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院从2008年6月~2013年6月,对38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后路椎融合植骨融合的手术治疗,复位满意,融合优良率达到95%。

  • 标签: 腰椎滑脱 椎弓钉系统 椎间融合器 植骨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可吸收材料(PDLLA)制成椎融合通过将其应用于实验动物,观察其在骨融合过程中的降解情况,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实验基础。方法利用猪行腰椎融合术,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等方法了解可吸收椎融合在实验动物体内融合的不同时间对骨融合情况及降解吸收情况。结果术后1月融合颜色变白,周围被纤维组织包裹。3个月融合区域部分完成融合,内部及表面出现塌陷,崩解。6个月融合大部分降解吸收,仅存少量呈细小碎片状,骨融合基本完成。9个月融合完全降解吸收,被骨组织替代融合完成。结论可吸收腰椎融合是一种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满足植骨融合强度要求的良好的医疗产品。

  • 标签: PDLLA 腰椎间融合器 可吸收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斜外侧腰椎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术后融合沉降的发生情况及原因。方法以"斜外侧腰椎融合术""腰椎融合术""融合""沉降""并发症""椎弓根螺钉""终板损伤""骨质疏松""微创融合术"和"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interlumbar fusion""cage""subsidence""complications""pedicle screw""end plate damage""osteoporosis""minimally invasive fusion"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2020年3月之前发表的OLIF在治疗脊柱退变疾病术后融合沉降发生情况的相关文献856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全文、重复性研究或存在设计缺陷的文献,对最终纳入的30篇文献有关融合沉降的发生情况和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OLIF术后融合沉降的发生率为4.38%~27.90%。发生融合沉降的原因主要为缺乏有效的钉棒系统固定、融合型号选择不佳、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板损伤、骨质疏松等。结论OLIF术后融合沉降的发生情况较高,原因较多,如何采取措施预防融合沉降仍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斜外侧腰椎融合术 腰椎 融合器 沉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前脊柱微创手术已成为治疗腰椎疾病的主要趋势,传统的椎融合难以满足微创手术的需要,因此可撑开型椎融合被研发应用于临床。该类融合利用铰接结构原理,以收缩状态植入椎间隙,于原位撑开,可增加与终板接触面积,并能够恢复前凸曲度,具有较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适用于各种需要椎融合腰椎退行性疾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对近年来研发的可撑开型融合的类型、设计特点、临床应用、优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腰椎 融合器 脊柱外科 椎间融合术 撑开型椎间融合器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可吸收材料聚-D,L-乳酸﹙PDLLA﹚腰椎融合植入椎体后,在降解过程中的变生物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将可吸收腰椎融合通过手术植入到犬椎体,经过12、24和36周后分别取材,测定不同时间椎体的轴向抗压强度和抗扭转强度。结果轴向压缩载荷实验显示术后12周,实验组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术后24周显示,实验组的抗压强度显著下降﹙〈0.05﹚,对照组的抗压强度有所上升,但不显著﹙〉0.05﹚,实验组的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术后36周显示实验组抗压强度无显著性下降﹙〉0.05﹚,实验组的抗压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05﹚。抗扭转实验显示,术后12周,实验组的抗扭转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1﹚;术后24周显示,实验组的抗扭转强度显著下降﹙〈0.01﹚,对照组的抗扭转强度有所上升,但不显著﹙〉0.05﹚,实验组的抗扭转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1﹚;术后36周显示实验组抗扭转强度无显著性下降﹙〉0.05﹚,实验组的抗扭转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高分子材料PDLLA的椎融合在植骨融合过程中,其力学强度逐渐下降,但在植骨融合部位获得牢固融合前,能维持较高的力学强度,保证了植骨融合的顺利实现,同时由于其最终降解吸收,不会对骨的生长产生应力遮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标签: 腰椎间融合器 可吸收材料 生物力学
  • 简介:椎体植骨、侧后方植骨融合或者前后方结合的植骨融合技术都存在较多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植骨融合率较低,植骨块塌陷、移位,髂骨供骨区并发症等,由于术后即刻刚度不足,往往还需要附加内固定或者长期卧床.椎体融合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单纯植骨块融合的不足,因而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对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腰椎椎体间融合系统 椎间融合器 生物力学 腰椎间融合术 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椎融合植骨融合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0年3月采用人工椎融合植骨融合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症38例,根据邹德威疗效评价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38例病例均获得椎骨性融合。优28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2.1%。结论人工椎融合植骨融合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植骨融合率高,可保持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椎间融合 内固定 腰椎滑脱症
