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有效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合作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之间交往合作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校数学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的,因此课堂教学是校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 标签: 有效 备课 开拓性练习 教学 语言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河北省因高胆红素血症接受换血治疗新生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换血技术相关问题。方法由河北省18家地市级三级医院组成多中心新生换血研究协作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间各协作医院收治的因高胆红素血症接受换血治疗的533例新生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日龄分为早期新生(<7 d组,n=387)和晚期新生(≥7 d组,n=146),应用Pearson 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2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换血技术相关问题及并发症。结果纳入533例,患儿胎龄(38.5±1.7)周,其中464例(87.1%)为足月儿,胎龄34~36周+6者59例(11.1%),胎龄<34周10例(1.9%);男287例(53.8%);入院日龄4.5 d(2.0~7.0)d。533例纳入患儿共接受547次换血,早期新生(入院日龄<7 d)组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以免疫性溶血为主[64.6%(250/387)与31.5%(46/146)],而晚期新生(入院日龄≥7 d)组以不明原因[48.6%(71/146)与12.9%(50/387)]及非溶血性疾病[41.1%(60/146)与29.2%(113/387)]为主(χ2值分别为47.013,77.036,6.844,P值均<0.05)。纳入病例换血前血清总胆红素中位值为432.0 μmol/L(349.5~494.0 μmol/L),换血后下降为215.1 μmol/L(173.3~257.7 μmol/L)(Z=1.000,P<0.05),胆红素换出率中位值为47.5%。除1例患儿应用全血换血外,其余532例中,298例(56.0%)换血采用2~3∶1的球浆比例。401例(75.2%)患儿换血前常规应用了白蛋白,318例(59.7%)患儿换血过程中给予了葡萄糖酸钙输注。换血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异常,其中血小板减少症最为常见(43.7%,233/533),换血前中位血小板计数为[297(233~363)]×109/L,换血后为[105(82~140)]×109/L(Z=1 169.5,P<0.05);其他依次为高血糖、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6.9%(37/533),以呼吸暂停为主,未观察到换血相关的死亡发生。共有241例(45.2%)诊断急性胆红素脑病。结论达到换血标准的新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早期与晚期新生的常见危险因素存在差异。换血可有效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但存在一定风险,应及时识别高危因素避免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临床换血流程亟待规范。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交换输血,全血 回顾性研究 多中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外周静脉置管并发乳糜胸原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例新生外周静脉置管并发乳糜胸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例1为28周早产儿,出生体重1 020 g,生后第6天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第8天出现呼吸困难。例2仍为28周早产儿,出生体重1 230 g,生后第4天行PICC置管,第16天出现呼吸困难。2例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时X线胸片均提示导管异位及胸腔积液,给予拔除PICC、胸腔穿刺术、胸腔穿刺引流、呼吸及营养支持等处理,患儿胸腔积液均渐消失。结论新生PICC可并发乳糜胸,临床需警惕并积极处理,预后良好。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新生儿 乳糜胸 胸部X线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外周静脉置管并发乳糜胸原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例新生外周静脉置管并发乳糜胸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例1为28周早产儿,出生体重1 020 g,生后第6天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第8天出现呼吸困难。例2仍为28周早产儿,出生体重1 230 g,生后第4天行PICC置管,第16天出现呼吸困难。2例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时X线胸片均提示导管异位及胸腔积液,给予拔除PICC、胸腔穿刺术、胸腔穿刺引流、呼吸及营养支持等处理,患儿胸腔积液均渐消失。结论新生PICC可并发乳糜胸,临床需警惕并积极处理,预后良好。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新生儿 乳糜胸 胸部X线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新生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康复情况。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52例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袋鼠式护理组实施袋鼠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心室率、呼吸频率、吸氧时间、住院日数、体重增长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袋鼠式护理组心室率、呼吸频率、吸氧时间、住院日数、体重增长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实施袋鼠式护理模式效果确切,有利于促进新生体重增长,改善新生的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和住院的时间。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康复情况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脑瘫患儿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瘫患儿,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患儿接受常规儿科护理,观察组25例患儿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水平、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前后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脑瘫患儿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改善智力和运动功能,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小儿 脑瘫 康复 以家庭为中心 护理 智力 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外伤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01月-2021.01月本院收治80例颅脑外伤病人,分成实验组(康复护理)与对照组(常规自护理),对比两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肢体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肢体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的认知功能指标评分、自理能力指标评分明显比对照组病人高,而神经功能指标评分明显比对照组病人低(P<0.05)。结论:康复护理作为先进的护理模式,将其引入到颅脑外伤病人康复环节中,病人认知功能、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肢体功能有明显的改善,该模式可推广。

