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钠-葡萄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胰岛强化方案对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脆性糖尿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在胰岛强化基础上联用沙格列汀,观察组在胰岛强化基础上联用钠-葡萄转运蛋白-2抑制剂。随访1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及其波动情况、胰岛用量、8-异构前列腺F2α(8-PGF2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安全性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标准差[(1.8±0.5)mmol/L vs (6.5±1.4)mmol/L,t=7.235]、日间最大血糖波动幅度[(6.5±1.1)mmol/L vs (17.3±4.7)mmol/L,t=13.446]、餐后血糖波动幅度[(1.2±0.4)mmol/L vs (9.2±2.0)mmol/L,t=8.921]、四分位血糖波动范围[(3.7±1.1)mmol/L vs (12.4±4.2)mmol/L,t=7.003]、日间血糖[(1.5±0.4)mmol/L vs (4.6±0.8)mmol/L,t=4.537]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的8-PGF2α[(7.8±1.2)ng/L vs (13.6±2.3)ng/L,t=4.882]、hs-CRP[(5.2±1.3)mg/L vs (8.7±1.3)mg/L,t=4.406]、胰岛使用量[(30.9±10.2)U/d vs (42.3±13.4)U/d,t=5.726]以及体重指数[(18.3±1.2)kg/m2 vs (21.0±2.3)kg/m2,t=4.135]亦显著降低(P<0.05);低血糖事件[16.3%(8/49) vs 36.7%(18/49),χ2=9.697]及严重低血糖发生率[0 vs 14.3%(7/49),χ2=7.268]显著降低(P<0.05)。结论脆性糖尿病患者于胰岛强化基础上联用钠-葡萄转运蛋白-2抑制剂方案治疗,可显著改善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幅度,同时减少胰岛的使用量并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脆性糖尿病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 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钠-葡萄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胰岛强化方案对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脆性糖尿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在胰岛强化基础上联用沙格列汀,观察组在胰岛强化基础上联用钠-葡萄转运蛋白-2抑制剂。随访1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及其波动情况、胰岛用量、8-异构前列腺F2α(8-PGF2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安全性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标准差[(1.8±0.5)mmol/L vs (6.5±1.4)mmol/L,t=7.235]、日间最大血糖波动幅度[(6.5±1.1)mmol/L vs (17.3±4.7)mmol/L,t=13.446]、餐后血糖波动幅度[(1.2±0.4)mmol/L vs (9.2±2.0)mmol/L,t=8.921]、四分位血糖波动范围[(3.7±1.1)mmol/L vs (12.4±4.2)mmol/L,t=7.003]、日间血糖[(1.5±0.4)mmol/L vs (4.6±0.8)mmol/L,t=4.537]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的8-PGF2α[(7.8±1.2)ng/L vs (13.6±2.3)ng/L,t=4.882]、hs-CRP[(5.2±1.3)mg/L vs (8.7±1.3)mg/L,t=4.406]、胰岛使用量[(30.9±10.2)U/d vs (42.3±13.4)U/d,t=5.726]以及体重指数[(18.3±1.2)kg/m2 vs (21.0±2.3)kg/m2,t=4.135]亦显著降低(P<0.05);低血糖事件[16.3%(8/49) vs 36.7%(18/49),χ2=9.697]及严重低血糖发生率[0 vs 14.3%(7/49),χ2=7.268]显著降低(P<0.05)。结论脆性糖尿病患者于胰岛强化基础上联用钠-葡萄转运蛋白-2抑制剂方案治疗,可显著改善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幅度,同时减少胰岛的使用量并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脆性糖尿病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 胰岛素
  • 简介: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PPAR-α)信号转导通路在胰岛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乳鼠心肌细胞培养,以细胞表面积、蛋白含量和心房利钠因子(atrialnatriureticfactor,ANF)mRNA表达为心肌肥大反应指标,观察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及其相应阻断剂MK886对胰岛致心肌肥大作用的影响。利用Realtime—PCR方法和westemblot方法分别检测PPAR—α及其下游因子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胰岛模型组(25.5mmol/L葡萄与0.1gmol/L胰岛),心肌细胞表面积、总蛋白含量和ANF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但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同时,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然而PPAR-α的选择性激动剂非诺贝特(10^-6、3×10^-6和10^-5mol/L)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胰岛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P〈0.01)。非诺贝特3×10^-6mol/L明显上调高胰岛模型组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并阻遏其下游损伤性炎性因子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同时,MK886可完全阻断非诺贝特对胰岛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组的上述改善作用(P〈0.05)。结论:PPAR-α及其下游炎症因子Cox-2参与了胰岛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 标签: 心肌细胞肥大 PPAR-Α 高胰岛素 高糖 COX-2MRNA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胰岛联合钠-葡萄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9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治疗,观察组采用门冬胰岛联合SGLT2i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血糖水平、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统计两组治疗后1、2、3个月的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胰岛抵抗指数、空腹胰岛、尿蛋白定量、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3个月,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0.00%,0/91;1.10%,1/91;1.10%,1/91)均低于对照组(4.49%,4/89;7.87%,7/89;8.99%,8/89),P均<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UAER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联合SGLT2i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稳定血糖值。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门冬胰岛素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血糖 肾功能 蛋白尿
  • 简介:摘要镁是机体重要的阳离子。2型糖尿病患者低镁血症与胰岛抵抗之间密不可分,二者互为因果。目前研究表明钠-葡萄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可纠正低血镁。本文就血镁与胰岛抵抗之间的关系及钠-葡萄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升镁作用和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血清镁
  • 简介: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48-01摘要胰岛抵抗会减少细胞对葡萄的吸收流量,但也有平稳血糖的作用。胰岛服务作用也是平稳血糖,并且胰岛的服务作用会限制胰岛的分泌。

