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肠穴位贴药效成分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8
/ 3

通肠穴位贴药效成分的研究

史宇宁 何育薇 薛迎凤 林佳艳 王雪婷 黄楠楠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 150040

摘要:便秘是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生活,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胃肠功能紊乱等。目前,大多采用口服给药治疗便秘的毒副作用较大且易产生依赖性,患者大多难以接受,而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发挥了药物吸收和腧穴刺激的双重作用,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依据近几年通肠穴位贴敷在临床上选药规律,总结出了六种药效成分(大黄、芒硝、厚朴、枳实、木香、丁香),对这六种中药成分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简要说明了治疗便秘的机制以及还需注意的问题,以期为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研究和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便秘;穴位贴敷;药效成分

便秘是人们面临的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研究发现,便秘可能与性别、居住地、身体活动等因素有关[1],一般采用如膨松剂、渗透剂、兴奋剂、氯离子通道激活剂等[2]药物治疗。然而,这些药物要么起效慢或作用不大,要么长期使用有安全隐患。因此,中药贴敷疗法因其安全便利、疗效显著受到患者的青睐,通过查阅文献,结合现有的临床经验,本文总结归纳出了六种药效成分。

1.穴位贴所含主要中药成分

1.1大黄

生熟大黄、蜀大黄。味苦、微涩,性寒,气清香。入脾胃、大肠经。有泻下攻积,逐瘀通经的功效[3],因此可以用于胃肠积热、大便秘结等症状。《本经》记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研究表明,大黄中起到攻下作用的成分主要是番泻苷和大黄素。番泻苷会在肠道菌群作用下分解成大黄酸蒽酮,此类物质可以兴奋胃肠道上的M受体,促进肠道蠕动达到助排便的目的;大黄素[4]可以通过降低肠内K+/Na+/ATP酶的活性,阻碍钠离子向细胞内转运,从而使肠内钠离子浓度升高,水分滞留在肠道中,刺激肠道蠕动,达到泻下的效果。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珍等人[5],采用中药大黄脐疗法对64名患者进行治疗,与对照组相比,大黄脐疗组治疗有效率更为显著。结果证明大黄脐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便秘和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芒硝

马牙硝、水硝。味苦咸,性寒。入胃、大肠经[3]。有润燥通便,泻下软坚的功效。出现大便干结或肠胃积热所致腹痛腹胀时,可合理服用。常与大黄配伍,如大味承气汤,具有推陈致新,润肠软坚的作用。《本草经疏》有言,“究其功用,前往无前,物无留碍”,可散结、破坚、推积,功效极佳。芒硝为容积性泻盐,因盐离子难以被肠粘膜吸收,导致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被储存,对肠壁产生机械性刺激,增强排便。

吴慧敏等人[6],针对放化疗引发的便秘,研究了芒硝贴敷神阙穴的临床效果,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增加贴敷治疗,统计分析两组便秘患者排便情况,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0.00%,得出大黄芒硝通过对穴位刺激疏通经络,通便散结,改善患者便秘症状。

1.3厚朴

生厚朴,姜厚朴。味苦、辛,性温,入胃、大肠经[3]。有消积导滞,下气宽中的功效。可治疗胃积腹胀,排便困难等症。《主治秘诀》记载其“辛能行气,苦能降浊”。如在大承气汤中,与枳实相合散满消痞,同时厚朴性温,能辛开苦降,反佐大黄和芒硝,寒而不峻,增强大黄攻下能力[7]。目前研究认为厚朴可能是通过兴奋M胆碱受体或影响5-HT3水平调节胃肠功能。

Oikawa T[8]等通过超声检查FD患者胃排空率发现,HKT(厚朴等中药配伍)可以促进胃排空,并且给药后GSRS便秘评分有所改善,推测HKT对小肠和结肠可能也存在影响。

