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兼爱或博爱自先秦、汉唐到宋明,一直为儒家自身所主张并为儒家经学的主流性见解,并不专属于墨家。孟子的激愤斥责,并不妨碍他也有容忍兼爱的一面,普遍之爱与差等的社会可以相容。自古忠孝不两全,无父无君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的真实选择。儒家的仁爱不仅有差等之爱,更有大仁大爱,即博爱或兼爱。从张载的兼爱到程朱的一分殊,不论从一还是一理出发,全天下只有一家人,血缘的鸿沟已经被跨越,儒家仁爱也因此有了更广博的蕴涵。

  • 标签: 无父无君 兼爱 博爱 一气 理一分殊
  • 简介:师生沟通的有效与否,是决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则学生的“心事”教师很难猜透,教师的“柔情”学生永远不懂。不过,由于师生之间在价值观、偏好、需求等方面经常会有冲突,在年龄、阅历方面又存在必然差距,沟通要想顺畅颇为不易。带,是心理咨询中用得较多的策略,许多咨询师借助这个策略,巧妙地和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来访者的个人成长。如果教师也能领会其中的要点,相信也可以改善师生沟通的现状。

  • 标签: 先跟后带 师生沟通 沟通策略
  • 简介:在经历了元明以来的“”的理解方面的“去实体化”的转向以后,理学思想家大都走向了理气一元论。这显然已经偏离了朱子原有的理论形态。陆世仪站在申明朱子之说的立场,坚定地维护朱子理气二元存在论之架构以及先于说。陆世仪的论证依据,虽不外朱子之既有观念,但充分反映了复兴朱子学这一时代需求,也表现了其个人对朱子理学之体认心得。其先于说之特色及其效果,在对抗诸儒异说之目的下;显示了清初朱子学发展之一重要侧面。

  • 标签: 陆世仪 理先于气 理气动静 时代意义
  • 简介:一、浅谈养生之道对养生之道论述得十分精辟而透彻.在中桓公问管仲国君怎样才能建立人民爱戴、邻国亲睦、天下信任的威信.

  • 标签: 道论 治国 《管子》 管仲 身体 才能
  • 简介:"障"说的经典出处是,它为禅宗思想的流行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与禅宗主张的"障"相反,宋代理学家试图重建伦理秩序,确立""的本体地位.使""成为理学的基本范畴,故有必要从根本上否定佛教思想,清除禅宗"障"说的影响."障"说在形式上是对""概念的认知态度,但实际上被转化为一个心性问题.乃至如何实现心性"觉悟"的问题.这个心性问题的核心是"复性",以及以何种方式"复性".禅学、阳明心学的认同"障"说,或程朱理学的批评"障"说,相当于各自选择的"复性"模式.

  • 标签: 理障 圆觉经 复性 禅学 阳明学
  • 简介:《中国青年报》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内75%的年轻人认同容貌与竞争力存在必然联系。简单地说:求职之前,人家评价你的就是“颜值”,长相就是你的第一名片。于是,不少人在进入人生的打拼阶段时,希望通过整容来“提升形象”。在社会中,“以貌取人”不可避免,那么作为神国度里的人,我们基督徒该有怎样的标准呢?

  • 标签: 就是你 中国青年报 茫茫人海 扫罗 庄严宣告 这个世界
  • 简介:《恒》者,上海博物馆所藏之古佚书也。全书十三简,五百一十二字。第三简背有“恒”字样,因以为名。李零认为其为一部首尾完具之道家著作。从内容观之,此言诚是也。由于其已湮灭二千余年,又不见于传世文献,加之思想深邃,故其甫一面世,即颇受学人青睐,遂兴起研究之热。然研究虽多,分歧亦繁。此分歧既包含文字释读与竹简编联,又涉及文意解读与思想阐释。

  • 标签: 《恒先》 疏证 章句 上海博物馆 道家著作 传世文献
  • 简介:最近我收到一个河南女孩李玮的来信,说她老师教大家在读书时留心其中的“优美词语”,而且要写下来、背下来,表示这样才能提高作文的水平。

  • 标签: 人生态度 人生哲理 人生观 人才培养
  • 简介:中国佛教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中国佛教之所以能与时俱进,关键是各个时代的高僧大德多能注意契契机,使佛教在各个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利乐众生。人间佛教继承中国佛教的这一优良传统,当代的法师们在弘法时如果能深入研究众生根性,以适宜的方式进行教化,将会使佛教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获得重大发展。

