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乳糖不耐受是指因乳糖酶数量不足或活性低下引起乳糖吸收不良,引发一系列消化道系统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由于乳糖不耐受与胃肠道疾病症状有相似之处,且缺乏简便有效的检测方法,新生儿乳糖不耐受常被忽视或与其他胃肠道疾病混淆,易漏诊、误诊,导致抗生素、氨基酸配方奶的过度使用。因此,对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的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极为重要。该文对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的特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乳糖不耐受 新生儿 乳糖酶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乳糖不耐受症,又称乳糖消化不良或吸收不良,指人体内不产生分解乳糖乳糖酶,是多发于亚洲地区的一种先天遗传性表达。由于患者肠道中不能分泌分解乳糖的酶,使乳糖消化、吸收,为人体所用。乳糖会在肠道中由细菌分解变成乳酸,从而破坏肠道碱性环境,使肠道分泌出大量碱性消化液来中和乳酸,发生轻度腹泻。乳糖不耐受与人类尤其是婴儿期的营养和健康密切相关,影响人类对乳制品的摄入。

  • 标签: 乳糖不耐受 消化不良 吸收不良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乳糖血症”患儿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半乳糖血症”患儿1例,对其血尿常规、肝脏ECT、肝脏B超、透露核磁共振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其家庭成员遗传代谢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肝脏ECT提示肝脏摄取功能减低,肝脏B超提示肝脏增大,头颅磁共振检查可见异常信号。遗传代谢基因检测发现患儿GALT基因出现复合杂合核苷酸变异,且其父母均为杂合子,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确诊为“半乳糖血症”。结论经遗传代谢基因检测可确诊“半乳糖血症”的患儿,在日后临床治疗其日常喂养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指导性作用。

  • 标签: 半乳糖血症 回顾性分析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半乳糖检测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间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确诊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患儿180例作为研究组,非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2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半乳糖检测,比较乳糖不耐受阳性率。结果轮状病毒主要侵犯1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继发乳糖不耐受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应及时进行半乳糖检测,换用无乳糖奶粉,以免延误病情。

  • 标签: 轮状病毒 乳糖不耐受 半乳糖 婴幼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2010年间收治的73例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患儿,其中,男孩38例,年龄在7个月-3岁之间,女孩35例,年龄在10个月-4岁之间。对所有患儿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所得数据进行记录。结果经过一系列治疗,所有患儿的病情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73例患儿中治愈34例,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1.8%,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在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疾病时,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对患儿的效果较为显著,帮助较大,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 治疗对策
  • 简介:通过两种或三种材料结合鞣产生协同效应(SynergisticEffect)是提高皮胶原蛋白热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已研究的结果间接证明了产生协同效应的原因是两种鞣制在皮胶原纤维间构成了一种刚性模块(RigidMatrix)。这种RigidMatrix结构稳定且耐热性好,由此阻止了胶原分子在受热时的构型及构象的转变。为了明确RigidMatrix的作用机理,试验研究了氧化乳糖与3种金属盐的配位性能以及与皮粉的作用特性。根据元素分析测得配合物发生反应的摩尔配合比接近1∶1,利用FT-IR光谱证明氧化乳糖与金属盐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由13CNMR图谱可以知道具体发生反应的C位。对RigidMatrices与皮粉的作用特性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得到RigidMa-trix最佳组合。

  • 标签: 协同效应 刚性模块 氧化乳糖 金属盐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探究了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及其治疗对策。方法:选取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90例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患者,分析小儿发病原因,并结合患儿实际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记录患儿在治疗期间身体变化情况。结果: 90例患儿中有 64例治愈, 22例有效, 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96.56%。结论: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在治疗该疾病时首先要明确患儿病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帮助患儿恢复健康,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治疗效果,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 标签: 小儿慢性腹泻 乳糖不耐受 治疗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小儿常见腹泻病采用乳糖酶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2021年12月中收治的小儿腹泻病患儿74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做常规治疗。观察组37例,添加乳糖酶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6.49%,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小儿腹泻病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乳糖酶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乳糖酶 小儿腹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 要:近年来国内 1 , 4 丁二发展迅速,产能已超过 200 万吨,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整体开工率只有 50% 左右,随着新增产能的不断释放,行业竞争持续加剧,不少企业生产线成本倒挂被迫停产。优化产品结构,开发下游产品也成为行业每个企业的迫切需求。 1 , 4 丁烯二售价是丁二的两倍以上,丁炔二加氢生产丁烯二联产丁二是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1 , 4- 丁烯二;联产;效益     1 , 4- 丁二有很多的生产方法,但是真正投入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只有有数的 5 、 6 种。德国 Reppe 开发了用乙炔和甲醛作为生产原料来生产;日本公司三菱化成开发了用丁二烯和醋酸来生产 1 , 4- 丁二;在美国用环氧丙烷来生产的烯丙醇法;还有英国和德国公司合作开发的用 C4 馏分作为原料的生产工艺,这种工艺的生产成本比较小,竞争力也较强。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产品的竞争愈加激烈。    从国内外行情来说, 1 , 4- 丁二的发展前景会很大,自 2001 年起,其生产的年均增长率大于 10% , [1] 然而每年的需求量却小于 10% ,这说明它的供求关系是供过于求。再来看我国,我国研究 1 , 4- 丁二生产技术是从六十年代开始的,利用的是 Reppe 的工艺方法,但是其产量却很低,只有每年 300 吨。到了八十年代,国家开始加快研究力度,建设了产量为每年 2000 吨的大型装置,但是仍不满足需求。直到九十年代引进了新技术 Davy-Mckee ,产量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大约为每年 1.5 万吨。    我国的 1 , 4- 丁二主要消费在 PU 、 PBT 、 THF 、 BGL 等方面,在 2000 年 1 , 4- 丁二的消耗量约 4 万吨,其中, PU 占 15% , PBT 占 37% , GB 占 15% , THF 占 19% 。 2005 年 1 , 4- 丁二有 7 , 5 万吨的消耗量,并且这四种化合物的生产比例基本一致。 

