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前牙缺失伴畸形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进行检查治疗的前牙缺失伴畸形患者68例,应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患者修复治疗前牙缺失伴畸形,研究组给予患者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前牙缺失伴畸形。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牙齿排列整齐,上下牙的覆功能恢复正常,患者的咀嚼功能恢复正常,并且外貌恢复正常,成功率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P<0.05)。结论:在前牙缺失伴畸形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后患者的牙齿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外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成功率较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正畸 修复 前牙缺失 错合畸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condylarresorption,ICR)患者在关节功能[]板治疗结合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后下颌及髁突位置的改变,为后期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2年收治的13例特发性髁突吸收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均在正颌手术前接受关节功能[]板治疗7.5±1.5个月。对患者正颌术前(T0)、正颌术后即刻(T1)、正颌术后至少12个月(T2)的咬合、头颅侧位片、MRI检查结果进行测量,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正颌术后髁突和下颌的位置变化。结果:正颌手术(T1)纠正了所有患者的[]畸形,建立了正常的咬合关系、前伸运动及侧方斜导运动。正颌手术平均下颌前移量(YAxis-B,T1-T0)为(5.05±3.54)mm。与T1相比,T2时颞下颌关节间隙参数无显著改变。下颌位置参数中,仅Y轴到B点的距离(Y轴-B)在T2与T1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其改变量平均值为(-1.64±2.48)mm,其余参数均无显著差异。13例患者中,11例患者Y轴-B改变值〈2mm(84.6%),仅2例患者出现〉2mm的后退(15.4%)。结论:关节功能[]板治疗可增加ICR患者正颌手术的稳定性,可能是关节功能[]板保守治疗能够稳定ICR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

  • 标签: 板治疗 特发性髁突吸收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正颌手术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列缺损患者中使用口腔正畸以及修复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列缺损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病例数为86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修复方式,观察组接受口腔正畸以及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错列缺损患者采取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的治疗模式效果良好,治疗后患者更加满意。

  • 标签: 错牙合 牙列缺损 口腔正畸 修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口腔正畸结合治疗()伴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13年8月在我院修复()伴列缺损的患者5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对患进行修复治疗后,51例患者的牙齿相较治疗前排列整齐,咬合度较好;随访1年后,患未出现松动或移位现象。讨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伴列缺损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正畸 错(牙合) 伴牙列缺损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伴列缺损患者中应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伴列缺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接受常规修复治疗纳入对照组,接受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纳入实验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呈现统计学含义(P<0.05);实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伴列缺损患者中应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效果理想,能明显改善患者周健康,促进患者生命质量提升。

  • 标签: 错(牙合)伴牙列缺损 口腔正畸 修复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深入探讨对错列缺损患者实施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来本院口腔科就诊的124例列缺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对照组共计62例,观察组共计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所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列缺损患者在咬合不适、冠桥形态、食物塞牙等方面的效果评分以及治疗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极其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来口腔科就诊的列缺损患者,使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极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口腔正畸 修复治疗 错牙合伴牙列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在)伴列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伴列缺损患者60例,对照组直接接受修复治疗,观察组接受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口腔功能评估量表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错(牙合) 牙列缺损 正畸治疗 修复治疗 口腔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伴列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列缺损患者134例,时间: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随机分为均衡的两组,对照组67例与观察组67例,对照组以缺失数目、位置、周状况、邻牙牙体等结合,行烤瓷冠固定修复。观察组以牙齿畸形为基础,开展直丝弓矫正技术。结果:组间疗效对比(P=0.001),经治疗,组间咀嚼功能对比(P=0.001,0.001)。结论:)伴列缺损治疗时选择口腔修复、正畸,疗效显著,可借鉴。

  • 标签: 口腔正畸 修复治疗 错(牙合) 牙列缺损 患者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伴列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1-2022.1}在我院治疗的76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单独采用修复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正畸修复治疗方法,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列缺损患者中,采用正畸修复治疗,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患者牙周组织逐渐恢复,改善体功能,在临床上有显著效果。

