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3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输尿管中上段结石30例,中段结石4例。4例术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无效,3例行输尿管镜取石术失败,其余术前未行其他治疗。结石直径10~25mm。结果34例患者取石均成功,21例随访6~18个月,患者肾积水均明显好转,无结石复发和输尿管狭窄。结论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可作为ESWL或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补救措施。

  • 标签: 后腹腔镜 输尿管结石 取石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纤维化致肾积水的诊疗方法,以提高本病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大第二医院泌尿外科10年来收治的52例腹膜纤维化致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中7例行膀胱镜或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并口服激素+他莫昔芬治疗;45例行输尿管置管+输尿管松解术,其中11例一期输尿管置管,待肾功能改善后二期输尿管松解术。行输尿管松解术患者中,输尿管移入腹腔35例,带蒂大网膜包裹10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均为纤维脂肪组织伴炎性细胞浸润。随访1月~10年,52例术后临床症状均减轻或完全消失,肾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对于B超检查提示肾积水患者,在排除输尿管占位、结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常见疾病后要考虑到腹膜纤维化的可能,并进一步行IVU、CT、输尿管镜等检查,以在术前明确诊断。治疗以解除输尿管梗阻,尽可能保护肾功能,减少复发为主要目的。

  • 标签: 腹膜后纤维化 肾积水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肾错构瘤的合理性、安全性、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对6例肾错构瘤患者进行腹腔镜直视下微波消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接受3~5个点的微波消融(50W,每个点3~8min),手术平均时间55min,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1~3个月6例患者均行CT复查,均见肿瘤呈消融术后改变。结论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肾错构瘤是可行的,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并可达到手术预期目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肾错构瘤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肾错构瘤 微波消融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1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22例,中段结石9例。15例术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没有效果;2例行输尿管镜取石术失败;14例术前未行其他治疗。结石直径12-25mm,平均18.5mm。结杲31例患者取石均成功,手术时间50-130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量20-60mL,平均35mL。术后无漏尿;患者术后1-2d拔除腹膜腔引流管,术后住院3-6d。随访2-24个月,患者肾、输尿管积水均明显好转,无结石复发和输尿管切开缝合处狭窄。结论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可作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或输尿管镜(URL)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补救措施,对于较大的输尿管结石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后腹腔镜技术 输尿管结石 治疗学
  • 简介:患者,男,23岁。发现中下腹、盆腔肿物1年,伴腰痛、尿频、双下肢水肿3月入院。体格检查:T36.5℃,P86次/min,R20次/min,BP128/87mmHg(1mmHg=0.133kPa)。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软,中下腹膨隆,可扪及一类圆形肿物,约20cm×18cm大小,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晰,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

  • 标签: 盆腔腹膜后 肿瘤诊治 纤维性 孤立 双下肢水肿 浅表淋巴结
  • 简介:作者研究了根治性膀胱切除(RC)术中快速切片检查(FSA)发现恶性尿道切缘的准确性。德国Tuebingen医院行RC+FSA307例,术中对尿道切缘先行FSA,紧接着用福尔马林固定标本、行石腊包埋(FFPE)研究。随访时间6~115个月,中位数28个月。术前1~3d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固定极限值250U/L)。结果:

  • 标签: 根治性膀胱切除 切缘阳性 危险因素 尿道 切除后 术中快速切片检查
  • 简介:目的提高对肾腺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检查诊断为左肾嫌色细胞癌,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肾腺瘤。结果CT提示左肾下极实性肿物,平扫期肿物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稍低于邻近肾实质密度,伴有坏死灶和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双期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始终明显低于邻近正常肾实质。术后病理确诊为肾腺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肾腺瘤是罕见的肾上皮源性肿瘤,其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但与其他乏血供肾肿瘤难以鉴别,特别是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术前的准确诊断对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策略十分重要,可行术前或术中的病理检查鉴别。

  • 标签: 肾肿瘤 后肾腺瘤 诊断
  • 简介:2016年6月7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对近期诊疗的1例左侧腹膜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sdisease,CD)疑难病例进行了学术讨论。讨论由泌尿外科谭万龙教授主持,病理科李学农教授、放疗科袁亚维教授、影像中心冯婕教授、肿瘤科李荣教授以及泌尿外科吴芃教授、李飞主治医师等共同参与了讨论,现将讨论内容整理如下。

  • 标签: 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 泌尿外科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院 学术讨论 疑难病例
  • 简介:前列腺癌是男性老年多发病,确诊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2岁,高峰年龄为75~79岁。大多数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呈惰性状态,进展较缓慢,所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其中大多数病例的预期寿命并不会因其而改变。由于前列腺癌患者有相对较长的癌特异生存期,目前关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放射治疗及内分泌疗法等各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代谢并发症 去雄激素治疗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确诊患者 中位年龄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例腹膜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2~68岁,平均46岁;有高血压症状者3例,无症状体检发现者2例。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瘤位于肾上极区3例,肾门区1例,肾下极区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4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与转移。2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范围,患者口服降压药辅助降压。1例术后1.5年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瘤体。结论腹膜副神经节瘤临床罕见,尽早手术切除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应尽可能的完整切除肿瘤组织,避免肿瘤组织的残留,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是否复发与转移。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副神经节瘤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例肾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中T1期肾癌6例,肾错构瘤1例。术中阻断肾动脉主干4例,选择性阻断肾段动脉3例。距肿瘤约1.0cm处,整块剪除肿瘤和部分肾实质及其表面的脂肪组织,分层缝合集合系统和肾实质,解除阻断。观察手术时间、肾动脉或肾段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术期并发症。结果7例手术均成功完成,肿瘤包膜完整,术后切缘阴性。手术时间110~220min,平均155min;术中出血40-250mL,平均120mL。肾动脉阻断时间22~50min,平均35min,肾段动脉阻断时间16~28min,平均23min。术后随访1~9月,无继发出血,无漏尿,无肿瘤局部复发,总肾功能及分肾功能无异常。结论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微创安全可行,控瘤效果好,保留的肾单位功能恢复好;选择性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可期望得到最大限度的。肾功能保留。

