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食管切除术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行食管切除术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手术过程中输液渗漏、臂丛神经受损、压力性溃疡及低体温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渗漏、低体温及角膜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臂丛神经损伤及压力性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食管癌手术患者输液渗漏、体温低、角膜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及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食管癌切除术 临床观察
  • 简介:12月14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商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在京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以高压严打态势,对农村食品市场开展一次全面“大扫除”,集中力量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打掉一批生产经营“黑窝点”,处理并公布一批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 标签: 安全食品 农村 违法违规行为 电视电话会议 假冒伪劣食品 市场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食管切除术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行食管切除术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手术过程中输液渗漏、臂丛神经受损、压力性溃疡及低体温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渗漏、低体温及角膜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臂丛神经损伤及压力性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食管癌手术患者输液渗漏、体温低、角膜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及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食管癌切除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左胸入路食管切除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胸段食管癌的患者209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6年7月-2017年7月,全部209例患者都采用经左胸入路食管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其手术时间为(176.24±27.32)min,清扫淋巴结(12.76±0.68)枚;且上、中、下三段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经左胸入路食管切除术治疗胸段食管癌患者,其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对胸段食管癌的原发性病灶有效切除

  • 标签: 经左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 胸段食管癌
  • 简介:月食发生的条件大家都知道月球围绕地球转动,而地球带着月球一起围绕太阳转动。如果三者运动恰巧连成一条直线,太阳光照射地球产生的阴影就可能落在月球上,也就是说地球的影子遮挡了阳光而发生月食(见图1)。如果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在运动中总是在同一个平面上,那么月球每一个月围绕地球一周,都有可能使三者连成一条直线。但天体在天空中运动是立体的,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白道)与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偏离一点角度,而且这个角度也随运动而变化(4°57′~5°19′之间,平均值约为5°09′)。虽然偏离角度不大,但造成太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放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后均进行放疗或化疗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放射性食道炎、放射性肺炎及骨髓抑制;其中,放射性食道炎与胸腔胃长度有关,放射性肺炎与性别及胸腔胃体积大小有关,骨髓抑制与接受化疗周期长短有关,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胸腔胃状态影响着放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增加了2级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胃炎的发生概率。

  • 标签: 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 放化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行食管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3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均采取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术,手术室护士进行手术护理配合,分析其效果。结果38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均成功,无1例转开胸或开腹手术。结论手术室护理做好手术护理配合,属于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 标签: 胸腔镜 腹腔镜 食管癌切除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近端胃切除食管吻合术治疗非肥胖型(BMI15~30kg/m2)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从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前瞻性连续性纳入13个收治于我科的胃底贲门部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近端胃切除食管吻合术。术前收集的数据有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和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并与术后1、3、6、12月收集的数据比较,并分析术前及术后12月患者抗糖尿病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所有的手术都是通过一个手术医生开腹施行的。术前患者的平均年龄是59岁,平均体重指数是20.4kg/m2,平均手术时间是120分钟,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是9天。没有死亡或主要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前平均HbA1c水平是8.1%,平均FPG水平是8.4mmol/l。术后12月时,平均HbA1c水平是6.1%,平均FPG水平是6.4mmol/l。结论本研究显示46.2%(6/13)的非肥胖型(BMI15~30kg/m2)2型糖尿病患者达到治愈标准,30.8%(4/13)达到缓解标准,尽管长期的随访数据仍需获得,但不管从血糖控制效果还是手术安全性来说,近端胃切除食管吻合术还是令人满意的。

  • 标签: 近端胃切除胃食管吻合术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
  • 简介:目的:探讨淋巴靶向化疗在食管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17例行经左胸食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食管中段或下段癌(未累及食管胃结合部)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半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4组:CPL组,行经左胸食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纳米活性炭吸附紫杉醇行淋巴靶向化疗;CFL组,行经左胸食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纳米活性炭吸附氟尿嘧啶行淋巴靶向化疗;FV组,行经左胸食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前采用氟尿嘧啶行静脉化疗;对照组,直接行经左胸食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CPL组和CFL组:术前配制纳米活性炭-化疗药物混悬液,术中用1mL注射器在胸段食管肿瘤下缘黏膜下注射相应混悬液。FV组:氟尿嘧啶用100mL生理盐水配制后,在术前行静脉滴注,30min输注完毕。食管癌组织切取后,取胃左动脉旁淋巴结送药物浓度检测。上述3组患者在食管胃吻合术开始时,采集外周静脉血约3mL,进行血清药物浓度检测。对照组:同期行经左胸食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无需采集血样、食管组织标本。观察指标:(1)化疗患者淋巴结和血清药物浓度比较。(2)随访和生存情况:4组患者的4年累积生存率比较。术后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2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C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组间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术后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 标签: 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淋巴结转移 抗肿瘤药物 纳米活性炭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腹腔镜联合行食管切除与传统开胸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胸腹腔镜联合组治疗,对照组行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虑指数、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下行食管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的优点。