  • 标签: 错(牙合) 牙列缺损 口腔正畸 修复治疗 患者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深入探讨对错列缺损患者实施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来本院口腔科就诊的124例列缺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对照组共计62例,观察组共计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所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列缺损患者在咬合不适、冠桥形态、食物塞牙等方面的效果评分以及治疗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极其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来口腔科就诊的列缺损患者,使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极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口腔正畸 修复治疗 错牙合伴牙列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在列缺损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80例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划分为观察组患者40例与对照组患者40例。在观察组患者中采用口腔正畸与修复结合治疗方法,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口腔正畸治疗方法,并在治疗一年后对患者的口腔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两组间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统计数据,可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82.5%,且两组间数据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7.5%也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82.5%,且两组间满意度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临床治疗效果,可得出使用口腔正畸与修复结合治疗比单一使用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更加高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口腔健康,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 标签: 口腔正畸 错牙合 牙列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错()伴列缺损患者治疗过程中以提高患者疗效为目的,探究采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方案的有效、实施。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研究对象:92例()伴列缺损患者,均选自我院电子病历系统,结合病例信息随机分成两组,后比较不同方案治疗()伴列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以显效、有效、无效进行区分,得出治疗总有效率,并收集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评价,计算平均分数值。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尤为突出,临床整体治疗有效率高达43/46(93.47%),且在联合治疗作用下,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评价显著提升,较另一组各项数据,其指标间P

  • 标签: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 错(牙合)伴牙列缺损 治疗有效性 满意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列缺损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患者共50例,均在2022年8月~2023年9月在我院进行列缺损治疗,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修复治疗,25例实验组患者进行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更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列缺损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口腔正畸 修复治疗 错牙合伴牙列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社区口腔疾病的防治能力,摸清社区青少年的口腔畸形的发生率。方法对天河区林和街社区内的6所小学、一所中学的5886名学生进行口腔检查,采用个别正常标准,用目前广泛应用的Angle氏的分类办法进行分类。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7所学校学生的口腔畸形发生率达29.1%。恒牙列的畸形率明显高于混合列,分别为33.3%,27.4%%。结论口腔畸形的高发病率,严重影响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健康,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畸形的发病率。

  • 标签: 调查报告 口腔错牙合 畸形 中小学生
  • 简介:目的采用PAR指数对安氏Ⅲ畸形的矫治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安氏Ⅲ畸形患者60例,对其矫治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PAR指数测量、分析及疗效评价。结果矫治后各评估项目分值均低于矫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接近理想53例,可以接受7例,无不能接受患者。关系无改善或变坏的例数为0,改善12例,极大改善48例。结论安氏Ⅲ畸形病情复杂,其矫治过程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牙齿错位、反覆盖、中线不调等方面,但只要合理设计矫治方案,患者积极配合,都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 标签: PAR指数 错 安氏Ⅲ类 矫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病正畸与普通正畸患者类型的对比。方法本次研究的96例正畸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在2016月5月-2017年9月收治,其中患有牙周病的患者有48例,其余48例为周健康者,将两正畸患者分为牙周病组和周健康组,比较两组患者类型。结果周健康组患者类型主要为安氏Ⅰ,牙周病组患者类型为安氏Ⅱ,两组患者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健康组患者主要畸形为安氏Ⅰ,牙周病组患者主要畸形为安氏Ⅱ

  • 标签: 牙周病正畸普通正畸错类型安氏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畸联合正颌在成人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畸形成人患者纳入研究对象,60例患者均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除代偿、调整颌曲线等术前正畸,然后进行正颌手术,纠正上、下颌不调,然后再次进行列正畸,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60患者经过正畸和正颌联合治疗后面形明显改善,咬合关系良好,患者治疗前后SNA角和SNB角的投影测量结果变化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联合正颌在治疗成人畸形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性牙颌畸形 正畸 正颌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优先正颌正畸联合矫治成人颌面畸形的可行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用手术优先方案矫治217例(男97例,女120例,年龄18~38岁,平均23.6岁)颌面畸形患者。术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头颅三维CT,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根据畸形情况分别用上颌Le Fort Ⅰ型截、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上颌前牙根尖下截、下颌前牙根尖下截、颏部截等手术矫正颌畸形,术后2周进行正畸治疗。结果术中下颌骨折5例(2.3%)术中行坚强内固定后愈合良好,术后下唇麻木124例(57.1%), 98例在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26例麻木范围减小,症状缓解。9例(4.1%)患者术后出现暂时开现象,经颌间牵引1个月后开消失。所有患者均无骨坏死、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其他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手术后均完成正畸治疗,治疗周期6~15个月(平均9.6个月)。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较为满意的面形和咬合关系,效果满意。结论手术优先正颌正畸联合治疗方案矫治治成人颌面畸形可行,能更快获得面部轮廓和咬合功能改善,降低正畸治疗难度、缩短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满意,患者更易接受,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牙颌面畸形 手术优先 正颌外科 错畸形 截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