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诉解释》第93条规定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9条。其中相关条项下规定“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裁判所确认事实”具有的所谓“预决效力”,在学理上与既判力概念及理论有着紧密联系。与此相应,《民诉解释》第247条有关“裁判生效后”禁止重复起诉规定则应视为直接以既判力作为基础程序规范。本文将第247条与第93条解释相结合,梳理了既判力和预决效力这两个概念在我国司法实践这一特定语境下内容、相互问关联及区别,并依据前后诉主客体及时间范围是否一致等因素考察前诉可能对后诉发生法律效果,在解释论上构成了一个可资对相关程序规范进行理解和适用概念整理框架。

  • 标签: 预决效力 积极既判力 消极既判力 参加效力 证明效力
  • 简介:解释是反垄断实施中缓解和消弭静态文本规范供给与动态规制法治需求之间紧张关系制度性工具。既有的反垄断解释生成于执法逻辑需要,虽在反垄断实践中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因其权力依据缺乏相应理论证成与制度支撑,其结果不仅扰乱了公权力配置秩序、侵蚀了私权利,更有悖现代法治精神。因此,对反垄断解释规制应立足解释权配置现状,从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对解释理论型构和制度构建作重整性思考,从重塑运行体制、改进操作路径和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来对反垄断解释权进行定位和规范,以增强反垄断法文本张力、实现文本与市场之间契合。

  • 标签: 反垄断法解释 解释权 文本规范 垄断规制
  • 简介: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非法口供排除问题一直是热点及难点问题,原因在于理论界及实务界对口供排除范围和标准尚未达成共识。1996刑诉法第43条虽然明确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此条看似解决了排除范围问题,但因未明确排除标准导致实践中难以判断何谓"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刑诉法修改后,虽然在第50条保留原规定,但在第54条以概括性

  • 标签: 排除规则 刑诉法修改 沉默权制度 收集证据 解释法律 如实供述
  • 简介: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在实务界和学术界急切期盼中出台了。2015年2月4月,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公布了关于《民事诉讼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共552条,远多于《民事诉讼284条。虽然是司法解释,但这些解释实际上对民事诉讼适用同样具有规范作用,因此对于今后民事诉讼具有非常重要影响。由于我国立法体制、程序等诸多因素,导致我国许多法律在细节规定方面,有的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司法解释 立法体制 民事诉讼理论 诉讼请求 诉讼标的
  • 简介:我国现行法律对军婚给予特殊保护,主要采用了民事特别保护、刑事特别保护和其他相关法律对军婚特殊保护,由此对军婚形成了三个层次特殊保护制度[1],具体体现在从《婚姻家庭》、《刑法》、《国防》等方面建立了军婚保护体系。民事特别保护方面在离婚否决权设置上不平等,权利义务分配不均衡,也没有合理地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刑事特别保护方面在破坏军婚罪和强奸罪规定上内容相对简单笼统,对军人配偶不公平,也没有最大地发挥应有的保护作用。可以尝试性地完善相关法律以更好地保护军婚。

  • 标签: 军婚 军人配偶 保护
  • 简介:社会由无数如微小颗粒家庭组成,幸福美满婚姻家庭关系与社会和谐可谓唇亡齿寒、休戚相关。近年来,稳居高位离婚率,其发展势头仍不可小视。“闪婚闪离”成为时代热议话题,各地司法审判实践中出现了大量关于离婚案件同案不同判实例,新颁布《婚姻解释(三)》,激起了社会中多类人群轩然大波,关注的人群不仅包括法学专家、学者,还有社会中每一个普通一员。《婚姻解释(三)》第七条中关于如何确定,在子女婚后,由一方父母为其所购房产分割问题是公众褒贬不一之处,也是本文所要论述法条依据所在。

  • 标签: 《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 房产分割 夫妻财产制 公平正义 妇女独立
  • 简介:在保全制度司法实践中,存在某些法院以担保提供取代对申请保全要件审查等问题。这些问题由司法资源分配、利益平衡、风险规避等多重复杂因素而生。《民事诉讼》司法解释第152条可视为应对这些问题一种解决方案。作为有关第152条适用于审查保全申请解释,应从保全制度目的出发,按照类型化方法,对于法院决定是否责令提供担保及担保数额多少裁量权予以适当分配和规范。

  • 标签: 保全 提供担保 担保数额 要件审查
  • 简介:针对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列举式规定,解释主要方向也是列举主义属性。但是,该法律施行至今,其实还客观地存在着与此不同概括主义法解释路径。该路径依据实定行政诉讼规范规定,通过全项列举或另定根据规范等方法,消解了列举主义“受案范围”局限性,而这些方法同样能够适用于对新法内容解释

  • 标签: 行政诉讼 受案范围 法解释 概括主义 列举主义
  • 简介:在刑法适用过程中,依据构成要件解释目标是针对立法原意还是法律规范客观含义,可将刑法解释分为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刑法解释应当二者兼具,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理论界依据刑法解释是否只能严格遵循刑法条文字面含义进行,形成了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但二者在刑法解释本质上没有真正意义上差别。根据犯罪本质是对规范违反还是对法益侵害,可将违法性认识分为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我国刑法应当坚持以结果无价值为基础,逐步适当发展行为无价值在立法和司法领域中运用。

  • 标签: 主观解释 客观解释 形式解释 实质解释 行为无价值 结果无价值
  • 简介: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能力。健康素养不仅是衡量卫生计生工作和人民群众健康素质重要指标,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反映。

