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里,加强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适应医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结合眼科学的特点,初步探讨在眼科教学活动中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提高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的服务临床提供帮助。

  • 标签: 眼科学 创新能力 医学生
  • 简介:目的探讨和总结“复明一号”眼科流动手术车在农村地区行白内障复明手术围手术期的管理方法。方法对“复明一号流动手术车”2012年在农村地区施行的5483例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围手术期管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在“复明一号”眼科流动手术车上施行的5483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无一例严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眼科流动手术车上施行大规模白内障复明手术除严格遵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外,还要结合农村地区的条件和在车上进行手术的特点制定实施围手术期管理方法,以减少手术并发症,使白内障复明手术安全高效。

  • 标签: “复明一号” 眼科流动手术车 围手术期管理 白内障
  • 简介:生物力学是研究组织或器官的力量与功能之间关系的学科,对研究眼科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诊疗具有重要作用。眼球是一个封闭的近似球体的器官,眼球内外的每一组织都有一定张力,而且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眼内外及球壁某一局部组织的改变,可能会影响眼球某一区域组织的生物力学或功能的改变。随着生物力学的方法增多,大家越来越重视对眼部组织生物力学的研究,达到预防和治疗眼部疾病的目的。如使用胶原交联增强角膜的强度,防治圆锥角膜或扩张性角膜疾病;又如后巩膜加固术增强巩膜力学的方法来治疗或预防高度近视等。对眼外肌、角膜、巩膜、虹膜、晶状体的生物力学的研究是目前热点,本文就目前眼部生物力学的研究热点做一综述。

  • 标签: 生物力学 眼外肌 角膜 巩膜 脉络膜 视网膜
  • 简介:白内障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致盲原因,也是我国最重要的致盲原因,白内障摘除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白内障手术率(CSR)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对基层医院的眼科医师和年轻医师进行恰当的白内障手术规范化培训是提高我国CSR的关键之一。

  • 标签: 白内障手术率 能力评估 致盲原因 白内障摘除 发展中国家 规范化培训
  • 简介:角膜感染如果不能很快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可使角膜失去透明性而致盲。“微生物性角膜炎”、“感染性角膜炎”和“化脓性角膜炎”都是指角膜的化脓性感染。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使用“微生物性角膜炎”这一概念。这些感染的特征是角膜实质层的黄白色浸润,伴或不伴角膜上皮的缺损,常有炎性反应。(图1)微生物性角膜炎的最常见主诉如下(包括不同的严重程度):·眼红·疼痛·视物模糊·畏光·流泪这篇文章将回顾细菌性和真菌性角膜炎,

  • 标签: 微生物性 角膜感染 角膜实质层 细菌性角膜溃疡 角膜上皮 结膜瓣遮盖
  • 简介:目的:探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ST)测量正常角膜、顿挫期圆锥角膜、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临床期圆锥角膜的生物力学变化,分析不同进展期圆锥角膜生物力学特征,为更早期地诊断圆锥角膜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顿挫期圆锥角膜15眼为顿挫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23眼为亚临床期组,临床期圆锥角膜40眼为圆锥角膜组,欲行近视激光手术和正常角膜志愿者40眼为正常组(对照组),应用CorvisST测定各组的生物力学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正常角膜与顿挫期圆锥角膜生物力学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角膜与亚临床期组第二压平长度(AL2)、第一压平速率(AV1)、最大压陷曲率半径(HC-radius)、最大压陷深度(DA)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角膜与圆锥角膜组除第二压平速度(AV2)、最大压陷时间(HC-time)、最大压陷屈膝峰间距(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生物力学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DA对于圆锥角膜诊断效率最高(曲线下面积0.891±0.028)。结论:顿挫期圆锥角膜生物力学较正常角膜无改变,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生物力学较正常角膜部分参数有改变,但其参数单独诊断圆锥角膜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差。临床期圆锥角膜生物力学较正常角膜明显改变,DA诊断效率最高。

