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8
/ 2

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临床分析

贾文磊

嫩江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嫩江 161499


[ ]目的 探究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诊治患者85例,运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42例(行早期脑室分流择期行颅骨修补术),乙组43例(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去骨瓣14天,两组 GCS、GO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5个月,乙组GCS、GOS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乙组并发症发生率(6.99%)明显低于甲组(23.80%),具有显著差异(X2=4.647,P=0.031)。结论 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精神状态,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颅骨缺损;脑积水;早期颅骨修补;脑室分流治疗;并发症

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高空坠伤、工业事故等所导致的颅骨损伤发生率呈明显升高,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对于严重露骨损伤患者早期去骨瓣减压是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可以降低颅内高压,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其易出现颅骨缺损并脑积水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的治疗也有了进一步提升,相关研究表明,对此类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基于此,本研究将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进行分组研究,分析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对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85例颅骨缺损并脑积水,借助电脑随机将其分为甲组(42例)、乙组(43例)。其中甲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在35~69岁,平均为(52.52±3.59)岁。乙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在36~68岁,平均为(52.21±3.21)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审批,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入院时对全部患者予以血肿清除术,甲组在2个月内对患者行早期脑室分流,之后3至6个后对患者进行颅骨修补术,乙组则同期进行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行脑室分流术,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协助患者呈仰卧姿势,头部偏向手术的另一侧,以侧脑室三角区为穿刺点,将分流管的一端放到盆腔内,运用分流管连接脑室-腹腔,将脑脊液引流减压到适宜范围,当膨出部分的脑组织回缩到和骨窗缘相平,之后进行颅骨修补术,在原头部切口处将头皮逐层切开,充分暴露出骨窗,对骨窗边缘瘢痕组织予以移除,仔细修补硬脑膜损伤,调整颅骨修补钛合金材料使其同骨窗保持一致,完成上述操作后对其进行固定,对创面进行止血缝合,术后对患者予以抗生素治疗。

1.3观察指标

  1. GCS、GOS评分:采用GCS量表对两组昏迷情况进行评分,分值范围为0-15分,分值越高患者越清醒;运用GOS量表对甲、乙组预后效果予以评估,由1-5分分别为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残疾、轻度残疾、疗效良好。

  2. 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甲、乙组分流管阻塞、感染、硬膜下水肿、分流过度等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 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用(611cbde23c880_html_9e2730d8d6eb44d8.gif ±s)、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GCS、GOS评分

去骨瓣14天,两组 GCS、GO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5个月,乙组GCS、GOS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GCS、GOS评分比较(611cbde23c880_html_9e2730d8d6eb44d8.gif ±s,分)

组别

例数/n

GCS评分

GOS评分

去骨瓣14天

术后15个月

去骨瓣14天

术后15个月

甲组

42

6.85±2.31

11.02±2.41

3.05±0.42

3.69±0.75

乙组

43

6.88±2.35

12.74±1.02

3.09±0.38

4.42±0.39

t

-

0.059

4.303

0.461

5.649

P

-

0.953

0.000

0.646

0.000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甲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流管阻塞2例(4.76%);感染3例(7.14%);硬膜下水肿2例(4.76%);分流过度3例(7.14%),并发症发生率为23.80%(10/42);乙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流管阻塞1例(2.33%);感染1例(2.33%);硬膜下水肿1例(2.33%);分流过度0例(0.00%),并发症发生率为6.99%(3/43),乙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X2=4.647,P=0.031)。

3 讨论

颅骨缺损是一种常见的颅脑疾病,其一般是由于脑外伤、脑外科去骨瓣手术所导致的颅骨缺失,其封闭稳定的颅腔环境被破坏,脑室结构改变,脑脊液分泌吸收受影响,将诱发脑积水,从而增大颅内压力,使得脑组织因缺氧缺血而出现神经功能损伤,严重损坏患者的身体健康[2]。传统治疗一般在明确诊断颅骨缺损并脑积水后对患者行脑室分流术,之后经过3至6个月再予以颅骨修补术,而随着医学的发展,大量学者认为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更有益,其可以减少二次手术创伤,一次性修复患者解剖结构,有效防止脑移位,尽快恢复颅内压和神经功能,加速局部脑组织血流,降低术后并发症[3]。在本次研究中,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予以分组手术治疗,术后15个月,乙组GCS、GOS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乙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X2=4.647,P=0.031),表明了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对患者康复的积极影响,更适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宇国, 杨金星, 沈卫民. 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重度脑外伤术后并脑积水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9, 016(003):134-137.

[2]孙庆华, 景明, 张显东. 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45):11+13.

[3]李伟, 赵梓淇. 脑外伤患者应用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的价值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9, 019(097):8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