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颌外科在我国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1],这对于颅面部严重畸形的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严重畸形就是一常见颌面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发音和咀嚼功能,甚至影响心理健康,有研究[2]表明此类人群常有敏感多疑、自卑、对人不信任等表现,所以进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畸形严重,单纯正畸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虽然也有采用非手术治疗严重)的报告[3],但矫治难度大,对正畸医师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所以对于严重)成年患者而言,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矫治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错(牙合)畸形 联合治疗 正畸治疗 正颌手术 外科联合矫治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安氏Ⅲ[]患者早期治疗的预后预测指标,为临床筛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00例成人及青少年分成5组,正常[]成人组20例,正常[]青少年组20例,安氏Ⅲ[]成人组28例,早期安氏Ⅲ[]治疗组24例,早期安氏Ⅲ[]治疗失败组8例。在头颅侧位定位片上测量腭平面角、面角、AB平面角、APDI值、ODI值、KIX值。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人KIX的平均值在1.2以下。早期治疗组患者治疗前KIX值均值为1.51,治疗后KIX值均值减小为1.36。早期治疗失败的患者KIX值均值为1.81,治疗后为1.83。各组间比较均有高度显著差异,P〈0.001。结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KIX指标临界值为1.5,可作为早期治疗和延期治疗的初步筛选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头影测量 APDI ODI
  • 简介: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畸形的特点.方法20例经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的畸形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评价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总结传动矫正技术的特点.结果与矫治前对比,矫治患者侧貌和咬合关系有明显改观.矫治后的Wits值由(-2.45±1.78)mm改善为(-1.13±0.92)mm,ANB角由(-1.25±1.63)°增大为(0.78±2.79)°,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患者上、下唇突点到SnPg’平面的距离之差由(-3.38±1.48)mm变为(2.09±1.55)mm,面型角由(2.75±1.47)°变为(7.51±1.87)°,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动直丝弓技术是治疗畸形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牙槽厚度变化的分析,探讨)去代偿治疗对于厚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术前正畸中对上下前牙进行去代偿治疗、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34例成人)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测量上下颌前牙牙槽厚度.利用单样本t检验分析样本患者治疗后牙槽厚度与正常(厚度的差异;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前牙区厚度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牙槽厚度与正常()相比,根尖点水平厚度各项目值均比正常()小,并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完成后,上颌前牙区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67±1.57)mm、(1.07±1.09)mm;唇侧厚度在根尖点水平减小(0.56±1.03)mm、腭侧厚度在根中点水平减小(1.15±1.29)mm,均有统计学意义.下颌前牙区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57±0.92)mm、(0.55±0.72)mm,舌侧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减小(0.86±0.89)mm、(0.55±0.72)mm,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术前正畸对前牙进行去代偿移动,上下前牙牙槽总厚度、上前牙根尖点水平唇侧厚度、上前牙根中点水平腭侧厚度、下前牙舌侧厚度均减小,提示上下前牙去代偿过程中需控制牙齿在一定限度内移动.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去代偿治疗 牙槽骨厚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19岁。因下颌前突,要求手术治疗。一、临床检查颜面部左右基本对称,面中线居中,侧貌为凹面型。双侧颞下颌关节未闻及弹响音,无压痛,开闭口运动无异常,运动对称。恒牙(),双侧磨牙为近中尖对尖关系,前牙反(),下颌列轻度拥挤,下切牙舌倾,17、27颊倾,46、36、37、26()面均可见银汞充填体(图1)。无口腔不良习惯,否认家族史,有两年正畸治疗史。

