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高压治疗放射性膀胱炎合并出血的效果。方法以随机对等法则对我院收治的放射性膀胱炎合并出血患者72例进行组别划分,其中对照组36例患者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高压治疗。对两组患者尿红细胞计数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同时观察与对比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尿红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的尿管堵塞以及膀胱痉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放射性膀胱炎合并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治疗效果更好,可有效降低患者尿红细胞计数,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高压氧 放射性膀胱炎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血液指标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碳血红蛋白(COHb)在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其中ABO溶血病67例,Rh溶血病5例),将同期收治的67例非溶血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两组患儿入院时的胎龄、体重、COHb、总胆红素(STB)。结果病例组平均胎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体重和入院时STB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入院时COH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OHb可作为新生儿溶血病的筛查指标,可起到早期诊断以指导早期干预的作用。

  • 标签: 碳氧血红蛋白(COHb) 总胆红素(STB) 新生儿溶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对脑梗塞急性期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的含量影响变化。方法本院所探究的100例病高压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是用定量测定法、双夹心放免测定法来测定两组脑梗塞急性期病人100例,并将这两组患者随机均分为高压组和对照组,各50例。检查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20天以内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含量。结果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含量较正常值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高压组和对照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含量明显下降,两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患者在进行常规用药时,常规用药结合高压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小板活性。

  • 标签: 高压氧 脑梗塞 急性期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高压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5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介入高压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后NIHSS、FMA及BBS量表评分相比对照组都更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FAC步行能力分级及步态参数都更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完全独立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高压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康复训练 高压氧 脑卒中 生活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36)。为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高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与患者的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症状改善率为97.22%,参照组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3.33%,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中发生1例后遗症,参照组后遗症发生5例,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改善率相对较高,后遗症发生率较低,建议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杏蜜口服溶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因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共47例。所有入组病人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按照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银杏蜜口服溶液,30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及DARS评分的变化。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经治疗后,两组病人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R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结论银杏蜜口服溶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改善眩晕的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后循环缺血性 眩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疝填充式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5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35)与参照组(n=30),参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行无张力疝填充式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32.55±5.23)min、术后住院时间(4.87±1.84)d、下床活动时间(16.57±5.35)h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48h的VAS评分分别为(5.29±1.12)分、(2.05±0.03)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填充式修补术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低,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环 填充式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加素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使用替加素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14例患者治疗有效,8例患者无效,有效率63.6%。14例粒缺期患者有7例治疗有效,有效率50%。替加素使用时间平均为(8.36±0.68)d,起效时间平均为(4.79±0.45)d。患者耐受性好。7例恶性血液病未缓解患者,治疗都无效。结论替加素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常规抗感染治疗疗效不佳时可考虑使用替加素提高疗效,对于粒缺期感染患者疗效亦较好,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替加环素 恶性血液病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西素联合胶原敷料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痤疮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4);治疗组在使用维生素B2、维生素B6、丹参酮、多西素基础上加用胶原敷料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维生素B2、维生素B6、丹参酮、多西素药物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西素联合胶原敷料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单用多西素治疗。

  • 标签: 多西环素 胶原敷料 痤疮
  • 简介:摘要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血液系统疾病,若患者发病后未获得及时有效的临床救治将将严重威胁其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骨髓移植仍是目前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措施,但其并不利于骨髓移植在临床各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且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此类疾病治疗效果已成为广大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探讨长效睾丸酮、孢霉素A联合使用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作用,为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疗效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环孢霉素A 长效睾丸酮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丁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药效。方法选取77例于我院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并严格按照其就诊时间将其分为治疗组39例与参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丁螺酮进行治疗,参照组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66.67%)和总有效率(92.31%)均明显高于参照组(39.47%,73.68%);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12.82%)明显低于参照组(36.8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帕罗西汀,丁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药效更为有效,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焦虑的症状,而且还能降低其副反应发生率,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焦虑症 广泛性 丁螺环酮 治疗 临床药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酰胺(CTX)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IgA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IgA肾病患者60例,分别采用磷酰胺加激素治疗(CTX组)及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组)各30例,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时的相关指标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治疗12个月时的24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12个月时的eGFR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治疗12个月时磷酰胺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激素组(P<0.05),而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的差异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IgA肾病 环磷酰胺 激素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妇女绝经后取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的价值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实施的妇女绝经后取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妇女绝经后取术患者的选择年份,主要是集中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患者总计180例。在分组研究中,应用抽签法,对妇女绝经后取术1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主要是划分为两组,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针对观察组妇女绝经后取术患者,应用米索前列醇干预;针对对照组妇女绝经后取术患者,不采取药物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妇女绝经后取术患者,在宫口大小方面,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妇女绝经后取术患者,在出血量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妇女绝经后取术患者,有效应用米索前列醇进行干预,可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扩张患者的宫颈,对患者的出血量充分降低,减少患者的病痛。建议在今后的妇女绝经后取术实施过程中,将米索前列醇推广应用,为患者谋取更多的福益。

  • 标签: 妇女 绝经 取环术 米索前列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疏导联合丁螺酮治疗老年焦虑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某院就诊的84例老年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观察组42例患者采用心理疏导联合丁螺酮的方式治疗。采用SCL90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同期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SCL90各个项目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心理疏导联合丁螺酮治疗老年焦虑症相比较单纯的心理疏导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强迫、精神病性方面的症状,对治疗老年焦虑症疾病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心理干预 健康教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B-UVB联合泛昔洛韦、雷他定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依不同治疗方式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玫瑰糠疹患者8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雷他定治疗,观察组用NB-UVB+泛昔洛韦+雷他定治疗;详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并将所获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作对比分析。结果NB-UVB+泛昔洛韦+雷他定(观察组)治疗玫瑰糠疹的效果优于雷他定(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玫瑰糠疹患者选择NB-UVB+泛昔洛韦+雷他定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NB-UVB 泛昔洛韦 氯雷他定 玫瑰糠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照阿司匹林与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2016年03月—2018年03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吡格雷进行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使用吡格雷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组间差异显著(P<0.05);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使用吡格雷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药物不良反应明显更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老年冠心病患者 临床效果比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11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均为5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吡格雷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其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8%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5.5%予以统计比较,组间存在的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能有效治疗冠心病,但吡格的疗效更加显著,且安全性高,临床可将其作为首选药物积极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以128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患者采用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6月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8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受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对比两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共有60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治疗有效率为93.75%;而对照组仅有46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1.88%,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且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采用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治疗效果显著以及显著改善患者脑功能的临床优点,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左旋氨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随机抽取1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左旋氨地平口服,观察组给予联合应用氨地平与依那普利。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氨地平联合依那普利的应用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整体疗效较好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左旋氨氯地平 依那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氨地平与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并心绞痛患者IMT及CAP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并心绞痛患者82例,将其均分为氨地平组与比索洛尔组各41例。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对IMT及CAP的影响。结果氨地平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5.12%,高于比索洛尔组75.61%(P<0.05)。氨地平组治疗后IMT与CAP水平低于比索洛尔组(P<0.05)。结论氨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心绞痛的疗效优于比索洛尔,且可以有效降低IMT及CAP水平,适于临床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心绞痛 氨氯地平 比索洛尔 IMT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