  • 标签: 脑外伤 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实施康复治疗和运动康复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1年收治的66例脑卒中患者展开研究,基于康复治疗方法不同分组比较,其中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的为对照组,给予运动康复疗法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结果。结果:两组运功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数据结果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71.4±3.2)分更高(P<0.05)。两组康复效果比较,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97.0%更高(P<0.05)。结论:运动康复疗法相比常规康复治疗,更有利于脑卒中患者更快更好恢复健康。

  • 标签: 脑卒中 常规康复治疗 运动康复疗法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从以往新生窒息复苏护理发展来看,整体的护理质量与效率比较低,使得新生发生窒息之后得不到有效救治,大大降低了新生生存质量水平。为此,文中对新生窒息复苏护理进展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可以为新生窒息复苏护理研究提供一点帮助。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复苏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北京亦庄京东总部微中心城市设计》项目,以京东集团总部所在的亦庄线经海路站点提升改造为例,初步探索TOD站点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微中心的改造提升策略。总结日本、新加坡轨道站点提升的成功经验,重点关注交通、风貌、公共空间三个层面的问题,提出大型企业总部轨道站点微中心规划提升建议以及设计管控手法。

  • 标签: 微中心 一体化 交通 公共空间 天桥 开放 共享 管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目前国内康复医务人员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疼痛的认知水平及临床疼痛管理现状。方法参考儿童疼痛康复相关文献设计调查问卷,采取网络"问卷星"在线调查方式对全国12个省共12家三甲医院856名康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110名医生、313名治疗师和433名护士。结果本研究受访康复医务人员对问卷中疼痛知识作答的总正确率为(67.89±13.35)%,其中医生、治疗师和护士的正确率分别为(71.09±13.12)%、(70.34±13.57)%和(65.30±12.76)%。不同学历、年龄、工作年限或岗位受访对象其疼痛知识得分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职称或生育情况受访对象其疼痛知识得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疼痛管理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2.99%的医务人员认为很有必要进行疼痛相关知识培训,且95.33%的医务人员很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培训。结论国内康复医务人员对于脑瘫儿童疼痛相关知识还存在明显不足,亟需加强相关知识的专项培训及临床实践指导。

