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加环素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替加环素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的疗效分析

张桂芳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苏州215500)

【摘要】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14例患者治疗有效,8例患者无效,有效率63.6%。14例粒缺期患者有7例治疗有效,有效率50%。替加环素使用时间平均为(8.36±0.68)d,起效时间平均为(4.79±0.45)d。患者耐受性好。7例恶性血液病未缓解患者,治疗都无效。结论:替加环素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常规抗感染治疗疗效不佳时可考虑使用替加环素提高疗效,对于粒缺期感染患者疗效亦较好,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替加环素;恶性血液病;感染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106-02

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使用免疫抑制剂、化疗等因素导致机体防御功能进一步下降,感染是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22例接受替加环素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通过电话、登记系统等方式对所有22例患者进行随访。

1.2治疗方法

前期常规抗菌治疗无效时,根据患者病情及家属意愿给予替加环素,初始剂量100mg,继予50mgq12h,待体温正常后一周内开始降阶梯或停药。

2.结果

22例患者中3例患者体温<38.5℃,其余患者体温>38.5℃。感染部位:肺部感染13例、导管感染1例、败血症2例、肛周感染3例、肠道感染1例。联合抗菌药物情况:考虑到替加环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天然耐药,5例患者联合舒普深抗菌治疗;联合抗真菌治疗:卡泊芬净3例、伏立康唑11例、伊曲康唑4例。替加环素使用时间平均为(8.36±0.68)d(4~14d),其中14例患者治疗有效,8例患者无效,有效率63.6%。14例治疗有效患者起效时间平均为(4.79±0.45)d(2~7d)。14例有效的患者中病例8为MDS-RAEB2,化疗后处于部分缓解,病例22为MDS-RAEB1未特殊治疗,尚未发展至晚期。8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7例患者本病处于未缓解状态,治疗效果差。14例粒细胞缺乏患者有7例治疗有效,有效率50%;另外8例无粒细胞缺乏的患者有7例治疗有效(见表)。

22例患者均进行细菌培养,其中4例患者检测阳性。病例1痰培养检测到嗜麦芽寡氧单胞菌;病例3导管血培养检测到热带假丝酵母菌,痰培养检测到肺炎克雷伯菌;病例6痰培养检测到粘质沙雷菌;病例15血培养检测到大肠埃希菌。

3.讨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感染,尤其是粒细胞缺乏患者,其感染和死亡的风险更大。本研究替加环素总体有效率63.6%,低于国外文献报道[1],可能与本研究中粒细胞缺乏患者较多并且部分患者恶性血液病处于未缓解状态有关。在粒细胞缺乏患者中有效率为50%,比国内文献[2]报道稍高,可能与该研究中粒细胞缺乏患者病例数相对偏少有关。且有文献[3]报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中7例患者恶性血液病处于未缓解状态,我们认为对于该类患者应用替加环素较常规抗菌药物无明显优势。

本研究肺部感染治疗效果亦不理想,13例肺部感染患者中仅6例患者治疗有效,明显低于替加环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1]。其中6例血液病未缓解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替加环素治疗均无效,当然这可能与患者本身恶性血液病未缓解有关。

替加环素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等,本研究有三例出现不良反应,2例为恶心,1例为腹泻,对症处理后好转,无一例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

总之,替加环素作为一种广谱、强效、安全性高的药物,是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治疗的新选择,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时候,尽早给予替加环素减少死亡风险,尤其在重症感染和/或重度粒细胞缺乏的患者中可作为经验性治疗。

【参考文献】

[1]BergalloC,JasovichA,TegliaO,etal.Safetyandefficacyofintravenoustigecyclineintreatmentof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resultsfromadouble-blindrandomizedphase3comparisonstudywithlevofloxacin.DiagnMicrobiolInfectDis,2009,63(1):52-61.?

[2]高苏,李正,仇惠英,等.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860-862.

[3]吴玉红,胡志东,邢莉民,等.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患者继发感染的疗效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669-2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