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头孢噻肟酸的合成工艺,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符合一般药典标准到国内外一致性评价要求的不同质量、成本需求出发摸索出相适应的工艺路线。方法 采用7-氨基头孢烷酸(7-ACA)与AE-活性脂(MAEM)缩合法合成头孢噻肟酸,考察反应溶剂、缩合剂、萃取、结晶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收率、颜色和纯度等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产品进行质量分析。结果 经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最佳合成、结晶工艺条件为:反应溶剂为二氯甲烷,缩合剂为三乙胺,结晶溶剂最佳为乙醇、二氯甲烷。根据不同质量或成本需求反应温度为5-25℃,反应时间为1-3h,结晶温度最佳10-25℃,养晶时间从温度降至10℃后1-2小时。7-ACA与AE-活性脂(MAEM)的摩尔比为1:1.07-1.2。在不同条件下,头孢噻肟酸的收率一般在86%-98%,纯度在93%-98%。结论 本研究论证了多种简便、高效、环保的适应不同需求的头孢噻肟酸合成工艺路线,为不同质量、成本要求的头孢噻肟酸的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 标签: 头孢噻肟酸 合成工艺 结晶 收率 纯度 优化 一致性评价。
  • 简介:【摘要】近年我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公众生活水平也随之持续提升。同时,因为生活及工作压力的持续加大,人们开始不断出现健康问题,导致药物用于病症治疗的需求激增,对药品质量更是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而药品研发作为提升药品种类、质量、丰富药品制造上的常见工艺模式,其对制药工艺形成的影响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此,对药品研发影响制药工艺质量进行具体探讨,旨在推进相关研究成果,并为促进药品研发对制药工艺形成正面影响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药品研发 制药工艺 质量发展
  • 简介:摘要:西医与我国传统中医学具有很大差别,是两套不同的辩证系统,以前市面上能见到的西药基本都是依赖进口,现如今,国内的西药并非全部来自海外进口。随着医药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具备了研制、生产多种西药的能力,大力推动了医药学产业的长足进步。本文就目前国内西药普遍使用的技术,从制药设备、技术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研究国内西药制药常规技术,以供同行们借鉴与交流。

  • 标签: 西药 制药设备 技术工艺 经济指标
  • 简介:摘要:中药配方颗粒提取是中药剂型的重要热点问题,符合中药处方产业的发展现状,有利于满足中药制备条件和临床需求。但目前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过程中仍然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中药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进展展开积极探讨。

  • 标签: 中药配方颗粒 提取工艺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中药治疗为我国医疗救助过程中较常用方式之一,其具有作用显著、作用面广、安全性高等特点。其中所使用中药材需经过多道加工程序,前处理包含切制、浸润、炒制、干燥等处理,在此过程中需使用多种处理工艺,近年各种超声波技术、微波技术等发展较迅速,对提高其处理水平具有明显作用。对此本文将主要分析相关处理工艺,旨在促使中药加工水平不断提高。

  • 标签: 中药 前处理 粉碎技术 提取技术 干燥技术
  • 简介: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效果、急诊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急诊、抢救及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诊 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医院制剂室一次性耗材月使用量,实现流程优化与绩效管理。方法:利用品管圈方法,遵循戴明循环(Plan—Do—Check—Action)即计划,实施,确认与处置的4个环节,按照品管圈实施的十大步骤。结果:一次性耗材月使用量降低了20.43%,目标达标率为91.81%,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劳动效率。结论:品管圈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制剂生产成本,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完善制剂生产标准操作规程.提升制剂室业务处理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医院制剂 成本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应用优化急诊流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结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抓小球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36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流程,给予实验组优化急诊流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结果和预后。结果 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22%,参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7.78%,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而实验组的预后也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应用优化急诊流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可以将救治成功率提升,改善预后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流程护理 救治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护理带教中标准化流程结合临床实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重症监护室内进行实习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人,时间为2021~2022年。以时间分组,2021年的实习护生为对照组(30人,常规带教),2022年的实习护生为观察组(30人,标准化流程结合临床实境教学模式带教)。比较两组带教效果以及带教模式评价。结果 观察组带教后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得分均较对照组高(P