1.4枳实

生枳实、炒枳实。味微苦、微酸,性微温,入脾、胃经。有消积导滞,破气除痞的作用。用于脘腹胀痛、大便不通等。早期研究认为[9],枳实能影响小肠平滑肌的电活动,缩短MMC周期;另有研究认为枳实通过增加胃动素的分泌,加快胃排空,促进肠蠕动[10];橙皮苷是枳实的主要成分,Wu等人[11]发现橙皮苷能够影响5-HT4增加cAMP的产生,激活钙通道,引起P物质水平升高,促进肠道运动。有关枳实通肠作用机制的观点不一。王梁凤等人通过构建“活性成分-共同靶点-通路-疾病”网络药理研究模型[12],证明了枳实治疗STC具有靶点不唯一,途径复杂多样的特点,首次对其作用机制做出了系统的讨论。

枳实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配白术,一消一补,补而不滞、消不伤正,共奏健脾强胃、消食化积之功。配大黄,汪受传教授[13]认为,便秘是由于胃浊肠积,不能及时排出糟粕,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腑气不行,故采取泻浊通腑之法。枳实理气散结,适量大黄走而不守、推坚荡涤,使糟粕下移,行至大肠以通降肠腑之气。

1.5木香

木香散,煨木香。味辛苦,性温,入脾胃、三焦、大肠经[3]。具有行气散郁,健脾消食的作用。常作为理气药,治疗胃部胀满、消化不良。据《本草》记载,木香“治气之总药”,统管全身上下内外诸气,可以和胃气、消积气、疏肝气等。

瞿燕等[14]研究发现川木香及其煨制品不仅可以明显地提高小鼠肠推进率和胃排空速率,还能很好地改善药物(硫酸阿托品、肾上腺素和新斯的明)所致的胃肠功能失调。侯影等[15]将92只大鼠随机分组,经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木香,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高剂量木香可能是通过增加ACE与M受体的结合,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从而使胃肠蠕动增强,加快排出。

1.6丁香

丁子香、丁香结。味辛甘,性温。入脾、胃、肾经。有温中降逆,活血开窍之效。故可以暖胃,促进消化,因具有浓烈芳香气味,常用作芳香剂。丁香可“去中寒、润命门、暖胃”;再者“开九窍,舒郁气”,具有芳香醒神开窍之功。

白克运等[16],研究了附子丁香穴位贴治疗阳虚型STC大鼠的作用机制,发现穴位贴敷可以升高大鼠血清中P物质水平,降低VIP水平,从而兴奋平滑肌,加快肠道蠕动。此外,丁香作为一种新型的透皮吸收剂,安全无刺激,对多种药物如丹参酮ⅡA、5-FU、布洛芬[17]等均有一定的促透作用。

2.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研究现状

目前临床治疗便秘多采用口服泻药、促胃肠动力药或使用灌肠剂,由于外科手术风险系数高,数据质量参差不齐[18],故临床不常用。口服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前期使用效果显著,但长期疗效并不理想,并且可能会加重便秘,引发肠道病变等多种危害,而采用灌肠法会对肠道产生机械性伤害。因此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因其温和简便且具有一定疗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邓睎远[19]选用大黄、白术、枳实、厚朴、木香、冰片六味药,对70例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通过组内和组间对比发现,药物贴敷可以降低FC患者CSBMs、BSFS以及PAC-SYM评分(P<0.5),证明了中药穴位贴敷是一种简便且疗效显著的方式。张玉峰[20]对10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天枢、脾俞和上巨虚三对穴位,对比治疗两周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患者自评情况,发现观察组不仅总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痊愈率也提高,并且大多数患者对穴位疗法表示满意。史瑞君等[21]观察70例服用奥斯康定所致的便秘患者,研究中药穴位贴敷对其治疗效果,对比第七天和第十天便秘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13.9%和25.0%,均低于对照组。此外在穴位贴敷的基础上,联合艾灸、针刺、推拿、服用通气汤以及耳穴埋豆等疗法,选取不同治疗时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中药穴位贴无论单用还是联用均表现出独特的疗效,且其安全便利也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肯定。

