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薄叶卷柏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法对薄叶卷柏7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薄叶卷柏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4′,7-二羟基二氢黄酮(1)、4′,5,7-三羟基查尔酮(2)、1,2-二羟基丙醇棕榈酸酯(3)、甘草次酸(4)、木栓烷酮(5)、二氢芹菜素(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以及十七烷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卷柏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薄叶卷柏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薄叶卷柏 化学成分 二氢黄酮
  • 简介:摘要:便秘是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生活,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胃肠功能紊乱等。目前,大多采用口服给药治疗便秘的毒副作用较大且易产生依赖性,患者大多难以接受,而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发挥了药物吸收和腧穴刺激的双重作用,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依据近几年通肠穴位贴敷在临床上选药规律,总结出了六种药效成分(大黄、芒硝、厚朴、枳实、木香、丁香),对这六种中药成分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简要说明了治疗便秘的机制以及还需注意的问题,以期为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研究和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便秘 穴位贴敷 药效成分
  • 简介:【摘要】桂枝(Cinnamomi Ramulus)属于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依据《神农本草经》所载,桂枝具有味辛、甘的特点,性偏温,可以展现出温通经脉、散寒解表的作用。桂枝作为中药,开展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基于中药桂枝特性,结合近些年来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展开综述。

  • 标签: 中药 桂枝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桃仁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通过研究确定其活血化瘀的具体成分,使我国桃仁皮资源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法:利用石油醚脱脂,70%甲醇提取苦杏仁苷,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1mL/min,进样量为10uL;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桃仁皮中的丙氨酸和亮氨酸,按照薄层色谱法,以正丁醇:乙酸:水=15:7:3作为展开剂,以茚三酮试液作为显色剂,95 ℃加热后在白光下观察。结果:处理的桃仁皮均含有苦杏仁苷成分,且桃仁皮薄层鉴定出桃仁皮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丙氨酸和亮氨酸。结论:苦杏仁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证实了桃仁皮活血化瘀的作用。

  • 标签: 桃仁皮 活血化瘀 苦杏仁苷 丙氨酸 亮氨酸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中药吴茱萸干燥果实的化学成分,综合运用经典色谱分离技术,利用光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经过鉴定为阿魏酸化学成分,本文进一步开发利用了中药吴茱萸资源,为促进其作为药食两用中药做了基础研究。

  • 标签: 吴茱萸 中药 提取分离 化学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影响管理质量原因。方法:选择我站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质量管理问题19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开始于2020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2月,并且使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影响管理质量因素。结果:对19例影响血液制备质量因素统计中,人员因素占比47.36%,仪器设备因素占比26.31%,物料因素占比21.05%,环境因素占比5.26%,(P<0.05)。结论: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影响管理质量因素有多种,需要根据不同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以此来提高血液成分制备质量。

  • 标签: 血液成分 制备过程 质量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应用涂片检查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对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临床送检的156例标本分别于细菌培养前后进行涂片检查,然后对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究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涂片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156例标本中,检出微生物共有142例,其中比例最高的为革兰阴性菌(57.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占比较高,分别为19.0%、23.94%;革兰阴性菌中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构成比较高,分别为13.3%、19.7%;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最高,为14.78%。结论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其能实现病原菌感染类型的准确判断。

  • 标签: 涂片检查 微生物检验 应用观察
  • 简介:对分离自南海海绵的真菌R!niciHiumterrestre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1D,2DNMR)确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得到的8个化合物分别为cyclo(glyeyl-D—proline)(1),cyclo(L-prolyl-L-alanine)(2),cyclo(L-prolyl—D-alanine)(3),cyclo(L-leucyl—trans-4-hydroxy—L-proline)(4),cyclo(L-leucyl-cis-4-hydroxy-D-proline)(5),cyclo(L-trans-(4-hydroxyprolinyl)-L-phenylalanine)(6),hexylitaconicacid(7),hexylitaconicmethylate(8)。化合物7,8为首次从该属中分得,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中分得。

  • 标签: PENICILLIUM terrestre 化学成分 真菌 环二肽 有机酸
  • 简介:摘要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人体胆结石的成份非常复杂,胆结石的主要成分为胆固醇和胆红素。了解胆结石的成因和发病机理,将引导我们找到治疗胆结石的科学方法。胆结石的成分分析,是有效治疗胆结石的重要前提。

  • 标签: 胆结石 发病机理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增加血液利用率,分析儿童血液病成分输血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儿童血液病患者所有成分输血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成分输血应用率达100%。红细胞悬液输注率63.9%,血小板输注率19.4%、少白红细胞输注率10.2%。主要疾病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不良反应红细胞悬液1例,血浆1例,血小板5例,表现为发热、过敏反应,通过对症治疗均缓解,顺利完成输注。结论成分输血是血液疾病治疗的手段,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风险,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 标签: 成分输血 儿童 血液病 应用
  • 简介:米子银花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正品金银花挥发油中棕榈酸含量一般在25%以上[7,米子银花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结果(略)

  • 标签: 成分分析 挥发油成分 米子银花
  • 简介:目的研究交让木中的生物碱成分。方法样品用95%的乙醇进行提取,所得浸膏用酸-碱处理方法处理后得到总生物碱,之后经正相硅胶、SephadexLH-20、反向硅胶(RP-18)、高效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得到生物碱单体,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虎皮楠生物碱,经鉴定分别为daphniyunnineB(1)、daphmacrodinA(2)、macropodumineB(3)、daphnicyclidinL(4)。结论化合物daphniyunnineB(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交让木 生物碱 化学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甘遂的毒性部位,分离、纯化甘遂毒性成分,并进行结构解析,研究甘遂毒性物质基础。方法95%乙醇回流提取甘遂,回收乙醇后,用石油醚萃取,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将石油醚部位分成不同极性段,以MTT法测定甘遂各部位对巨噬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确定甘遂石油醚部位中毒性最强的分离段,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毒性极性段进行分离,再结合薄层制备及过凝胶柱SephadexLH-20的方法进一步的分离纯化,获得毒性成分。毒性成分采用MTT法及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法考察其毒性大小。结果从甘遂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n-tetratriacont-20,23-dienoicacid(1)、Trilinolein(2)、prostratin(3)、β-sitosterol(4),其中化合物3有较强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其IC50为12μM。结论甘遂的毒性可能与其含有的二萜类成分相关,毒性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肠道炎症反应发生相关。

  • 标签: 甘遂 毒性成分 二萜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成分制备过程中差错的发生,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方法对发生的57例差错按照差错发生性质进行统计分类,并对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57例差错以记录不及时或不完整、未遵守标准操作规程为主,占差错的82.46%,主要由于工作人员质量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培训力度不够,以及接口科室配合不畅造成。结论针对57例差错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措施的落实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将工作中的差错作为一种早期预警,及时了解发生差错的环节和关键控制点,防止小差错演变为大事故。

  • 标签: 成分制备 差错管理
  • 简介:摘要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本文描述了我国母乳成分的研究历程,与国外比较,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并阐述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将母乳作为复杂的生物系统进行研究,建立有全国代表性的健康母婴母乳组分参考值,研究影响母乳组分变异的因素和母乳组分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最终实现最佳的母婴营养与健康状况。

  • 标签: 乳,人 蛋白质类 脂类 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类 痕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