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临床有慢性缺氧症状的120例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观察,探讨海拔对病人呼吸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尤其是对病人的给浓度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通过分析海拔与含量的关系,阐述了海拔与呼吸困难的关系,在不考虑疾病本身和药物及其他治疗的前提下单纯给,通过用效果的观察分析,证实了居住在不同海拔地区的慢性缺氧病人对浓度的需求是不同的。

  • 标签: 氧疗 海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瞬态测试方法,结合理论分析,依据空气/氧气同样条件下的动态负载试验对比,分析阴极浓度对PEMFC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化学计量比为1.2时,氧气的低调几乎没有随着电流密度阶跃增大而增大,而空气测试时低调和响应时间随电流阶跃增加呈现明显的线性增加;当空气和氧气流速相同时,氧气低调变化很小,但是过量的氧气破坏了电池的水平衡,导致响应时间大大增加;随浓度增加,PEMFC动态响应的低调和响应时间线性减少。

  • 标签: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动态响应 响应时间 低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吸入浓度对剖宫产新生儿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产科在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患者50例,随机分为空气(A)组和氧气(0)组,记录麻醉前及从吸氧到娩出时间段的母体动脉血气值、SOD和LPO值;以及胎儿首次呼吸前的脐动、静脉血气和LPO、SOD值,分析不同吸入浓度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母体术中及娩出时血P02及脐静脉血P02氧气(0)组明显高于空气(A)组(P<0.01);胎儿娩出时母体动脉及脐静脉LPO值氧气组均明显高于空气(A)组(P<0.05);但SOD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实施剖宫产期间给予患者高浓度,改善新生儿的合的同时,显著增加了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的平衡。

  • 标签: 氧浓度 剖宫产 氧合 新生儿
  • 简介:摘要:利用会昌县两套负离子监测站2021年6月~2022年5月的大气负离子浓度资料和同站点同期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会昌县大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及负离子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汉仙岩风景区大气负离子浓度的四季变化不大,呈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分布;会昌县城郊大气负离子浓度四季变化较大,呈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分布,汉仙岩景区的大气负离子浓度在夏季和春季相对城郊更高;汉仙岩风景区大气负离子浓度逐月波动起伏比城郊小;两个地点的负离子浓度在一天的不同时次均表现为两峰两谷的形势,城郊早晨的负离子浓度最高,汉仙岩风景区傍晚前后的负离子浓度最高,冬季的日变化波动最小;在长时间序列下大气负离子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表现不太明显,但是降水强度对大气负离子浓度有明显的影响,出现短时强降水时负离子浓度能够快速增加,随着降水的停止也会快速降低。

  • 标签: 负氧离子 汉仙岩风景区 气象因素 短时强降水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COPD患者在进行吸入治疗的过程中按照不同吸入浓度进行治疗对于患者合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结合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选入在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本院进行吸入治疗COPD患者70例为对象,双盲法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35例,进行100%浓度吸入)和观察组(35例,50%浓度吸入)。对比两组合及氧化应激反应。结果 结合对比可见,观察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合指数以及应激反应发生率上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不同吸入浓度氧 COPD 氧合 氧化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结合机组在给水加处理方式下以自动控制形式进行的工作模式,介绍了造成水中含量波动的几个主要因素,分析导致波动的主要原因和影响范围大小,并以此为基础引入相应的改善措施,以达到稳定水中含量和减小波动幅度及范围的目的,从而提高自动控制加的精确性及稳定性,最终提高机组汽水品质,降低热力系统内腐蚀的发生。