3.存在的问题

首先,穴位贴选药多为复杂组方,几种药物配伍使用,根据个人经验或已有的古籍名方配药,盲目性大。再者由于中药的活性成分不明确、靶点多且杂、作用途径不唯一,因此有关中药透皮吸收动力学的研究开展停滞不前。另外经皮吸收相关理论研究及技术开发尚未成熟,药物在体外渗透动力学模型建立还未完善,外敷仅适用于可以透皮吸收进血液并达到血药浓度的药物发挥作用,具有一定局限性。

4.小结

通肠穴位贴利用药物刺激穴位直达经络,通过经络的传导与调整,调理腑脏阴阳,改善便秘症状。本文对通肠穴位贴所选用的中药成分进行了概述,并简要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目前应用现状,可以看出通肠穴位贴在避免传统治疗弊端的同时还发挥出显著的疗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穴位贴敷疗法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选药配药盲目性大、作用机制模糊不完善、有关贴敷的不良反应研究较少等。因此还需我们进一步探索解决。

参考文献

  1. Werth BL,Christopher SA.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constipation in the community.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21,27(21):2795-2817.

  2. Menees S,Saad R,Chey WD. Agents that act luminally to treat diarrhoea and constipation.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9(11):661-674.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088.

  4. 金兰.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487-488.

  5. 杨珍,张宝珍,汤利萍,易含笑,王水连,谢志勤.大黄脐疗改善住院患者便秘症状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35):171-173.

  6. 吴慧敏,张华荣,吴静. 大黄芒硝贴敷神阙穴治疗便秘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0(5):156-158.

  7. 闫风,房景奎.厚朴在大承气汤中的配伍应用和地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06):22-23

  8. Oikawa T,Ito G,Koyama H,Hanawa T. Prokinetic effect of a Kampo medicine,Hange-koboku-to (Banxia-houpo-tang),o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Phytomedicine. 2005,12(10):730-734.

  9. 况玲.枳实对绵羊小肠电活动的影响[J].中医药研究,1997,13(03):51-52.

  10. 李新旺,任钧国.枳实白术配伍的实验研究[J].中医研究,2002,15(06):23-25.

  11. Wu M, Li Y, Gu Y. Hesperidin Improves Colonic Motility in Loeramide-Induced Constipation Rat Model via 5-Hydroxytryptamine 4R/cAMP Signaling Pathway. Digestion. 2020,101(6):692-705.

  12. 王梁凤,柳小莉,李慧婷,陈青垚,王堯,邹斌,杨明,张小飞,王芳.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枳实挥发油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的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08):1909-1917.

  13. 安黎,汪受传.汪受传运用泄浊通腑法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9,51(04):305-307.

  14. 瞿燕,付超美,胡慧玲,章津铭,许丽佳.川木香及其煨制品对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10,25(03):269-271.

  15. 侯影,张旭.木香对脾虚大鼠胃肠道运动及血清乙酰胆碱酯酶、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0,42(03):420-424+469.

  16. 白克运,韩玮玮,王本军等.附子丁香散加味穴位贴敷对阳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血清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水平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18,58(3):42-44.

  17. Shen Q,Li W,Li W. The effect of clove oil on the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ibuprofen in the rabbit by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hods. Drug Dev Ind Pharm. 2007,33(12):1369-1374.

  18. Leung L,Riutta T,Kotecha J,Rosser W. Chronic constipation: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J Am Board Fam Med. 2011,24(4):436-451.

  19. 邓睎远. 润肠通便贴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20.

  20. 张玉峰. 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便秘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08):1533-1536.

  21. 史瑞君,杨国旺.中药穴位贴敷预防奥施康定所致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08):827-828.

通讯作者:黄楠楠

项目基金:2021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2110228016;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JB142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