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关键的基因突变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主要原因,胱硫醚-β-合成复合杂合变异致青年脑梗死,同时合并肺栓塞及下肢动脉血栓罕见报道。文中报道1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合并肺栓塞及下肢动脉血栓,病因筛查发现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增高,基因检测胱硫醚-β-合成833T>C/1082C>T复合杂合变异,予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以及抗凝治疗后,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渐下降,随访1年,未见新发血栓事件,复查同型半胱氨酸在正常范围。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胱硫醚-β-合成酶 缺血性卒中 肺栓塞
  • 简介:摘要分析抗Ro52抗体阳性的抗合成综合征(ASS)患者的临床特征。收集2017年至2020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和呼吸科住院确诊的203例ASS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203例ASS患者中男55例,女148例,ASS发病年龄(51.9±13.3)岁。抗Ro52抗体阳性者163例,抗Ro52抗体阴性者40例。与抗Ro52抗体阴性者比,抗Ro52抗体阳性者中女性多见[77.3%(126/163)比 55.0%(22/40),P=0.004],ASS确诊时病程中位时间较长[4.5(2,24)个月 比 2(1,12)个月,P=0.024],间质性肺病发生率更高[96.9%(158/163)比 65.0%(26/40),P<0.001],关节炎[33.7%(55/163)比 17.5%(7/40),P=0.046]及关节痛[39.3%(64/163)比 20.0%(8/40),P=0.022]更多见,抗核抗体阳性率更高[85.3%(139/163)比 55.0%(22/40),P<0.001],抗Jo-1抗体阳性率[32.5%(53/163)比 50.0%(20/40),P=0.039]、白蛋白[(34.6±5.2)g/L 比(37.3±4.7)g/L,P=0.004]、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1.4±0.8)×109/L 比(1.8±0.8)×109/L,P=0.014]较低。抗Ro52抗体阳性的ASS患者表现出特殊的临床亚型,更易出现间质性肺病、关节炎、关节痛、抗核抗体阳性、低白蛋白水平及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 标签: 抗合成酶综合征 抗Ro52抗体 肺疾病,间质性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定点插入突变几丁质合成chsC基因,实现基因失活而构建几丁质合成chsC基因缺失烟曲霉突变体。方法构建根癌农杆菌二元载体pDHt/SK,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插入突变烟曲霉几丁质合成chsC基因,用潮霉素抗性基因筛选转化子,并进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链反应(RT-PCR)鉴定。结果潮霉素抗性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成功插入烟曲霉基因组中;经RT-PCR鉴定,烟曲霉几丁质合成基因chsC表达失活。结论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可以定点插入突变并失活目的基因,此方法有可能成为烟曲霉基因转化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有力工具。

