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吸入浓度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产科在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患者50例,随机分为空气(A)组和氧气(0)组,记录麻醉前及从吸氧到娩出时间段的母体动脉血气值、SOD和LPO值;以及胎儿首次呼吸前的脐动、静脉血气和LPO、SOD值,分析不同吸入浓度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母体术中及娩出时血P02及脐静脉血P02氧气(0)组明显高于空气(A)组(P<0.01);胎儿娩出时母体动脉及脐静脉LPO值氧气组均明显高于空气(A)组(P<0.05);但SOD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实施剖宫产期间给予患者高浓度的,改善新生儿的的同时,显著增加了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的平衡。

  • 标签: 氧浓度 剖宫产 氧合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指数的影响效果。方法对我院ICU收治的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连续指标及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h后患者SVRI与MAP均出现明显升高;且治疗6h后HR和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出现明显降低,PaO2/FiO2出现明显升高;同时治疗后12hCCI出现明显升高。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有效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指数,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感染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氧合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血红素酶-1(HO-1)与冠心病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非冠心病患者60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116例(冠心病组)的血红素酶-1的水平,并分析HO-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HO-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O-1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个指标。

  • 标签: 血红素氧合酶-1 冠心病 冠脉动脉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ECMO联合机械通气在长途转运中的管理经验。方法转运前评估患者,做好转运准备,制定转运预案,转运时团队协作,途中保持各类管路畅通,确认安全性与稳定性,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确保转运安全成功。结果2例患者使用ECMO联合机械通气长途转运,均安全到达目的地。结论组建专业的转运团队,配备完善的医疗器械,能提高ECMO联合机械通气在长途转运中的安全管理。

  • 标签: ECMO 机械通气 长途转运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潮气量对体重超重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寻求一种保护肺功能通气模式。资料与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4个组对照组(男/女)、实验组(男/女)。对照组潮气量=体重(kg)×8ml/kg,实验组潮气量=理想体重×8ml/kg。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以及顺阿曲库铵诱导。气管插管后,按各组预设置的潮气量调节机械通气潮气量。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靶控输注以及顺阿曲库铵间断静脉注射。机械通气开始时(T1)、机械通气1小时(T2)、手术结束时(T3)以及复苏拔管前(T4)分别作血气分析和监测气道压力。结果1、对照组潮气量与实验组潮气量之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2、男对照组T3指数(OI)<300例数与实验组分别是10例,3例;女对照组T3指数<300例数与实验组分别是8例、1例;对照组T3指数<300例数与实验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3、T2及T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实验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通气模式避免过度通气,减少肺功能障碍风险,是一种“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模式。

  • 标签: 理想体重 潮气量 过度通气 肺氧合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并联体外膜肺(ECMO)治疗的患者,设定不同的抗凝目标,比较抗凝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4年12月—2018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重症医学科,并联CRRT和ECMO治疗患者40名,根据抗凝目标分为两组(A组ACT180~200s,B组ACT200~220s)。对两组间抗凝效果(ECMO管道血栓开始形成时间、膜肺和CRRT管道的使用寿命)以及患者并发症(下肢血栓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ECMO管道血栓形成时间较B组短(33.11±7.45hVS46.67±12.30h,P<0.05)。A组CRRT管道使用时间较B组短(24.13±10.09hVS49.63±28.77h,P<0.05)。两组均无ECMO管道堵塞。A组7例并发伤口出血,而B组10例伤口出血,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RRT与ECMO并联支持治疗患者,ACT目标在180~220秒间,ECMO、CRRT均能顺利运转。在权衡患者出血风险,适当延长ACT时间,有利于延长CRRT寿命。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连续性肾脏替代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探究在对治疗痰热蕴阻型慢性咳嗽患者的治疗当中,中药联合复方甲那明胶囊的疗效。方法挑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痰热蕴阻型慢性咳嗽患者,把他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对他们使用复方甲那明胶囊进行治疗,另一组为研究组,对他们使用中药复方甲那明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可以看出,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8%,研究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中药复方甲那明胶囊治疗痰热蕴阻型慢性咳嗽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中被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药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 慢性咳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GA组,n=1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n=13)。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双肺通气15min、单肺通气15、30、60min时测定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血气,并计算出分流率。结果单肺通气时,PaO2较双肺通气时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Qs/Qt显著增加(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随着单肺通气时间的延长,分流率有下降趋势。结论全麻复合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比较不会影响患者单肺通气期间的与肺内分流。

