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通过测定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尿半乳糖以了解乳糖耐受情况,以及对乳糖不耐受患儿治疗方法的研究。方法:将收治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的 84 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 64 例普通腹泻患儿为对照组。结果:尿半乳糖检测显示,观察组患儿阳性率( 77.4% )明显高于对照组( 54.7% ,)比较后的 X 2 =8.537 , P=0.003 , P<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 C 、 D 比较,观察组患儿 A 、 B 的平均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病程分别较 C 、 D 长, P 均 <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乳糖不耐受发生率较普通腹泻患儿高,因此推测轮状病毒感染可致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另外,对腹泻合并乳糖不耐受患儿采取免乳糖配方奶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患儿 轮状病毒肠炎 尿半乳糖 乳糖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半乳糖测定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应用及乳糖酶对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尿半乳糖测定分析结果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两组患儿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情况以及疗效。结果:经过尿乳糖测定结果可知,中重度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乳糖不耐受情况较多,且乳糖不耐受患儿病程时间略长,P<0.05。经过治疗后可发现,观察组症状持续时间短、不易复发、疗效更好,P<0.05。结论:尿半乳糖测定可以提示患儿乳糖酶的缺乏情况,为选择治疗方式提供有力依据。乳糖酶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显著,同时在短期时间内复发较低,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半乳糖测定 轮状病毒肠炎 不耐受 乳糖酶 疗效
  • 简介:摘要半乳糖血症是乳糖代谢过程中由于酶的缺陷导致的代谢异常。患者通常存在生长迟滞、肝肾功能障碍和脓毒症,还可能出现白内障、神经发育异常和卵巢早衰。现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以大量蛋白尿起病的半乳糖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及随访情况。本例患儿以大量蛋白尿起病,经血尿筛查,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半乳糖血症。经饮食调整,预后良好。提示临床存在以大量蛋白尿起病的半乳糖血症儿童患者,较为罕见,在临床工作中针对此类患者应考虑代谢病可能,及时诊断、干预。

  • 标签: 半乳糖血症 蛋白尿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半乳糖检测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间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确诊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患儿180例作为研究组,非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2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半乳糖检测,比较乳糖不耐受阳性率。结果轮状病毒主要侵犯1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继发乳糖不耐受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应及时进行半乳糖检测,换用无乳糖奶粉,以免延误病情。

  • 标签: 轮状病毒 乳糖不耐受 半乳糖 婴幼儿
  • 简介:摘要收治并确诊4例经典型半乳糖血症患儿,均表现为低γ-谷氨酰转移酶型胆汁淤积,转氨酶轻度升高且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伴贫血、低蛋白血症及严重低血糖,血乳酸升高。均有凝血异常,2例为急性肝衰竭;3例有一过性甲状腺功能减低;1例有白内障;1例有脑白质弥漫性异常。

  • 标签: 半乳糖血症,经典型 胆汁淤积 急性肝衰竭 低血糖症
  • 简介:摘要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血清及尿液半乳糖缺陷IgA1(galactose-deficient IgA1,Gd-IgA1)水平与临床病理及肠黏膜屏障损伤指标的相关关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尿Gd-IgA1、炎性因子及肠黏膜屏障损伤指标水平。IgAN组45例,健康对照组25例。结果显示IgAN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及血尿Gd-IgA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Gd-IgA1水平与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及肾脏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IgAN组患者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指标细胞黏附分子1、D-乳酸、脂多糖、二胺氧化酶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均P<0.05),且与尿Gd-IgA1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尿Gd-IgA1水平与IgAN严重程度及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指标相关。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免疫球蛋白A 半乳糖 半乳糖缺陷IgA1 肠道屏障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乳糖血症”患儿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半乳糖血症”患儿1例,对其血尿常规、肝脏ECT、肝脏B超、透露核磁共振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其家庭成员遗传代谢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肝脏ECT提示肝脏摄取功能减低,肝脏B超提示肝脏增大,头颅磁共振检查可见异常信号。遗传代谢基因检测发现患儿GALT基因出现复合杂合核苷酸变异,且其父母均为杂合子,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确诊为“半乳糖血症”。结论经遗传代谢基因检测可确诊“半乳糖血症”的患儿,在日后临床治疗其日常喂养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指导性作用。