  • 标签: 错(牙合)畸形 心理障碍患者 手术治疗 前牙反(牙合) 骨性 口腔不良习惯
  • 简介:摘要 目的 畸形家族遗传倾向显著,乳牙早失或滞留、口腔不良习惯等因素也可引起,Ⅲ面型影响患者咀嚼、言语功能,不利于颜面美观。牙弓与基弓的协调性对正畸疗效的稳定及侧貌美观极其重要。本文就畸形牙弓与基弓的特点及临床矫治作一综述。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牙弓 基骨弓
  • 简介:目的探讨微种植体配合Ⅲ颌间牵引治疗高角[]畸形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角[]畸形病例20例,分为微种植体支抗组(采用微种植体支抗结合Ⅲ颌间牵引)和常规支抗组(采用常规Ⅲ颌间牵引),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将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估疗效。结果微种植体支抗组U6-PP、U6-SN、SN-MP、FH-MP、Y轴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常规支抗组U6-PP、U6-SN、SN-MP、FH-MP、Y轴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在进行Ⅲ颌间牵引的过程中能有效的控制高角患者的垂直高度。防止下颌顺时针旋转。

  • 标签: 微种植体支抗 安氏Ⅲ类 高角
  • 简介:目的研究畸形的病因。方法从畸形的形成、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几方面进行探讨。结论认识清楚。

  • 标签: 错牙合 畸形
  • 简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畸形,在我国儿童与青少年中的发病率约12.81%.现临床上多使用上颌前牵引矫治),其效果明显,但对于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器的选择、支抗的选择、腭中缝扩展的影响、矫治时机及矫治后的稳定性等颇有争议.现就上颌前牵引近几年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性Ⅲ类 错(牙合)畸形 上颌前方牵引 综述 SKELETAL CLAS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辅助加速成正畸治疗安氏Ⅱ畸形合并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50例安氏Ⅱ畸形合并列拥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拔牙牵引正畸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周辅助加速成正畸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及列排齐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个时段的角化龈宽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及列排齐时间均短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均有所升高,对照组治疗3、6周后持续上升,观察组治疗3周后出现下降趋势,且低于对照组,但治疗6周后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3、6周后角化龈宽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安氏Ⅱ畸形合并列拥挤患者实行周辅助加速成正畸治疗,牙间隙关闭时间及列排齐时间均有所缩短,且不损伤牙龈。

  • 标签: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 牙列拥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畸形的遗传因素。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畸形是随着人类的种族演化而发生和发展的。遗传畸形矫治比较困难,应争取及早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计划,选用适宜的矫治器,治疗结束以后坚持进行长期随访,矫治后也需作较长时间的效果保持。

  • 标签: 错牙合畸形 遗传因素
  • 简介:成人严重)是临床上畸形最为常见的一种,不仅存在性问题,同时还伴有颌形态、位置的异常,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口颌功能及心理健康。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适应证选择、手术时机、对软硬组织侧貌及稳定性的影响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错(牙合) 稳定性
  • 简介:目前临床上对畸形提倡早期矫治,常用的方法有FR-Ⅲ型功能矫治器、改良式垫、上颌前方牵引等矫治方法。其中上颌前方牵引被认为是较为有效而简便的方法,对于上颌发育不足的患者可牵引上颌向前下方生长,同时引导下颌向下、向后旋转。本文旨在对上颌前方牵引矫治畸形的疗效及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早期矫治 上颌前方牵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畸形的发生、简化畸形的治疗。方法根据本地区幼儿园学生至小学毕业连续8年临床跟踪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对于从乳牙列期就及时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治疗的儿童,畸形发生率明显降低,出现畸形的治疗也明显简单。结论现代人的颌发育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畸形发生率明显升高。如果在早期(包括母亲受孕前后)能及时进行预防治疗,畸形发生率将明显降低且治疗也相对较简单。甚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错牙合畸形 早期预防 早期治疗
  • 简介:前牙不齐指数保持后的改变量与下尖牙间宽度在治疗后和保持后的改变量密切相关,  A、B两组治疗前、后及保持后的变化如表1、表2,在替期开始治疗安氏Ⅱ1

  • 标签: 合畸形 正畸治疗 治疗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上颌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扩弓治疗III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第一组采用前方牵引器加快速扩弓治疗III畸形,第二组单纯采用前方牵引器治疗III畸形,治疗前后通过X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实验组矫治后上颌前移明显,下颔基本无明显后移,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方牵引加快速扩弓对上颌组织影响较大,对治疗青少年效果显著。

  • 标签: 前方牵引 快速扩弓 安氏III类错牙合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