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1月10日,包括郭汉城、马也、阎晶明在内的全国知名的戏剧专家、文艺评论家在北京赵家楼宾馆参加了山西省晋剧院召开的晋剧《红高粱》专家研讨会,话《红高粱》之改编,品《红高粱》之创新。专家们一致认为晋剧《红高粱》既坚守了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又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营造出了全民抗日的雄壮气势,谱写了家国危亡中的慷慨悲歌。该剧既不失原著的风采,亦创造化入诸多艺术元素,地域特色鲜明,最终让剧作呈现出以德化人、以技服人、以情动人,思想、人民性、艺术和观赏高度统一的艺术品貌。

  • 标签: 《红高粱》 专家研讨会 山西省晋剧院 文艺评论家 创造性转化 赵家楼
  • 简介: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吕艺生教授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谈起,对当前舞蹈创作中存在的“千舞一面”“千篇一律”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分析。他认为舞蹈表演与舞蹈编导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仿”是舞蹈表演必备的基础,而“创造”则是编导思维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舞蹈作品 观念性 创造力 学术委员会 元素 北京舞蹈学院
  • 简介:形象创造在动画电影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意义和作用,形象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部动画电影的成败。2015年度国产动画电影的形象创造从整体上并未完全改变长期以来造型缺乏设计、性格大同小异、特征与情节无关的状况,但也有几部作品有令人喜出望外的表现,例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十万个冷笑话》等。本文在对该年度中国动画电影形象创造进行总体把握的前提下,对几部成功作品的主要形象做了重点分析,并指出了目前国产动画电影在形象创造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与不足,以期为中国动画电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 标签: 国产动画电影 形象创造 大圣 哪吒
  • 简介:舞台,在表演者的眼中是一个十分广泛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世界。对于舞台技术与舞台美术创造来说,直接影响着舞台设计的品质。所以也可以说,舞台技术是舞台设计水平的高科技支撑。一些舞台美术创造都是通过舞台技术的辅助来实现的,所以也就使得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本文针对舞台技术与舞台美术创造的关系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标签: 舞台技术 舞台美术创造 关系分析
  • 简介:安德烈·马斯托维托以深刻的智慧结合孩子般的创造力,表现了人类永恒的主题,诸如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他的作品中都被以诚实的简洁语言提出来,而唯一的答案即是接受生命的轮回。死亡、创造、再创造是马斯托维托作品永恒的表达。

  • 标签: 安德烈 对话 力量 毁灭 创造力 再创造
  • 简介:由于日本文化受到中国的深远影响,因此许多人习惯地认为日本艺术就是中国艺术的分支,日本美术也是中国美术的衍生物,但事实并非如此。本文从传统美术和现当代美术两个层面归纳论述"二战"之后日本美术的发展脉络,展现当代观念和综合媒材对"美术"概念的扩展和转型,这反映了日本美术在走过百余年模仿和追随西方现代主义之后,重新审视自身传统,力图从近代以来所形成的观念中逐渐脱离,开拓具有日本特征的当代美术样式的努力。日本美术战后在样式和理念上的演变,也体现出日本文化基于"兼收并蓄"的本能将外来文化转化为自身基因的特征。

  • 标签: 日本美术 日本画 当代美术 物派 日本文化 中国美术
  • 简介:引言自二十世纪上半叶以来,纤维艺术在不同国家、地域的文化背景下,经历着从传统样式到现代样式的传承和变化。纤维艺术形态的多元化、艺术风格的多样、材料的综合等诸多因素交叉融合,构成了现代纤维艺术的总体特征。那么在创作和教学实践中,多元探索现代纤维艺术新综合材料的运用理念和技巧,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纤维艺术家和教学领域非常关注的重点课题。

