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阐明第三综合征红外热成像特征,为第三综合征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选取长沙市按摩医院治未病中心2016年09-2017年09月体检中心的18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第三腰椎综合征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及健康志愿者组共3组,每组60例,采集各组研究对象腰部、小腿部红外热成像图像,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第三综合征腰部热图呈深红色,中心位置出现高温白点,热区向两侧外延,小腿部呈蓝色低温分布;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第三腰椎综合征腰部平均温度高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4),高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3);第三腰椎综合征组小腿平均温度低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1)低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2)。结论第三腰椎综合征人群在腰部面部、小腿部有其特定的红外热图,为第三腰椎综合征的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

  • 标签: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 红外热成像 图像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第三腰椎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130例第三腰椎综合征患者采用以手法复位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半年随访有效率为97.0%。说明腰3综合征的发生与腰椎生物力学及解剖结构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手法复位疗法
  • 简介:摘要: 沟井田煤层埋藏较深,煤层开采受底板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及砂岩裂隙含水层水、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水威胁较大,为预测山西组煤层底板水危险性,采用“水系数法”和“脆弱性指数法”分别对井田山西组煤层底板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通过横向比较和分析,最终确定采用脆弱性指数法的评价结果。

  • 标签: 横沟井田 煤层底板突水 突水系数法 脆弱性指数法
  • 简介:目的为既利于骨折愈合,又不浪费量,以避免供取出过多及降低供区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合适的(取)量。方法选择自体髂骨术的45例尺桡骨干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术中测量缺损和游离碎块的体积。根据(取)量和缺损量的比例将患者分为1.0倍组、1.5倍组和2.0倍组3组,每组15例。(取)量分别为缺损量的1.0倍、1.5倍和2.0倍。随访12个月,观察3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0倍组骨折愈合率为86.67%(13/15)。显著低于1.5倍组(100%)和2.0倍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5倍组和2.0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量浪费和提高愈合率,选择1.5倍量较适宜。

  • 标签: 骨折愈合 植骨量 颗粒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连患者后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4月进行移植治疗患者40例进行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干预。按照护理干预模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20例患者,中医护理组20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愈合情况,常规护理组愈合情况明显低于中医护理组。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患者出现的不连现象,通过中医护理干预,能够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有效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骨不连 植骨后 心理干预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骨取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对355例髂骨取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髂骨取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17.5%的患者(62例)髂骨取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髂骨取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髂骨取骨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联合治疗方法在锁骨不连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25例锁骨不连患者,均采用锁定接骨板联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锁骨骨折均恢复良好,无感染、骨折、钢板断裂情况发生,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6.38±2.04)周,术后JOA肩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8.0%。结论切开复位后采用锁定接骨板联合治疗锁骨不连,效果可靠,骨折恢复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骨折及早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锁定接骨板 植骨治疗 锁骨 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并发症的形成及预防。方法随访2004年5月~2009年11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II~IV型跟骨折76例共85足。根据Sanders分型,II型43足,III型28足,IV型14足。术中侧位X线透视。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术后功能评价优48足,良24足,可10足,差3足.发生并发症10足,占15.2%.结论准确把握手术时机、选择手术入路,规范操作、引流、、适时功能锻炼是减少跟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跟骨骨折 内固定 植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外科肱骨近端的锁定板的治疗过程中需要从完善骨折患者的钢板固定过程控制开始,采用合理的综合性肱骨近端的锁定控制治疗,完善患者的的综合治疗效果。细致的观察临床上的相关的治疗过程,完善患者机体相关的关节功能的愈合情况,分析患者的自身恢复感受,记录护理治疗数据,制定合理的综合性对比组的统计分析,完成整体肱骨近端锁定板的治疗效果控制。采用患者肩关节近端锁定板的治疗过程分析,完成患者临床上肱骨的近端锁定板的治疗比较,制定合理的综合性肱骨外科治疗方案,提高优质的有效化会诊分析效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综合性恢复过程控制,完成综合性的诊断治疗过程效果。