  • 简介:目的评价新型扩张式腰椎融合单独单枚使用不附加椎弓根螺钉时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方法15个人体新鲜标本随机分为圆柱状螺纹融合组(Interfix);箱形融合组(Telamon);扩张式融合组(Expanded)。模拟后路腰椎融合术式将融合单个置入椎间隙,不附加椎弓根螺钉。将标本放置于力学实验机中加载进行三维六度运动记录运动范围(ROM)。对3种融合行拔出实验,记录最大拔出强度。结果各种状态下Expanded组ROM值均小于Interfix组和Telamon组,Expanded组最大拔出力为747N,抗拔出强度分别比Telamon组和Interfix组高98.1%和32.4%。结论在单独单个使用情况下,扩张式融合界面稳定性能高于圆柱状螺纹融合和箱形融合,并且在抗滑移性能上也远远超过另2种融合,在严格适应证下可以单独使用。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或后路清创及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融合及椎弓根螺钉系统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例腰椎融合及椎弓根钉棒感染患者,男3例、女7例;年龄(49.80±13.29)岁(范围23~66岁)。原术式为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共植入14枚融合;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腰椎管狭窄症2例、腰椎滑脱症1例、腰椎骨折1例。于术后(10.80±13.24)个月(范围2~39个月)诊断为术后融合感染10例(12枚),其中合并椎弓根钉棒感染8例。采用前路清创融合取出及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7例:5例(7个椎间隙)一期前路清创及椎植骨,1例后侧关节突已融合而未植骨,1例因后路清创取出钉棒时出血较多而在2周后行前路清创及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合并椎弓根钉棒感染6例、断棒1例,行一期椎弓根钉棒翻修3例(2例感染、1例断棒)、单纯椎弓根钉棒取出4例。采用后路清创融合取出及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3例:2例一期椎颗粒状松质骨植骨,1例因感染严重、后侧软组织缺损而未植骨;合并椎弓根钉棒感染2例,单纯取出1例、取出后更换新的椎弓根螺钉固定1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30±5.10)个月(范围9~24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白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55,P=0.436);红细胞沉降率由(61.10±40.81)mm/1 h下降至(19.81±7.63)mm/1 h、(11.50±6.10)mm/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24,P=0.001);C反应蛋白由(32.39±37.94)mg/L下降至(8.61±5.93)mg/dl、(5.80±4.09)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92,P=0.024);VAS评分由(6.60±0.84)分下降至(2.80±0.92)分、(1.60±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090,P<0.001);ODI指数由80.10%±8.14%下降至51.00%±8.10%、30.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378,P<0.001)。术后MRI椎体异常信号逐渐消退,完全消退时间为(5.00±1.33)个月(范围3~7个月)。前路手术中6例(8个间隙)一期植骨,其中5例(7个间隙)获得融合融合时间为(6.80±2.28)个月(范围4~10个月);1例1个间隙未融合。后路手术中2例一期植骨,其中1例于4个月获得融合;1例因植骨区感染再次清创取出植骨,未融合。1例发生术中L5神经根牵拉损伤,1例发生术后植骨块移位。结论融合感染早期可经后路清创取出,但受到后侧神经及骨结构的阻挡,难以做到彻底清创,存在感染复发及神经根损伤的风险。融合感染行前路手术取出操作简便、清创彻底,但需注意邻近重要血管损伤的风险。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感染 清创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枚椎融合(cage)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及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27-76岁。单节段29例,双节段2例,其中L3/41例,L4/515例,L5/S114例,双节段L3/4和L4/51例。手术方法一侧症状者采用症状侧椎板关节突显露,双侧症状者采用双侧显露,以症状侧位主,经症状侧或症状较重的一侧椎孔入路(TLIF手术)切除椎间盘及软骨终板,植骨后斜向置入单枚cage。结果术后获随访26例,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1个月。26例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6-12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10.8分,术后一年时平均24.7分。优18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2%。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硬膜损伤2例,神经根损伤1例,无断钉及cage移位。结论单枚cage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及牢固的固定,可保持椎高度和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