  • 标签: 现代纤维艺术 艺术形态 教学实践 复合型 二十世纪上半叶 立体
  • 简介:一支歌——《不知该怎么称呼仿谚(绿地、金沙、李胤词,孟勇曲),2月2日从湖南卫视起飞,到3月10日,仅30多天的时间里,即以10亿次的网络点击量红遍全国。广播电视播的是它,广场舞跳的是它,人们街谈巷议的是它。仔细了解创作经过,悉心研读歌词,我认为就歌词本身而言,应当是精准与出新创造的奇迹,值得好好学习与思考。

  • 标签: 学习 称呼 湖南卫视 广播电视 创作经过 歌词
  • 简介:高校毕业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研究采取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技术对高校毕业生的发展性危机实施干预,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比较,实验组有显著差异。结果证明,再造式音乐治疗对高校毕业生发展性危机的干预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一项切实可行的心理治疗技术。

  • 标签: 再创造式音乐治疗 高校毕业生 发展性危机 干预
  • 简介:20世纪初期美国的艺术批评和理论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对后来的艺术思潮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家和思想家,最突出的是罗伯特·亨利和斯蒂格利茨,他们影响了一大批纽约艺术家和批评家,并形成了两个活动圈子。本文即以他们为重点,探讨美国早期前卫艺术思想的发展和对美国精神态度的自觉意识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他们批评思想的美学和哲学层面的系统总结——杜威《作为经验的艺术》。

  • 标签: 纽约 《艺术精神》 美国精神 《作为经验的艺术》
  • 简介:2015年8月,"第三届‘海泰杯’国际非职业钢琴比赛"在天津成功落下帷幕。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加拿大、荷兰和日本等国家的12位顶尖级钢琴家和教育家参与了评审工作。中国钢琴家的"老朋友"、钢琴家托马斯·翁格博士也位列其中。在比赛间隙,笔者采访了他。叶柳(以下简称"叶"):你评审过许多重要的钢琴比赛,你认为"非职业钢琴比赛"的标准与其他专业钢琴比赛有什么不同?

  • 标签: 钢琴比赛 托马斯 翁格 顶尖级 复调作品 德彪西
  • 简介:继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后,为深入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进一步推动地方戏曲传承保护与发展,繁荣我国文艺事业,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戏曲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期我们聚焦戏曲艺术,邀请戏剧专家、学者为中国戏曲的当代发展提供思路和构想,刊发新生代戏曲编剧新作,关注戏曲舞台老将新秀、新创剧目以及审美新风范等,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对中国戏曲发展的关注。

  • 标签: 中国戏曲 “现代性” 地域性 传承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 地方戏曲
  • 简介:本文立足于当下的艺术状况,以本人的创作经验和思考为出发点,从绘画过程充满偶然的特性来看绘画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本文亦以涟漪效应来做比喻,在今天看似非常有限的绘画前景之下,只要我们意识到偶然的无所不在,并懂得主动创造偶然,迎接偶然和运用偶然,我们一定能在某一个节点上对既定的概念和定义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突破,从而看到绘画的多重可能

  • 标签: 涟漪效应 偶然性 开放 拓宽 概念 可能性
  • 简介:打开艺术史,或走进博物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经常是一件件经典艺术作品和那些饱经历史风霜的艺术大师的名字,他们的不同于常人的生平事迹和非凡的创作结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部艺术史就是一部经典和大师交相辉映的历程。当然,随着研究工作的逐渐深入和细化,许多平凡的艺术作品也会映入我们的眼帘,进入我们的视野。但是真正代表历史上某些时期的高度、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品,只能是经过长期历史检验、并对艺术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作品不仅具有时代,而且具有超越。正是超越更加突显了艺术杰作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历史意义。

