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BLUE方案FATE方案对麻醉苏醒室患者进行床旁超声扫查,研究患者心肺变化情况。方法:回顾分析60例麻醉苏醒室低氧血症患者心肺超声情况,比较不同手术患者低氧血症的心肺超声表现有无异同。结果:发现低氧血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肺水肿,其中普外科患者B7线为主,胸外科患者B3线为主,脊柱外科患者B3线及碎片征为主;心脏超声发现多数患者下腔静脉大于2cm,下腔静脉变异率小于25%。结论:联合心肺超声可发现患者肺部异常征象;外科手术术后指数降低与手术部位有关,应注意液体过负荷倾向。

  • 标签: 床旁超声,外科术后,低氧血症,肺水肿,下腔静脉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不同侧卧护理在重症肺炎(SP)伴糖尿病(DM)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诊治78例SP伴DM患者(时间:2020.06~2021.06),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其中甲组39例(左30°半坐卧位+右30°卧位),乙组39例(左45-60°半坐卧位+右45-60°卧位),比较不同侧位护理对患者影响。结果 上机前,呼吸频率和指数组间比较(P>0.05);上机后,乙组呼吸频率(27.11±3.12)次/分、指数(288.79±15.17)明显优于甲组(P<0.05);血糖水平护理前组间比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改善ARDS患者状态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诊的52例ARDS患者为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数据为25(96.15%)和22(84.62%),数据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CO2、SpO2、PaO2、PaO2、FiO2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ARDS患者治疗中采取俯卧位通气方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相关指标,对患者康复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改善 ARDS患者 氧合状态 影响
  • 简介:摘要:体外膜肺是一种关键的生命支持系统,然而,现有体外膜肺控温箱内的储液容器固定在控温箱内,导致储液容器中的导热介质多次使用容易通过出液管道,滋生的微生物通过热交换器污染循环中的血液,造成患者感染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介绍一种改进的体外膜肺控温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微生物污染风险问题。其中储液容器可拆卸设置于凹陷腔体内,采用加热器、温度检测器、离心泵、泵驱动单元等关键组件,通过主控制器实现对储液容器中导热介质的精确控制。最终有效地减少了微生物污染,降低了感染风险,提高了ECMO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控温箱 储液容器 患者感染风险
  • 简介:摘要:体外膜肺系统是一种用于短期辅助心脏和肺脏的装置,通过体外循环为患者心脏提供短时间辅助,使患者的血液得以通过体外膜肺得到。然而,目前的体外膜肺系统存在医院转运困难且缺乏移动性的问题,从而限制了其在应急情况下的灵活运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设计一种移动装置,将体外膜肺系统安装在其上,实现系统的便捷移动。在移动装置上设置多个承托部,用以安装体外膜肺系统的各个部件,确保其在移动过程中稳定可靠。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体外膜肺系统的应急能力,同时也使得系统更加灵活、易于移动,为应对不同临床环境和应急场景提供了更好的适应性。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系统 移动装置 应急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建立体外膜肺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实施常规护理期间ICU体外膜肺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同样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实施护理流程期间ICU体外膜肺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分别在两组干预期间随机抽取20名临床医师,以自制问卷调查其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医师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建立体外膜肺期间辅以护理流程的效果更佳,能改善护理质量,提升临床医师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ICU 体外膜肺氧合 护理流程 常规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血红素酶-1(HO-1)在器官移植中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调节T细胞活化增殖、抑制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临床中HO-1表达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血红素氧合酶-1 器官移植
  • 简介:目的寻找能反映严重烧伤后组织状况的简便易行、微创、有效的生化指标.方法将收治的3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8例,采用改进后的抗休克复苏方案,使患者尿量维持在每小时100ml左右;B组16例,采用常规补液公式,使患者尿量维持在每小时40ml左右.两组同时于复苏前、复苏后1、8、16、24、48、72h监测血乳酸浓度(BL)及常规监测指标(尿量、血压、心率、神志).结果(1)A组患者复苏后24h内,血BL浓度平均为(3.2±0.4)mmol/L,常规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B组患者常规指标基本正常,血BL平均值为(7.4±1.6)mmol/L,持续时间可达72h以上.(2)在常规监测指标指导下,B组复苏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高(31.2%);A组通过监测BL指导治疗,病死率仅为5.5%.(3)BL与尿量呈负相关,与心率呈正相关.结论(1)严重烧伤休克时组织的乏代谢增强,监测血BL,能基本达到快捷、灵敏、简单、有效、微创的要求,是反映全身组织器官状况的良好指标.(2)建议烧伤抗休克的复苏时间应延长至72h,尿量保持在100ml/h,确保复苏的质量和效果.

