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枯否细胞在LPS引致肝损害中具有双重作用[1,  1 内毒素(LPS)和GET,  3.2 肝脏枯否细胞功能失调 ①经粘膜吸收的LPS进入门脉血流

  • 标签: 内毒素血症 肝病肠源性 肠源性内毒素
  • 简介:摘要 内毒素是肝病的常见并发,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肝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1]。国内许多学者研究发现,肝病的严重程度与长远内毒素的发生具有正相关的关系[2]。其中急性肝炎的发病率为20%-40%,慢性肝炎的发生率为50%-60%,重症肝炎内毒素发生率超过60%,肝硬化的发生率是80%-90%。肝病病人机体体内产生内毒素被患者已经病变的肝脏摄取,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包括肝脏纤维化,肝肾综合,肝病慢性化,全身炎症性反应综合,重型肝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肝脑病,严重者可有多脏器功能衰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毒清颗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内毒素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8年7月到2010年7月我院52例慢性重型乙肝肠内毒素病人,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口服毒清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以四周时间为一个治疗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临床疗效改善情况进行仔细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毒颗粒能有效改善慢性重型乙肝肠内毒素病人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乙肝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合乳酸菌对肝硬化患者内毒素的作用。方法将肝硬化患者有效抗病毒治疗而肝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了解其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判断复合乳酸菌对肝硬化患者内毒素的有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2周后,肝功能复常率及好转率明显差异。结论复合乳酸菌可以通过减少肝硬化内毒素导致的肝功能损害,可作为临床肝硬化患者的常规治疗措施。

  • 标签: 复合乳酸菌 肝硬化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肝硬化内毒素(IETM)应用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肝硬化内毒素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2月-2021年3月;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5例(行常规治疗)和实验组35例(基于常规治疗基础行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WBC、 CRP指标下降优于常规组,同时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肝硬化内毒素(IETM)效果显著,可在改善IETM患者临床病症、体征表现的同时降低其机体炎症指标,提升IETM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肝硬化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双歧三联活菌 炎症指标
  • 简介:目的观察肠道双歧杆菌在细菌/内毒素移位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制作严重烫伤大鼠模型。同时设假伤组,检测细菌和内毒素(LPS)移位及盲肠膜菌群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大鼠严重烫伤后脏器细菌移位明显增多(P<0.01);LPS水平在致伤1,3,5d后分别为(0.236±0.148)Eu/ml,(0.197±0.156)Eu/ml,(0.104±0.090)Eu/ml,显著高于假伤组的(0.072±0.049)Eu/ml(P<0.05);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数剧减20-250倍,真菌数剧增至5-60倍,大肠杆菌数增加0.5-30倍,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比值由假伤组的25000:1降为伤后的4-800:1;血浆IL-6水平显著增高,经分层统计,与未发生肠道细菌移位大鼠相比,盲肠膜菌群移位大鼠的双歧杆菌量减少约120倍,真菌数增加约50倍,大肠杆菌数增加约30倍,盲肠膜菌群中双歧肝菌数量与血浆中IL-6,LPS浓度呈负相关(r1=-0.4817,r2=-0.4912,P<0.01),IL-6和LPS浓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258,P=0.0001)。结论严重烫伤可导致大鼠盲肠膜菌群紊乱,细菌和LPS移位增加;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的比例和数量的减少,可能促使了严重烫伤后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发生。

  • 标签: 肠道双歧杆菌 烫伤 大鼠 肠源性细菌 内毒素 细菌移位
  • 简介:摘要综述了内毒素的来源、特点及其在导致内毒素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内毒素的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及生物学效应等,并从抗生素、抗内毒素抗体、传统中医药治疗等方面简述了治疗内毒素的方法;重点阐述了血液净化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治疗内毒素中的应用,并对血液净化法治疗内毒素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内毒素血症 血液净化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内毒素对血小板数量变化及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总体表面积(TBSA)20%Ⅲ度烧伤合并内毒素(1μg/g体重)腹腔注射后动物模型,观察1周内小鼠外周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并使用骨髓细胞原位凋亡检测(TUNEL)法观察骨髓细胞凋亡。结果烧伤合并内毒素注射后12h内,血小板数量略增多,3~7天血小板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烧伤合并内毒素组3天内骨髓细胞凋亡严重,骨髓凋亡率高于对照组,烧伤注射后早期,可见较多的凋亡阳性细胞。结论烧伤合并内毒素早期就出现骨髓凋亡严重,外周血小板减少,与单烧组、单注组比较,具有抑制出现时间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 标签: 烧伤 内毒素血症 骨髓 血小板
  • 简介:近几十年来可供抗感染用的有效抗生素日益增多,但严重感染引起的脓毒综合征(Spesissyndrome)的病死率并没有明显减低,多数认为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才是脓毒血的重要原因。同时,胆道严重感染常有胆道梗阻、黄疸、胆道高压等多因素的介入,使其病理生理情况更加复杂。我国对中医药治疗内毒素的研究与临床取得一定进展。

