS1-CS2和CS3-CS4期间下颌升支生长量为3.42mm和3.00Hun,下颌总长度生长为5.94mm和3.69mm,下颌水平部在CS1-CS4出现持续增长(P〈0.05)。下面高在CS1-CS4期间出现明显的增长(P〈0.05),但女性在CS4期之后增长缓慢。结论男女性患者下颌生长发育高峰期均出现在CS1-CS2和CS3-CS4期,女性下颌水平部在CS1-CS4期呈持续增长。下前面高生长较早,后面高增长较下前面高快,导致下颌平面角减小。

  • 标签: 安氏Ⅰ类 下颌骨 生长发育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手术先行”矫治颌面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010年7月至2017年6月接受“手术先行”正颌外科治疗的37例颌面畸形患者的治疗过程,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手术先行”正颌外科的治疗程序,除1例有轻微复发,其余患者均获得较为满意的面部外形及咬合。整个治疗周期为6~19月,平均13.8月。结论:“手术先行”矫治策略可以用于矫治颌面畸形,并可缩短治疗周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手术先行 正颌外科 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
  • 作者: 陈冠华 陈宗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福建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口腔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福州 350002,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院,福建医科大学口腔颅颌面种植研究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福州 350002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