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盆腔放射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直肠癌及妇科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治疗中,有利于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而放射治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膀胱是对放射线很敏感的区域,如受到高剂量的照射,会引起膀胱黏膜非特异性的病理反应。膀胱壁变薄,其容积缩小,血管壁的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严重时黏膜糜烂、溃疡、坏死出血,

  • 标签: 中医康复治疗 放射性膀胱炎 盆腔放射治疗 术后复发转移 杀伤肿瘤细胞 长生存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放射膀胱是当前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康复有着严重的影响,所以采用科学的护理方式非常有必要。本文主要是就放射膀胱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探讨。

  • 标签: 放射性膀胱炎 护理 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膀胱高压氧治疗疗效。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膀胱容量、尿急、急迫尿失禁次数基本相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尿急、急迫尿失禁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放射膀胱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放射性膀胱炎 高压氧 膀胱容量 膀胱痉挛
  • 简介:摘要报告1例放射膀胱反复血尿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做好心理护理,留置导尿管的护理,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药物膀胱灌注,以及做好保护隔离、对症支持等护理措施,患者最终血尿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 标签: 放射性膀胱炎 反复血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放疗致急性放射膀胱的护理。方法通过早期的治疗,护理,预防感染,健康宣教等。结果24例前列腺癌放疗致急性放射膀胱的患者,急性症状全部消失,顺利的完成了放疗。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训练膀胱功能,加强基础护理,注重预防感染等措施,是取得良好的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丹参酮Ⅰ(T-Ⅰ)对于放射膀胱(RIBI)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内实验: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control)、对照组2(T-Ⅰ)、实验组1(R)、实验组2(R+T-Ⅰ),每组给予丹参酮Ⅰ或橄榄油腹腔注射两周后接受X射线照射,1周或12周后收集小鼠膀胱组织,比较各组膀胱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及组织病理学评分;体外实验:人膀胱永生化上皮细胞(SV-huc-1)分为对照组1(control)、对照组2(T-Ⅰ)、模型组1(R)、模型组2(R+T-Ⅰ),每组利用丹参酮Ⅰ或其溶剂处理24h后接受X射线照射,比较各组细胞活力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体外实验中,利用T-Ⅰ预处理可以降低X射线导致的膀胱上皮细胞活力下降,并且可以减少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在体内实验中,T-Ⅰ治疗能显著减轻RIBI早期膀胱组织损伤,降低组织内氧化应激水平,并改善了RIBI晚期膀胱纤维化程度。结论T-Ⅰ可通过抗氧化活性在放射膀胱中起到保护作用。

  • 标签: 放疗 膀胱 丹参酮Ⅰ 氧化应激 抗氧化
  • 简介:高压氧治疗的含义是病人置于高压氧舱内,在压力为1.4~3.0atm的条件下,吸入100%的氧,针对组织缺氧而进行的治疗。高压氧治疗放射损伤的价值在于高氧介导的神经血管再生、健康肉芽组织的生长、血管收缩控制出血以及免疫功能和伤口愈合能力的提高。自从1985年高压氧应用于出血性放射膀胱的治疗以来,其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

  • 标签: 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 高压氧治疗
  • 简介:摘要:放射膀胱多发生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患者会出现膀胱相关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生活质量下降的同时还容易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例如膀胱大出血等,尽早展开治疗并配合科学护理尤为关键。本次研究以一例出血合并放射膀胱患者为对象,观察护理方法及效果。

