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老年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张淼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100029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老年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8.33%)、生存质量评分(97.67±3.24)分和护理满意度(100.0%)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88.33%)、(75.34±2.41)分、(90.0%),而并发症指标(3.33%)低于对照组(21.67%),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特点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心肌梗死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心肌梗死;护理效果

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类型,其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影响患者的心肌血供,导致心肌出现剧烈而持久的缺少,诱发心肌坏死。通常情况下,老年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并具有心电图发生改变、心肌酶学增高等现象,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注重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以确保患者病情的康复,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45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60-84岁,平均(67.7±1.8)岁,其中38例心力衰竭、22例心律失常;实验组中44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61-86岁,平均(67.1±1.7)岁,其中37例心力衰竭、23例心律失常。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临床方面的数据不具备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与之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同时,关注患者的基本需求,定期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等指标进行记录,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

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护理内容为:(1)心理护理:大部分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对病情了解不全面,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郁郁寡欢、悲观消极等不良心理情绪,其不仅会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有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来对其进行有效疏导,为其提供必要的关心和帮助,以确保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得到有效的改善,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和和依从性。(2)饮食护理。临床调查与研究发现,心肌梗死的发病与日常饮食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饮食规划,并告知患者少食多餐,尽可能少的食用含动物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对于恢复期患者要以清淡、富含钾盐和维生素等的食物为主,少食油腻食物,切忌饮用咖啡、浓茶、烈酒等刺激性食物。合理控制食盐摄入量,最好以每日3-5g为宜,主要是由于食盐中所含有的钠离子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血容量,从而使患者的心脏负担增加。(3)健康教育:对于进行恢复期的老年患者,需要告知患者按照规定的时间入院接受康复锻炼。锻炼阶段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记录,同时还需要观察患者锻炼过程中,是否出现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4)其他护理: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与病房内的其他患者进行沟通,并严格按照医嘱合理用药。对于一些睡眠质量相对比较差的患者,可以通过讲笑话、播放轻音乐等方法来促进其快速入睡,同时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1.3临床评定标准

(1)临床疗效。借助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来探究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调查指标有焦虑、抑郁、强迫、偏执、精神病、人际关系、其他项目等,总分为100分,其中90-100分为显效、60-89 分为有效、0-59 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数×100%。(2)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录入到Excel中,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选择%表示,计量资料选择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选择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两组患者之间的研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中有42例患者显效,仅有1例患者无效,还需要接受进一步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而对照组中仅有22例患者显效,有7例患者无效,还需要接受进一步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60

42

17

1

98.33

对照组

60

22

31

7

88.33

P

<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指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生存质量评分(分)

并发症[n(%)]

护理满意度[n(%)]

实验组

60

97.67±3.24

2(3.33%)

60(100.0%)

对照组

60

75.34±2.41

13(21.67%)

54(90.0%)

P

<0.05

<0.05

<0.05

3.讨论  

老年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常见心血管疾病,其一般是由刺激、劳累、饱餐等因素引起,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增加其致残率和死亡率。临床研究发现,老年心肌梗死的早期疼痛症状不明显,尤其是有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其老年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高。此时就需要做好老年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送往急救中心,并按照要求测量血压、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 建立呼吸道、给予患者氧疗,然后在了解和掌握患者病情的基础上,为其提供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存在胸骨后疼痛现象时,需要根据其疼痛程度为其提供镇痛药物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其他护理等干预工作,以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玉美.护理干预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9(5):56-57.

[2]江丹.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医嘱遵从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13(21):153-154.

[3]崔玉英.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3(17):86-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