  • 标签:
  • 简介:腰椎滑脱症已被认识200多年,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椎板切除减压,峡部直接修复植骨内固定,脊椎融合术,复位内固定,椎融合。80年代以来广泛使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该症,疗效明显提高,90年代以来椎融合也被逐渐采用,疗效也较好,这二种方法各有所长,尚难分优劣,我院结合二种方法优点,自1999年7月-2002年1月,联合使用两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31例,术后31例症状消失,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椎弓根内固定 椎间融合器 腰椎滑脱症 系统治疗 椎板切除减压 疗效满意
  • 简介:退行性腰椎疾病包括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和退变不稳等。传统的手术治疗常常行椎板切除减压,但减压不固定、不融合,常引起腰椎侧凸、脊柱不稳,继发出现背痛和神经系统症状。近年来,骨科医师已经认识到在减压的同时行腰椎椎体融合,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我院2002年12月~2006年1月,采用腰椎椎体融合和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48例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外科减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锚定板自稳型椎融合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锚定板自稳型椎融合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3~66岁,平均51岁.腰椎不稳症4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7例,腰椎滑脱症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2例.L3~4节段2例,L4~5节段9例,L5~S1节段4例.15例患者均行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椎融合术,且均为单节段手术.L3~4、L4~5节段采用左侧腹直肌旁切口,L5~S1节段采用右下腹横切口.记录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椎间隙角度、腰椎前凸角度(LL),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卧床天数,住院天数.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及腰椎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切口长度平均6.2cm,术中出血量平均95ml,手术时间平均85min,术后平均卧床3d,住院天数平均10d.术中腹膜撕裂2例,术中予以缝合修补;术后髂骨取骨处疼痛8例,经2-3周镇痛治疗后缓解.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7个月(3-16个月),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ODI(满分50分)由术前平均57.4%降至术后平均21.7%,VAS(满分10分)由术前平均6.7降至术后平均2.8.手术节段腰椎高度由术前平均8.1mm至术后平均13.3mm,手术节段腰椎角度由术前平均11.3°至术后平均12.7°,腰椎前凸角度由术前平均44.7°至术后平均52.3°.术后腰椎X线及CT示所有患者椎植骨均已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带锚定板自稳型椎融合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并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植骨融合率高.

  • 标签: 腰椎 前路 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RF系统加椎融合(Cage)植入治疗腰椎峡部崩裂腰椎滑脱的机制、操作方法、主要并发症和处理方法等。方法自2000年以来本科室共收治腰椎峡部崩裂腰椎滑脱症患者103例,均予以RF系统加椎融合植入治疗,获得满意疗效。回顾分析其手术方法、治疗机制和术后常见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年限3个月-3年。82例术后症状全部消失,21例术后残留不同程度的下肢麻木等感觉障碍,均在6个月-1年内恢复,103例行走功能完全恢复,1例椎融合向前滑脱进入椎体前方但未引起任何症状。结论RF系统加椎融合植入治疗腰椎峡部崩裂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钉棒内固定坚强,Cage融合稳定。是否正常植入椎弓根钉,合理放置Cage进行融合,有无充分减压等对手术疗效有决定性影响。