  • 标签:
  • 简介:摘要:1,4-丁烯二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化工原料,粗品为深棕色液体,精品为浅黄色或无色透明液体,广泛用于农药、医药、化工、电池、造纸领域。

  • 标签: 1 4-丁烯二醇 联产 丁二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半乳糖测定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应用及乳糖酶对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尿半乳糖测定分析结果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两组患儿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情况以及疗效。结果:经过尿乳糖测定结果可知,中重度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乳糖不耐受情况较多,且乳糖不耐受患儿病程时间略长,P<0.05。经过治疗后可发现,观察组症状持续时间短、不易复发、疗效更好,P<0.05。结论:尿半乳糖测定可以提示患儿乳糖酶的缺乏情况,为选择治疗方式提供有力依据。乳糖酶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显著,同时在短期时间内复发较低,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半乳糖测定 轮状病毒肠炎 不耐受 乳糖酶 疗效
  • 简介:有机化合物中一类比较重要的物质是酚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苯酚的结构和主要的化学性质,并进一步建立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相互影响的化学思想,发展对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以苯酚为例的多基团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逐步形成、建立和完善化学'结构观'

  • 标签: 醇酚
  • 简介:【名师简介】陆小平。遂宁市河东实验小学校长、市人民政府兼职督学。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小学语文省级骨干教师、省优秀教师。他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有自己的探索和实践,课堂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追求“真、纯、实、活”的课堂教学境界。先后在成都、自贡、达州、眉山、遂宁等地举办近100余场讲座、示范课、专题交流等学术活动。受到同行高度赞誉,其课堂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成果多次荣获省市政府成果奖。

  • 标签: 课堂教学改革 省级骨干教师 课堂教学研究 教学名师 小学语文 市人民政府
  • 简介:摘要氧-异亚丙基糖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化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为强酸催化合成法。酸用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本课题以半乳糖为原料,以硫酸负载于硅胶作催化剂进行研究,试图找到一种较为适宜的合成方法。催化剂制作最优条件振摇时间十分钟,硫酸用量0.36g/1g硅胶,110℃烘干3h。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催化效果良好,并且可重复使用多次。分类号97?

  • 标签: 氧-异亚丙基糖衍生物 强酸 硫酸固定硅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粪便乳糖检测及干预情况。方法 选取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的 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轮状病毒检查使用抗体夹心 ELISA法则定轮状病毒抗原,乳糖检测使用乙酸铅氧化铵法测粪便还原糖,采用无糖奶粉进行干预治疗。结果 84例患儿 粪便乳糖阳性 70例,占 77.78%;病毒滴度越强粪便中的乳糖阳性越多,病程时间越久乳糖阳性反应越强,阳性率越高。结论 若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肠腔乳糖酶严重受到影响,则会导致乳糖不能消化吸收,继发乳糖不耐受则是引发腹泻的主要原因,而采用无糖奶粉有着良好的干预效果。

  • 标签: 轮状病毒 腹泻 无糖奶粉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拉定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一周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均经过一周的治疗,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达到97.0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缓解患儿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效果显著,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支气管肺炎 乳糖酸阿奇霉素 临床观察
  • 简介:真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是降解植物细胞壁果胶的主要降解酶之一,是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因子之一。文中对真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及其序列特征、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基因及其序列特征、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表达调控以及与病原真菌致病力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真菌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序列特征 致病性
  • 简介:HACCP是食品工业中预防各类危害,确保食品卫生质量及安全性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随着近几年低聚半乳糖的发展,低聚半乳糖以其独特的功能优势越来越受到了市场的喜爱,在低聚半乳糖实际生产中适时引入HACCP原理进行管理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在HACCP在酶法转化法生产低聚半乳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标签: HACCP 低聚半乳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