  • 标签: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老年患者 单肺通气 肺内分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以及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经气管注入固尔舒,比较两组患儿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机参数中MAPmax、高浓度O2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有效指数高于对照组,但指数、呼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可有效改善患儿功能及呼吸功能,对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给时间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对小儿全麻纤支镜诊疗术呼吸力学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8月行小儿全麻纤支镜诊疗术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通气模式分为V组与P组各30例,V组采用容量控制通气(VCV)复合低水平PEEP,P组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VC)复合低水平PEEP,对两组患儿呼吸力学和肺功能进行观察。结果P组T2、T3的呼吸力学指标优于V组(P<0.05);P组T4时的肺功能及RI优于V组(P<0.05)。结论小儿全麻纤支镜诊疗术中采用PVC复合低水平PEEP能改善患儿呼吸力学和肺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通气模式 小儿全麻纤支镜诊疗术 呼吸力学 肺氧合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可必特、普米克令舒驱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喘憋性肺炎患儿78例,其中38例呼吸道胞病毒抗体阴性患儿为对照组,40例阳性患儿为观察组,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可必特、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再加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干扰素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具有显著的疗效,能缩短其症状、体征缓解的时间,缩短病程;有助于促进呼吸道胞病毒性肺炎患儿的早期康复。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喘憋性肺炎 干扰素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环酶-2抑制剂能否有效调控细胞因子的产生,防止SIRS的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从而提高SAP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死亡率。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及环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预处理组(SC组)。3h,6h,12h三个时间点,用5%Tc-Na(1ml/kg)胆胰管逆行注射建立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10等细胞因子。结果血清细胞因子SO组血清TNF-α、IL-6和IL-10浓度显著低于SAP组和S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SC组TNF-α、IL-6和IL-10浓度低于SAP组,TNF-α、IL-10各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在6h、12h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酶-2抑制剂可以下调TNF-α、IL-6及IL-10的表达水平,降低了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了胰腺损伤,但环酶-2抑制剂的应用在SAP起病的2小时前使用,其预防胰腺炎的作用强于其治疗意义。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环氧合酶-2抑制剂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纯型鼾症与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多导睡眠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所收治的40例单纯型鼾症患者(设为单纯组)以及40例混合型SAHS患者(设为混合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睡眠床垫检测仪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混合组患者AHI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组患者,SaO2水平显著低于单纯组患者(P<0.05)。结论单纯型鼾症患者在AHI与SaO2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混合型SAHS患者AHI水平显著上升,SaO2水平显著降低。

  • 标签: 单纯型鼾症 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睡眠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动牙垫在反牙矫正中的作用。方法对54例反牙病例使用活动牙垫配合固定正畸治疗,治疗时间6个月~2年,评估效果。结果反牙矫正成功率96%,有效率100%。结论活动牙垫配合固定正畸治疗是反牙矫正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活动牙合垫 反牙合 固定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其炎症反应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住院新生儿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和呼吸机辅助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炎症反应及功能。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12h、24h新生儿OI值降低、a/APO2值升高,且实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呼吸机辅助时间相比实验组少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其炎症反应及功能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肺氧化功能。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炎症 氧合功能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新疆某品牌骆驼乳粉的血糖指数(GI)并观察其对机体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国际通用测定食物GI的方法。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取5mL空腹血,并于服用葡萄糖粉后15、30、45、60、90、120min分别抽取5mL静脉血,测定血液中血糖水平。间隔2d后,按同样试验方法,进行含等量碳水化合物的骆驼乳粉血糖试验。根据ISO-26642-2010标准方法计算骆驼乳粉GI。结果骆驼乳粉GI为51.65±18.92。相比较葡萄糖的血糖应答曲线,饮用骆驼乳粉的血糖应答曲线较为低平。结论骆驼乳粉GI较低,对机体血糖水平变化影响较小。

  • 标签: 骆驼乳粉 血糖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氨溴索气管内灌洗+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改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肺功能的作用分析。方法本组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2月接诊的108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用氨溴索气管内灌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表面活性物质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经治疗12h后吸入浓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结果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78.56±19.78)min、住院时间(10.02±0.26)d显著优于对照组(125.35±24.12)min、(17.65±1.04)d;两组患儿治疗前氧分压、吸入浓度、二氧化碳分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12h后,观察组患儿氧分压(53.34±2.14)kPa、吸入浓度(0.55±0.01)%、二氧化碳分压(54.69±4.53)kPa显著优于对照组(69.24±3.09)kPa、(0.36±0.04)%、(69.25±3.99)kPa,其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结论对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进行氨溴索气管内灌洗+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显著改善治疗后吸入浓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APACHE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减少,肺功能显著改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氨溴索气管内灌洗 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肺氧合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肺心病患者红细胞刚性指数、聚集指数与血PaCO2及pH变化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肺心病患者为肺心病组研究对象,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8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红细胞刚性指数、聚集指数、血PaCO2及pH,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肺心病急性期患者红细胞刚性指数及聚集指数均明显高于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pH<7.35、PaCO2≥5.99kPa时患者细胞刚性指数、聚集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红细胞刚性指数、聚集指数随着PaCO2升高而升高,随pH降低而升高。

  • 标签: 肺心病 红细胞刚性指数 聚集指数 血PaCO2 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