  • 标签: 胸腹腔镜 食管癌 手术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对保留、切断迷走神经干的食管切除术后患者胃消化功能的影响予以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开展食管切除术的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实施切断迷走神经干的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保留迷走神经干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胃消化功能。结果术后观察组消化道反应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食管体部静息压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患者开展食管切除术的过程中,相对于切断迷走神经干,保留迷走神经干更有利于保持患者正常的胃消化功能,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保留 切断 迷走神经干 食管癌切除术 胃消化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贲门胃底切除后余胃食管直接吻合术治疗残胃贲门癌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 2012 年 4 月 -2014 年 3 月残胃贲门癌患者 76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 A组接受贲门全胃切除后空肠代胃术治疗, B组接受贲门胃底切除后余胃食管直接吻合术治疗。术后随访 1 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 1 年生存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现, B组明显低于 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比两组术后 1 年生存率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贲门胃底切除后余胃食管直接吻合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 ]贲门胃底切除 余胃食管直接吻合术 残胃贲门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是食管腺癌(EAC)中EGFR的基因突变因素及影响。方法选取105例EAC及BE的患者标本,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患者标本,采用EGFR抗体和其突变特异性抗体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IHC)用突变特异性抗体检测这些患者是否存在EGFR基因的突变,并对突变特异性抗阳性标本进行DNA测序,探讨食管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的转变过程中基因、分子水平的变化。结果在105例EAC及BE标本中,11例IHC染色阳性。在这些阳性标本中,6例被检测到EGFR基因外显子19缺失,5例被检测到EGFR基因外显子21的L858R发生替代突变。阳性检出率为10.5%。30例ESCC患者标本未发现EGFR基因的突变。结论部分EAC及BE患者存在EGFR基因的突变;EGFR基因的突变可能在EAC早期转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EGFR基因的突变特异性抗体作为一个预测性的生物标记物,评估食管上皮异型化与腺癌发生的风险,并指导食管腺癌患者靶向治疗的病例选择。

  • 标签: 食管腺癌 Barrett食管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放疗后食管气管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5月的确诊食管癌患者80例,经食管造影或胃镜证实并食管-气管瘘,依据食管的狭窄长度、位置、程度和瘘口部位,确定支架的长度和位置,行食管狭窄扩张与覆膜支架入,分析临床效果。结果80例患者有72例患者支架置入均一次成功,成功率为90%。结论食管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放疗后食管气管瘘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气管瘘 覆膜金属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可降解镁合金食管支架在食管狭窄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制作兔食管狭窄动物模型。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法将镁合金食管支架置于实验兔食管狭窄处,评估兔精神、行为和进食变化,生理、生化和病理改变,以及食管狭窄改善情况。结果采用NaOH化学烧灼法成功制作兔食管狭窄动物模型,并在4只实验兔的食管狭窄处放置镁合金食管支架,观察期满时(支架放置后12周)发现有3只实验兔体内有支架放射标记残留。食管支架放置后,实验兔精神、行为未见明显异常;兔进食情况明显改善;兔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未见明显改变;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食管黏膜完整,黏膜下层可见炎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肝肾未见明显病理性损伤改变。结论可降解镁合金食管支架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经初步动物实验证实,该支架在治疗兔食管狭窄方面效果良好,具有很大的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食管 支架 食管狭窄 动物 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三种治疗及护理方法在食管切除术患者手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食管切除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常规治疗组、胸腹腔镜A组和胸腹腔镜B组,常规治疗组患者应用开胸肿瘤切除术和常规护理配合进行治疗,其他两组患者均在胸腹腔镜下进行食管癌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其中A组患者同时联合常规护理配合进行手术,B组患者同时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配合,对三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胸腹腔镜A组和B组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下降、术后疼痛缓解时间缩短,住院周期更短、患者焦虑程度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下降,各方面数据对比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胸腹腔镜A组和B组相比,B组患者各项指标数据又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胸腹腔镜联合肿瘤切除手术在食管癌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且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降低;同时良好的手术护理配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腹腔镜 食管癌切除术 护理效果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EMBL)治疗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EMBL治疗的25例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患者,分析临床资料及疗效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全组2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均为一次性切除,手术平均时间为(26.4±7.9)min,2例术中出血,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无穿孔和食管狭窄的发生,术后1~2d出现轻微胸痛症状,自行缓解。结论EMBL可作为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操作简便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 食管黏膜 良性肿瘤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