  • 标签: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目的介绍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电切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经验。方法经腹腔镜施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32例。其中输尿管肿瘤20例,肾盂肿瘤12例。肿瘤位于右侧17例,左侧15例。2例输尿管肿瘤合并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镜距输尿管口约0.5cm环形切透膀胱全层,对输尿管末端电灼彻底封闭输尿管开口。输尿管末端电切结束退出电切镜留置尿管。采用腰部3个穿刺套管针入路,行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下腹部行5~9cm切口,取出肾标本,然后行下端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结果31例手术顺利,1例术前有经皮肾镜术史,术中发生十二指肠瘘,手术中转开放修补十二指肠,术后恢复顺利。手术时间2.0~6.5h,平均3.5h。出血量25~1500ml,平均163ml。术后随访2~36个月。29例患者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个月发生膀胱、盆腔转移,目前带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年发生膀胱肿瘤,电切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第3个月死于心脏疾病。结论经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和输尿管肿瘤,切口明显小于开放手术,术后恢复快。用电切镜环状切除输尿管末端可完整切除输尿管。

  • 标签: 肾肿瘤 输尿管肿瘤 腹腔镜 膀胱镜
  • 简介: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TUR术后单次即刻灌注化疗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复发风险,蒽环类药物THP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膀胱灌注化疗。既往有研究显示,THP可更快渗入肿瘤组织,长时间灌注(如120min)并非预防复发的必要条件;而更短时间的灌注可能在不降低疗效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到目前为止,关于THP灌注最优保留时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高级证据仍然不足。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THP灌注 术后灌注 保留时间 随机对照研究 TUR
  • 简介:慢性淋病性尿道炎治疗困难,近年来发病率较高,我们采用电切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慢性淋病性尿道炎19例,年龄25~37岁,平均32岁,有不洁性史和急性淋病史,病程1~4年,经多种抗菌素及物理治疗无效。主要症状为尿痛,轻度尿频和尿道烧灼感,2例有排水困难。全部患

  • 标签: 后尿道炎 电切治疗 急性淋病性尿道炎 经尿道 物理治疗 泌尿外科
  • 简介:尽管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西地那非禁忌与硝酸甘油(NTG)合用,有些近期应用了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患者,可能还是需要静脉应用硝酸甘油(NTG)治疗。ParkerJD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交叉对照研究[CritCareMed,2007,35(8):1863-1868],以确定近期服用西地那非的冠心病患者是否可以静脉应用NTG,及何种剂量为安全剂量。研究于加拿大、苏格兰、美国四个临床中心进行,共入选34例年龄35岁及以上的男性患者,患者有胸前区疼痛及冠脉病变病史(至少一支动脉〉50%狭窄),

  • 标签: 硝酸甘油 西地那非 后静脉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安全性 安全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方法及对肾脏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对25例〈4cm的肾脏肿瘤患者施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脏肿瘤切除术。结果2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55~150min,平均87min;热缺血时间15~35min,平均24min;出血量50~350ml,平均230ml;术后住院时间7~10d,平均9d;术后无肾脏继发出血、漏尿等需要再次手术的并发症。术后随访1~30个月,均无局部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脏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肯定,对分期为T1a期的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长期的肿瘤控制效果需要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肾肿瘤 腹腔镜 保留肾单位手术
  • 简介:许多前列腺癌患者都要接受前列腺近距离放射治疗,而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发生勃起功能障碍(ED)等并发症。而治疗ED的一线口服药西地那非对此类患者的疗效如何呢?MerrickGS等人进行的相关研究给出了肯定答案[Urology,1999,53(6):1112-1116]。他们对62例接受前列腺近距离放疗合并ED的患者,应用西地那非治疗。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近距离放射治疗 ED患者 有效治疗 西地那非 放疗后
  • 简介:近距离放疗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但也会带来并发症如勃起功能障碍(ED)。MerrickGS等人对425位接受了永久性前列腺植入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放疗勃起功能的情况及西地那非对放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IntJRadiatOncolBiolPhys,2002,52(4):893-902]。研究者在425人中筛选出放疗前有性能力者209人,应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IIEF-5)进行调查,181人(87%)完成并寄回了问卷。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近距离放疗 前列腺癌 粒子植入 放疗后 永久性
  • 简介:抗血管生成治疗可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率。目前,尚无可靠标志物用来指示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内血管改变情况。本研究通过使VEGF基因失活来模拟抗血管生成的治疗作用。HCT116细胞肿瘤异种移植物含有较少的被SMA(+)的外皮细胞包被的内皮管。

  • 标签: 血管改变 VEGF HIF-1 抑制治疗 瘤内 抗血管生成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老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例老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先经个体化围手术期准备,再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12例患者肿瘤均被完整切除,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50-180min,平均100min;无术中输血,术中出血量45-300ml;肿瘤直径23-52mm,平均36mm;患者住院时间10-18d,平均14d。所有患者术后血压均降至正常范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3年,患者肿瘤无复发,血压正常。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老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且术后恢复快。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嗜铬细胞瘤 后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