  • 标签: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服务作用,胰岛素主要作用,降糖药
  • 简介:葡萄概述聚葡萄是HansRennbard博士在美国发明的,它是由食品级的葡萄以及少量的山梨醇和柠檬酸经熔融缩聚而成。在反应过程中,柠檬酸既充当催化剂,又能与山梨醇一起结合到葡萄的聚合物中、构成聚葡萄的巨大骨架。反应获得的聚合物是没有甜味、微酸并且水溶性很好的粉末。当然,随着用聚葡萄开发的食品种类的增多,人们对聚葡萄的加工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以Litesse为商标的初级改良产品改性聚葡萄和无色无味

  • 标签: 聚葡萄糖 水溶性膳食纤维 纤维饮料 山梨醇 聚合物 热量值
  • 简介:富含脂肪的食品曾经被认为是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罪魁祸首,但最近的研究认为,这些疾病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碳水化合物,而且碳水化合物还有好坏之分。

  • 标签: 糖指数 心血管疾病 碳水化合物 葡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类认识到糖尿病(DM)的现象已有数千年历史.然而由于科学技术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直到1921年才由加拿大学者Bantng和Best从狗的胰腺中提取出胰岛,从此开辟了DM治疗的新时代.胰岛制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经历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过程.最早使用的胰岛是动物胰腺组织的粗提物,以后经过不断纯化,衍生了许多胰岛的制剂,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此基础上,近年又开发了胰岛类似物(insulinanalogue),制备成超短效和超长效胰岛制剂,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 标签: 胰岛素 胰岛素原 胰岛素类似物 C肽 生物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局部注射联合光疗治疗骨折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骨折进行诊治的骨折术后脂肪液化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研究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部分拆线通畅引流定期换药头孢呋辛酯预防感染处理联合光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胰岛50%葡糖糖局部注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渗液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3月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ancouverscarscale,VSS)评价瘢痕。结果研究组渗液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月后的瘢痕评价分值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低血糖发作等并发症。结论胰岛注射联合局部光疗治疗脂肪液化,能促进患者切口的修复,且副作用少,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脂肪液化 骨折切口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高浓度胰岛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胞内Ca2+i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探针技术,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定量测定细胞外钙、钙拮抗剂条件下,正常、高浓度葡萄、高浓度胰岛、高浓度葡萄+高浓度胰岛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胞内Ca2+i的变化。结果高浓度葡萄、高浓度胰岛、高浓度葡萄+高浓度胰岛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胞内Ca2+i明显升高,在细胞外钙条件下各组Ca2+i均降低,在细胞外钙拮抗剂条件下各组Ca2+i均再次下降。结论高浓度葡萄和高浓度胰岛均能使视网膜Müller细胞胞内Ca2+i明显升高,而钙拮抗剂通过干扰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来降低Ca2+i。

  • 标签: 葡萄糖 胰岛素 钙离子 视网膜Mü ller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波动性葡萄对培养的胰岛β细胞株INS-1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实验分5组。对照组:葡萄浓度为5.5mmol/L;持续组:葡萄浓度为16.7mmol/L;波动性组:16.7mmo/L葡萄培养2h后更换葡萄浓度为5.5mmo/L,继续培养3h,每天重复3次,夜间9h维持在5.5mmo/L葡萄的培养基中;N-乙酰半胱氨酸(NAC,1.0mmo/L)+组;NAC+波动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簇(ROS)的水平;四氮唑蓝定量检测细胞内葡萄-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同时检测还原型辅酶Ⅱ(NADPH)的含量。结果干预72h后,对照组、组、波动性组、NAC+组和NAC+波动性组细胞的ROS活性分别为37.77±2.31、86.97±7.97、124.27±10.04、60.92±2.61和51.47±3.36;G6PD活性分别为1.25±0.03、1.09±0.02、1.03±0.01、1.12±0.02和1.21±0.01;NADPH含量分别为(0.123±0.003)mmol/mgprot、(0.112±0.004)mmol/mgprot、(0.099±0.002)mmol/mgprot、(0.116±0.005)mmol/mgprot和(0.120±0.002)mmol/mgprot。波动性组细胞ROS活性较单纯组显著增加(P〈0.01),G6PD活性和NADPH含量较单纯组显著减少(P〈0.01);加NAC共孵育使细胞的变化程度减小。结论波动性高浓度葡萄使培养的INS-1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增高,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抗氧化酶G6PD活性降低导致了氧化还原的失衡。

  • 标签: 胰腺Β细胞 活性氧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波动性高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葡萄医药新用途。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结论采用葡萄治疗体表慢性溃疡患者,一般换药3~8次即可获得治愈。采用10%葡萄注射液20~40ml与25%硫酸镁5~10ml混合均匀,然后作痛点注射,每次用此混合液20~40ml。1/d或2d1次,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