  • 标签: 中国佛教 与时俱进 契理契机 人间佛教
  • 简介:本文考察了先秦至唐道家和道教“(治)身(治)国”思想的发展。道家及道教各派都曾围绕着身(治)身与(治)国的关系进行过不同层次的探讨。从“天人合一”原则出发,道家和道教各派不仅将身与国比拟为结构和功能相似的有机系统,而且对于(治)身与(治)国的终极基础和实践原则作了深入地剖析。随着语境的变迁,特别是在唐代,原道家语义被转换或开掘出新的内涵,故“身治国”的实质内涵也在变化。“国”观体现了道家和道教各派对个体生命及其生存状态的深度人文关切。

  • 标签: 理身理国 自然 无为
  • 简介:在社会交往中,有时我们要制止别人做某些事,而要达到目的,难度又较大。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劝说呢?我们不妨因势利导,采取一种将欲止之,姑且纵之的谋略,这种谋略我们把它叫做“欲止纵”术。在劝说时,放纵对方,一方面是为了缓和其对抗心理和偏激情绪,另一方...

  • 标签: 饭店经理 训练班 工会主席 上层管理人员 主动权 语言交际
  • 简介:悼念王斐斯神父田志群王斐神父,圣名斐斯,河北辛集市旧城镇人,于1997年5月23日因病医治无效安息主怀,终年93岁。王神父1917年至1927年先后到河北保定蠡县高家庄修道院读书,1928年进入北京大修院攻读神哲学,1934年晋铎,先后到安国市...

  • 标签: 辛集市 爱国爱教 独立自主 教务管理 文明建设服务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简介:在灵隐飞来峰麓的玉乳洞与龙泓洞之间,耸立着一座明代古塔。塔身用石块砌成,六面七层,上面浮雕着佛、菩萨圣像以及佛经、真言等铭文。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下,天光筛落,更显塔影古朴,情趣别具。这座宝塔就是灵隐著名的佛塔——公之塔,简称公塔(图一)。

  • 标签: 中国 佛教 杭州市 灵隐理公塔 明朝 形制
  • 简介:台湾学者孙剑秋博士著,台湾学生书局1997年12月初版,2000年9月再版,全书316页。此书是作者多年来习《易》、治《易》的论文及讲授《周易》的材料汇辑,但全书仍有一根主线贯穿其中,并反映出作者多年治《易》的一贯倾向。(1)以义理为主,不废象数。认为“象数图书之学愈盛,则人的自主性便愈低”,故治《易》应“立乎其大”者(《自序》),又认为“象数亦为易之二”(《亭林之易经学·论学易不可废数》),不能尽去。

  • 标签: 《易理新研》 孙剑秋 台湾省 易学研究 易学文化
  • 简介: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最大的特征就是其方法论的价值和意义。论及毛泽东的管理谋略,自当首推其军事理论和实践。毛泽东关于军队管理的思想,主要包括:人民至上、服务群众,党揽全局、各方协同,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民主管理、纪律保证,分类指导、典型引领等。

  • 标签: 毛泽东 谋略 管理
  • 简介:“浩然之”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如何理解“浩然之”也一直是孟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孟子。公孙丑上》在“浩然之”的一段文字前,又提到“夫志,之帅也;,体之充也”,所以学者往往用“体之充”之来理解“浩然之”,或未对二者做出明确区别。上个世纪70年代出土的汉代马王堆帛书《五行》篇,其说文提到仁、义气、礼,肯定有德的存在。随着《五行》经文部分再次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使学者认识到《五行》的经文与说文可能并不形成于同一时期,说文应完成于孟子后学之手,反映了孟子后学对孟子思想的发展。说文的“德”说,对我们理解孟子的“浩然之”有重要帮助。

  • 标签: “浩然之气” 孟子思想 气论 思孟 《五行》 郭店一号楚墓
  • 简介:《周易》可以为解读《恒》提供重要参照。由此本文提出一些解读《恒》的新见,如首句应读作“恒无,有朴……”,“云云”指阴阳二交感绵密之状,“亡思不天”与《周易》之“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相得益彰。

  • 标签: 恒先 周易 道家 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