  • 标签: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 圆锥角膜 角膜生物力学
  • 简介:近视虽是眼科常见病,却一直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M受体阻滞剂对于动物近视模型和临床患者都有明确的延缓近视的作用,因此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其目前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M受体阻滞剂 近视进展 实验研究 近视模型 常见病 控制措
  • 简介:本文对一系列生后不同年龄小白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束发育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其发育过程基本呈现4个阶段、各阶段都伴数量、长度及交联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本结果有助于对哺乳动物毛细胞静纤毛形态发育及此过程中结构-功能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 标签: 耳蜗成熟 毛细胞 静纤毛束
  • 简介: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时期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本文对当前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从视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细胞因子、相关基因和蛋白,以及调节激酶表达角度分析了视觉发育以及弱视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为视觉可塑性、弱视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弱视 发病 分子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治疗豚鼠爆震性听力损失的给药途径。方法将24只成年豚鼠经脉冲噪声(167dBSPL,间隔2s,80发)暴露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常规耳后切口,将浸透DEX的明胶海绵颗粒置于圆窗龛上。B组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鼓膜,穿刺后将浸透DEX的明胶海绵颗粒置于圆窗龛上。C组手术方法同A组,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爆震前,爆震后24h及治疗后3周检测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琥珀酸脱氢酶染色(succinicdehydrogenase,SDH)基底膜铺片,观察毛细胞。结果ABR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3周A组和C组ABRclick反应阈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组和B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DH基底膜铺片观察3组毛细胞,见A组和B组毛细胞恢复均较C组好,但是A组恢复更佳。结论耳后径路和鼓膜直接穿刺给予DEX对豚鼠爆震性听力损失均有作用,前者效果明显。(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15-17)

  • 标签: 圆窗膜 耳后径路 鼓膜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方法制作面神经切断和阻断30s的Wistar大鼠面瘫模型,应用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检测术后1d至4周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面神经切断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caspase-3表达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切断后第7天最高,1—7dcaspase-3的阳性率为25%-62%,7—28dcaspase-3的阳性率为0~62%;面神经阻断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与面神经切断组相似,1—7dcaspase-3的阳性率为23%-58%,7—28dcaspase-3的阳性率为0~58%。结论caspase-3可反应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凋亡情况,提示可以利用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干预凋亡,达到治疗面神经损伤造成的面瘫。(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12.14)

  • 标签: 面神经 运动神经元 CASPASE-3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究对角膜溃疡患者实施生物羊膜移植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1日至2017年5月21日我院60例角膜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结合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32例,应用生物羊膜移植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传统羊膜移植术治疗)。均随访一年,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疗效、角膜水肿消退时间、视力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100.00%)和对照组(100.00%)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治愈率(95.24%)相比对照组(81.08%)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时间[(7.24±1.23)d]相比对照组[(12.24±2.23)d]明显更短,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视力[(0.46±0.22)]相比对照组[(0.35±0.15)]明显更优,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急性排斥反应、羊膜脱落。结论对角膜溃疡患者实施生物羊膜移植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的效果更佳,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