  • 标签: RF系统 椎间融合器 腰椎峡部崩裂 腰椎滑脱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椎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2008年2月到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共3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椎植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进行治疗,观察组经后路采用椎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进行减压融合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对比其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以有效改善,组对比显示观察组在术后复位率、滑脱率以及固定节段的椎体复位丢失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所以患者手术后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或cage塌陷、松动、移位,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经后路椎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术后固定牢靠、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内固定 椎间融合器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腰椎融合术后融合移位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期我科行腰椎后路椎融合内固定术的13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期间融合位置较初次手术发生改变者共42例,其中通过影像学确诊为融合明显移位的共有8例,对这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各种可能引起融合移位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对应的处理措施。结果本组7例患者融合向后移位,1例塌陷进入相邻椎体中,总体发生率为0.6%(8/1332)。其发生与融合的选择不恰当、术前未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合理评估、手术操作不规范、未行有效的后路内固定以及患者的一系列基础疾病等有关,多数病例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结论引起腰部融合术后融合移位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原因复杂,包括融合及内固定因素、手术操作及患者的自身因素等。术后因融合移位出现神经压迫症状,经保守治疗未见好转者则必须行翻修手术治疗。

  • 标签: 腰椎后路融合术 手术并发症 融合器移位 翻修手术
  • 简介:背景:虽然椎cage已被广泛应用,但关于人类脊柱cage内所含组织的组织学资料却很少报道。本文旨在描述从人体取出的、临床失败的椎cage内容物,以及关于cage内植骨类型对骨质存活的影响。方法:对78枚取自48例患者体内的cage进行分析:其中碳纤维cage8枚,金属螺纹cage70枚。有植骨资料的67枚cage中,56枚为单纯移植自体骨,6枚为局部自体骨加脱矿物质骨基质植骨,4枚为同种异体骨植骨,1枚单纯脱矿物质骨基质植骨。导致取出cage的原因包括融合不良、cage位置不良或术后移位、脊柱损伤(融合节段的压缩骨折)、腰痛、进行性椎关节退变强直、神经根受压和(或)感染。cage置入时间平均为22个月。对每个包埋在cage中心的部分进行不脱钙切片观察,对被存活骨、坏死骨、纤维软骨、透明软骨、纤维组织及移植替代物所占据的邻近区域进行直观评估。碎屑微粒通过半定量的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在78枚中有71枚cage内容物显示有组织学存活的骨组织,有血管长人证据,说明移植骨已融合。存活骨所占的区域范围平均为44%(范围,0%~80%)。虽然有些cage中有相对较大的皮质植骨块,但仅有微弱的新骨形成迹象。在这些cage中,纤维软骨成分占50%。失败cage的植骨块存在小的纤维软骨缝隙,提示cage松动。另外,78枚中有31枚cage发现植骨区域内有≥5%的范围被透明软骨占据,这可能是来源于椎体终板或小关节面。结论:本研究并非检验cage及植骨的效果,而是通过研究透明软骨及纤维软骨在这些失败病例中的发生率,来说明植骨及植骨部位的准备对最大限度地提高植入骨融合的重要性: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系列病例(没有,或历史,对照组)]。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CAGE 组织学评价 取出 临床 融合器 腰椎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腰椎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且获1.5年以上随访的腰椎退行性不稳患者47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路TLIF结合PLIF手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45-69岁,平均58.3岁,病程2个月-15年,不稳节段,单节段33例,L4/L5/S1双节段9例,L2/L3/L4/L5,L3/L4/L5/S1三节段各2例,L1/L2/L3/L4/L5四节段1例。对有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的节段行PLIF手术,对没有椎管狭窄的节段保留棘上,棘韧带及椎板的完整性,行TLIF手术,对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椎体融合率及退行性侧弯的矫正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全部47例均获随访,时间1-4年,平均18个月。按照JOA下腰痛29分法评定标准(包括症状、体征、日常生活动作和膀胱功能等方向)评估临床疗效,由术前平均(11.7±6.5)分到最后一次随访的平均(22.7±11.6)分,其中优32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占95.7%。结论在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治疗中,经椎孔入路腰椎融合临床疗效好,椎融合率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办法。

  • 标签: 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不稳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椎腰椎椎体融合术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腰椎手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经椎腰椎椎体融合术对其进行治疗,研究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5.8±8.5)分钟,平均出血量为(320.2±10.2)ml,治疗优良率为96%,其中优38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没有患者出现移位、Cage下沉、断裂、固定松脱的现象。结论经椎腰椎椎体融合术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手术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