  • 标签: 半乳糖血症 回顾性分析 基因检测
  • 简介:目的观察D-半乳糖(D-gal)致亚急性衰老大鼠在尿液排泄方面的特点并探讨其多尿症状机制。方法在初筛合格的SD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浓度为5%的D-gal生理盐水溶液125mg/(kg·d)连续8周。观察动物在造模期间和停止造模后两周内24h总尿量及水负荷后排尿情况的变化;通过测定模型动物尿中K^+、Na^+、CL^-浓度,血中ALD、ADH、ANP浓度及肾脏病理形态学观察,探讨模型动物24h总尿量增加的机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动物24h总尿量明显增加;水负荷后6h内排尿潜伏期明显缩短,排尿次数明显增多,但总尿量没有明显差异;模型动物尿中Na^+、CL^-浓度明显升高,K+浓度明显降低;血浆ALD、ADH含量显著降低,ANP含量显著增加,肾脏出现一系列硬化特征。结论D-gal致亚急性衰老大鼠出现的总尿量增加和排尿次数增多的情况可能与其ADH、ALD、ANP合成与分泌异常及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有关。

  • 标签: D-gal致亚急性衰老大鼠 多尿 机制
  • 简介:摘要氧-异亚丙基糖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化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为强酸催化合成法。酸用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本课题以半乳糖为原料,以硫酸负载于硅胶作催化剂进行研究,试图找到一种较为适宜的合成方法。催化剂制作最优条件振摇时间十分钟,硫酸用量0.36g/1g硅胶,110℃烘干3h。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催化效果良好,并且可重复使用多次。分类号97?

  • 标签: 氧-异亚丙基糖衍生物 强酸 硫酸固定硅胶
  • 简介:真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是降解植物细胞壁果胶的主要降解酶之一,是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因子之一。文中对真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及其序列特征、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基因及其序列特征、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表达调控以及与病原真菌致病力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真菌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序列特征 致病性
  • 简介:HACCP是食品工业中预防各类危害,确保食品卫生质量及安全性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随着近几年低聚半乳糖的发展,低聚半乳糖以其独特的功能优势越来越受到了市场的喜爱,在低聚半乳糖实际生产中适时引入HACCP原理进行管理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在HACCP在酶法转化法生产低聚半乳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标签: HACCP 低聚半乳糖
  • 简介:提高畜禽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一直是动物营养学非常关注的研究领域,尤其在当前饲料原料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饲料的利用价值更值得重视。阻碍畜禽对饲料充分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饲料原料中含有多种多样的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通过干扰畜禽的正常消化和代谢功能而影响动物生产潜能的充分发挥,降低饲料的利用效率。已经发现在豆类籽实和饼粕饲料中含有较高的α-半乳糖苷。部分研究报告指出α-半乳糖苷是一种抗营养因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α-半乳糖苷的抗营养作用研究,并且介绍了α-半乳糖苷酶在猪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 标签: Α-半乳糖苷 酶制剂
  • 简介:低聚半乳糖是一种具有天然属性的功能性低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效。本文介绍了低聚半乳糖的生产技术和生理功能,对低聚半乳糖的传统及新型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低聚半乳糖 功能性低聚糖 生产技术 生理活性 应用
  • 简介:简述了与果实成熟衰老密切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的结构、生理作用、基因以及活性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其活性的因素,提出了β-半乳糖苷酶在抑制果实成熟衰老方面的研究重点。

  • 标签: Β-半乳糖苷酶 果实 成熟衰老
  • 简介:目的:探讨D-半乳糖(D-Gal)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损伤的分子机理.方法:测定不同浓度D-Gal作用后小鼠淋巴细胞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以及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DH、SOD和SDH活性均有显著降低(P<0.01),LPO水平显著提高(P<0.01).结论:D-Gal能引起小鼠脾淋巴细胞及其功能的损伤.

  • 标签: D-半乳糖 脾淋巴细胞 乳酸脱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琥珀酸脱氢酶
  • 简介:自我国的科学家首次提出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后,由于此方法造模时间短,成模容易,重复性好等特点,目前此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大量的文献报道。该模型引起的机体多组织、多器官、多水平损伤符合自然衰老规律,表现出与自然衰老相类似的生理改变。

  • 标签: 衰老模型鼠 D-半乳糖 免疫功能变化 造模时间 衰老规律 生理改变
  • 简介:目的建立辅料乳糖的HPLC-RID检测方法。方法色谱柱为BostonGreenAmino氨基键合硅胶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70?30),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45℃;检测器为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器温度40℃,进样量10μL。结果乳糖在0.2~5.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检测限为0.06mg/mL,平均回收率为99.6%,相对标准偏差为0.7%。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辅料乳糖的含量测定

  • 标签: HPLC-RID 乳糖 含量测定
  • 简介: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年龄相关性疾病与之有密切关系,目前关于衰老机制及抗衰老药物的探索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衰老模型制作多样复杂,耗资巨大,因此建立一个合适的衰老模型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以其成本低廉、简便易行、结果稳定可靠等优点,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本文拟对D-半乳糖所致各种衰老动物模型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衰老 模型 动物 D-半乳糖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