  • 标签: 给水 加氧 自动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不同按压手法及流量下的新生儿自动充气式气囊浓度,旨在探索在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浓度的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损伤。方法⑴研究对象新生儿自动充气式气囊(280mL)1个,实验前去除储气囊。⑵分组和气囊按压手法4种气囊按压手法分别为1指法拇指对食指,2指法拇指对食指和中指,3指法拇指对食指、中指和无名指,4指法拇指对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依据所提供的流量(FiO2)不同分为A组(5L/min)、B组(4L/min)、C组(3L/min)、D组(2L/min)和E组(1L/min)共5组,每组分别以60次/分和40次/分的频率(分别表示为R60bpm和R40bpm)进行气囊按压并再分为2个小组,即A1组(FiO25L/min,R60bpm)、A2组(FiO25L/min,R40bpm)、B1组(FiO24L/min,R60bpm)、B2组(FiO24L/min,R40bpm)、C1组(FiO23L/min,R60bpm)、C2组(FiO23L/min,R40bpm)、D1组(FiO22L/min,R60bpm)、D2组(FiO22L/min,R40bpm)、E1组(FiO21L/min,R60bpm)和E2组(FiO21L/min,R40bpm)。每个小组均分别用1指法、2指法、3指法和4指法进行气囊按压,每种手法测定8次浓度。⑶浓度测定测定方法制造一个有活瓣效应的容器,使用OxytrueOA浓度检测仪测定其稳定状态下的浓度。结果浓度A1、A2、B1、B2、C1、C2、D1、D2、E1和E2组的浓度(%)均值分别为49.77、54.25、47.55、51.33、42.68、48.35、36.20、38.41、28.80和31.94,范围56.39~28.50%,其中一指法输出的浓度为56.39-29.15%。结论⑴去除储气囊的自动充气式气囊一指法,在流量1-5L/min范围内输出的浓度为29.15~56.39%,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复苏时的参考依据之一。⑵在相同流量下输出浓度与按压频率和按压手指数成负相关。

  • 标签: 自动充气式球囊 氧浓度 氧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剖宫产过程中给产妇不同吸入杨浓度对于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在腰麻下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单胎足月产妇72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A组、B组各36例,A组产妇吸入空气、B组产妇吸入体积分数为30%的氧气。观察两组产妇产程中心率、血压以及血饱和度的变化,对比两组新生儿在1min和5min时的Apgar评分、动脉氧分压等变化值,同时对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等进行检查研究。结果两组产妇的心率、血压值的差异较小,同时两组新生的出生体重之间的差异也较小,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1min和5min时的Apgar评分;B组新生儿的脐带血乳酸值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剖宫产的产妇给予一定浓度的氧气可以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的合量,改善胎儿宫内窘迫的症状,所以在剖宫产期间的要根据产妇的体征变化情况选择适宜的氧气浓度

  • 标签: 吸入氧浓度 剖宫产 新生儿 Apgar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Ca2+浓度在高浓度致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高浓度组(H组)和高浓度+钌红组(HR组)。C组置于常规培养箱(5%CO2-95%空气)中培养4 h;HR组加入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抑制剂钌红2 μmol/L,然后H组和HR组置于高浓度密闭箱(90%O2-5%CO2-5%空气)中培养4 h。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线粒体内Ca2+荧光强度,并计算Ca2+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H组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Ca2+浓度升高,HR组线粒体Ca2+浓度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组比较,HR组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Ca2+浓度降低(P<0.05)。H组细胞呈现早期凋亡形态学表现(细胞皱缩呈球形、透亮度降低、与周围细胞脱离),HR组较H组明显改善。结论线粒体Ca2+浓度升高参与了高浓度致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

  • 标签: 肺泡 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
  • 简介:心脏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期间吸痰的目的是减少气道阻力,保证有效通气,促进肺膨胀,防止分泌物坠积而发生肺部并发症。但在吸痰过程中最易发生缺氧,如心率增快、心律失常、血饱和度降低,个别病人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及心脏骤停。为了预防吸痰引起

  • 标签: 血氧饱和度 吸痰前 氧浓度 呼吸机 心脏术后 辅助呼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对进行无创通气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AECOPD伴有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首次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吸入浓度分别给予33%、53%,并同时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上机前、上机后2h,记录患者的PO2、PCO2、呼吸频率、潮气量、格拉斯哥评分的变化。结果与上机前比较,上机后2组PO2、潮气量、格拉斯哥评分升高;PCO2、呼吸频率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当浓度升高时,PO2亦有升高,但潮气量、格拉斯哥评分并未有显著升高,PCO2、呼吸频率亦未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无创通气下适当的浓度对维持正常的氧分压是必要的,但进一步升高浓度并不能增加PCO2的降低。

