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正>发明家认为,他试验过了他所知道的技术设备的一切可能的组合,并分析了完成自己课题的一切方法,但是,却没有想出自己所需要的结构。这些毫无结果的探索使他精疲力尽,他只好停下来,去从事其它的工作。有一次,他在完成另一项看来与使其烦恼的技术课题毫无关系的工作时,却突然间

  • 标签: 创造性思维 启发法 启发式 控制论 技术课题 解决问题
  • 简介: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逐步深入,官兵的意志品质成为影响战斗力生成的直接因素,如何帮助官兵培育良好的意志品质,随之成为当前军队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培养军人良好意志品质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利用国家、军队和个人三级联动的模式来培养军人良好意志品质的实现途径。

  • 标签: 军人 意志品质 实现途径
  • 简介:儿童阶段是对外部反馈最敏感的阶段。以往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反馈(积极/消极反馈)和不同性质的强化物(物质/社会性强化)对儿童学习效果存在交互作用,并且对不同性别儿童的影响有所不同。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采用联结学习范式以考察不同类型反馈对8~10岁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首先考察了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而在积极、消极反馈的基础上加入了物质、社会性强化物,探究物质、社会性强化条件下积极、消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影响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对于8~10岁儿童来说,消极反馈比积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更大。并且,物质、社会性强化物对儿童反馈学习效果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孩来说,在物质性强化条件下,消极反馈更能促进其学习;而对于女孩来说,在社会性强化物下,消极反馈更能促进她们的学习。该研究为如何运用反馈促进儿童学习提供了实证依据。

  • 标签: 积极反馈 消极反馈 物质性强化 社会性强化 性别差异
  • 简介: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学生生活应激量表"(SLSI)检测大学生3558例,并用回归分析和路经分析探讨其应激过程(应激源-应激反应)诱发抑郁症状轻生意念的预警模型.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活中所承受的挫折、压力、变化和自我强加是预警抑郁症状产生的主要应激源;情绪反应、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是预警抑郁症状产生的主要应激反应;大学生抑郁症状诱发轻生意念的预测正确率为97.0%,发生比(OR)或危险率1.86倍于非抑郁症状者,其中女生抑郁症状诱发轻生意念的危险率近2倍于无此症状者;应激源直接引起应激反应,应激反应直接诱发抑郁症状,抑郁症状直接引发轻生意念,应激源和应激反应不直接影响轻生意念,而通过诱发抑郁症状间接影响轻生意念.此预警模型为大学生危机心理鉴别干预提供了临床心理学依据和参数.

  • 标签: 大学生 应激源 应激反应 抑郁症状 轻生意念 预警模型
  • 简介:脑科学研究表明,分类中对物体的知觉表征激活颞下叶皮层和颞中区等区域;语义表征激活前额皮层等。语义加工和知觉表征相互作用的脑机制表现为额区与视觉区域间信息的传递、提取。分类策略主要有规则策略和相似性策略两种。规则策略激活额区等广泛区域;相似性策略与视觉区域相关,包含着对个别样例的记忆过程。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从学习材料的表征和对材料进行表征时的策略两个方面为思维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思维 分类 知觉表征 语义表征 规则 相似性
  • 简介:近年来,社会信任问题备受各界关注,民众对家庭幸福感的追求也日渐高涨,但尚未发现直接探讨社会信任与家庭幸福感之间关系的国内研究文献。本研究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数据,描述并分析了我国民众社会信任状况和特征,探讨了社会信任与家庭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态和健康自评状况群体的社会信任程度存在显著差别;信任他人与被他人信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社会信任呈现"差序格局",对制度的社会信任较高;社会信任更高的人拥有更高的家庭幸福感,被他人信任的人的家庭幸福感也显著更高。本研究能够促进人们对当前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的理解,启发人们从社会信任角度提升家庭幸福感、推进家庭建设的研究思路。

  • 标签: 社会信任 家庭幸福感 家庭建设
  • 简介:大学生正处于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面临许多重大的人生难题,而生命教育的缺失又给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带来更大的困扰。在这种背景下,不少大学生依照宗教相关理念,寻求生命终极问题的解释。为研究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具体心理成因,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文献获取工具,对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以大学生个案研究进行补充说明,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心理成因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 标签: 大学生 宗教信仰 心理 文献综述 个案
  • 简介:本研究采用与标准刺激特征相似和关系相似的图形组成的图片,让80名大学生被试选择与标准刺激更相似的和差异更大的图形,分析相似性和差异性判断的关系以及两种判断过程的机制。结果发现:相似性判断和差异性判断不是镜像关系;差异性判断的时间长于相似性判断的时间;在特征与关系共存的时候,特征和关系在相似性判断和差异性判断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相似性判断更多地考虑关系,差异性判断更多地考虑特征。

  • 标签: 相似性判断 差异性判断 反应时 特征相似 关系相似
  • 简介:最近十年,国内学者对中国人身体自我和饮食行为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上的本土化探索,主要涉及对中国化身体自我和饮食行为测量工具的研制,身体自我的结构和特点;提出了"负面身体自我图式"概念和"负面身体图式指导负面身体自我者的认知加工"的重要观点,对该认知加工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探讨了负面身体自我形成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探讨了限制性饮食者的认知加工偏好、饮食失调人群的特点和学生超重的干预模式;初步探讨了负面身体自我注意偏好、限制性饮食者饮食失调亚群对食物线索加工的脑机制。

