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中国数字人男一号上肢骨骼肌肉高精度三维模型,为解剖教学、计算机辅助手术计划等应用提供三维数据集。方法首先基于中国数字人连续断层图像的四个定位杆坐标值,对断层图像进行射影变换,消除其射影失真。纠正失真后的断层图像再计算其四个定位杆中第一个定位杆图像的质心坐标值,将断层图像裁剪成大小一致的断层图像。其次使用Photoshop中knockout滤镜,完成断层图像的分割。最后使用Mimics软件完成三维重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模型的网络发布与共享。结果建立了中国数字人男一号上肢骨骼肌肉精确的三维模型。结论上肢骨骼肌肉模型的三维交互可视化可以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同时为数字人三维可视化提供了一种精确快速的方法。

  • 标签: 三维重建 解剖学 上肢 中国数字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对鼻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治疗的鼻出血患者40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20例,常规组采用日常常规性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HAMA评分以及HAMD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鼻出血患者实施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纾解患者的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显著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相应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 鼻出血 临床疗效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小血管病的结构影像学特征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进行探析.方法随机选择12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6例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均是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通过结构磁共振视觉评估法进行检查,以分析腔隙性脑梗死、脑小血管病以及白质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的大脑半球左侧腔隙性脑梗塞分布率是64.3%,与B、C两组(20.5%、30%)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A、B两组患者的多发病灶率(71.4%、66.7%)均与C组(50%)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A、B两组患者的腔隙性脑梗塞主要集中于额区、基底节区、丘脑等区域,发生率分别是49%、98%、39%与36%、135%、59%,C组是16%、54%、20%,差异性明显(P<0.05).A、B两组患者的脑白质病变发生率分别是85.7%、88.6%,C组是57.5%,差异性显著(P<0.05).A组患者中,2、3级白质病变患者占有比例分别是27.8%、41.7%,B组分别是28.2%、43.6%,C组患者分别是21.7%、21.7%,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影像学.关键词脑小血管病;结构影像学特征;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81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0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字母表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并选择我院该时间段内手术室护理人员23名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行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行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对比不同组别下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均较高。

  • 标签: 三维质控管理模式 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门诊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0例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在我院接收健康检查的受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脏形态结构及心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心脏形态结构各值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心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表现明显,因此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能够作为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依据。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急性脑梗死 心脏形态结构 功能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妊娠晚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盆底三维超声诊断的意义。方法:研究妊娠期晚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及同期正常产妇,范围:2021年7月-2023年7月,120例资料,60例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60例妊娠晚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实施盆底三维超声诊断,对比盆底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缩肛运动状态、Valsalva动作图像中,对照组患者耻骨直肠肌角度更小、厚度更厚,盆底裂孔面积更小、肛提肌裂孔周长以及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均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采取盆底三维超声诊断妊娠晚期压力性尿失禁有利于明确患者病情状态,为疾病后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妊娠晚期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三维超声诊断 盆底结构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接受结构化教育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后对其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0例,行结构化教育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和对照组(30例,行常规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ABC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ABC量表评分更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结构化教育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应用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康复护理中,能提升患儿的康复效果,对促进患儿的康复有积极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终身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患病率上升,而血糖高、昏迷等症状会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及出血性硬化。目前糖尿病患者存在并发症和饮食不规律以及其他因素所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本文主要通过对家庭延伸护理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结构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提出改进方法,了解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现况,并探讨其对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疾病治疗三者之间关系,为改善患者不良生活行为提出相应建议。

  • 标签: 护理 糖尿病 饮食结构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律失常和诊断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0月本院80例孕妇,所有孕妇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80例孕妇中,73例胎儿存活,3例引产,4例死亡,胎儿存活率为91.25%。11例孕中期胎儿心律失常患者中,房性期前收缩最多,占比为45.45%。孕晚期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类型包括完全心内膜缺损、法洛四联征、单心房、三尖瓣闭锁等。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律失常和胎儿心脏结构异常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该方法能够将胎儿心律失常类型等清楚的反映出来,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值得采纳、推广。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律失常 心脏结构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化助产护理结合拉玛泽训练对产妇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结构化助产护理结合拉玛泽训练,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72.50%高于对照组47.50%,阴道助产率15%、剖宫产率12.50%低于对照组27.50%、25%(P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GE大孔径模拟定位CT不同大小FOV图像对放疗结构自动勾画精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头颈部、胸部、盆腔部肿瘤患者各10例,研究在不同FOV图像上进行靶区及危及器官自动勾画的精度差异。结果 在FOV等于50、60、70、80的图像上进行自动勾画时,靶区、晶体、视神经、视交叉、食管、甲状腺及乳腺的自动勾画结果的DICE系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FOV50、60、70、80图像上自动勾画的豪斯多夫距离(HD)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危及器官的DICE值和HD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大孔径CT重建不同大小FOV图像对临床上部分危及器官的自动勾画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在放疗结构勾画及放疗计划设计时对FOV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

  • 标签: GE大孔径模拟定位CT FOV 智能勾画 相似性系数 豪斯多夫距离
  • 简介:摘要:领导者干预意图指的是团体心理咨询期间,团体领导人员采取行为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是主观认知经验的一种,领导人员可结合此类原因、目的决定自己的干预计划。由于非结构式团体心理咨询期间的干预意图,需要领导者拥有极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因而领导者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此为团体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本文针对非结构式团体心理咨询过程的领导者干预意图的定性进行了研究,以供借鉴。

  • 标签: 干预意图 领导者 定性 非结构式团体心理咨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孤独症儿童中开展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结构化教育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筛选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期间我医院收治的孤独症儿童120例,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将入选的儿童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人数各有60例,对照组儿童给予单独听觉统合训练,观察组儿童则开展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结构化教育方案,将两种不同干预方案最终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干预后两组各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儿童的孤独症行为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结构化教育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管理中,可有效提升儿童的认知行为以及遵医行为,改善儿童的孤独症状,减轻疾病对儿童健康及生活造成影响。

  • 标签: 孤独症 听觉统合训练 结构化教育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 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结构化教育结合 5A护理的价值。方法: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为纳入时间,选取来我院就诊的 2型糖尿患者 78例,依照计算机表法分组,各 39例。对参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对实验组实施结构化教育结合 5A护理。检验两组 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自我效能评分、自我护理行为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 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较低,自我效能评分、自我护理行为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对 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结构化教育结合 5A护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血糖控制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2型糖尿病 结构化教育 5A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以及患者体内相关炎性指标的关联。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数据库内收入治疗的16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160名患者中,110名患者为溃疡性结肠炎,其余50名患者为克罗恩病,同时录入同期内我院中接受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采集,对菌群进行培养分析对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菌群进行对比,分析患者的炎性指标。结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三组患者的肠道菌群数量有明显的改变,对照组中患者的肠道菌群数量最低,而溃疡性结肠炎以及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均有所改变,但葡萄糖道菌群数量虽然有所增长,但并未出现明显的数量变化,增加最多的为为消化球菌,拟杆菌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多,其余菌群以克罗恩病患者最多,数据差异显著(P<0.05)。在实验结果中显示,当患者出现炎症性肠病时,患者体内会出现明显的炎症状况,而患者的炎性因子分泌与患者的病情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当患者出现克罗恩病时,患者各项炎症指标会出现明显的增长,差异显著(P<0.05)。结论:当患者出现炎症性肠病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尤其是患者的炎症指标也会出现明显增加患者的肠道菌群会出现失衡的状况,所以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肠道菌群以及炎症指标基本判断患者的炎症性,肠病状况,对于患者的治疗工作开展来说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失调 变化分析 炎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