  • 标签: 无创通气 氧浓度 PO2 PCO2 COPD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早产儿吸入浓度调节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需要吸氧的早产儿55例,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用脉搏血仪监测,按照目标脉搏血饱和度(SpOz)调节吸入浓度(Fi02),稳定半小时后进行血气分析。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方法”调节FiO2,每次FiO2变化为O.01;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调节FiO:,每次FiO:变化为0.05。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02),比较两组患儿疗调节成功率和调节失败率。结果:观察组疗调节成功率(81.3%)显著高于对照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O2大于90mmHg的发生率(8,9%)显著低于对照组(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O2小于50mmHg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早产儿吸入浓度方法能减少引起损伤或中毒的发生。

  • 标签: 早产 氧疗 脉搏血氧饱和度 动脉血氧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复苏治疗新生儿窒息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11月到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与试验组(n=45),对照组予以21%的进行复苏治疗,试验组予以40%的进行复苏治疗,观察两组新生儿的复苏成功率、病死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心功能损害发生率,PO2、PC02、复苏5min的Apgar评分情况及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出生5min的心率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复苏成功率、病死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心功能损害发生率,PO2、PC02、复苏5min的Apgar评分情况及NBNA评分、出生5min的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1%与40%的浓度复苏治疗新生儿窒息的效果无显著差异,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不同氧浓度 复苏治疗 新生儿窒息
  • 简介:利用2008—2009年大连市逐日负离子实况资料,分析了负离子季、月和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连市负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最大,夏季最小;而气温和PM10等是影响大连市负离子浓度的关键因素。运用逐步回归方法,求得各季节负离子的预报方程,实现了预报的定量化。经检验,预报方程效果显著,在预报业务中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负氧离子浓度 气象因子 预测模型 预报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适宜的吸氧浓度及对中毒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4月-2013年12月实施心肺复苏后在疗过程中发生中毒的患者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针对发生的中毒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及压、浓度等调整措施,经治疗后,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得以缓解,患者全部转危为安。结论对心肺复苏后需要进行疗的患者,在进行疗前,需要对给时间、给压力、氧气浓度等进行控制;并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确保患者康复。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适宜 吸氧浓度 氧中毒 给氧时间 给氧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进、排和不同洗舱法对医用氧气加压舱内浓度及其分布的影响。方法特设计舱内分别以不同部位进、排舱内上、中、下多个部位采样口以检测不同部位的浓度分布。结果宽边担架床及舱内底部进、排口位置是影响舱内浓度分布不均匀性的主要因素。结论选择最佳的舱进和排部位以及最佳的洗舱方法以提高舱内浓度和氧气分布的均匀度,为患者的治疗增加疗效。

  • 标签: 氧浓度分布 单人氧气加压舱 洗舱方法
  • 简介:目的寻找能反映严重烧伤后组织合状况的简便易行、微创、有效的生化指标.方法将收治的3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8例,采用改进后的抗休克复苏方案,使患者尿量维持在每小时100ml左右;B组16例,采用常规补液公式,使患者尿量维持在每小时40ml左右.两组同时于复苏前、复苏后1、8、16、24、48、72h监测血乳酸浓度(BL)及常规监测指标(尿量、血压、心率、神志).结果(1)A组患者复苏后24h内,血BL浓度平均为(3.2±0.4)mmol/L,常规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B组患者常规指标基本正常,血BL平均值为(7.4±1.6)mmol/L,持续时间可达72h以上.(2)在常规监测指标指导下,B组复苏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高(31.2%);A组通过监测BL指导治疗,病死率仅为5.5%.(3)BL与尿量呈负相关,与心率呈正相关.结论(1)严重烧伤休克时组织的乏代谢增强,监测血BL,能基本达到快捷、灵敏、简单、有效、微创的要求,是反映全身组织器官合状况的良好指标.(2)建议烧伤抗休克的复苏时间应延长至72h,尿量保持在100ml/h,确保复苏的质量和效果.

  • 标签: 血乳酸 浓度 监测 组织氧合 临床观察 烧伤
  • 简介:利用厌技术处理高浓度的聚酯切片废水是目前的一大难题.应用UASB(升流式厌污泥床)对聚酯切片废水的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UASB在(37±1)℃下运行,处理聚酯切片废水容积负荷达到10kgCOD/(m3·d),停留时间HRT为24小时,去除率仍达到85%以上,产气率约为0.421/gCOD.

  • 标签: 聚酯切片、废水、厌氧、UA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