  • 标签: 烟曲霉 根癌农杆菌 chsC基因 潮霉素抗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戊型肝炎急性肝衰竭(HEV-ALF)患者血清氨甲酰磷酸合成1(CPS1)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评估血清CPS1水平对HEV-ALF患者30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6家医院的100例HEV-ALF患者、100例急性戊型肝炎(AHE)患者以及100名健康人群3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HEV-ALF患者30 d随访期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n=21)和生存(n=79)亚组;根据HEV-ALF患者血清CPS1的中位数水平,分为高CPS1水平(n=50)和低CPS1水平(n=50)亚组;根据HEV-ALF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分为病情好转(n=55)、病情波动(n=32)和病情恶化(n=13)亚组。收集所有纳入对象的一般资料。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PS1水平。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高CPS1水平和低CPS1水平患者的生存时间。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血清CPS1水平与HEV-ALF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清CPS1水平预测HEV-ALF患者30 d病死率的效能。结果HEV-ALF组血清CPS1水平高于AHE组[958.6(665.5,1 105.8)pg/ml比549.4(495.0,649.1)pg/ml,P<0.001],AHE组血清CPS1水平高于健康人群[549.4(495.0,649.1)pg/ml比469.9(373.3,564.5)pg/ml,P<0.001]。HEV-ALF患者生存亚组的血清CPS1水平低于死亡亚组[922.6(652.7,1 042.3)pg/ml比1 252.8(933.3,1 555.8)pg/ml,P<0.001],且高CPS1水平HEV-ALF患者的生存时间低于低CPS1水平患者[24.59(22.11,27.06)d比28.16(26.25,30.07)d,P=0.045]。与入院时CPS1水平比较,波动和恶化亚组血清CPS1水平升高,而好转亚组降低(P均<0.01)。此外,患者血清CPS1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呈正相关(r=0.339、0.304,P均<0.01)。血清CPS1水平预测HEV-ALF患者30 d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 0.666~0.941),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97.47%。结论血清CPS1水平在HEV-ALF患者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戊型肝炎 急性肝衰竭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2’-5’寡聚腺苷酸合成(2’-5’oligoadenylatessynthesis,OAS)是一种干扰素诱导产生的抗病毒蛋白(antiviralprotein,AVP)。OAS在机体的抗病毒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信号传导中,OAS通过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对多种RNA病毒和部分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活化的OAS发挥对病毒RNA的水解作用,以阻止病毒复制。OAS蛋白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研究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关于OAS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现就OAS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OAS 信号转导 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窦内皮细胞(LSECs)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eNOS)对肝细胞(HC)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细胞并分组为HC组,HC+LSECs组,HC+ 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组,HC+LSECs+L-NAME组,HC+LSECs+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组,HC+LSECs+HGF+L-NAME组。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方法检测HC增殖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各组HC的蛋白激酶B(Akt)、细胞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及即时聚合链锁反应(RT-PCR)法检测LSECs、LSECs+L-NAME组中细胞的eNOS、血管生成素2(Ang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HC+LSECs组与HC+LSECs+L-NAME组比较,HC增殖率高[(42.30±4.43)%比(32.80±3.18)%];HC+LSECs+HGF组与HC+LSECs+HGF+L-NAME组比较,HC增殖率高[(96.34±2.48)%比(59.53±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6.325,P<0.01)。Akt、c-Met的表达:HC+LSECs组与HC+LSECs+L-NAME组比较表达升高(4.71±0.02、9.18±0.09比2.66±0.01、6.78±0.08);HC+LSECs+HGF组与HC+LSECs+HGF+L-NAME组比较表达升高(10.55±0.02、17.53±0.16比5.82±0.02、10.72±0.05,F=103 175.549、8 465.544,P<0.01)。Ang2、TGF-β1、eNOS的表达:相对于LSECs细胞组,LSECs+L-NAME组中eNOS的表达下降(0.372 838±0.019 876比0.117 049±0.008 135,t=20.732,P<0.01);(0.027 93±0.000 92比0.010 57±0.000 15,t=32.126,P<0.01),而Ang2、TGF-β1的表达升高(0.216 319±0.018 801比0.557 341±0.034 118,t=-84.663,P<0.01),(0.004 99±0.000 06比0.017 00±0.000 10,t=-181.747,P<0.01);(0.137 316±0.012 621比0.628 727±0.045 014,t=-75.773,P<0.01),(0.010 930±0.000 351比0.034 670±0.000 830,t=-45.488,P<0.01)。结论来源于LSECs的eNOS,可以通过抑制LSECs中Ang2/TGF-β1信号通路表达,达到促进HC增殖作用。

  • 标签: 肝窦内皮细胞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血管生成素2 肝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例线粒体精氨酰tRNA合成(RARS2)基因变异致早发癫痫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次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2例RARS2基因变异致脑桥小脑发育不良6型(PCH6)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位点。以“RARS2”“pontocerebellar hypoplasia type 6”“early onset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5月),选取有RARS2基因变异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文献进行复习总结该病临床特征。结果2例(例1男、例2女)患儿分别在2月龄和29日龄以早发癫痫脑病起病,临床表现为癫痫、发育落后、小头畸形和血乳酸升高。例2还伴有生后呼吸困难、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2例患儿起病时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正常,分别在4月龄(例1)和8月龄(例2)复查提示大、小脑萎缩,无脑桥萎缩改变。全外显子测序发现例1(p.Arg560His, p.Arg6His)和例2(p.Arg254Trp, p.Phe5Ser)在RARS2基因杂合变异,均为未报道的新变异。检索符合条件的英文文献17篇,无中文文献。排除资料不全病例,共有20个家系34例PCH6(包括本组2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94%(32/34)在3月龄内起病,93%(28/30)伴发癫痫,89%(25/28)有渐进性小头畸形。药物难治性癫痫占71%(20/28)。共发现31个变异位点,以错义变异为主(68%,21/31)。结论RARS2基因变异致PCH6多于3月龄内发病,以早发癫痫脑病为特征,多数为药物难治性癫痫,伴发育落后、小头畸形和乳酸升高,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大脑或脑桥小脑渐进性萎缩。