  • 标签: 经典作品 时代性 历史意义 艺术大师 艺术作品 艺术史
  • 简介:蒙古族早期的美术现象属于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活动,体现出一个民族初始萌芽的艺术历程。从早期的民间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萨满教崇拜等,到后来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并逐渐相互吸纳融合而形成系统化的宗教信仰,这些都为蒙古族民间的各种活动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 标签: 审美性 古画 自然崇拜 蒙古族 行为活动 美术现象
  • 简介:本文引入算法灾难这一问题,首先重新阐释了保罗·维利里奥[PaulVirilio]的原初事故[originalaccident]概念,在其中他发现了事故之双重含义的融合[conflationofthedoublemeaning],这双重含义为1)实体的述语[predicate],2)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偶然事件在技术灾难年代[thetimeoftechnologicalcatastrophe]的完全实现。本文与维利里奥的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区分了第二自然(一种自然一技术的有机结构,福岛灾难作为例证)的偶然和埃米尔·布特鲁[色mileBoutroux]所阐明的自然法则下的偶然。第二自然[thesecondnature]来自理性在对抗事故中的不断外化[constantexteriorisation]——这一点柏拉图早在《普罗泰戈拉篇》中就提出了,此篇中理性是他在反-悲剧戏剧[anti—tragictheatre]中用来预防偶然[τυχη,亦即luck]到来的措施。柏拉图之后,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区分了“运气”[τυχη]和“自动”[τοαυτοματου],视它们为可能[chances]的两种形式;然而,如今的我们观察到,作为当今自动化[automation]的自动机[automaton]正在创造着一种机运[τυχη]或者偶然[contingence]的新形式,导致了算法灾难[algorithmiccatastrophe]。这些灾难通过金融市场的“闪电崩盘[flashcrash]”、亚马逊云计算[Amazoncloudcomputing]的设计原则(一切都会失败)等得以证明,实际上,早在1960年诺伯特·维纳[NorbertWiener],以及最近斯蒂芬·霍金在反对人工智能的评论中,都对这些灾难提出了警告。本文建议通过阅读昆汀·美亚索[QuentinMeillassoux]有关偶然的绝对化[absolutisationofcontingence]去理解算法灾难的思辨美学[speculativeaesthetics],从而结束全文。

  • 标签: 偶然性 灾难 算法 亚里士多德 报复 第二自然
  • 简介:长期以来,对动画史的研究独立于艺术史的研究,并缺乏观念的梳理。实验动画的观念探索也经历了现代主义时期的纯粹运动和形式的研究,到当代语境中以时间为材料的哲学思辨。以身体感知为中心的时间绵延展现出了动画艺术家的观念转向。

  • 标签: 实验动画 观念 达达主义 形式 时间绵延 当代语境
  • 简介:安徽音乐文化既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又有安徽地方特征.其中尤以民歌为最,其曲调往往是其他乐种吸取的对象,不少文人曾借助安徽民歌创造出多种形式的音乐作品.本文基于此,对安徽民歌做了简要的概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安徽民歌的发展历程做了梳理,探讨了其起源与发展,并从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安徽民歌的价值内涵,探讨了安徽民歌的艺术特征等.

  • 标签: 安徽民歌 历史渊源 艺术特征
  • 简介:一、水墨之公共性近代水墨变革,传统样式向现代转型,其中重点,是为人物画之复兴。而人物画之所以成为问题,却又与传统样式无法适应现代之社会诉求密切相关。唐宋以后人物画衰落已成事实,其中原因学者多有探讨,论者纷纭,说法不一。西方文化进入中土,冲击原有文化,结果之一是,水墨被命名为"国画",以民族国家之认同而明辨传统艺术之正宗,于是水墨从原有酬唱答谢赏玩之文人雅事,一变而为社会关注对象,

  • 标签: 私密性 现代性 民族国家 杨之光 水墨人物画 变体画
  • 简介:一、引论始于晚清时期的蜀南面塑艺术是集民俗、民间审美和民间制作工艺为一体的造型艺术,它是蜀南地区民俗文化的主要承载者,也是百姓精神信仰的折射体,更是民族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的重要资源。作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蜀南面塑艺术,在其发展演进的历史进程中受特定地域文化环境、民俗民风与精神信仰等要素的影响,经民间艺人们不断汲取各方技艺,逐渐形成了极具浓厚乡土气息、鲜明地域特色、深厚文化内涵的面塑艺术。

  • 标签: 面塑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殊性 民族民间艺术 民俗文化 精神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