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房颤是目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其并发的血栓事件是房颤患者管理的中心问题。房颤患者合并不同的危险因素其血栓事件发生的机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围绕瓣膜房颤发生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及预测血栓事件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房颤  心房血栓 危险分层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瓣膜房颤动患者规范化抗栓治疗现状及影响规范化治疗的原因。方法收集114例瓣膜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栓治疗的现状、l临床事件发生率及未使用抗栓药物的原因。结果114例患者中使用抗栓药物治疗共77例(67.5%),其中华法林组15例(13.2%),阿司匹林组62例(54.4%);37例(32.5%)未使用抗栓药物治疗(未抗栓组)。三组患者中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7例(14.9%),其中阿司匹林组6例(9.7%,6,62),未抗栓组11例(29.7%,11/37),华法林组无缺血事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华法林组与未抗栓组、阿司匹林组与未抗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10),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三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及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65例CHADS2评分≥2分的患者中,医生未行栓塞风险评估,未服用华法林8例;医生过分担心出血风险未服用华法林7例;患者不知道应服用华法林14例;患者担心出血未服用华法林13例;不愿长期服用华法林并监测凝血指标18例;原因不明5例。结论瓣膜房颤动患者华法林使用率低,应规范化治疗。医患因素均影响了华法林的使用,应共同努力。

  • 标签: 心房颤动 华法林 抗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老人瓣膜房颤动(房颤)患者服用利伐沙班剂量的疗效及安全

  • 标签: 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高龄老人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心律失常,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认知功能和痴呆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具有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将给社会和医疗服务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部分心房颤动患者的症状虽然可能很轻,但其危害仍很大,严重的可导致卒中、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房颤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及早到医院就诊。房颤越早诊治,康复预后就越好,如若等到房颤从阵发性发作发展到持续发作,疗效也将相应降低。抗凝是房颤治疗的关键,合理的抗凝治疗将大大降低病人因房颤发生卒中的风险。荟萃分析表明,华法林可使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相对风险降低64%,年卒中绝对风险降低2.7%,使全因死亡率降低26%。虽然华法林的抗凝效果确切,但有效治疗窗较窄、不同个体有效剂量差异较大、需频繁监测INR,且抗凝作用受多种食物和药物影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依从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药--Xa因子抑制剂(NOAC)利伐沙班,作为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具有稳定的剂量相关抗凝作用,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抗凝药华法林相比,利伐沙班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好、使用方便、无须频繁监测INR、出血事件发生率低等优点,利伐沙班的出现给心房颤动的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本论文结合利伐沙班的药理及药代动力学、给药方案、出血处理、监测指标和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利伐沙班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瓣膜房颤动患者应用稳心颗粒的作用效果。方法:限定时间为2022年5月~2023年6月,以我院接受治疗的69例瓣膜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区分为两组,参照组(34例)以常规西药治疗为主导,试验组(35例)以常规西药为基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临床疗效、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LVEF、PT、aPTT均高于参照组,LVESD、LVEDD、hs-CRP、ET-1、FIB均低于参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验证意义(P<0.05)。结论:瓣膜房颤动病人应用稳心颗粒可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及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

  • 标签: 稳心颗粒 非瓣膜性 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房颤动患者通过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房颤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实施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n=30)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生化指标(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TG、TC、LDL-C、白蛋白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房颤动患者通过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可提升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渝东南片区瓣膜房颤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短期抗凝及相关出血事件方面的运用情况。方法:98例瓣膜房颤动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抗凝方案的不同将46例采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纳入华法林组,而将另52例采取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纳入利伐沙班组。对比两组1月、3月、6月的出血事件和栓塞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月、3月时,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栓塞事件发生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6月时,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瓣膜房颤合并慢性肾病患者在栓塞率方面相当,而出血风险方面利伐沙班低于华法林。

  • 标签: 利伐沙班 华法林 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慢性肾病 抗凝效果 相关出血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房颤与阵发性房颤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提升治疗成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9月我院接诊的90例明确诊断患有心脏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以持续房颤、阵发性房颤以及房颤患者的类别进行划分,均为30例,并展开对患者在治疗与护理期间是否发生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工作。结果: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在持续房颤以及阵发性房颤组中有较多患者发生了卒中情况,而非房颤组中却仅仅6例患者发生了卒中,差异较大,P

  • 标签: 持续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 脑卒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风湿心脏瓣膜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风湿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X线检查,与手术病理相对比,比较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率96.15%(75/78)明显高于X线确诊率78.21%(61/7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11,P=0.012<0.05).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并二尖瓣狭窄,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病变等均是较多见的联合瓣膜病。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普及应用,有利于风湿心脏瓣膜病的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瓣膜退行性病变以及该疾病运用超声检测诊断的效果。方法:选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老年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再选46例体检健康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组间心脏瓣膜情况。结果:经组间心脏瓣膜情况比较来看,观察组的心脏瓣膜各项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老年性瓣膜退行性病变 超声诊断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变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临床护理的效果及体会。方法:择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一年内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变患者64例,在其术后,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脏病变患者,术后采用优质的护理方式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