  • 标签: 癫痫 脑桥小脑发育不良6型 基因,RARS2 早发癫痫脑病
  • 简介:目的胸苷酸合成(TS)是DNA合成的关键,在DNA合成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是叶酸代谢循环中起中心作用的酶类之一,也是以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化疗的靶,TS的遗传多态性在抗白血病等肿瘤疾病5-FU类药物的体内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研究胸苷酸合成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cSNP)及基因突变在急性白血病(AL)患儿和正常儿童中的分布情况,以探讨TS基因变异与AL患儿5-FU类药物化疗效应之间可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一变性梯度凝胶电泳(RT—PCR—DGGE)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53例AL患儿和115例正常儿童的cDNAs进行了TS基因cSNP及基因突变的筛查与鉴定,分析各基因型在两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首次鉴定了儿童TS381A〉G(E127E)cSNP位点,其在AL患儿及正常儿童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2.3%,13.5%,与国际SNP文库中12.3%基本一致。该cSNP在两组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白血病的易感性无相关性。研究未发现T349C,G470T及C500T变异。结论采用RT—PCR—DGGE结合DNA测序法首次确定了儿童TS基因存在381A〉GcSNP位点,其等位基因频率为13.1%,基因型分布频率在AL患儿及正常儿童两组人群中差异无显著性。

  • 标签: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 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急性白血病 儿童
  • 简介:目的初步研究巴尔通体在恒河猴体内的存在情况,并分析其柠檬酸合成(gltA)的基因序列,判断巴尔通体的种属。方法16只来自福建的恒河猴,用血琼脂培养基分离可能存在的巴尔通体。根据NCBI数据库上的巴尔通体gltA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巴尔通体菌落为模板进行扩增,将获得的序列进行克隆测序。结果从3只恒河猴体内成功分离到了巴尔通体病原,并获得了巴尔通体gltA全长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与五日热巴尔通体同源性99%。结论福建来源的恒河猴种群携带巴尔通体病原,巴尔通体流行地区可能存在鼠与灵长类动物之间病原体的流行和传播。

  • 标签: 五日热巴尔通体 柠檬酸合成酶 恒河猴 序列分析
  • 简介:在以前的研究中我们报道了经质壁分离预处理刺五加合子胚下胚轴,促进了体细胞胚形成。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RT-PCR方法分析了刺五加合子胚经2,4-D,蔗糖,甘露醇处理后胼胝质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蔗糖和甘露醇处理明显促进了胼胝质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而且我们观察到,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外植体经质壁分离处理后细胞壁明显加厚。因此我们推测:胼胝质可能使表皮层细胞相互之间产生分离从而使其转变为具有胚性潜能的细胞。

  • 标签: 刺五加 体细胞胚 质壁分离 胼胝质合成酶基因 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RAS1基因异常导致谷氨酰胺tRNA合成缺陷综合征的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总结并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3例长期随访QARS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基因变异特点及治疗情况。分别以“QARS”“QARS1”“谷氨酰胺tRNA合成”“Glutaminyl-tRNA synthetase”为检索词,在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19年12月已报道QRAS1基因变异家系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例1 女,53日龄,主因“生后反复抽搐1个月余,发热1 d”收入福建协和医院治疗,生后2 h内出现抽搐,形式多样,可持续达数小时至数天;癫痫早期多药难治,生酮饮食无效,后期氯硝西泮可显著缓解;7岁余死亡。例2(例1胞弟) 男,1小时龄,主因“生后抽搐1 h”入院,其母孕晚期发现宫内发育迟缓,患儿生后即抽搐并存在小头畸形,癫痫多药难治。例3 女,8月龄,主因“反复抽搐近2个月”就诊,生后表现为发育稍落后、肌张力低,6月龄时出现婴儿痉挛,维生素B6联合氨己烯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硫酸镁治疗后痉挛发作消失,但出现强直发作,现氯巴占、唑尼沙胺治疗,发作控制。3例患儿均存在严重全面发育落后、进行性加重的小头畸形、初始肌张力低下、轻度低蛋白血症、广泛性脑萎缩;均为QARS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变异位点均未见报道。文献检索未见国内报道,国外文献10篇,涉及18个家系22例病例,除5例无癫痫发作外,余临床均表现为经典五联征,文献无推荐有效抗癫痫治疗药物。结论QARS1基因异常导致谷氨酰胺tRNA合成缺陷可引起一组以小头畸形、脑萎缩、早发性难治性癫痫性脑病、全面性发育落后、严重肌张力低下的五联征临床症候群。

