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在瓣膜房颤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发展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章,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的药理学特性、临床试验结果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对于CHA2DS2-VASc评分≥2或既往曾有一过脑缺血发作(TIA)或有卒中史的患者,应该使用抗凝药物。新型口服抗凝药,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相比,有相似甚至更好的抗凝效果、安全和便利。它们具有快速起效,更多可预测的药动学特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饮食对其无明显影响,比华法林导致颅内出血的风险更低。

  • 标签: 口服抗凝剂 房颤 达比加群 阿哌沙班 利伐沙班 系统性栓塞
  • 简介: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30~85岁居民中AF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以上。血栓栓塞并发症是AF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卒中则是最常见的表现类型。

  • 标签: 心房颤动患者 抗凝治疗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瓣膜 心律失常 流行病学
  • 简介: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规则有序的电活动消失,代之以快速、杂乱无章的心房颤动波,是最常见的持续心律失常。心房无序的颤动使其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耳内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甚至停滞进而产生心房附壁血栓。与普通人群比较,房颤患者具有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这主要是由于房颤患者易于发生缺血性卒中。研究结果显示,瓣膜房颤患者每年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约5%,是非房颤患者的两倍,15%~20%脑栓塞的发生是由于房颤,在老年人群中房颤并发栓塞的比例更高,由其导致的脑栓塞为房颤患者的5倍[1]。

  • 标签: 心房颤动患者 老年人群 抗凝治疗 非瓣膜病 持续性心律失常 房颤患者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2000—4500 米之间 高海拔地区瓣膜房颤患者用利伐沙班治疗后对抗凝治疗的效果 。 方法 : 2 01 8 年 4 月 -201 9 年 10 月 ,在本院抽取瓣膜房颤患者 70 例开展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用 利伐沙班治疗,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 。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无意义 ( P>0.05 ); 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 P<0.05 )。 结论:高海拔地区瓣膜房颤患者用利伐沙班治疗,疗效显著,且还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值得临床借鉴 。

  • 标签: 非瓣膜性房颤 利伐沙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高龄瓣膜房颤动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后,探讨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方法12例老年瓣膜房颤患者基线评估认知障碍程度,在按需给予控制血压、血糖、降同型半胱氨酸、调脂、改善认知障碍等治疗基础上,每日固定时间顿服利伐沙班(10mg,德国拜耳公司),共计12月,同时进行自身对照MMSE评分。结果基线组MMSE评分分别与3月、6月、9月、12月组评分组间比较P值无显著差异。结论高龄瓣膜房颤动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2月后认知障碍程度无明显下降。

  • 标签: 非瓣膜性房颤 利伐沙班 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 抗凝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高龄老年(≥80岁)瓣膜房颤动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有效及安全,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室使用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高龄老年瓣膜房颤动患者各50例,达比加群组使用110mg,2次/d,利伐沙班组使用10mg,1次/d,华法林组将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至2.0~2.5,比较3组间的出血、栓塞事件的发生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1)华法林组、达比加群组、利伐沙班组组间比较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与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及利伐沙班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达比加群组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等指标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药前[(34.25±0.59)s]、用药后3d[(44.73±2.60)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利伐沙班组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时间(PT)用药前[(14.94±0.31)s]、用药后3d[(18.05±0.58)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结论(1)高龄老年瓣膜房颤动患者应用NOACs有效不劣于华法林,安全优于华法林。(2)使用NOACs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但当应用于特殊人�

  • 标签: 抗凝药 心房颤动 老年人 80以上 评价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与螺内酯联合治疗瓣膜病阵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将110例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联合组,各55例,2组都服用胺碘酮,第1周600mg/d,第2周减为400mg/d,第3周减为200mg/d,然后200mg/d维持,联合组加用螺内酯20mg/d,观察2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安全。结果治疗期间有3例退出研究,治疗6个月后2组左心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2个月后联合组的左心房内径为(35.61±1.78)mm,小于胺碘酮组[(37.23±1.58)mm](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胺碘酮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94.32%、87.65%,低于联合组93.86%、84.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12个月后联合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85.32%显著大于胺碘酮组72.18%(P〈0.05)。结论胺碘酮与螺内酯联合治疗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 标签: 心房颤动 非瓣膜病 胺碘酮 螺内酯 窦性心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瓣膜型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35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测定血清H—FAB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2个月心脏事件与心脏事件发生情况H.FABP水平。结果H—FABP浓度在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分别是(4.30±1.28)、(6.06±1.03)、(7.64±1.56)ng/m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Ⅱ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浓度在心力衰竭各亚组及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CK-MB浓度在心功能Ⅳ级组与其他心力衰竭亚组及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及随访2个月发生心脏事件的H-FABP浓度(7.95±1.30)ng/ml与心脏事件的H-FABP浓度(5.02±1.31)n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判断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肌损伤 心脏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房纖颤(AtrialFibrillation)簡稱房颤,是常見的心臟病之一,其在人群中的總患病率為4.2%,中國13億人15中約有550萬人患房顫。患病率隨年龄的增長而增高。75歲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約為10%,房颤是死亡獨立危險因素。

  • 标签: 房颤 治疗 诊断 心脏病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延续护理对房颤患者华法林服药依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间就诊的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分析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正常进行出院指导,分析组加以延续护理。在病人出院起5个月内对两组患者服用药物依从进行记录评估。结果:患者至出院起5个月内分析数据显示分析组平均服药依从评分(7.39±0.62)比对照组(6.28±0.50)显优(P<0.05),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房颤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进行出院随访照护,其能增强患者对华法林用药依从,提高治疗效果,并促进病情早期康复。

  • 标签: 延续护理 房颤 华法林 服药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风湿瓣膜病(以下简称风心)在婚前检查(以下简称婚检)人群中的发病率、临床表现、诊断过程及对婚育影响。方法回瞻性地总结我院99年5月到02年4月间共三年的婚检资料,对其中2例风心病者进行临床表现和检出经过的分析。结果婚检人数共14803人,患风心病者2人,均为女性,发病率在婚检人群中占1.35‰,其中1人在婚检前曾经有过几次体检均为正常。结论风心病在婚检人群中发病率极低,病史不清楚,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极易漏诊。婚检时闻及SM>Ⅱ°或DM杂音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作进一步的检查,提高风心病的检出率。对确诊风心者给于相应的治疗和详细的婚育指导,后者尤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婚前检查 风湿性心瓣膜病 心脏听诊 婚育指导
  • 简介:目的分析房颤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房颤的相关因素,旨在减少房颤的发生,有效治疗房颤,减少房颤的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55例房颤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基础疾病.结果155例房颤患者中,有140例(90%)伴有心脏病基础,年龄与房颤呈正相关,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结论房颤与高心病、冠心病、年龄、性别密切相关.

  • 标签: 房颤 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管理中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定为2021.02-2023.06,选取此时段我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45例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抗凝管理意愿进行分组,20例予以门诊管理者归入对比组,25例予以延续护理者归入观察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抗凝管理支出费用、患者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比较抗凝管理支出费用,管理后观察组低于对比组,且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管理后观察组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抗凝管理时,应用延续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情况,降低抗凝管理支出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管理 延续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