  • 标签: 医务人员 疼痛 认知 脑性瘫痪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版本诊断标准对疑似职业性噪声(occupational noise-induced deafness,ONID)诊断结果的影响,为ONID诊断标准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9月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清远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在岗期间噪声作业工人的体检结果,以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的诊断》标准判断为疑似ONID的471例劳动者为研究对象,加权不同组合高频听阈,计算较好耳加权值,分别与2007版、2014版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并判断听力损失程度。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偏态资料用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统计推断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471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40.32±7.01)岁;接触噪声作业工龄3~29年,平均(7.11±3.44)年。以2007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加权不同高频听阈值与单纯语频均值疑似ONID诊断率差值两两比较,加权不同高频听阈值后,与语频均值诊断率差值比较,3.0 kHz高频增加了16.35%、4.0 kHz高频增加了30.15%、6.0 kHz高频增加了20.17%、3.0 kHz+4.0 kHz高频增加了22.29%、3.0 kHz+6.0 kHz高频加增加了17.20%、4.0 kHz+6.0 kHz高频增加了25.27%、3.0 kHz+4.0 kHz+6.0 kHz高频增加了22.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014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语频均值及加权不同高频听阈值疑似ONID诊断率,与4.0 kHz高频诊断率比较,语频均值降低了30.15%、3.0 kHz高频降低了13.80%、6.0 kHz高频降低了9.98%、3.0 kHz+4.0 kHz高频降低了7.86%、3.0 kHz+6.0 kHz高频降低了12.95%、4.0 kHz+6.0 kHz高频降低了4.88%、3.0 kHz+4.0 kHz+6.0 kHz高频降低了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权不同高频听阈值增加了疑似ONID的诊断率,其中加权4.0 kHz高频对结果的影响最大,加权3.0 kHz高频影响最小。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健康检查 语频均值 高频听阈加权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单中心新生和1岁以内小婴儿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置管经验,探讨ECMO置管技术在新生及小婴儿呼吸、循环衰竭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童外科重症监护科收治的1岁以内接受ECMO治疗10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5例,女24例;新生77例(新生组),婴儿32例(小婴儿组);中位年龄为3.0(1.0~41.0)d;置管时中位体重为3.5(3.1~4.1)kg,最低2.10 kg。对比分析两组患儿ECMO的置管方式、型号、深度、操作、相关并发症、相关感染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109例患儿中,单纯呼吸支持7例,单纯循环支持42例,呼吸联合循环支持60例,均予静脉-动脉(V-A)ECMO模式支持且顺利完成置管操作。采用中心置管32例,外周置管77例。新生组外周置管时间为(54.25±9.53)min,小婴儿组为(51.63±9.94)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出现置管相关并发症6例(5.5%),包括颈内静脉置管困难改右侧胸前第4肋间经右心房置管1例(0.92%)、颈总动脉荷包滑脱导致出血1例(0.92%)、颈内静脉置过深给予调整2例(1.8%)、拔管后致皮下血肿1例(0.92%)和置管后颈内静脉插管内血栓1例(0.92%),无因置管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病例。存活出院51例中,经外周置管存活41例,予颈总动脉修复27例,结扎14例;予颈内静脉修复9例,结扎32例;复查颈部血管超声颈总动脉修复再通率达100%,且所有患儿均无静脉回流障碍表现。经中心置管存活10例,主动脉及右心房均给予修复处理,复查心脏超声均无血流动力学异常。结论婴幼儿经右颈内静脉-颈总动脉行ECMO置管是安全、有效的置管方式,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且风险可控。外周ECMO置管术后予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修复病例中,随诊血管超声血流再通率达100%。经中心ECMO置管术后予主动脉及右心房修复病例中,随诊心脏超声均无血流动力学异常。

  • 标签: 新生儿 体外膜氧和 置管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全程引导穿刺和定位导管尖端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ery/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VLBWI/ELBWI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患儿住院号末位奇偶数分为超声组和X线组,超声组予床旁超声引导穿刺、定位导管尖端,X线组凭经验穿刺置管,予床旁X线定位导管尖端;再依据出生体重分为VLBWI组、ELBWI组。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比较组间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尖端清晰显示率、原发性异位率、继发性异位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18例患儿,超声组57例(VLBWI组50例、ELBWI组7例),X线组61例(VLBWI组54例、ELBWI组7例)。超声组置管时间[(23.2±7.1)min比(34.1±7.5)min]、一次性成功率(93.0%比65.6%)、尖端显示率(96.5%比83.6%)、原发性异位率(7.0%比24.6%)、并发症发生率(7.0%比21.3%)优于X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ELBWI组以上5项均优于X线ELBWI组,超声VLBWI组仅置管时间、一次性成功率优于X线VLB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VLBWI/ELBWI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定位便捷、精确,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放射暴露和重复置管损伤;超声追踪定位导管并及时调整可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VLBWI/ELBWI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 简介: 摘要:本文通过节奏训练--情感教学--榜样激励、启发与投入、寓教于游戏等方式,结合生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美育教育。阐述舞蹈美育教育对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舞蹈  教学  美育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愈发重视体育文化领域的建设,尤其是足球方面,更是人们重点突破的体育问题。立足于我国足球体育发展现状,本文对足球教学训练展开研究,总结现存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望加强特殊学校生足球体育建设。

  • 标签: 特殊学校聋生教学  体育训练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