  • 标签: 血乳酸 浓度 监测 组织氧合 临床观察 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选择性环酶-2抑制剂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要使用环酶-2抑制剂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进行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对新型选择性环酶-2抑制剂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环酶-2抑制剂的使用数量和销售金额处于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新型选择性环酶-2抑制剂的使用量大幅度增加,占有主导地位。

  • 标签: 环氧合酶-2抑制剂 用药分析 用药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脂酶抑制刑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肝癌细胞,应用不同浓度脂酶抑制剂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处理HepG2细胞,利用MTT比色法、生长曲线、细胞克隆形成试验观察NDGA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NDGA对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NDGA(50、100、150、200μmol/L)处理HepG2细胞72h的抑制率分别为27.34%、41.76%、57.08%和69.17%,其IC50值为109.13μmol/L。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1.63%。17.33%,12.53%,7.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0%。结论NDGA对HepG2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且以剂量、时间依赖方式抑制细胞增殖。

  • 标签: HEPG2细胞增殖 脂氧合酶抑制剂 HEPG2肝癌细胞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 细胞克隆形成率 MTT比色法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心房颤动患者二尖瓣对面积及对指数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心房颤动患者均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用Qlab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选取舒张早期及收缩末期两个时相,分别手动标记瓣环及瓣叶.计算对面积和对指数公式分别为:舒张早期二尖瓣面积-收缩末期二尖瓣面积;[(舒张早期二尖瓣面积-收缩末期二尖瓣面积)/舒张早期二尖瓣面积]×100%.结果所有15例患者均能成功得到二尖瓣对面积并可以计算出对指数这一参数.对面积范围从119.8~514.5mm2,平均(293.4±114.0)mm2;对指数范围16%~42%,平均(23.0±7.0)%.结论通过Q-lab软件得到二尖瓣对指数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 标签: 二尖瓣 经食管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超声心动描记术 对合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监测体外膜式(ECMO)治疗心源性休克(C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使用ECMO辅助治疗并成功脱机的CS患者21例。应用超声心动图分别在ECMO建立前、ECMO流量减半时、ECMO停机后即刻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Tei指数,同时记录肱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血饱和度(SaO_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接受ECMO辅助治疗且成功撤机的21例患者ECMO建立前、流量减半时、撤离后即刻LVEF、Tei指数、SBP、SaO_2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接受ECMO辅助治疗且成功撤机的21例患者ECMO建立前与撤离后即刻心率、左心室前后径、下腔静脉宽度、下腔静脉塌陷率、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差异。结果与ECMO建立前比较,接受ECMO辅助治疗且成功撤机的21例患者ECMO流量减半时、ECMO撤离后即刻LVEF均增加,Tei指数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VEF:t=31.952、59.404,P均〈0.01;Tei指数:t=34.406、58.969,P均〈0.01)。与ECMO建立前比较,接受ECMO辅助治疗且成功撤机的21例患者ECMO撤离后即刻SBP、SaO_2、下腔静脉塌陷率均增大,左心室前后径、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均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82、37.785、-11.286、3.294、13.923、16.971,P〈0.01或0.05);心率、下腔静脉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应用ECMO治疗CS患者时,超声心动图能对CS患者心脏进行有效监测、为临床判断ECMO疗效、掌握撤机时机提供重要心脏功能参数。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体外膜式氧合 心源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运用国产和进口膜式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份至2017年7月份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按照所用膜式器的差异将其分为国产组与进口组各32例,国产组患者运用国产膜式器,进口组患者运用进口膜式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国产组转流中的PaCO2低于进口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对应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转流时间与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相近,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运用国产和进口膜式器的临床效果均显著,国产膜式器较低廉,值得广泛推行与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国产 进口 膜式氧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ICU危重患者体外膜肺术(ECMO)治疗期间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干预的效果。方法:以40例患者为例,时间在2020年8月-2022年11月,按照1:1原则随机分组,各2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标准化护理程序(观察组)干预,分析不同方法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环节用时较对照组更短,效率显著提升(P<0.05)。结论:经标准化护理程序干预,可有效保障救治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标准化护理程序 EICU危重 体外膜肺氧合术 并发症
  • 作者: 葛仲夏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
  • 机构:葛仲夏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医院儿科河北沧州062350【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89-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俯卧位机械通气角度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改善指标及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100例,均为本院治疗的ARDS患者,治疗时间在2022年5月—2023年4月。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俯卧位通气,对照组头高足低倾斜10°,观察组头高足低倾斜25°。对治疗前后的指标、压力性损伤和VAP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aO2、PaCO2、OI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的PaO2、OI增高,PaCO2降低,对比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的PaO2、PaCO2、OI对比,P>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VAP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俯卧位机械通气角度治疗ARDS对改善指标及减轻VAP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俯卧位机械通气 角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指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技术实施过程中应用标准化护理程序的效果。 方法: 将 2018 年 2 月 ~2018 年 11 月期间本院接收体外膜肺技术治疗的 5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 n=28 例)和观察组( n=28 例)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标准化护理程序干预,对两组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团队建设、预充管理、患者准备、术后监护和术中配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在体外膜肺和技术实施过程中采取标准化护理程序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标准化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报告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应用体外膜肺联合俯卧位通气救治成功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体外膜肺的护理,体外膜肺过程中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经鼻高流量湿化疗的护理,并采取整合护理策略。最终患者病情好转,康复出院。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俯卧位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