  • 标签: 标准化流程 临床实境教学 重症护理带教 带教效果 带教模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揭阳市揭东区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AIS患者,其中50例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对照组),另50例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率、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显著缩短了救治时间,并减少了神经功能缺损。观察组在预检分诊、采集标本、CT检查及入院至溶栓各环节耗时均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更为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对于服务态度、护理效果、护理安全及护理流程效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于AIS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中,不仅能有效提升救治效率,还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及并发症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救治效率 神经功能 并发症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聚维酮碘溶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以保证质量。方法通过查询近10年的文献资料,从溶液的PH值、稳定荆、贮藏条件综合探讨聚维酮碘溶液制备工艺的控制条件参数,以求得质量稳定的聚维酮碘溶液。结果制备时调节溶液的PH为50-60,加入稳定荆,常温下密闭遮光。塑料瓶或玻璃瓶保存可保证质量。结论此条件制备和贮存的聚维酮碘溶液较为稳定,可满足临床需要。

  • 标签: 聚维酮碘溶液 制备工艺 参数 稳定剂 贮存条件 包装材料
  • 简介: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信息,8月10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基本药物处方工艺核查及下半年药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交流解决《药品生产许可证》和《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换发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国家局部署,广东省于2010年8月15日正式启动基本药物处方工艺核查工作。此次核查涉及1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3000多个品规的基本药物,核查工作经核查准备、自查整改及资料上报、资料审查及现场核查、风险评估、汇总报告5个阶段,至2011年3月底结束。会议指出,下半年除开展基本药物处方工艺核查外,还要做好换证、兴奋剂专项整治和药品安全保障、推进受权人制度实施等重点工作。

  • 标签: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基本药物 处方工艺 核查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 简介:目的研究槐米中芦丁的最佳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方法在提取功率、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等单因素考察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对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结果最佳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频率20kHz、提取功率800w、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0,超声提取2次,每次30min;芦丁提取率最高为18.25%。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条件简单可行、速度快,可提高槐米中芦丁的收率。

  • 标签: 槐米 芦丁 超声辅助提取 正交试验 碱溶酸沉
  • 简介:【摘要】 优化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黄芩苷的提取率为指标,优选黄芩苷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黄芩中黄芩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14倍量的沸水煎煮 2次, 1h/次,提取液调 pH值 1~ 2, 80℃保温 1小时,弃上清液,沉淀过滤, 80℃干燥,粉碎即得。结论:该工艺简单易行,时间周期短,适用于生产。

  • 标签: 黄芩 黄芩苷 提取 纯化
  • 简介: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川芎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川芎药材中阿魏酸、藁本内酯的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以及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选择较佳工艺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确定较优提取工艺为83℃下,14倍量73%乙醇提取2次,每次2h,含量实际值与预测值偏差为-1.37%。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川芎提取工艺,方法简便,结果可靠,预测性良好。

  • 标签: 川芎 阿魏酸 藁本内酯 效应面法 提取工艺
  • 简介:本文通过对我国中药制药工程技术和工艺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发展中药、制药工程技术和工艺的几点建议,以期待中药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 标签: 中药制药技术 工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简介:目的研究祛瘀利脑片的生产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葛根醇提、刺五加等水煮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干浸膏得率、葛根素提取率、紫丁香苷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和紫丁香苷的含量;同时考察成型工艺。结果最佳醇提、水煮提取工艺为葛根加5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葛根药渣与刺五加、地龙、水蛭加7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h。结论该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合理、可行,为祛瘀利脑片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及相应的工艺参数。

  • 标签: 祛瘀利脑片 葛根素 紫丁香苷 工艺优化
  • 简介:目的筛选渗漉法提取川贝母总生物碱的最佳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浸泡时间、渗漉速度、收集渗漉液体积、乙醇浓度为因素及条件进行优化;总生物碱中贝母辛作为评价指标,HPLC法测定贝母辛。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浸泡24h,渗漉速度为3ml/(kg·min),收集10倍的渗漉液,贝母辛提得率为0.016%。结论用70%乙醇12倍量浸渍24h,渗漉速改为3ml/(kg·min)提取的,贝母辛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浓度。

  • 标签: 正交实验 渗漉法 川贝母 贝母辛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合成抗高血压药坎地沙坦的前药坎地沙坦酯。方法以3-硝基邻苯二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重排、取代、水解、成酯、脱保护、精制合成高纯度的坎地沙坦酯。结果坎地沙坦酯总收率为35%。结论优化了合成路线,提高了收率,降低了成本,且节能环保。

  • 标签: 抗高血压药 化学合成 坎地沙坦酯
  • 简介:目的建立罗汉果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单因素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次数和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对罗汉果甜苷的收率、含量和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水提取2次,每次用3倍量水,过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0的超滤膜,然后再经过纳滤,干燥。结论采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可较好地提取纯化罗汉果中的罗汉果甜苷。

  • 标签: 罗汉果 罗汉果甜苷 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