  • 标签: 中药 胆道感染内毒素血症 病死率 阴性菌 胆道梗阻 黄疸
  • 简介:目的探讨三叶因子对内毒素幼鼠组织Toll样受体(TLR)2、4表达的调节及对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10日龄Wistar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组,n=8,生理盐水1mL/kg腹腔注射);内毒素组(LPS组,n=8,LPS5mg/kg腹腔注射);三叶因子组(ITF组,n=8,重组三叶因子0.1mL/只+LPS5mg/kg腹腔注射)。于腹腔注射后3h处死,留取远端回肠组织观察组织病理改变,RT-PCR检测组织TLR2、4mRNA的表达。结果光镜下NS组组织结构正常,ITF组和LPS组均可见间质和上皮细胞水肿,ITF组较LPS组病变明显减轻。ITF组组织TLR2mRNA表达较NS组、LPS组明显增高(P〈0.01);而TLR4mRNA表达较NS组和LPS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三叶因子可减轻内毒素幼鼠组织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TLR4mRNA的表达相关。

  • 标签: 肠三叶因子 TLR 肠组织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巴胆碱对内毒素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10 mg/kg内毒素建立内毒素模型。模型制备后15 min腹腔注射卡巴胆碱0.1 mg/kg或0.9%氯化钠溶液,内毒素注射后3 h处死动物。取距回盲瓣10 cm处回肠组织,光镜下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肠道组织通透,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定位及蛋白含量等。结果FITC-葡聚糖水平:对照组、内毒素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分别为(2.33±0.51)µg/ml、(55.25±5.41)µg/ml、(19.27±3.53)µg/ml、(48.45±9.50)µg/ml,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8,P<0.05),其中内毒素组与对照组、内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52、15.31、12.42,P均<0.05)。Claudin-2蛋白含量:对照组、内毒素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分别为(0.82±0.08)µg/ml、(0.52±0.09)µg/ml、(0.77±0.05)µg/ml、(0.53±0.09)µg/ml,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1,P<0.05),其中内毒素组与对照组、内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518、5.366、5.167,P均<0.05)。MLCK蛋白含量:对照组、内毒素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分别为(0.58±0.07)µg/ml、(1.07±0.17)µg/ml、(0.69±0.11)µg/ml、(0.94±0.05)µg/ml,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4,P<0.05),其中内毒素组与对照组、内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79、5.881、3.892,P均<0.05)。结论卡巴胆碱对内毒素小鼠肠道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肠道通透,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 标签: 卡巴胆碱 内毒素血症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探究本课题组研发的亲和吸附材料特异清除内毒素的有效及安全。方法运用阑尾结扎穿孔的方法建立犬内毒素模型,进行灌流治疗。实验过程中选取多个时间点,监测生命体征,采血检测内毒素含量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灌流吸附1、2h后内毒素含量为(0.49±0.22)、(0.034±0.00)Eu/mL,与灌流开始(7.25±1.18)Eu/mL相比,差异有显著(P〈0.05)。灌流2h后平均清除率R=99.52%。灌注治疗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指标均有所下降,与灌流开始相比差异有显著(P〈0.05),各值均在正常值范围。灌流过程中犬的生命体征平稳。结论本课题研发的亲和吸附材料能高效清除实验犬血液中内毒素并有良好的血液相容

  • 标签: 内毒素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血液灌流 亲和吸附材料
  • 简介:摘要梗阻黄疸是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基本病变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胆道梗阻。梗阻黄疸时肝脏分泌的胆汁(胆汁酸、胆固醇、胆色素、卵磷脂及多种无机盐等)不能有效的进入肠道,发挥其应有的生理作用,从而引起胃肠道、血液、免疫系统及其他一些重要脏器的病理生理改变。其中内毒素可能起主导作用,如何从根本上降低内毒素水平,减少内毒素的吸收及降低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

  • 标签: 内毒素 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