  • 标签: 角膜溃疡 生物羊膜移植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 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面神经损伤后对其运动神经元死亡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设计出5种面神经受损的实验模型,即面神经低位断伤,面神经高位断伤,面神经茎乳孔压榨伤,面神经茎乳孔牵拉伤,面神经茎乳孔切断后立即桥接。各组动物饲养1月后取其面神经核团,经CresylViolet染色,在显微镜下计算右,左侧面神经核团中运动神经元数目之比。结果实验表明:面神经低位断伤,高位断伤,压榨伤,牵拉伤,切断后立即桥接其运动神经元胞体存活率分别为78.26%,69.23%,94.02%,81.58%和83.85%,面神经低位断伤后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同其它各组比较发现:面神经低位断伤后其运动神经元存活率比高位断伤者高,较面神经压榨伤和面神经切断后立即桥接低,同面神经牵拉伤者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面神经受损后其运动神经元数目的变化同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以及损伤后的修复有关,为面神经损伤后手术时机的把握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面神经 损伤 修复 运动神经元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12眼,采用角膜缝线法制备兔CNV模型,其中两组分别以浓度为10μg/ml、50μg/ml重组内皮抑素点眼,4次/d,连续19d,并以生理盐水点眼作对照.CNV生长面积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μg/ml、50μg/ml重组内皮抑素实验组自第7d开始CNV平均生长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实验组CNV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组新生血管明显稀少,实验组与对照组炎性细胞成分及浸润程度相似.结论浓度10μg/ml、50μg/mlml重组内皮抑素具有明显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而无毒副作用,为临床防治CNV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标签: 角膜新生血管 重组内皮抑素 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LT)对高糖诱导体外培养兔晶状体白内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发育正常的兔晶状体,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高糖处理组、C组实验组(在高糖处理的基础上加MLT,浓度为50μmol/L).观察不同培养时间(48,72,96h)各组晶状体混浊程度.通过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化学比色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观察不同时间各组晶状体的生物化学变化.结果:晶状体混浊情况:培养96h后,A组晶状体无明显变化,晶状体完全透明为80%,Ⅱ级混浊为20%;B组晶状体混浊逐渐加重,晶状体Ⅳ级混浊为20%,Ⅴ级混浊为80%;C组晶状体完全透明为60%,Ⅱ级混浊为40%.晶状体生化指标的测定:C组兔晶状体组织中的SOD,CAT含量高于B组(P〈0.01),C组兔晶状体组织中MDA含量低于B组(P〈0.01).结论:MLT可抑制高糖诱发的兔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延缓和减轻高糖诱导的兔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MLT 白内障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过氧化氢酶
  • 简介:目的通过在视网膜组织三维立体培养系统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川芎嗪溶液,观察川芎嗪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组织三维立体培养系统,将1~3d新生远交群SD(SpragueDawley)大鼠视网膜切成0.5mm×0.5mm大小的视网膜组织,加入不同浓度(0.125、0.25、0.5、1.0g/L)川芎嗪溶液后,在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的生长情况,于加药后第3、6和9天记录再生轴突的数目及长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川芎嗪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以0.5g/L浓度效果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具有明显再生现象。结论一定剂量范围的川芎嗪可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和伸长。(中国跟耳鼻喉科杂志,2009,9:86—88)

  • 标签: 轴突 再生 视网膜 川芎嗪
  • 简介:目的观察生物羊膜与丝裂霉素C(MMC),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9例(48只眼),分为羊膜组(22只眼)和丝裂霉素组(26只眼)。羊膜组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丝裂霉素组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放置丝裂霉素C,浓度为0.25mg/ml,时间2分钟,术后随访3-9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两组眼压均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羊膜组副反应小,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丝裂霉素组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滤过泡渗漏、低眼压等。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可有效地减少瘢痕组织形成,且并发症较丝裂霉素少,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 丝裂霉素 生物羊膜
  • 简介: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exotropia,IXT,X(T))是介于隐性斜视与显性斜视之间的一种过渡型斜视。在各类共同性外斜视中占第一位。间歇性外斜视发病原因主要是集合和分开功能之间平衡失调,集合功能不足以及融合功能低下引起。平均发病年龄岁,女性多发。斜视角随注视距离、注意4力强弱、视力疲劳状态在正位与外斜视间变动。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能力评估 隐性斜视 视力疲劳 显性斜视 斜视角
  • 简介:近视眼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大量的近视相关研究提示近视的发生是在异常视觉信息的作用下,视网膜、脉络膜内多种神经递质和生长因子的表达发生改变,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过程引起巩膜重塑、眼轴延长而成.多种细胞因子通过NMDAR-1/NO-cGMP、TGF-β1/Smad3、JAK-Stat3等信号通路调控近视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就影响近视形成的几个主要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近视眼 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因子