  • 标签: 氨酰基tRNA合成酶类 小头畸形 癫痫 谷氨酰胺tRNA合成酶缺陷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过程。在实验中,以对乙酰氨基酚和乙酸酐为研究原料,以活性炭为脱色剂,以水浴为反应器。观察实验中和实验中Cole比率/反应溶剂/反应物的反应温度和时间,观察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并比较使用后两种对产率的影响。水浴和超声装置作为实验的反应装置。实验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的最高收率可达61.74%,对氨基苯酚与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1.3,反应介质为纯水,温度为80度,反应达到最高收率。时间为30分钟,反应器为超声波装置。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超声设备 合成工艺
  • 简介:目的探讨抑制法尼基焦磷酸合成对改善.型糖尿病大鼠左心室重构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加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mg/kg)建立。型糖尿病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10)、糖尿病组(DM组,n=10)、糖尿病+伊班膦酸钠组(DM+IB组,n=10)。建模成功后DM+IB组SD大鼠连续16周每天皮下注射5微克/千克剂量伊班膦酸钠溶液,control和DM组大鼠在相同位置注射相等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实验。1周后分别对3组SD大鼠行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测定,HF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横截面大小,Masson。复合染色检测心肌组织胶原纤维沉积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左心室内径增大、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显著增厚、心功能降低、心肌细胞明显肥大、心肌间质及心肌血管周围胶原纤维沉积显著增多(P<0.01);DM+IB组大鼠虽出现上述结构及功能改变,但与DM组相比上述情况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抑制法尼基焦磷酸合成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左室重构与心脏功能。

  • 标签: 糖尿病心肌病 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 伊班膦酸钠 左心室重构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与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及选择性一氧化氮合成抑制剂(iNOS)1400W(N-[3-(aminomethyl)benzyl]acetamidine)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11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1400W治疗组,建立大鼠自由落体脑外伤模型,伤后18h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1400W腹腔内注射,每8h一次.测定各组不同时期脑组织NO含量,同时观察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生理盐水治疗组NO含量于伤后6h开始升高,48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400W治疗组NO含量降低,与生理盐水治疗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72h后逐步恢复正常.生理盐水治疗组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与NO改变同步,1400W治疗组较生理盐水治疗组明显改善.结论NO对脑外伤后继发性损伤起着重要作用,1400W对脑外伤后脑组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脑损伤 一氧化氮 1400W 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患者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相关代谢胸苷酸合成(thymidylate synthase,TS)的基因多态性与mRNA及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云南籍31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采用直接PCR电泳法检测胃癌患者TS基因5′UTR 2R/3R基因型,PCR-RFLP方法检测5′UTR 3R G>C及3′UTR+/-6 bp基因型,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胃癌患者TS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TS基因多态性与mRNA和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S基因5′UTR 3R/3R、2R/3R基因型患者较2R/2R基因型患者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03、P=0.016),3′UTR+/-6 bp基因型患者较-/-6 bp基因型患者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43、P=0.011),其余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与mRNA和蛋白表达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TS基因5′UTR 2R/3R和3′UTR +/-6 bp多态性与TS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TS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改变表达水平影响TS的活性进而影响5-FU的疗效。

