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辫膜房颤患者行经左心耳封堵术的整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6.8-2017.10月份的95例行经左心耳封堵术患者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总结了相关的护理经验。结果全部患者都是在手术治疗后所出院的,其中有一例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心包填塞然后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后才出现,还有一例下肢穿刺出动脉出血然后置入支架一枚。结论对行左心耳封堵术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且及时制定出相关的流程图能够有效使得护理人员完善其领域的护理措施,最终才可以为相关护理和患者得到教育提供到一定的支持。

  • 标签:
  • 简介:目的:针对指南推荐对于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中危瓣膜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决策相对灵活性,分析评估目前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中危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探讨针对这一人群的抗凝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中危瓣膜房颤动患者192例,依据患者意愿给予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和不服药,将其分为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阿司匹林组和不服药组。观察与对比各组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后终点事件[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结果:192例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中,服用华法林的例数少于服用阿司匹林与不服药的例数(P〈0.05);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P〈0.05);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和阿司匹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和不服药组(P〈0.05)。结论:CHA2DS2-VASc评分法为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虽然为中危人群,规范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是必要的。结合我国国情服用阿司匹林是必要的和值得推荐的选择。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CHA2DS2-VASc评分法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老年瓣膜房颤患者给予利伐沙班医治的疗效及安全。方法一共入选老年瓣膜房颤患者78例,入选时间跨度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然后以随机盲选分组法分成,对照组39例给予华法林医治,观察组39例给予利伐沙班医治,并对比评估2组医治疗效及安全。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71.7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23.0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P<0.05)。结论针对老年瓣膜房颤患者,利伐沙班的应用疗效显著,且安全高;所以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 标签: 利伐沙班 老年非瓣膜性房颤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瓣膜房颤是我国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脑卒中是房颤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抗凝治疗极其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强化患者教育探讨瓣膜房颤患者院外抗凝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瓣膜房颤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门诊随访,干预组采用强化患者教育支持下的随访。比较两组INR监测次数、INR达标次数、INR达标率、抗凝知识问卷得分、出血、停药、死亡等。 结果 干预组1年内INR监测次数、INR达标次数、INR达标率、抗凝知识问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抗凝知识问卷得分与INR达标率正相关(r=0.600,P

  • 标签: 心房颤动,华法林,患者教育,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强度华法林预防瓣膜房颤并发脑栓塞的效果。方法:共抽选患者70例,时间在2021年7月-2022年11月,遵循1:1原则随机分组,各35例,一组接受低强度阿司匹林治疗,记作对照组;一组接受低强度华法林治疗,记作观察组,比较分析华法林预防脑梗塞发生的效果。结果:观察组脑栓塞(5.71%)及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2.86%、25.71)(P<0.05)。结论:相较于低强度阿司匹林治疗,低强度华法林的效果更佳,有效预防脑栓塞发生,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强度 华法林 阿司匹林 非瓣膜性房颤 脑栓塞 预防
  • 简介:摘要瓣膜房颤动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疾病,该病也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患者需长期接受抗凝治疗,以降低血栓形成风险。瓣膜房颤动患者长期治疗,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迫切的需要采取针对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此,本文对瓣膜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干预的展开综述研究。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安神定悸汤联合盐酸胺碘酮对瓣膜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 从2020年3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瓣膜房颤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抗凝治疗的瓣膜房颤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病情均经临床确诊,将抽取对象分为治疗组(n=49)和参照组(n=47),2组患者均接受心电监测等基础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同时联合应用抗凝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治疗,参照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NR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273,P=0.0492),TT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320,P=0.0357),APTT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497,P=0.0293),PT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67,P=0.0193)。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为4例,总发生率为8.16%,参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为12例,总发生率为25.5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878,P=0.0386)。结论瓣膜房颤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进行抗凝治疗有助于促进其凝血功能改善同时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对于提升其机体素质可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非瓣膜性房颤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房颤是中风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与其它因素相比,房颤所引起的中风范围较大,预后较差。在心房颤动病人中,使用抗凝剂的病人死亡率和缺血性卒中的机率较低。《2020欧洲心房颤动诊断和管理指南》着重介绍了 ABC路径对房颤进行全过程的控制,“A”是指抗凝和/避免中风,并突出了对中风的抗凝控制。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对各种新型口服抗凝剂的药物特性、临床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下面是关于这件事的报导。

  • 标签: 抗凝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心血管内科瓣膜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现状,以期更好指导临床抗凝治疗,减少房颤导致的卒中事件。方法收集267例因患瓣膜AF住院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和用药情况,分析患者临床特点与抗凝情况的关系。采用CHA2SD2-VASc评分标准,出血评分采用HAS-BLED评分标准,对入选患者进行出血、卒中风险评估,分析两者与抗栓方案的关系。随访1a,观察患者卒中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瓣膜房颤患者267例,有抗凝指征者229例,仅69例行抗凝治疗,其中68例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住院期间INR达标者(2.0-3.0)10例。年龄、合并冠心病、既往脑卒中病史、出血史等可能影响抗凝治疗。结论房颤患者多需抗凝治疗,但目前抗凝治疗率低,华法林抗凝治疗者住院期间INR达标率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尚未广泛应用。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CHA2SD2-VASc HAS-BLED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血管内科瓣膜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400例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研究,分析患者抗凝药物使用情况与未使用抗凝药物治疗的原因。结果所有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中,共有78例患者采用了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CHA2DS2-VASc评分为0分或没有临床相关主要危险因素者共有21例,其中2例患者接受华法林治疗;CHA2DS2-VASc评分为1分或具有一个临床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者共有60例,其中5例患者接受华法林治疗;CHA2DS2-VASc评分超过2分共有319例,其中71例患者接受了华法林治疗。结论瓣膜病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使用率较低,多采用了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未使用华法林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医生决策、监测不便以及认识不足所致。