  • 标签: 肱骨 近端 锁定板植骨
  • 简介:背景:随着生物降解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对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传统的医学金属材料弊端日益显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员把焦点集中到以高分子聚乳酸为代表的可降解材料上,旨在脊柱失稳领域寻求新的突破。目的:观察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腰椎融合器在体内的生物力学变化,探讨其治疗脊柱节段失稳的可行性。方法:将42只9月龄猪随机分为2组(n=21),均摘除L4/5椎间盘髓核,实验组在椎置入充满碎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腰椎融合器,对照组植入自体。术后4,12,72周拍摄X射线片观察手术节段的融合情况,通过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检测融合节段的稳定性,组织学观察融合及材料降解情况。结果与结论:(1)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后4周,两组动物区均未见融合迹象。术后12周,实验组可见融合器有增大迹象;对照组可见部分桥,其中有1例融合。术后72周,实验组可见融合器降解,有1例融合,对照组有2例融合;(2)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术后4周两组在各个状态下的脊柱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72周大部分状态脊柱活动度较4周时显著减小;(3)组织学观察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材料逐渐降解,新生组织生长先快后慢,实现逐步融合,融合效果与对照组相似;(4)结果表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腰椎融合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除个别状态(左屈)外其力学性能与自体骨相当,最大程度地重建了猪脊柱节段稳定性。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聚乳酸聚酯 腰椎间融合器 脊柱节段失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钙水泥与自体治疗SanderⅢ型跟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SanderⅢ型跟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自体治疗,观察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磷酸钙水泥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磷酸钙治疗SanderⅢ型跟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自体骨植骨治疗 SanderⅢ型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板联合同种异体治疗跟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跟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两组均予以跟板内固定,观察组联合同种异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aryland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板联合同种异体治疗跟骨折疗效肯定,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跟骨骨折 跟骨板 同种异体骨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病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加椎间或关节治疗单间隙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BS)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7例B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42~65岁.患者均为单间隙病变,累及两个椎体,其中L1~21例,L2~33例,L3~48例,L4~512例,L5~S13例;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术前至少经过一个疗程的规范药物治疗.均选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病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加椎间或关节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Cobb角、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功能评定、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指标,以及X线片、CT、MRI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预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术后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发生窦道形成及复发.侧凸Cobb角术前及术后3、6个月分别为14.89°±1.48°、4.00°±1.44°和4.01°±0.87°,VAS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为(8.4±1.6)、(3.1±0.3)、(1.1±0.3)及(0.7±0.2)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IA脊髓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时间推移,术后ESR、CRP、Cobb角明显减小,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RBPT术后转阴率(正常率)逐渐增高,术后3个月为48.14%,6个月为100%.临床疗效评价:术后3、6、12个月治愈率分别为59.25%(治愈16例、改善10例、无效1例)、81.48%(治愈22例、改善5例)、96.29%(治愈26例、改善1例),后一个时间点治愈率与前一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应用有效的药物控制前提下,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病椎置钉短节段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脊柱炎 腰椎 病灶清除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融合内固定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例特发性脊柱侧弯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后路矫形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前、术中、术后均予以相应的护理,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20例患者经过术前肺功能训练后,其肺功能均有所改善,可忍受全麻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身高均有所增加,平均(6.25±2.31)cm,未发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对特发性脊柱侧弯青少年患者行后路矫形融合内固定术的整个围术期做好充分的护理工作,可帮助青少年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并促进其早期康复出院。

  • 标签: 特发性脊柱侧弯 后路矫形植骨 内固定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退行性腰椎滑脱是中老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有关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外科治疗有多种方法,经后路行腰椎融合(PLIF)或经后路单侧关节突入路行腰椎融合(TLIF)是目前临床同于腰椎滑脱症治疗最常采用的术式,腰椎退行性滑脱实施器械内固定融合,已成为当今治疗腰椎不稳症的共识。我们以该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2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腰椎退行性滑脱 椎间隙植骨融合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脊柱结核合并窦道一期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39例合并窦道的脊柱结核,连续三次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无混合菌感染,行一期病灶清除、融合手术,其中22例同期采用内固定,前路内固定17例,后路内固定5例。结果:经平均79.7个月的随访,参见方先之制定标准,治愈38例,复发1例,无窦道复发。刀口延迟愈合2例,无刀口感染。结论:一期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合并窦道的脊柱结核疗效满意,效果可靠。

  • 标签: 脊柱结核 窦道 病灶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给予椎弓根螺钉系统融合术的临床干预价值。方法对照组给予后路减压术进行临床治疗干预。研究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融合术进行临床治疗干预。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椎体滑脱距离,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优良率86.36%,显著好于对照组48.48%(P<0.05)。两组治疗前椎体滑脱距离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低于对照组15.15%(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给予椎弓根螺钉系统融合术疗效确切,可显著保持腰椎的稳定性,避免病情恶化。

  • 标签: 退变性腰椎滑脱 椎弓根螺钉 植骨融合术
  • 简介:目的:分析脊柱结核合并窦道一期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39例合并窦道的脊柱结核,连续三次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无混合菌感染,行一期病灶清除、融合手术,其中22例同期采用内固定,前路内固定17例,后路内固定5例。结果:经平均79.7个月的随访,参见方先之制定标准,治愈38例,复发1例,无窦道复发。刀口延迟愈合2例,无刀口感染。结论:一期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合并窦道的脊柱结核疗效满意,效果可靠。

  • 标签: 脊柱结核 窦道 病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