  • 标签: 直肠癌 出血 放射性膀胱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解通淋汤配合西药膀胱灌注治疗放射膀胱的疗效。方法22例口服清解通淋汤并配合西药膀胱冲洗治疗。结果治疗1~2个疗程(12天为一疗程)治愈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8%。结论清解通淋汤加西药膀胱灌注是治疗放射膀胱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放射性膀胱炎 清解通淋汤 膀胱灌注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膀胱黏膜电凝术治疗放射膀胱的疗效及安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1例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三组,I组47例患者采用膀胱黏膜电凝术治疗,II组47例患者采用西斯泰灌注治疗,III组47例采用膀胱黏膜电凝术联合西斯泰灌注治疗,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III治疗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I组的78.72%、II组的76.60%(P<0.05)。I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7%,II组为14.89%,III组为14.89%,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放射膀胱采用膀胱黏膜电切术联合西斯泰灌注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快速止血,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放射性膀胱炎 西斯泰 灌注 膀胱黏膜电凝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高压氧治疗放射膀胱合并出血的效果。方法以随机对等法则对我院收治的放射膀胱合并出血患者72例进行组别划分,其中对照组36例患者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患者尿红细胞计数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同时观察与对比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尿红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的尿管堵塞以及膀胱痉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放射膀胱合并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效果更好,可有效降低患者尿红细胞计数,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高压氧 放射性膀胱炎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妙散联合当归贝母苦参汤治疗放射膀胱的疗效。方法采用三妙散联合当归贝母苦参汤加减治疗放射膀胱36例。结果治疗3~4疗程,总有效率83.33%。结论三妙散联合当归贝母苦参汤是治疗放射膀胱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三妙散 当归贝母苦参汤 放射性膀胱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出血性放射膀胱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7例出血性放射膀胱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膀胱持续冲洗等;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尿管通畅、积极处理栓塞后综合征等。结果27例患者栓塞术后24h内肉眼血尿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肉眼血尿消失时间为1~7d,随访6~8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出血性放射膀胱的护理过程中,术前心理护理,掌握膀胱持续冲洗的观察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尿管通畅、积极处理栓塞后综合征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动脉栓塞 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膀胱保留灌注治疗放射膀胱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014年我院宫颈癌放化疗后继发放射膀胱患者56例,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溶液行膀胱灌注治疗放射膀胱,每次灌注100mL,通过变换体位使溶液接触膀胱各壁。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放射膀胱的治疗效果。结果3个疗程后放射膀胱治愈率为87.5%(49/56),好转率为12.5%(9/56)结论膀胱灌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是治疗放射膀胱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宫颈癌放化疗后 放射性膀胱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维生素B12联合庆大霉素与地塞米松治疗放射膀胱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共选取40例患者,留置导尿,尿液排空后用复方维生素B12溶液12.5ml+生理盐水50ml+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注射液30mg间歇冲洗膀胱。尽可能保留较长的时间,然后排出。每天一次。地塞米松逐渐减量,14-28d为一个疗程。结果所有病例经以上方法治疗,40例患者血尿均消失,血尿转阴时间2~28d,平均11d。结论复方维生素B12联合庆大霉素与地塞米松治疗放射膀胱,所有患者血尿消失,症状明显减轻,效果显著。

  • 标签: 膀胱黏膜 临床症状 治疗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膀胱平均受量及直肠受量对放射膀胱放射肠炎的影响。 方法: 筛选 2016 年 7 月 -2019 年 4 月我科室收治的直肠癌患者 10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取的放疗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54 例,探究组 54 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直肠癌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探究组进行 适形调强放疗 ,对比分析两组的放射膀胱放射 直肠 肠炎 的临床发病率数据。 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的放射膀胱发病率较低, 放射 直肠 肠炎 的发病率也显著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 在直肠癌手术治疗后放疗患者中采用 适形调强放疗 ,能够有效的降低平均受量,减小放疗对患者健康的损害,在临床中可以良好的降低放射膀胱放射 直肠 肠炎 的发病率,在临床中 适形调强放疗 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直肠癌 术后放疗 膀胱平均受量 直肠受量 放射性膀胱炎 放射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铥激光止血联合高压氧治疗放射出血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10例因肉眼血尿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放射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7~81岁,平均69.4岁;初始血红蛋白水平58~123 g/L,平均91.4 g/L;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3~13分,平均7.8分。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铥激光止血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结束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包括评估肉眼血尿及OABSS评分、检测血红蛋白水平及尿常规镜下红细胞数;6、12个月时分别进行膀胱镜检查,判定联合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围手术期未发生3~4级并发症,高压氧治疗期间亦未见严重气压伤、氧中毒及减压病等并发症。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3、6、12个月时的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OABSS评分显著降低,其中1、3个月时血红蛋白升高较前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时OABSS评分较前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个月时,膀胱镜检查显示6名患者治愈,3名患者症状缓解;1名治疗前严重血尿患者肉眼血尿仍反复发作;联合治疗总体有效率90%。结论经尿道膀胱铥激光止血联合高压氧治疗放射出血性膀胱有效率高,患者肉眼血尿及尿路刺激症状显著改善,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放射性膀胱炎 血尿 高压氧 铥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电凝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出血性放射膀胱的疗效。方法选取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2014年6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6例出血性放射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出血点电凝术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尿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尿道综合征症状评分量表(U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量表(OABSS)、膀胱症评分量表(ICS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74%,36/38)显著高于对照组(81.58%,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膀胱容量及排尿量较治疗前显著上升,最大排尿压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膀胱容量、排尿量和最大排尿压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排尿量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USS评分下降,排尿、尿急和尿失禁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USS、排尿次数、尿急和尿失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其中USS、排尿次数及尿急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ICSI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经尿道膀胱电凝术治疗出血性放射膀胱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降低USS、OABSS、ICSI及VAS评分,促进预后。

  • 标签: 经尿道膀胱电凝术 高压氧 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膀胱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56例腺膀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膀胱肿瘤术后常规复查发现者10例,反复尿路感染35例,肉眼镜下血尿11例,伴发排尿困难6例,膀胱结石4例,43例经尿道电切加药物灌注,13例仅行膀胱灌注治疗。结果4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年,经尿道电切加药物灌注组31例症状消失,2例临床改善不明显,膀胱镜检复发,单纯药物灌注组7例症状缓解,4例已明显改变。结论腺膀胱在确诊后应积极治疗,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加药物灌注是诊疗腺膀胱的较好方法。

  • 标签: 腺性膀胱炎 电切 膀胱药物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