  • 标签: 胃癌 胸苷酸合成酶 基因多态性 表达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糖蛋白-1(DKK-1)、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近端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乘风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确诊的近端胃癌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灶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比不同因素对GSK-3β、DKK-1、β-catenin表达的影响。结果正常组织中GSK-3β阳性表达率为70.21%(33/47),高于病灶组织、癌旁组织的21.28%(10/47)、21.28%(10/47)(χ2=31.985,P<0.01);胃癌组织DKK-1、β-caten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30%(18/47)、82.98%(39/47),均高于癌旁组织的8.51%(4/47)、8.51%(4/47)和正常组织的6.38%(3/47)、2.13%(1/47)(χ2=20.517、88.471,均P<0.01)。原发灶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浸润≥50%、淋巴未转移者GSK-3β阳性表达率高(P<0.05);TNM分期Ⅲ~Ⅳ期、中高分化、浸润不足50%者DKK-1阳性表达率高(P<0.05)。结论GSK-3β、DKK-1、β-catenin表达在胃癌患者病情发展、转移中有重要作用,在临床诊断、疗效评估方面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糖原合成酶激酶3 糖蛋白类 纤连蛋白类 基因表达调控,肿瘤 肿瘤转移 细胞分化 淋巴细胞,肿瘤浸润
  • 简介:目的研究内源性硫化氢合成在突出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缺氧相关的细胞因子HIF-1a的表达以及髓核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09年8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行后路手术切除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标本共4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0~81岁,平均49.3岁.根据腰椎MRI和术中所见,将其分为包含组(后纵韧带完整)和非包含组(后纵韧带破裂),每组病例20例,同时选取先天性脊柱侧弯手术切除椎间盘髓核组织标本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研究CBS、CSE及HIF-1α在不同椎间盘突出类型髓核细胞中表达的情况;通过TUNEL染色研究不同椎间盘突出类型中髓核细胞凋亡的情况;分别比较CBS、CSE、HIF-1α免疫组化阳性率和TUNEL染色阳性率在对照组、包含型和非包含型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研究髓核细胞中CBS、CSE与HIF-1α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结果CBS在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非包含组阳性率为51.3%±3.9%,包含组中阳性率为38.2%±5.5%,对照组中阳性率为19.8%±4.9%(P〈0.01).CSE在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非包含组阳性率为51.5%±4.7%,包含组中阳性率为31.0%±5.3%,对照组中阳性率为18.3%±2.4%(P〈0.01).HIF-1α在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非包含组阳性率为54.2%±4.8%,包含组中阳性率为29.3%±3.5%,对照组中阳性率为13.9%±4.0%(P〈0.01).椎间盘髓核组织TUNEL染色情况:非包含组阳性率为21.4%±4.2%,包含组中阳性率为16.2%±6.1%,对照组中阳性率为7.6%±1.9%(P〈0.01).经Person相关分析后,CBS和HIF-1α的表达正相关,r=0.849,(P〈0.001);CSE和HIF-1α的表达正相关,r=0.915(P〈0.001);CBS的表达和TUNEL阳性表达正相关,r=0.671,(P〈.001);CSE的表达和TUNEL阳性表达正相关,r=0.801(P〈0.001).结论腰椎突出椎间盘组织中表达内源�

  • 标签: 腰椎间盘 髓核细胞 硫化氢 凋亡
  • 简介:摘要:抗合成抗体综合征(ASS)是以氨基酰tRNA合成(ARS)为靶抗原抗合成抗体阳性为特征的一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特定临床表现,目前发现13种抗ARS抗体,临床表现包括肌炎、间质性肺病(lLD)、多关节炎、技工手、发热、雷诺现象。临床医生应对ASS的临床表现提高认识,以致于能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 间质性肺疾病 Jo-1抗体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多关节炎
  • 简介:摘要:抗合成抗体综合征(ASS)是以氨基酰tRNA合成(ARS)为靶抗原抗合成抗体阳性为特征的一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特定临床表现,目前发现13种抗ARS抗体,临床表现包括肌炎、间质性肺病(lLD)、多关节炎、技工手、发热、雷诺现象。临床医生应对ASS的临床表现提高认识,以致于能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 间质性肺疾病 Jo-1抗体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多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