  • 标签: 身体自我 饮食行为 负面身体自我图式 限制性饮食 风险因素 信息加工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90后”大一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四川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2009级800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有54.9%的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仅有3.3%的学生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②“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全国青年常模,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外,其它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③不同心理适应能力的“90后”大一新生在SCL-90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性别比较时,只在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90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应结合“90后”学生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心理健康 心理适应能力 调查研究 大一新生
  • 简介:无意视盲是指由于专注于某项任务而对视野中的其他事物视而不见的现象,它同时受意外刺激低水平的物理特性、语义相关性以及观察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无意视盲是联系知觉、意识和注意的重要桥梁。本文采用静态的无意视盲范式,随机选取8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同时考察了意外刺激的位置和意义性对无意视盲的影响。结果表明:(1)意外刺激的呈现位置对无意视盲没有显著的影响,呈现在外周和中央的探测率无显著差异。说明无意视盲可能是受基于注意区域而不是基于注视点的位置因素的影响;(2)意外刺激的意义性对无意视盲有显著的影响,相比于无意义刺激,有意义的卡通笑脸不管呈现在中央还是外周,都更易获得探测。

  • 标签: 大学生 无意视盲 意外刺激
  • 简介:员工在工作中所感知到压力的水平,以及多大程度上会随之产生负面结果,取决于员工如何应对。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学术界就开始关注工作环境下的员工压力应对研究。无论是理论探索还是实证研究,都一致认同探索员工压力应对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很少。基于这种状况,本文首先回顾了应对的理论内涵和研究模型。然后,结合BusinessSourcePremier和APAPsycNet检索获得的2000年至今18篇最具影响力的实证研究文献,对工作压力所引致的员工应对的结构和测量进行归纳和回溯。最后,重点评述和展望了员工应对组织变革、应对过程模型完善和员工应对外派这三个近年来的热点研究问题

  • 标签: 工作压力 应对 过程模型 组织变革
  • 简介:本文探讨了企业女职工的生活状况及其婚龄对减少角色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女职工的生活状况较好,她们减少角色的动机不强;②婚龄对她们的夫妻关系、独身倾向、离职倾向和家务事有相当显著的影响;③新婚期后是个婚姻危机期。

  • 标签: 女职工 角色冲突 婚龄 减少角色倾向
  • 简介:选取1164名流动儿童、525名北京儿童和568名农村儿童为被试,考察流动儿童的流动性、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城市流动性和住房流动性偏高,而学校流动性相对偏低;(2)在社交焦虑和孤独感方面,流动儿童显著高于北京儿童和农村儿童;住房和学校流动性高的儿童显著高于流动性低的儿童;(3)流动儿童的流动性对其孤独感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社交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预测系数为30.2%。流动儿童存在较高的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社交焦虑能够显著预测孤独感。

  • 标签: 流动儿童 流动性 社交焦虑 孤独感
  • 简介:人际交往敏感是大学校园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问题。本文通过对一名研究生人际交往敏感问题的心理分析和诊断,采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巧妙运用其崇拜目标调动其积极情绪态度,进行个性重塑,解决了其人际问题,学习和生活也步入正轨。研究说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干预人际敏感问题的可靠方法。

  • 标签: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人际敏感 条件性情绪反应 研究生
  • 简介:音乐调式是指不同音乐文化背景中所特有的基本音律创作格式,西方音乐调式包括大调和小调两个基本类型.本研究通过实验一考察了中国大学生对大调和小调的情绪体验以及调式偏离程度在其中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大调音乐能够诱发正性情绪,小调音乐能够诱发负性情绪,但情绪唤醒水平受到调式偏离程度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验二,探讨了3-5岁中国儿童对大调和小调情绪感受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显示:3-5岁儿童对大调和小调情绪的感受能力存在明显的年龄发展趋势,5岁儿童感受能力与大学生趋于一致;3-5岁儿童对大调和小调情绪的感受能力受到调式偏离程度的影响.

  • 标签: 音乐调式 调式偏离 情绪 大学生 儿童
  • 简介:对428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高原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特征,探索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并编制了三个教师职业生涯高原影响因素量表,分别为职业情感量表、背景支持量表、社会压力量表。研究结果表明自编的三个教师职业生涯高原影响因素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相关分析表明教师职业生涯高原与职业情感、背景支持、社会压力显著相关;回归模型的比较表明,教师的职业情感对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的形成影响最大,其次是社会压力、背景支持;教师职业情感在背景支持和社会压力对教师职业生涯高原形成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

  • 标签: 中小学教师 职业生涯高原 职业情感 背景支持 社会压力
  • 简介:对10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现实、网络社会排斥和自我控制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结果显示:(1)现实社会排斥与网络社会排斥在发生频率上没有显著差异;网络社会排斥、现实社会排斥、自我控制以及抑郁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现实社会排斥不仅能够对抑郁产生直接的预测作用,而且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3)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只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

  • 标签: 网络社会排斥 现实社会排斥 自我控制 抑郁
  • 简介:以84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子协变量分析对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自我价值感动机信念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有显著影响.(2)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逃避型自我取向社会效能-同学社会效能-老师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教师期望 自我价值感 初中生 自我取向 老师 初中二年级
  • 简介:为了在大学生中进行宗教信仰和心理健康指标的调查,并为学校相关部门了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和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动思维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应对效能量表、简版自尊量表、特质愤怒问卷、压力知觉量表、一般健康问卷,对某高校3509名大一新生进行宗教信仰一般状况和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在不同人口学因素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差异。

  • 标签: 大学生 宗教信仰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