  • 标签: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现状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利伐沙班治疗老年瓣膜房颤动患者的有效及安全。 方法 在我所中随机抽取 130 例患者,这些患者均是于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1 月治疗的老年瓣膜房颤动患者,依据诊断时间分为甲组和乙组,前者 65 例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治疗,后 65 例应用华法林治疗,对比两组栓塞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相较于乙组,甲组患者栓塞事件发生率与之相差不多, 2 组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相较于乙组,甲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 2 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相较于乙组,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2 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针对老年瓣膜房颤动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有效及安全更甚,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利伐沙班 心房颤动 华法林 栓塞 出血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低剂量达比加群酯在老年瓣膜房颤 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和安全。 方法:采用 CHADS2-VASc评分法纳入 112例评分≥ 2的瓣膜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 2组,达比加群酯组 56例,每次服用达比加群酯 110mg,每日两次;华法林组 56例,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调整剂量,将 INR控制在 2. 0~ 3.0。结果:脑卒中或血栓栓塞事件在达比加群酯组发生 4例( 7.14% ),华法林组发生 6例 (10.71% )。出血事件在达比加群酯组发生 5例 (8.93% ),华法林组发生 13例 (23.21% )。 2组脑卒中或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达比加群酯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 (P<0. 05)。结论:低剂量达比加群酯对老年瓣膜房颤患者的抗凝疗效不逊于华法林,但出血风险明显低于华法林。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非瓣膜性房颤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瓣膜房颤动(NVAF)患者合并冠状动脉钙化(CAC)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为研究时间,回顾研究在该时间段内我院30例NVAF患者。根据冠状动脉CTA结果将患者分为CAC组与CA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心衰情况、血脂水平等方面的临床特征,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NVAF患者合并CAC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射血分数、BNP、NT-proBNP、HDL-C水平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CAC组患者在年龄、他汀类药物使用占比、高血压史占比、TC、TG、LDL-C水平均高于CAC组(P<0.05)结论:NVAF患者合并CAC时,通常年龄较大、多有使用他汀类药物史及高血压史、没有心衰情况、TC、TG、LDL-C水平较高;年龄较大、男性患者、有高血压是NVAF患者合并CAC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钙化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瓣膜房颤患者左心耳容积和功能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估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54例瓣膜房颤患者为样本,记作研究组,并选择同期56例在本院就诊的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记作对照组。为所有入组患者做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验证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LAEF、LAVmax和LAVm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AAEF水平低于对照组,LAAVmax和LAAVmin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AA-VCR、LAA-PEV和LAAE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估瓣膜房颤患者左心耳容积和功能价值显著,值得作为主要诊断方式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非瓣膜性房颤 左心耳容积 左心耳功能 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吲哚布芬抗凝治疗老年瓣膜房颤左心房血栓的有效及安全。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 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老年瓣膜房颤作为对象,完善心脏彩超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瓣膜房颤动患者共60例,均因为左心房存在血栓形成不能行射频消融术,年龄≥75岁,纽约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或心功能Ⅳ级经治疗后转为Ⅱ~Ⅲ级。结果:吲哚布芬抗凝用于治疗老年瓣膜房颤左心房血栓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口服吲哚布芬200mgBid发生血栓事件及出血事件均较少,具有更好的临床安全,值得推广应用研究。

  • 标签: 吲哚布芬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
  • 简介:目的针对瓣膜房颤动患者,讨论实施抗凝治疗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瓣膜房颤动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治疗;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例,肺栓塞患者3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2例,心肌梗死患者1例,出血事件5例,总计13例,占比21.7%;对照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例,肺栓塞患者5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3例,心肌梗死患者2例,出血事件6例,总计19例,占比31.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瓣膜房颤动患者,于临床实施达比加群酯治疗,可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疗效,在各个方面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帮助患者在后续康复中,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达比加群酯推广应用。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心房颤动 非瓣膜性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瓣膜房颤患者抗凝有效及安全。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2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瓣膜房颤病例患者 2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案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 13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比加群酯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对此两组患者使用抗凝药物后,患者的栓塞、血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指定药物治疗后,患者均为出现大出血、死亡等病症现象。研究组患者的栓塞、血栓形成率为 3.05%、缺血性脑卒中为 1.53%、少量出血发生率为 0.76%,对照患者栓塞、血栓形成概率为 3.29%、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 0.76%、少量出血患者为 0.76%。结论:对于瓣膜房颤病症患者的治疗而言,采用达比加群酯或华法林均能够起到治疗作用,二者治疗效用具有类似,但通过对案例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达比加群酯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出现风险更低。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非瓣膜性房颤 抗凝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