  • 标签: 名词解释 经济社会发展 健康信息 健康素养 自身健康 健康素质
  • 简介:保险人说明义务在司法实践中面临过度保护投保人利益倾向。其原因主要源于保险人强势地位、立法倾斜保护和法官扶弱心理,并由此引发了对保险人说明义务严苛司法审查。但从利益均衡角度出发,也应考虑投保人可能道德风险,兼顾保险人效率和公平。法院司法审查应严格遵循《保险司法解释二》对保险人提示义务和明确说明义务要求,明晰免除责任条款适用范围以及保险人举证责任,并通过引入合理期待原则等制度完善保险人说明义务。

  • 标签: 保险人 说明义务 司法审查 司法解释
  • 简介:传统金融研究偏重于概念法学、注释法学和解释法学,传统金融学研究偏重于金融资产定价和金融市场均衡分析,两者长期处于割裂状态。但在新时空背景下,二者需要从割裂走向联姻,共同解决金融改革与发展中结构性难题。对公司治理进行金融解释,有助于打破金融和金融学之间学科壁垒,促进问题对象系统关照,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调和,矫正价值失衡、研究失范金融法学科制度,助推金融自我反思与现代超越。

  • 标签: 公司治理 金融解释 金融法 金融学 科际整合
  • 简介:意思表示解释不但是民法理论问题,也是法律适用问题。其理论经历了"意思说"和"表示说"到"效力说"发展,在法律适用上现代民法主要采"自然解释"、"规范解释"和"(合同)补充解释。"自然解释"实践中主要适用于遗嘱解释和"误言无害真意"解释规则中;"规范解释"法则主要适用需受领意思表示和向不特定多数人做出意思表示,而"补充解释"则用于填补合同漏洞。另一方面,"自然解释"和"规范解释适用领域不能严格区分,应当互为补充。

  • 标签: 意思表示 法律解释 自然解释 规范解释 补充解释
  • 简介:爱情是什么?是科学家说多巴胺、血清胺、催产素、去甲肾上腺素、后叶加压素、内啡肽、睾丸酮之类听起来不明觉厉、冷冰冰分泌物混合,还是电影里浪漫、激睛、忠诚、依赖之类温暖却又有些虚幻名词集合?电影和科学都热衷于对爱情进行解释,虽然目前为止它们都没能给出一个无可争议答案,但是,如果科学和艺术在某些关于爱情问题上达成一致,最后知道真相你也可以让眼泪晚点、少点掉下来,让爱情停留得久一点。

  • 标签: 科学解释 爱情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科学家 催产素
  • 简介:刑法解释应当采用法规范维护说立场。法规范维护说关注行为和伦理秩序,能在解释中紧扣条文做出严格解释并为公众提供行为标准以发挥积极一般预防功能;同时,面对社会风险,刑法反应需要适度提前到对行为处置,这恰好与规范维护说要义相契合。益侵害说只关注结果是否侵害益,容易使解释主体忽视对行为构造具体阐明,从而无法为守法主体提供明确行动指南;同时,根据结果寻找行为回溯思维会不当扩大法律条文用语范围,违背罪刑法定主义;另外,益侵害说违法判定始点迟滞,不利于防控社会风险。益侵害说应是后法治时代奉行立场。而我国尚处于前法治时代,必须在规范维护说立场下培养公民法治信仰和秩序观。

  • 标签: 刑法解释 法益侵害说 规范维护说 立场
  • 简介:企业(单位)登记注册类型是以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各类企业为划分对象,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为依据,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大类。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公司和其他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独资经营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

  • 标签: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统计指标 股份合作企业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外商投资企业
  • 简介:宪法解释建议权是以解释宪法方式、程序,实现修改宪法之目的,并具有宪法修改效果宪法解释首要程序,其源于我国宪法修改程序中宪法建议权宪法惯例,旨在通过宪法程序避免宪法频繁修改。执政党是提出宪法解释建议权主体,由宪法规定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各国家机关是提出宪法解释议案主体。明确宪法解释建议权,是健全我国宪法解释程序机制重要内容,有助于为具有宪法修改效果宪法解释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也有助于运用宪法方法维护宪法高度稳定性,实现以宪法发展指引和保障功能。

  • 标签: 宪法修改 宪法权利 执政党 宪法解释 建议权 宪法方法
  • 简介:教育学解释面临着人主观性和价值选择、因果关系复杂性、教育现象历史唯一性等限制因素,在多元化解释策略中,理论解释和事实解释仍是教育学解释主要策略。

  • 标签: 教育学 解释 限度
  • 简介:抽象性司法解释是中国特色法律制度,理解这一制度正当性及其功能是理解我国司法制度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司法解释制度起源与功能,作为革命化和行政化工具,在立法不规范前提下,司法解释在明晰法律规范、统一法律体系中发挥重大作用,但同时欠缺制度约束司法解释也面临功能异化问题。如何规范司法解释,进而通过规范立法和指导性案例最终替代司法解释,就成为未来司法改革内容之一。

  • 标签: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解释 法律体系 法律适用 功能异化
  • 简介:任何事物都是形式与本质统一体,《刑法》法条也不例外,因此,对《刑法》法条解释应当兼顾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分别在某些方面的不当入罪倾向成为互相攻击把柄。应当界定:"对法条解释应当以形式解释为主,辅以实质解释。"形式解释忠诚于罪状一般含义,其功能在于划定犯罪圈最外围,防止刑罚处罚超出国民一般预测可能性;实质解释功能在于出罪,限缩犯罪圈,实质遵守罪刑法定主义精神;而扩大解释运用任务应当由"有效解释"即立法解释、司法解释来完成。

  • 标签: 刑法解需论 立场 实质解释论 形式解释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